簡體版

從睡夢中緩緩醒來, 郭嘉在睡個回籠覺與起床之間艱難掙扎,過了好久,才終于不情不願的從被子中伸出手, 將帳子拉開。失了帳簾的屏護, 燦爛的陽光刺得郭嘉一時有些睜不開眼。他一手遮著陽光, 一手半撐起身子,迷迷糊糊間感覺有人走到了他的榻前。他只當是來服侍的僕人, 也沒太在意,隨口問道︰「是什麼時辰了?」

「辰時五刻。」

「那天色倒也還尚早……」說完,郭嘉忽然發覺,剛才回答的聲音有幾分熟悉, 若細了听,竟還有幾分怒意。恰好此時眼楮已經適應了帳外的光亮, 他放下手睜眼瞧去,頓時被嚇得睡意全無,「你怎麼在這里?!」

陳群面色又沉了幾分︰「令君隨殿下前往南郊行救禳禮,命群留在尚書台打理事務。」

「文若不過離開半天,有什麼事務交給嘉不就好了嗎。」

陳群努力忍住翻白眼的沖動。這尚書台如果真交給郭嘉,處理不好事務還算輕的,只怕會雞飛狗跳, 鬧出什麼大亂子。

卻不想在他暗暗月復誹時, 剛才還被他嚇到的郭嘉,已笑著湊到他身前。

「不過,長文兄這是在避重就輕嗎?」郭嘉彎起一雙桃花眼, 「嘉明明問的是,長文怎麼會在這里,會在……嘉的房里?」

「郭奉孝!你,你無禮!」

陳群一把把郭嘉推開,郭嘉順勢坐到榻上,倒也沒摔著,反而頗有閑情的繼續調侃道︰「嘉隨口問問,長文急什麼。你一個大男人,好像嘉能輕薄了你似的。」

「城中守衛大部分從聖駕前往南郊,令君命群轉告你,在他回來之前,不許踏出房門一步。你快穿好衣服,一會兒群讓人給你送早膳來!」虧得他擔心其他人來告訴郭嘉,郭嘉曉不得輕重又擅自離開尚書台出了什麼危險,一大早特意撇下成堆的事務來親自告訴他,真是多此一舉!

熒惑守心一事,到現在為止也僅有荀彧、他與太史令知曉。荀彧不信災異,自然不覺得這是什麼異象。況且太史令也推算出,此次災異生于白天,並不易觀見。因此只要他們守口如瓶,便瞞得住。

然而,倘若此事真的是蓄意謀劃,算出熒惑守心的太史令就必然已經被人收買,收買他的人也絕不可能就這樣坐視計劃失敗,必定還有其他的陰謀。太史令是陛下親自選定的人,沒有證據,荀彧不好多加揣測,而這許都之中最有可能被陰謀針對的,就是勢單力薄的郭嘉,所以荀彧離開前再三囑咐陳群,定不要讓郭嘉在熒惑守心到來之前離開尚書台。

「只要奉孝在尚書台,彧便能護住他。」

想到荀彧離開前的鄭重其事,陳群眉間不禁多了幾分愁色,一時也無心再與郭嘉這不識好歹沒心沒肺的人計較什麼,嘆了口氣,拂袖而去。

「誒,長文這就走了?」見陳群真的沒有訓他就轉身離開,郭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方才陳群眉間的的憂愁自然沒逃過他的眼楮,只是他想不通,有什麼事能讓陳群如此煩心。

把滑落的里衣一把拉回肩上,郭嘉把隨意將頭發一攏,下榻去穿衣袍。等僕人將早膳端到屋里時,他剛剛穿好赭色的外袍,沒在意還亂著的頭發,直接就坐到了桌前。

僕人將吃食從篋中一一拿出,都是些尋常的東西,只是因著郭嘉身體不好,荀彧特地吩咐將強身健體的藥材磨成粉放到食物里,這樣既能發揮藥效,又不至于讓郭嘉再嫌棄藥太苦不肯下口。拿到最後一層,篋中卻沒有任何吃食,只有一根墨玉做的簪子靜靜的躺在那里。

