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若以此三事觀之,顯而易見, 這其中除了尋常的謀略計算外, 似乎始終有一更隱秘而無所不能的冥冥之力,在力圖將事情拉往某個既定之軌道。

而這一力量, 或許便是我等常稱的天道。」

曹操既將此事托付給荀諶, 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連同自己那些越來越清晰而奇特的夢都記錄下來送到了荊州給荀諶。荀諶日日研究,怕是比曹操都要熟悉︰

「第一件事,于曹公夢里, 曹老太爺並未得救。而在現實中,他雖然得救, 但因曹公征伐徐州所需,所有人都以為曹老太爺死于興平元年,而非一年之後。

第二件事,于曹公夢里,昂公子與典將軍確死于宛城, 然宛城曹公也未即刻拿下, 而是直到曹公與袁紹大戰之際, 由張繡主動歸附。而這本也是, 奉孝的計劃︰因為知曉張繡遲早會歸附,因此他只定救昂公子與典將軍的計謀,而不謀于一勞永逸。

若曹老太爺後日未病死,他作為曹公您的父親, 不可能隱姓埋名一輩子。可一旦如此,曹公您征伐徐州便成了無名之師,名望大損,而很有可能,不足以迎天子于許。

若昂公子未去世,則丁夫人仍舊是您的正妻,卞夫人僅是妾氏。丕二公子非嫡非長,絕不可能與深得曹公您栽培的昂大公子爭鋒。可這樣,便與您夢中指定丕二公子為世子極為不同。」

更遑論,後來的魏文帝。

想到郭嘉拿小刀輕刻下而非墨筆寫下,以至于曹操都未曾發現的記錄下來的話,荀諶眸色微深,繼續道︰

「而第三事,若奉孝當真死于那一箭之下,曹公當會如何?」

被人直視雙眼,曹操垂目避開,想了想,沉聲道︰「孤會即刻殺了董承,以及所有與這件事有關之人。」

「天子亦與此事有莫大的關系,曹公慎言。」荀諶微笑提醒道。

「……」

「不過,奉孝若身死于當時,受影響的絕不會是曹公。孫策的生死、官渡的勝負、北征烏丸與否,恐怕都與奉孝有直接的關系。

以此三事,諶大膽推之,天道為了防止事情愈發偏離它既定的軌道,不得不阻止奉孝那次的死亡。諶更相信,奉孝在此之前已經隱約探查到了天道真正的意志,所以想以那次事件以身涉險,來驗證一切是否當真如他所料。

這場與天道的豪賭,郭奉孝他,賭贏了。」

一連說了這麼多,喉中微干,荀諶為自己倒了杯茶。望著碧綠色的茶水中倒映著仍舊覺得有些陌生的面容,他不禁輕笑,似是想起來什麼舊年趣事。

將茶水一飲而盡,荀諶繼續道︰

「可惜的是,奉孝在那之後就徹底失去了記憶,忘記了這些事情,或許,這是天道有意為之。然有趣的是,近乎是同一時間,曹公您記起了些本當遺忘的事情,于是生出了今日之變數。

前塵已然理清,奉孝其實也已記下他認為可行的方法。

那麼,諶現在想問的問題是」

荀諶唇邊笑容漸漸斂起,如墨的雙眸漸漸隱去最後一絲光亮︰

「曹丞相,你要為了郭嘉,與天道為敵嗎?」

劉表身為漢家舊臣,既經歷過士人奮臂一呼斥逐奸佞的慷慨義舉,亦經歷過讓無數名士家破人亡身首異處的黨錮之禍,當年上諫君王下議百官的太學之盛一直深深刻在劉表的記憶當中,因此當他平定荊州之後,立即著手仿照當年太學建立了襄陽的這處學府,大費心血的吸引各方因亂世動蕩而無處安身的大儒名士到此,訓六經,講禮物,諧八音,協律呂,修紀歷,縱不比太學當年之景,卻也多少存留了些念想,供人寄托所思。

學府建在湖邊,佔地極大,雕欄畫柱,恢宏雄偉,亦不失南方的水鄉柔情。王粲帶著曹丕逛了大半個時辰,也才逛了一小部分,眼瞧著日頭漸高,身生薄汗,王粲便就近帶著曹丕去了他住在此處的院子,暫在此休息片刻。

「新釀的梅子酒,你先嘗嘗。」安頓著曹丕在院中坐下,王粲回屋抱了壇酒出來,又不知從哪里找來兩個酒杯,給他和曹丕一人倒了一杯。梅酒顏色極淡,並不醉人,早就走渴了的王粲拿杯一飲而盡,這才看著曹丕感慨道︰「你與你父親剛進門時,粲見你們氣度不凡,只當你們是哪地的大族之人。真未想到,你竟是許都位高權重的曹丞相的長子。」

