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309章︰瓊林宴上,趙頊的期望

垂拱殿內。

趙頊批閱著舉子們的殿試試題,不時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屆中進士的舉子,整體水平非常不錯。

「或許,這就是免費私塾的好處,一代更比一代強!」趙頊忍不住感嘆道。

其中,舉子余中的,更是讓趙頊眼前一亮。

別的士子自述,更多地是寫自己如何保持清廉品性,如何堅持為官之道,面對各種事件而初心依舊不動搖等。

但是余中,直接講起了自己要做什麼事情。

如︰如何丈量田地,如何治理河道、如何關注底層窮苦百姓的婚姻、收成,以及如何解決孤寡老人的生活難題……

所談甚細。

且與大多數士子不同的是,他在最後的結尾寫道︰若為官,不求撰史注經入翰林,不求陪伺君王前,不求可治一州一府,治好一縣,此生足矣。

那句「治好一縣,此生足矣」,將趙頊徹底打動了,當即為其評了一個甲等。

……

很快,五百三十二名舉子的名次級別便出來了。

其中一甲,為進士及第,共錄取5人;二甲,為進士出身,錄取231人;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錄取296人。

主考官司馬光與副主考官王珪,擬定好金榜名單後,來到了垂拱殿。

「官家,科舉榜已擬定完畢,明日便可放榜!」司馬光說道。

趙頊點了點頭。

「好。此次放榜,依舊在東華門前唱名,禮法制度遵循舊制即可。另外,三日後,舉辦瓊林宴,朕將親臨。」

「臣,遵旨。」司馬光與王珪齊齊拱手。

這些日子,二人甚是忙碌,總算是圓滿地完成此次的科舉招賢任務了。

……

翌日,天剛微微亮。

汴京城東華門外的城牆下,便里三層外三層擠滿了人,有書生、有百姓、有商人、還有手里拿著繩索的富商僕從。

在大宋,有個「榜下捉婿」的習俗。

若書生入進士榜,且尚未婚嫁,很多富商便會率先將此名進士拽到自己的馬車上。

馬車上坐著的是自己的姑娘。

若書生看得上這位姑娘,那可能不出十日,就能成親。

這也是典型的商人想要邁入官員階層的一種形式。

畢竟,在大宋成了進士,那真是半步登天,以後混得再差,也幾乎是衣食無憂了。

大概半個時辰後。

東華門前開始唱名,士子們基本都會來到這里,在被喊到自己的名字時,揮手示意一下。

然後在萬眾期待中,走到人群中間,唱名的同時,科舉金榜也被貼了出來。

「榜首……榜首乃是蘇州余中,他人呢……人呢?他好像不在這里啊!」人群中議論道,大家最關心的永遠都是榜上第一名。

而此刻,在一個破舊的旅館中。

一個看著和余中有三分神似的青年,無比興奮地沖進屋內,朝著正在讀書的余中喊道︰「二弟,你中了,中了,還是榜首,咱們老余家的祖墳冒青煙了!」

此人乃是余中的大哥,名為余貫。

他也參加了今年的科舉,可惜沒有機會參加殿試,他也自知學識遠遠不如自己的二弟,所以沒有沮喪,反而為二弟高中而欣喜若狂。

余中合上書本,面帶興奮,有些羞澀地說道︰「我感覺自己能中,沒想到竟然還是榜首。」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說話聲。