是郭嘉親自給曹節的那一支。

當時,郭嘉向曹節許諾,只要曹節有心,他便會幫她得到那個萬人之上的位置。

那既然這根簪子又被送回到他的眼前——

「你們小姐,可是改變主意了?」

「是。」尚書台中這個長相平淡無奇的僕人低眉順眼道,「小姐想與先生相商,還請先生入宮一敘。」

「宮苑戒備森嚴,掌管禁軍的又是皇後的兄弟伏康,嘉就這麼進宮,未免太過招搖。」

「先生放心。今日伏康率領禁軍隨陛下前往南郊救禳,宮中守備並不嚴。且我這里有陛下親自送給小姐入宮的符籍,宮內又有引人,只要先生緊跟著我,定不會讓其他人察覺。」

「她考慮的倒是周全。」

郭嘉說完這句話便沉默了下去,既沒有說去有沒有說不去,只是專心致志的把玩起了那根墨玉簪。那僕人臉上閃過一絲急迫,又小聲道︰

「小姐還有要事要告訴先生,是關于陛下與皇後密謀之事。事關重大,小姐不敢自己決斷,丞相又遠在鄴城,只能與先生相商。」

「她如此信任你,連這般機密的事,也與你一個下人說?」見這僕人怔楞,又幫人將話圓了回來,「也是,若非信任,她又怎麼會把這根簪子交給你呢。」

僕人連忙點頭稱是,悄悄拂去額角因為緊張冒出的一滴汗。

郭嘉將墨玉簪放到一旁。他送予曹節的那根墨玉簪,看似普通,實則在簪身上紋著五處暗紋,可以說天下僅此一根。而他方才用指尖細細撫過,這簪上的暗紋確與之前他所記無異,可以肯定,眼前的這根墨玉簪,的確是他送給曹節的那一根。

如此,他理應不該再懷疑什麼。

手邊也沒有發帶,郭嘉便隨手用這墨玉簪將頭發一簪,拿起一塊糕點。等他慢條斯理的將糕點一點一點細嚼咽下,終于給了這僕人一個準話︰「等嘉用過早膳,便隨你進宮。」

————————————————————

鄴城銅雀台

「本以為許都傳來日食的消息,陛下避居正殿,又前往南郊救禳,今日這大宴必定會取消。可到這一看,反倒是更加隆重了,這鄴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可都在這了。」

「這是當然了。陛下救禳是為了避災,而建這銅雀台可是為了祥瑞,要是丞相真因日食改了今日的大宴,豈不是就是承認鄴城的祥瑞是假,許都的災異是真,丞相何等韜略,怎麼會讓自己憑空矮了那小皇帝一頭。」

「此言差矣。陛下是君,丞相是臣,許都是皇都而鄴城不過是一治所。臣卑于君,九服順于王畿,又有何不妥?」

「那是之前,將來這鄴城與許縣哪一個是皇都,可說不準了。」

鄴城的大大小小官員坐在銅雀台的宴席上,總不乏有如此這般的竊竊私語,雖然都刻意壓低的聲音,但說的的人多了,總有一兩句會讓旁人听去一二。曹操身居高位,或許听不太清,但身居曹操左右兩邊席案的曹丕與曹植,卻將此听得一清二楚。

「子建,前日修與你說起孔桂的居心叵測,你還說既有日食,丞相定會取消今日大宴。」楊修坐在曹植身後,面上帶著幾分焦急,「如今百官落座,這宴肯定是要辦下去了。萬一孔桂……」

「德祖不必太擔心。」曹植小聲回道,「且不說今日孔桂告病,根本就沒登台。就單論日食一事,父親從不信災異一說,哪怕孔桂說了什麼,父親也不會相信的。」

孔桂若是真的安排好了一切,自然不會親自到場。至于日食,這本就不取決于曹操信不信,而在于坐在這里的這些官員信與不信,將來若有流言傳出去,那些市井百姓,信與不信。

但同時,楊修又實是好奇,孔桂如何做,才能將日食歸罪于既有父親又有兄長的曹植。他這幾天思前想後,竟都沒有想出孔桂能使的手段。左右思索無果,楊修見曹植無心再說這件事,便也閉上了嘴。若真出了狀況,隨機應變也不遲。