「丕不是長子。」曹丕晃了晃酒杯,看著淡紫色的酒液打起旋,卻未去飲,「丕的大哥,曹昂曹子?,才是父親最疼愛的長子。」

「可他不是死在宛城兵亂了嗎?你的母親如今又是曹丞相的正室,稱你為長子不為過吧。」見曹丕半響不肯飲酒,王粲不禁又笑道,「戒心這麼重?放心吧,這酒里面什麼都沒有。粲不知道你和你父親為何有這樣的膽識孤身犯險,但既然來的是這里,就不必擔心。不談兵事,不言政事,你父親和你的身份既不會是你我相交的原因,亦不會是阻力。

當然,這酒你若當真不喝,那就把杯子推給粲,粲不強人所難。」

若是尋常有人這般輕松地談起他大哥喪生一事,曹丕必然會勃然大怒。但或許是因為王粲說話時,神情實在是太過坦然,反倒讓曹丕覺得心下微動,比起怒氣更覺得與人有一說不清道不明的共情之感。他看了看王粲,又看了看手中酒杯,猶豫了片刻,將梅酒飲入口。

酒液過喉,酸甜不烈,帶著淡淡的余香,久久留于口中。

「這里的人,都如你這般灑月兌嗎?」飲下酒,曹丕頓時也覺得心中放下了塊石頭,與王粲交談,語氣輕快熟絡了不少。

「灑月兌談不上,不過是看多了,就習慣了。」王粲笑道,並不出眾的眉眼卻比常人多出幾分韻味,令人下意識的親近,「這學府里大部分人,昔日都是北土之人,只是因為北方戰亂,才不得不來到荊州避禍。逃難匆匆,與親人故土的離別,便也成了常事。比如你方才見過的裴潛,他的妻子便死在了逃難之中;宋大儒的小女兒曾因染了瘟疫又無人肯醫治,病死在了途中;至于粲……」

想起昔年的那些離亂流散,王粲眸間不禁閃過一分哀色,但很快就已釋然,「不過,在這亂世,誰沒有經歷過這些呢。如今,粲還能在這荊州有一席之地,覽天地之景,訴心中之情,也是心滿意足了。」

「……仲宣當真心滿意足了嗎?」曹丕抬眸,暗含深意望向狀似灑月兌的王粲,「‘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能有如此高作的人,當真肯屈居在荊州,為不識英才的劉景升裝點門面?」

王粲雙眸陡亮︰「子桓讀過粲的詩?」

「丕未曾踏足荊土,但仲宣的詩作,還是傳到了北方。所以若以此而論,丕與仲宣其實早就相識。」曹丕道,「‘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婬’。仲宣肯屈身于此,不過是因為當年北土離亂,無處安身。可是如今,父親已幾乎將北方平定,許都鄴城的繁華也絕不輸于當年的東都西都。仲宣可願,將來隨丕回到北方,不讓一身才華被埋沒,在這亂世有一番作為,大展鴻圖?」

王粲眸色微動,靜了片刻,坦言道︰「說實話,子桓說的的確很動人,粲也願意前往北方。實際上,這學府之中,除了幾位老先生實是不願再奔波勞碌外,大多數人都與粲一樣,不甘心僅當個清散閑人。但在粲真正應下子桓之前,還有一事想問子桓。」

曹丕立即道︰「仲宣請講。」

「方才曹丞相離開時,子桓神情似有不妥之色。粲很好奇,原因是何。」王粲道,「粲知曉這其中定有子桓不願告訴他人的隱情。但子桓肯將此與粲坦言相告,便是認了粲這個朋友。那麼,縱然沒有功成名就,大展宏圖,縱然北土仍是虎狼遍地,粲也願與子桓同去!」

曹丕唇角的笑容霎時僵在了那里。雙眉輕蹙,似是掙扎,似是猶豫。王粲也不急,眸中閃著光澤,就這麼靜靜的等著曹丕作出決定。

過了許久,曹丕嘆口氣,終究還是開了口,輕聲向王粲道︰「是父親在惱我而已。

仲宣既知道丕大哥的事,自然知道大哥是在宛城被張繡和賈詡所害。幾個月前,張繡隨父親遠征烏桓,在攻城之中,中了流箭,死在了那里。」

「所以……」王粲眼珠微轉,剎那間便明白了什麼,「是子桓派人所為?」

「……」曹丕沒有回答,但面上的神情,已足以說明一切。

王粲笑道︰「粲只當身處權力中心中的人,各個都無情無義,眼中只有權謀功利,卻未想到,子桓竟這是這般重情重義之人,粲得遇子桓,當再浮一大白以自慶!」

曹昂死在宛城,于利益上看,對曹丕只有益處,沒有弊處。而在遠征烏桓途中害死張繡,即便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曹操也肯定能猜得出其中緣故。這對曹丕只有弊處,絕無益處。

自己的兒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動手,以曹操的性格,怎麼可能不惱了曹丕。甚至倘若曹操十分在意,此事還會直接影響到曹丕將來是否能被立為嗣子,繼承曹操的功業。