「榜首的余中余正道公子,便是住在我家旅館,他與兄長住進來時,我便覺得此人不一般!以後此間屋子便是狀元屋了!」

听到這話,余中和其兄長余貫都不由得相視一笑。

若不是二人靠著拉柴賺錢,早就被這個勢利的掌櫃趕出去了。

很快,一群人圍在了門口。

「余公子在屋嗎?在下乃是裕豐宅的掌櫃,為慶賀公子奪得魁首,特地來為公子送點小玩意!」

「在下乃是南城布商齊落岩,家有小女,年方十八,長得甚是標致,尚未出嫁,我家願意出嫁妝一萬貫,不知公子可否有空閑見一見?」

「余公子,在下乃是一鍋燴飯莊的掌櫃,特來求余公子賜字,潤筆費用,公子可以隨便提!」

「余公子,老夫甚喜文人,不知公子是否在汴京城有住處,老夫願意送住宅一套,以慶公子奪得榜首。」

「余公子,您……您……曾經光臨過我的書鋪,還買走了兩刀紙,若余公子可為本鋪題匾,以後您的筆墨紙硯我全包了!」

……

這就是科舉中榜的好處。

一旦高中頭甲,金錢、媳婦、宅院,只要是想要的,幾乎伸伸手都能夠得到。

余中求助性地看向余貫。

「大哥,你了解我的,我……我實在不擅長應付這種場合。待我有了官職,俸祿完全可以養家,這些人的好意,還是都拒了吧!」

余貫笑著點了點頭。

「二弟放心,此事大哥來解決,你現在乃是當朝狀元,大哥有底氣將他們趕走!」余家二兄弟雖經濟潔具,但志向遠大,並不想摻合這些事情。

……

三日後,近午時。

五百三十二名進士,身穿進士服,來到了汴京城西,順天門大街上的皇家瓊林苑。

苑中,有怪石、有假山、有樓閣、有球場、還有江南進貢的各種名花。

如今,很多牡丹都長出了花骨朵,甚是好看。

新科進士們各個意氣風發,在禮部吏員的引領下,來到了座位,然後根據名次分別落座。

當看到座位前那個金黃色的皇座後,大家都興奮起來。

瓊林宴,乃是官家賜宴,代表的是他們作為天子門生的榮耀,但官家是不一定出席的。

而此時,官家的皇座就在這里,說明今日官家將親臨。

新科進士們興奮地議論著。

「听說,瓊林宴的宴席甚是美味,此生有幸品嘗,真是人生美事兒啊!」一個身材有些肥胖,臉龐也是嬰兒肥的男子說道,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張兄,官家可在上面看著呢,你且莫狼吞虎咽的,失了儀態,小心官家生氣!」

「這個自是知道,我雖愛吃,但並不是傻子,等會兒自然會矜持一些的,不過酒倒是可以多喝幾杯!」

……

很快,在新科進士們坐好大約半刻鐘後,趙頊來了,而趙頊兩旁跟著的乃是主考官司馬光和副主考官王珪。

新科進士們紛紛起身,朝著趙頊拱手。

連續三次,以此表達對官家的敬重。

趙頊笑著說道︰「諸位都坐吧,此乃私宴,無須恪守太多禮儀。」

當即。

在趙頊、司馬光、王珪三人分別落座後,眾進士們才紛紛落座。

趙頊看向眾人,道︰「諸位都餓了吧!此午宴,朕並未安排御膳房去做,而是想和大家一塊嘗一嘗,汴河上船工們到底在吃什麼。」

說罷,趙頊一招手,當即便上菜了。

汴河船工套餐︰一條巴掌大的咸魚,兩塊咸菜疙瘩,兩個略微有些硬的饅頭,還有一碗溫白開。

當此套餐出現在眾人的面前,大家都有些傻眼,不知官家要說什麼。

「先吃吧,吃完,朕再告訴你們,為何讓你們吃這樣一頓飯!」

說罷。

趙頊率先拿起饅頭,啃了一口,然後慢慢吃了起來。

隨後,司馬光和王珪也跟著吃了起來。

新科進士們也都紛紛拿起饃快,有模有樣地吃了起來。

此刻。

每個人都在用余光打量著別人,而大家吃飯的儀態也盡收趙頊眼下。

眾人可以分兩類。

一類為富家公子,因從小生活條件優越,根本沒有吃過這種帶有一絲絲腥臭的咸魚,還有很咸很咸的咸菜疙瘩,以及硬到塞牙的饅頭。

他們的表情是痛苦的,若不是官家賜宴,是很勉強的,但臉上還不得已露出笑容,如果不是這次機會,他們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吃這樣的飯。