而另一邊,曹丕身後雖也聚著吳質辛毗等人,但仍覺得身邊空蕩蕩的。如今司馬懿負責教導曹沖,曹沖身體抱恙未來,司馬懿也只能留在丞相府中。

好在,在一天前,司馬懿終于尋到機會與曹丕見了一面。

「那日的話,是故意讓楊修听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楊修和孔桂都以為,日食之事會歸罪到曹植身上。但正如你所說,主公並不相信災異一說,孔桂又是趨炎附勢的小人,一旦主公命人調查,難保他不會再出賣了你我。與其用如此拙劣的手段,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身旁傳來一小聲驚呼,原是倒酒的僕人不小心將酒杯踫倒,酒全灑到了曹丕的袍子上。發現曹操看了過來,曹丕擺擺手,沒多追究。

「懿已經安排好了。首先,酒宴時會有僕人不小心將你的酒杯踫倒,讓酒灑到你的袍子上。」

僕人諾諾退下,曹丕瞟了眼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長相,若有所思。

「接下來,就是日食時,你身上的袍子會起火,你定要等火大些再將袍子月兌掉。這樣,曹植一黨的官員才會不疑有他,抓住這一機會向主公進諫,將日食之過歸罪于你。

主公素不信日食之說,定會遣人徹查。到那時就會查出,你身上的袍子是易燃的棉布所制,制衣之人正是楊修的親信,而不小心將酒液灑到你袍子上致使火勢加大的那個僕人,也會被查出是曹植的人。接著,那個僕人會在供認是孔桂指使他所為之後觸柱而亡。證人已死,孔桂為構陷曹植必也會存有痕跡可尋,如此這般,曹植縱凶弒兄,孔桂謀害丞相之子的罪名就可做成定案。至于日食之說究竟該歸罪于誰,已經不再重要了。

置之死地而後生。那一日懿想必無法在你身側,你……萬加小心。」

吳質坐在曹丕身後悄悄拍了拍曹丕,曹丕這才回過神,連忙起身舉杯,與百官向曹操同賀,腦海中司馬懿最後囑咐他時的神情,卻怎樣都揮之不去,縈繞久久,最後反倒在心頭生出一絲甜意,

「孤觀今日,你們可都有些心不在焉啊。」曹操放下酒杯,如鷹般的鳳眸掃過百官,尤其在曹丕與曹植處多有停留,「孤知道,你們都在想,天降災異,孤為何還要在今日大宴。是不敬天命,亦或者——不敬陛下?」

最後一句話說的可謂誅心,百官脊梁發寒,忙是下跪齊呼︰「臣等不敢。」

「私下敢說得,如今孤代你們說了,倒是都不敢了。」曹操輕嗤一聲,放下酒杯,站起身居高臨下看向跪俯在地的百官,「這半年來,許都、鄴城,祥瑞四起,讖緯大作,你們那些閑話,孤耳不聾,都听得見。孤也知道,這每個月呈上來的祥瑞,真的有多少,假的有多少。」說著,他拿起供在高位的那只銅雀,舉向百官,「孤記得,這只銅雀,是庾曹掾奉上來的,可對?」

庾曹掾上前行禮,這幾個月因為獻上銅雀,他深受器重,受盡了旁人的艷羨︰「回稟丞相,的確是臣所獻。臣聞,古有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這銅雀由農人自田間所獲現,亦是吉兆,故臣特意奉給丞相。」

「那你上呈前,有沒有仔仔細細檢查過這銅雀?」曹操問道,「有沒有找人幫你看看,告訴你這銅雀做工精細,光澤精美,根本就不可能是在土里掩埋多年的?!」

庾曹掾駭的跪倒在地,勉強道︰「許是吉兆新生,未,未埋多久就被農人尋到了。」

「不僅僅是被農人尋到。這銅雀,是你做好了命人埋到土里,又讓農人去挖出來的,對不對?!」

庾曹掾癱坐在地。他以為曹操下令修銅雀台,已經是全然相信了祥瑞之事,卻未曾想幾個月之後,曹操不知從哪里得知了真相。這銅雀,的確是他听孔桂之言為獻媚邀上埋在土中的,如今突然發難,莫非是孔桂出賣了他?!