前有袁紹愛小兒而過繼長子,今在荊州也有劉表愛小兒而輕視長子。疼愛小兒,甚至將家業交給小兒而不是長子的人,在本朝可並非少數。

曹丕是曹操的兒子,定比王粲更了解曹操,定更加清楚這其中的危險,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並且目前看來,毫無悔意。

曹丕見王粲沒有指責他為報私仇而不顧征伐大事,反而稱贊他有情有義,驚訝的睜大眼。即便多年來隨曹操南征北戰,到處歷練,但也不過剛剛及冠,城府縱使有,卻也不深。他看著王粲當真給自己倒了一大杯酒,而後一飲而盡,心中不禁,漸漸涌起暖意。

這一刻,他是徹底將王粲當作了知己好友。

被父親暗惱郁結于心的沮喪一掃而空,曹丕剛想說什麼,院中卻突然響起了一巨大的聲音。那聲音仿佛是某種動物的叫聲,又長又亮,似是瀕死的悲鳴,又像是連連不斷的長嘆。

「哎呀,光顧著與子桓聊天,粲都忘了喂它草料了。子桓等一下。」王粲站起身,走到院子轉彎一角,不一會兒,竟牽來了一匹驢。那驢今日什麼都沒吃過,被王粲牽過來,還在哼哼唧唧的發出剛才那種的叫聲。

王粲把系驢的韁繩綁到院中樹上,又從院子一角抱了些雜草來放到驢子跟前。有了吃食,驢子立刻不再叫了,低下頭不停地咀嚼起草料。

隨意拍了拍身上殘留的雜草,王粲坐回原處,解釋道︰「這驢是粲來荊州之後養的。其叫聲洪亮、長久,是粲所見過的叫聲最得人喜歡的一頭。子桓以為如何?」

曹丕抿了抿唇,斟酌了許久詞語,盡力神色正常的回答道︰「還……好。」

「哈哈哈哈,子桓若是覺得粲的愛好奇怪,直言就是,何必忍得如此辛苦。」王粲一眼就看出曹丕的勉強,大笑道,「不過,子桓也不要以為獨獨粲一人喜好如此奇怪。當初的大孝子戴良的母親,也和粲一樣喜歡這聲音。戴良家財萬貫,眾人敬仰,為讓母親開心,照樣時常學驢叫以搏母親一樂。」看著低頭吃草的驢子,王粲耳邊仿佛還留著方才驢叫的余音,目光逐漸悠遠,「亂世離亂,生死無常,粲這條命也不知何時便會被上蒼收回。等到那時,荒冢青墳,若能听幾聲驢鳴為粲送葬,那真是比高官厚祿,侯爵封地,讓粲歡喜多了。」

「這又有何難。」曹丕道,「仲宣長丕十歲,將來定是丕為仲宣送葬。到時候,丕定以驢鳴相送,讓仲宣魂有所寄。」

「子桓又不喜歡這驢叫,可別為粲委屈了自己。」王粲看向曹丕,卻見曹丕神情真誠,絕無敷衍之色,不禁心中一動,亦正經了神色,問道,「子桓此言,可是當真?」

「對朋友,丕不說謊話。」曹丕認真道,「反之,若丕先仲宣一步,仲宣便作篇長賦,為丕送葬,如何?」

「甚好,那就以這杯中酒為媒,一言為定!」

酒杯相踫,一飲為盡。

建安十三年,八月,已平定北土,廢三公自任丞相的曹操率大軍南向荊州,繼續他天下一統的大業。

荊州在劉表治下雖然富碩,卻不善軍事,不修吏治。在襄陽的大多數士人都只能研究經學,至于政務大事,則由荊州大族與劉表的親信出謀劃策。劉表本已是垂垂暮年,又因偏愛後妻蔡氏而愛小兒劉琮,厭惡長子劉琦,一朝生死,蔡瑁等人立刻將劉琮立為新的荊州牧,又見曹操率大軍而來,以為不可抵擋,直接就勸說剛剛成為荊州牧,萬事不懂的劉琮,向曹操投了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劉琮一降,曹操立刻派大軍追趕听到消息逃走的劉備,一路追到長阪坡,卻還是被劉備乘船逃跑,與還有萬余人的劉表長子劉琦共同屯聚夏口。

或許是因為夏口易守難攻,或許是因為認為僅僅萬余人不足以再成氣候,曹操沒再親自帶兵追擊,而是進軍江陵。以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又將劉表在荊州聚集的各方學士,都委以厚祿,送往許都。

如今,西涼馬騰已在鐘繇的說服下舉家內遷,益州劉璋也已派人送來歸服之信,至于南蠻北狄,一旦中土平定,自然而然會俯首稱臣,不足為患。

平定天下的大業,如今,僅剩下了江東。

昔日荊州學府內,荀諶之語,仍歷歷在耳︰

「若郭奉孝還活著,並對曹公當真那般重要,那麼諶給曹公的建議就是︰

與江東赤壁一戰,只可敗,不可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