另一類,則是平民階層,他們吃得很正常、也很認真。

會用牙齒將每一根魚刺都剔得干干淨淨,饅頭渣都不會掉在地上,另外他們懂得饅頭和咸菜疙瘩如何搭配更好吃。

這兩類人,一眼就能區分出來。

而趙頊,啃著饅頭,也覺得有些難以下咽,但他還是堅持下去,將汴河船工套餐吃得一點渣子都不剩。

很快,眾人便都吃完了。

趙頊長呼一口氣,道︰「不怎麼好吃吧!」

新科進士們頓時都笑了。

由于汴河船工干的都是力氣活,飲食偏咸,故而大家其實都不太適應。

「各位,無論原來你們的家庭是窮是富,在中了進士後,大概率是沒有機會吃到這種貧苦百姓才能吃到的飯菜了!」

「朕之所以今日讓大家來吃一頓這樣的飯菜,乃是希望大家知曉,汴河船工們覺得每日能吃上這樣的飯菜,已經很滿足了。但是在不久的將來,諸位是有能力讓我們的百姓吃得更好的,這是諸位的責任和義務!」

趙頊緩了緩,接著說道︰「通過此次科舉試題,諸位也看得出來,朝廷接下來需要的官員之才,是腳踏實地能為百姓解憂辦事的,是可以吃苦耐勞,解決百姓困苦的。」

「朕決定,將大家在館閣學習的時間更改為三個月,然後根據每個人的特征,外放入縣衙做事,且一定是窮苦的縣。至于你們能不能成為知縣,甚至成長為知府知州,就看你們的能力了!」

「將你們派遣去的地方,大概率是西北,是燕雲之地,越苦越窮的地方,越希望你們能夠帶來活力!」

一般情況下,新科進士們前三年都會入翰林院、大理寺、太史局、國子監等衙門辦公學習。

三年後,才會外派。

但趙頊覺得這種館閣中的學習,用處並不大,且時間太長,故而將其改成了三個月。

「咱們的新科狀元曾說過,「當下的讀書人,想做當頭炮和巡河車的太多,想做小卒子的太少。而朕這次,就是讓你們先做卒子,至于你們能夠成長到什麼地步,便看你們的實力了!」

听到官家突然提到自己,余中不由得身體一顫,抬頭望向趙頊。

這才發現,原來那個在街頭踫到的人,竟然是當朝官家。

他見其他人也都在看自己,連忙將腦袋低了下去。

此人擅長做事,心中有溝壑,但就是缺乏表達能力。

或者說,臉皮還沒有練出來。

旋即,趙頊又開口道︰「當然,朕也不強迫大家,若有人認為自己不願外放,可向中書申請,入史閣學習。」

這時候。

一名進士站起身來,甚是激動地說道︰「官家所言,臣以為甚有道理。我當下的大宋缺少的便是能夠吃苦,能為百姓辦實事辦小事的官員,臣願意去窮苦的地方,且為了盡快實現讓我大宋再無饑饉之患的目標,臣要求將俸祿減半!」

此話剛落,又有人站了起來。

「臣願意俸祿減半,臣願意俸祿減半,臣願意俸祿減半!」

……

唰!唰!唰!

一下子站起來了三十多人。

而在前兩排,除了新科狀元余中,其他人都站了起來。

余中面露尬尷,見周圍的士子都看向他,猶豫了一下後,也站起身說道︰「臣亦請求俸祿減半!」

趙頊面帶笑容,微微搖頭。

能高喊著減少俸祿的,家里都是不缺錢的。

而余中在臨考之日還在賣柴,顯然家庭不富裕。

沒準兒全家都要靠著余中這點俸祿過活呢!

若俸祿再減半,恐怕他的日子過得會非常困難。

趙頊雙手一擺,請願的新科進士們紛紛都坐了下來。

「朕明白諸位的心情,但當下的朝廷並不缺錢,大家的俸祿不但一分一厘都不會少,並且家庭有困難者,朝廷還會給予補助!」

「朕的目的,就是讓你們毫無顧慮的去做父母官,去為百姓做事,去做有良心的事情,去將每個縣、每個村里的情況模索清楚,將所有細節都做好,百姓們才能夠過得幸福!」

「你們好好做官,便是對朝廷對百姓最大的幫助,朕自然不會虧待大家,希望大家都能不辜負朝廷心意,做到讓百姓滿意安心!」

「臣明白!」眾人齊呼道。

而此刻,余中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長呼一口氣,臉上露出一抹燦爛的笑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