然而,他已經沒有機會開口了。曹操擺擺手,便有士兵上前,將他拖下了高台。

「孤知道,你們當中肯定又有人要說,既然孤知道銅雀這祥瑞是有人作偽,為何還要修這座銅雀台。」曹操從百官各異的臉色,心中已經有了數,恍若不察繼續道,「孤建這銅雀台,本就不是為祥瑞而建,而是為多年來為國征戰的將士們而建!自今日起,每月朔日,鄴城屯田百姓家中有一人從軍者,到銅雀台領布二匹,糧一石,多人從軍者,以此為倍。有為國戰死沙場孤老妻子無人贍養者,予其家人田二十畝,由國家出人代為耕種。孤要讓世人知道,若真有祥瑞,也不是什麼銅雀彩鳳,而是這些浴血奮戰的將士,他們才是國之祥瑞,國之棟梁,有他們在,就算今日日食、明日日食,又算得什麼災異!」

「丞相真知灼見,仁德愛民,臣等愧不敢及。」

「丞相不愧是丞相,」與百官一同起身時,吳質悄聲對曹丕說道,「寥寥幾句,就絕了那些還想以祥瑞邀寵媚上之人的心思。再者,依丞相如此說,祥瑞是假,那麼災異,也當不得真。一會兒的日食,也就不值得在意了。質看今日這宴上,人人心懷鬼胎,多的是打算借日食之事大做文章的,現在來看,全都成了白費功夫。」當然,還有一點,他心中明白卻沒有說出口。許都的那位陛下為了日食避居正殿,外出救禳,經曹操這麼一說,也成了錯信天命的昏聵之舉。兩相比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曹丕如何不知道這個道理。曹操剛才的一番話,就是告訴百官,人事勝于天命,日食算不得災異,更不足為奇。既不足為奇,那麼自然歸罪不了誰,也不會有人在曹操說了這句話之後,還會那麼傻的以此來陷害旁人。換言之,今日他陷害曹植也好,借日食之事誣陷曹植構陷兄長也好,都因為曹操這寥寥幾句,徹底擱淺了。

「子桓,」這時,曹操突然叫曹丕道,「現在是什麼時辰了?」

曹丕忙回過神,面色如常道︰「回稟父親,已是午時一刻。」

「孤記得,太史令推算的日食,就是在午時。」曹操一甩衣袍,坐回案後,「諸君不妨與孤一同觀賞,這日食之景。」

「諾。」

無論是真心認同曹操的話,將日食僅僅當作難得的景色,還是仍舊以日食為異,恐上天再降災異,此時都只得听從曹操的話,靜靜的等候日食的到來。曹丕狀似如常的給自己倒了杯酒,將被酒液濕了一半的袍子往暗處拉了拉,可仍難忍心頭的不快。司馬懿為他精心謀劃的翻身的機會,就這樣付之東流,他實在是不甘心,卻又實在是無可奈何,只能坐在這里,眼睜睜的見機會流走。

漏刻中的沙子一點一點漏下,觥籌交錯間,不知不覺,午時已經過去。

而自始至終,那蒼穹千丈之上,一直晴空萬里,未見一絲陰霾。

————————————————————

日食救禳之禮,一為擂鼓,以恐嚇吞日的神靈,二為用牲于社,以求佑獻媚于上蒼。一嚇一敬,截然不同,卻都被篤定可以攘除災異。可知所謂救禳,無謂于救災異,而在于安人心。

因此,當皇帝行完救禳禮,太史令所推測的日食時辰已到,而天空中仍晴空萬里,日光正濃時,荀彧心中突然了然,主動從群臣中走出,向劉協稱賀︰

「臣聞董君釋春秋災異曾雲,人事不和,則天象有異,以警于人君,人君無改于政,則天降大災,以責于君。今日當日食而不食,必是因為陛下仁德有加,施政和柔,救禳有方,故天不生異。臣,恭賀陛下。」

日食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太史令是皇帝信任之人,之所以知無而說有,便是為了讓朝臣與百姓以為,是皇帝的敬天愛民之心感動上天,固而上天不再生出災異,也可以佐證,天命仍舊在庇佑漢室,認同漢家皇帝為天子。

雖然被皇帝蒙在鼓里,但荀彧並不反感皇帝采取這樣的手段,甚至還有絲絲欣慰。這些年來,他眼見著皇帝漸漸無心政事,甘願為他人擺布,心中焦急無比,卻又不知從何勸說。今日皇帝能主動設局收攏民心,無論如何,他都要為陛下將這個局做下去。

有了尚書令帶頭,百官也忙一同跪地稱賀,贊天子聖德,上蒼動容,國之大幸。

「各位愛卿言重了。」劉協溫聲誠心實意道,「朕幼遭奸賊所挾,家國淪喪,朝不保夕,虧得曹丞相忠心,令朕在這許都有一安定之所。多年來,朝政委于曹丞相與荀令君,若說布仁政,有聖德,朕實是不敢貪功。」

然而無論劉協如何說,仍止不住朝臣尤其是那幾位隨同御駕的言官的陣陣稱賀,引經據典,將劉協的幾次推月兌,說得反而更似王者的氣度與風範。原本稱賀僅有三分真心的大臣,漸漸的也有了六分,更別提那些追隨漢室多年的老臣,幾乎要熱淚盈眶,跪倒在地三叩九拜,高喊陛下仁德,漢家有幸。

見一切順利,荀彧也不由挑起一抹微笑,四下隨意看去,目光與太史令交匯,心頭不知為何突然涌起陣陣不安。倘若說太史令推算災異都僅是陛下授意的,日食未食已足以讓陛下聚攏民心,那日食之後的熒惑守心,又是為了——

或許正是為了應驗荀彧心頭的不安,在稱賀聲漸漸減弱時,太史令竟忽然沖到了劉協面前,跪倒在地,聲音悲切,在朝臣的喜氣洋洋中尤為突兀︰「臣有一事必須向陛下奏明,還請陛下定要應允!」

劉協記得這個太史令,是伏後舉薦此人沉穩聰穎,精通天文,堪任觀天之責,他才將此人調換到了太史令的職位上。見他突然沖上前,劉協微微蹙眉,但還是點點頭︰「太史令請講。」

「回稟陛下,臣先前曾向荀令君奏秉,推測出今日有日食之征,幸得陛下救禳于社,又行仁德之政,故而感動上蒼,不降災異。然而除此之外,臣還推算出……推算出……」似乎感受到荀彧射來的目光中的壓力,太史令結巴了好久,才終于一橫心,高聲道,「臣推算出,今日未時起,將有熒惑守心!」

此言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群臣頓時議論紛紛,荀彧也瞬間變了臉色。他讓太史令三緘其口,就是擔心旁人知曉會借此生事,現在,太史令卻借著這個時機,讓所有人都知道了此事。

一大臣先出言道︰「熒惑守心非大災不出。莫非是陛下……」熒惑守心,天子將崩,實是大凶之兆。

「胡說!」許是因為剛才日食未食的祥瑞,另一大臣反駁起來也頗有底氣道,「陛下正值盛年,今日又得上天庇佑,怎會有崩殂之兆。」

「那倘若不是陛下,還會是……」

見局面越來越亂,荀彧無暇去追究那太史令的責任,穩住心神,上前向劉協道︰「陛下,無論此天象是何原因,救禳禮已畢,還請陛下早些回宮,以保萬全。」

皇帝點點頭,在走過荀彧身邊時,特意小聲道︰「此事朕並不知情。若令君想查,朕定會相助。」

抬眼看到皇帝臉上真切地擔憂與小心翼翼,荀彧苦笑一聲,頷首應下。在這一瞬間,他甚至希望,陛下是真的在作戲誆騙他。可想到剛才皇帝的推月兌之語,又听到現在的話,荀彧心知,這位陛下,對帝位真的已經沒有任何眷戀。

扶著皇帝登上御輦,他輕輕嘆了口氣,跟隨著百官回到車中。他的確要查,災異之事,孔桂之事,全都要查的干干淨淨。又不由暗自慶幸,好在在離開前再三叮囑陳群看住郭嘉,否則若郭嘉牽扯到此事中,局面恐怕會更亂。

可不知為何,他心中的不安沒有因此減少一分。他隱約感覺到,既然謀劃這一切的人布了這麼大的局,就不會再留給他機會。等他回到許都,恐怕一切都已晚矣。

————————————————————

正如那傳話的僕人所說,宮中一切都已經打點好,宮門的守衛見了符籍,未加盤問檢查,便直接放馬車入了宮。馬車行至宮內僻靜處,則有曹節身旁的宮婢在旁等候。

郭嘉走下車時還特意打量了幾眼這個宮婢。他到還記得這個年歲不大的姑娘,雖然是宮女,但曹節很喜歡她單純的性格,所以常常帶在身邊,可也同樣是因為性格單純,但凡有機密要緊的事,曹節即便信任她,也不會讓她來做。想來,這小姑娘總有股心氣,才會牽扯到這件事情當中。

她小心的領著郭嘉穿過小徑,一路走到了宮苑深處的一座小亭中,為郭嘉倒了杯茶,欠身道︰

「我這就去回稟小姐,請先生在此稍等片刻。」

郭嘉的目光從滿園枯景移到這宮婢臉上。過了許久,才緩緩道︰「深秋亦有美景,你去找你家小姐的路上,慢慢走,多看一看。」

這宮婢不明所以的點頭應承了下來,可許是想到為小姐辦成此事能得到的夸贊和賞賜,心中雀躍,腳步還是不禁加快了許多。

「先生果然如傳聞中一樣,總是憐香惜玉。」

身後本該無人的小徑突然傳來聲音,郭嘉並沒有感到意外。他轉過頭,對向他緩緩走來的這位錦衣鳳簪的貴人遙遙舉杯,就當作了行禮︰「臣郭嘉參見皇後殿下,祝殿下長樂未央。」又看向方才那宮婢離開的方向,問道,「她會如何?」

對郭嘉的失禮,伏後似乎毫不介意。她緩緩走到亭中,順著郭嘉的目光望去,輕聲開口,似是喟嘆︰「正如你所料,她活不過今天了。」

郭嘉眯起眼︰「那,她將為何而死?」

伏後迤迤然坐下,向郭嘉莞爾一笑︰「且等一等。過一會兒,孤會讓你知道的。」頓了頓,又道,「你似乎對孤出現在此,一點也不意外。」

「曹家人的性子嘉最了解,既然曹節當時拒絕了嘉,她就不可能改變心意。送來的簪子,尚書台的僕人,都應當是殿下安排的,只有那小宮女天真,還以為她是在給曹節辦事。」郭嘉將目光收回,看向伏後,「嘉倒是也想問殿下,既然想引嘉來,為何不做的再嚴密些。殿下就不怕,嘉發現什麼不敢來了嗎?」

伏後唇邊始終帶著淺淺的笑意,她似乎天生便帶有皇後的威儀,即使溫聲細語,也自成一派雍容華貴,令人移不開目︰「郭嘉,你是自傲的,你必要給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求一個答案,又篤定哪怕是入了他人的局,自己也能全身而退。所以,嚴絲合縫,你或許不會來;留下破綻,你就必定會來。」

郭嘉不由失笑︰「可惜眼前有茶無酒,否則就憑殿下這幾句話,嘉也當敬殿下一杯。」話雖如此,他還是端起杯子,對著伏後將茶水一飲而盡,「那麼接下來,嘉來說,殿下來听,若哪里出了錯,就由殿下來指正,如何?」

伏後輕輕頷首,便是允了。

「最先發生的,是鐘繇回京路上遇刺一事。而從遇刺到他回京期間,許都皇宮里的兩名蛸行刺陛下,傷了陛下左臂,最後為荀彧手刃;鄴城那邊,則是甄宓恰好在此時知曉袁熙尚且活在世間,且為曹丕所軟禁,一旦曹丕回到鄴城,袁熙恐性命不保。

這三件事,看似毫無關聯,實則只要相通一點,便可明了其中關竅。那就是孔桂與嘉相像的容貌。鐘繇遇刺昏迷,軍中副將能力遠不能壓制住隨軍的西涼人,孔桂便借此機會暗自離開軍中,先前往鄴城與甄宓相見,告知袁熙一事,又前往許都,以嘉的名義命令宮中的兩名蛸行刺陛下。甄宓也好,宮中的蛸衛也罷,雖然見過嘉,但與嘉並不熟悉,倘若孔桂換上嘉慣穿的服飾,又刻意模仿嘉的行為舉止,他們就不會發生端倪。」這也可解釋,為何宮中遇刺一事,他過後無論如何探查,都找不到蛛絲馬跡。因為這道命令,的確是‘郭嘉’親口所下,荀彧怪他,一點都不算冤枉。

伏後沉默的給自己倒了一杯熱茶捧在掌心,她既沒有開口,便知郭嘉所說暫且無錯。倒是郭嘉頓了一下,將話題引開了些︰「殿下,這茶太濃,于孕體無益。殿下用來暖手尚可,若是飲下,太過傷身。」

「先生的憐香惜玉,連孤都要算在內的嗎?」伏後溫柔地笑道,下一秒毅然將茶一飲而盡。在郭嘉驚詫的目光中,她微微挑眉,臉上的笑容仍是那般溫柔,「先生繼續說吧。」

見伏後如此,郭嘉眸色比方才深了些。他一邊觀察著伏後的神情,一邊繼續道︰「讓蛸行刺陛下,一是為挑撥丞相與荀彧關系,二是為借此機會讓伏康掌握皇宮宿衛。也因此事,荀彧對陛下心中有愧,故而當陛下僅是調換朝中無關緊要的言官時,他不會有任何阻攔。」

「如你所說,」伏後緩緩開口,「陛下調換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官員。既然無關緊要,何必費盡心思就算調換?」

「無關緊要,是在平時。這半年來,陛下篤信讖緯,各地也多次上書祥瑞,這些言官的上書,便因此能成了殺人的刀,更加鋒利,更加殺人不見血。」說著,郭嘉看了眼天邊仍舊明媚的太陽,眼底劃過一絲了然,「比如,陛下听殿下的舉薦,調換的這位新的太史令。既是太史令,他推算出有日食,就沒有人會反駁。就算現在過了時辰日食還未出現,眾人只會說是陛下的聖德仁心感動了上蒼。只消幾句虛無縹緲的話,陛下就又成了天命之子,這可比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拼殺要簡單得多,卻有用得多……」

伏後淺笑,心情似乎也好了些許。盡管她並不知道南郊的具體情形,但她相信她花近十年培養的那位太史令,正如郭嘉所說,如她所布置的推動一切順利的進行下去。武將掌兵,兵可殺人;言官論道,道可誅心。若人心皆歸于漢室,就算曹氏有千軍萬馬,也無法行篡逆之事。

「那甄宓之事,先生為何認為是孤派人所為?」伏後又道,「這是曹操的家事,一不涉朝局,二無關兵權,孤何必多此一舉。」

「因為殿下知道,嘉與二公子交好,這件事倘若二公子求到嘉這里,又事關丞相府清譽,嘉不會不答應代他處理。而一旦嘉答應,為瞞著丞相與其他人,就只能調動蛸以外的力量。這犯了丞相的大忌諱,丞相必會責問于嘉。孔桂則可趁機,憑借著他與嘉相似的長相,代替嘉在丞相身邊的位置,甚至于,真正的掌握蛸。」

「其實,雖然孔桂信中言之鑿鑿,但孤始終不信,他取得了曹操真正的信任。」伏後的目光流連在郭嘉的臉上,試圖尋找蛛絲馬跡,「直到現在,孤也認為,你之所以來到許都,不是因為躲避曹操的懷疑,而是以此為借口掩人耳目,調查真相。」雖然,無論是真是假,只要郭嘉到了這許都,她的計劃就已然成功。

郭嘉笑笑,未置可否,只道︰「無論如何,嘉如殿下所願,入了許都這甕中。正如今日,嘉也如殿下所願,到了這宮中。嘉現在能想到的,也一字不拉告訴了殿下。現在,嘉只想問,殿下究竟想要做什麼?」

「不必著急,」剛才好似知無不言的伏後,這一次卻並沒有立刻回答郭嘉,她轉頭看向園中飄落的枯葉,「深秋亦有美景,先生慢慢的,多賞一賞。」

听到這熟悉的話,郭嘉不由失笑︰「听殿下的意思,是要殺了嘉嗎?」

「不,」伏後的笑容愈發溫柔,眼底的寒意卻比秋風還要冷,「孤忘不了十年前因你們而慘死的董貴人和他月復中的皇子,忘不了死在曹操和你們這些助紂為虐的賊人手中的漢家忠臣,更忘不了陛下這些年受的苦,身為天下之主的帝王,每日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仰人鼻息。僅是殺你,對不起他們。」

「那嘉到更好奇了,殿下的用意了。」他頓了頓,眼中的好奇愈發濃重,「當真不能告訴嘉?」

伏後搖搖頭,只道等一會兒,郭嘉自會知曉。

「那嘉可否問殿下另一個問題。」無可奈何,郭嘉只好問起其他,「殿下久居深宮,是如何能夠收服孔桂這樣的人,讓他一心一意只為殿下辦事的呢?」

問起這個,一是因為郭嘉的確好奇,二是因為不知是否是他的錯覺,伏後每次提起「孔桂」這兩字,就算極力掩飾,眼中仍會流露出厭惡之情。一種,與對曹操與他的恨意不相上下,卻截然不同的厭惡。

伏後回答的郭嘉話,卻語焉不詳︰「孔桂有野心,孤就許諾給他任何人都無法承諾的權勢,僅此而已。」

秋風卷起滿地的枯葉,午時已過,溫度又一點點涼了下來。伏後拿起茶壺,又為自己倒了一杯茶。過了這麼久,茶早已冰涼,可伏後似乎完全不在意身體,也不在意月復中的皇家血脈,將傷身的茶一飲而盡。

這時,不遠處傳來了腳步聲和內侍的聲音,郭嘉與伏後對視一眼,伏後先開口道︰「想是陛下回宮了。你扶孤起來,我們先避一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郭嘉點頭。他是私自進宮,如果又被看到和伏後孤男寡女在此相談,對伏後和他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而伏後已懷有身孕,行動不便,命他扶她雖于禮有別,但也算在情理之中。

而就在郭嘉的手剛剛踫到伏後時,伏後突然一把緊抓住他的手,對他粲然一笑,輕聲說了什麼。听到伏後的話,郭嘉不由愣住,等回過神來時,伏後已如斷了翅的蝴蝶倒在地上,傷口在高隆的月復部,鮮血四濺,染紅了一地的枯葉,觸目驚心。

而造成這一切的那把還在滴血的匕首,正在郭嘉手中。

方才,伏後溫柔的輕聲與他說道︰「孤要讓你親手毀掉曹操的大業,這,就是孤給你的答案。」

「阿壽!」因熒惑守心早早回宮的劉協看到此幕,頓時目眥欲裂,瘋了一般跑上前,一把抱起倒在血泊中的的伏後。他的聲音顫抖的厲害︰「阿壽你別怕,朕這就帶你去找太醫。你不會有事的……不會有事的……」轉頭又看到滿身血跡,手握匕首的郭嘉,對身後侍衛怒吼道,「還不把這賊子拿下!」

「是!」

郭嘉似乎還未從突然的變故中反應過來,竟毫無反抗就被侍衛們押倒在地。

「陛下,你听我說,」被刺中致命處,伏後心知自己已命不久矣。她緊握著劉協的手,硬撐著最後一口氣,「去找你送我的那面銅鏡,那里面有我留給你的信。一定……一定要按照信上所說的做……」

「阿壽你不要說話了,我答應你!什麼都答應你!你再堅持一下,太醫馬上就到……」

伏後搖搖頭,剛想扯起嘴角安慰劉協,卻先嘔出一口鮮血︰「陛下你一定要為我報仇,為我們的孩子報仇……」

「好!好!我一定讓傷害你的人千刀萬剮,不得好死!」

「……不要再說不當皇帝的話,你是大漢的天子……你一定不能放棄,就算再難也要走下去……」

「我知道,我都知道……」

劉協眼中早已蓄滿了淚,卻都在眼眶中打轉,強忍著不掉下來。他緊緊的握住伏後的手,卻握不住她逐漸流逝的生命,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懷中人臉色愈發蒼白,那雙美麗的眸子,一點點渙散,漸漸失去了光華。

最後,他听到她說︰

「還有,阿協,對不起。」

終于,劉協再也忍不住,淚一滴接一滴,流到了伏壽的臉上。可此時,香魂飄逝,伏壽已經合上了眼,再沒了生息。

「為什麼……」更多的淚水順著臉頰滑下,劉協卻沒有發出任何的哭聲。他看著懷中睡去的佳人,眼中有傷痛,有迷茫,有困惑。他喃喃自語,「我已經不想當皇帝了,已經任憑你們擺布了,為什麼你們還是不放過我身邊的人……你們為什麼不直接來殺了我……」

郭嘉似乎終于緩過神來,開口想要辯解︰「陛下,此事……」

劉協猛地起身,一拳打在郭嘉月復部,郭嘉生生嘔出一口血,疼的再說不出話。

「把他關進大牢,朕要親自審理。此外,給鄴城發詔,命曹操即刻入京。」劉協冷冷的下達了旨意。他像一只絕望的野獸,眼中全是冷靜的怒火與孤注一擲的瘋狂,「朕,不會再退讓了。膽敢傷害朕心愛之人,朕定要將他們碎石萬段,死無全尸!」

【目前用下來,听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