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95章︰幕後主事人,趙頊的君權巔峰!

「小民如豬狗牛羊,養肥了吃一茬,然後再養一茬即可,天下最不缺的便是底層百姓。對他們太好,沒有意義……」

此話就像一陣颶風般,迅速朝著各個州府刮去。

說此話者,乃是壽州書生劉光應。

他說完此話後,才方覺後悔,但已經晚了。

幸虧趙頊與文武官員們以掀桌離場表達了憤怒,不然百姓們可能要到宣德樓靜坐了。

劉光應已經社死,此後定無仕途。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句聖人之言,可不是喊喊而已,任何朝代,為帝為官者都必須遵從這條規則。

雖然在很多官員眼里,貧苦百姓根本不能算民,多田多產者才是民。

但這種思想,只能放在心中,誰揭穿了這層窗戶紙,誰便距離倒霉不遠了。

天下貧民佔八成以上。

失了民心,那即失去一切,就像西夏那種,便是失去了民心,才導致百姓造反,逃離西夏。

此事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天下反對攤丁入畝之策的士紳商人都不敢說話了。

而百姓們支持攤丁入畝之策的聲音則是逐漸涌起。

……

與此同時。

又一件有助于執行攤丁入畝之策的事情發生了。

大宋原戶部副使公事,致仕在老家兩浙路台州賦閑的吳文當,畫了一副《生子不育圖》,在民間廣為流傳。

所謂,生子不育,即生下兒女卻不養活。

畫作的內容並不復雜,但卻觸目驚心。

在一方破舊的茅屋中,一對貧窮夫妻,眼含熱淚,正在攜手將一名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頭朝下,放在水盆中溺亡。

畫作下方還有一行小字︰「苦民無田,丁錢難籌,生子多為不育,累五年,兩浙路,亡不止萬人矣。」

直白點來講。

貧苦百姓交不起人丁稅,在生下孩子後,只能選擇將其溺亡,而在五年間,僅僅兩浙路,便死了不下于一萬名嬰兒了。

因吳文當曾在戶部任職,故而他的這句話,是令人深信不疑的。

大宋男子,二十成丁,人戶每年按照丁數交納錢米,但由于土地兼並嚴重,很多百姓根本沒有田產,而又無避孕之法,生出孩子後便只能將其溺亡。

此畫作一出,頓時在整個大宋又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支持攤丁入畝之策的百姓更多了。

汴京城內,士紳商人們看到這副被彷照了許多份的畫作後,也是各個落淚,嘆百姓艱苦。

但是讓他們支持攤丁入畝,依然不現實。

這一日,深夜。

中書省內。

韓琦提著燈籠正欲離去,忽然看到不遠處的屋舍中還有燈光,不由得走了進去。

屋舍內坐著的,正是參知政事司馬光與王珪。

「二位,還沒忙完呢,老夫看外面的天色,可能很快就要下雨,咱們同走吧!」韓琦笑著說道。

王珪提起一旁剛燒開的水,道︰「韓相,剛才我二人對最近的攤丁入畝之策有所發現,不如坐下烹茶聊一聊?」

韓琦頓時有了興趣。

若是王安石或韓絳在,韓琦絕對扭臉就走,因為他不想再吵架了,但這兩人卻也是不支持攤丁入畝的,沒準兒能踫撞出一些新意。

當即,三人圍坐在了茶爐前。

王珪率先開口道︰「韓相,您最近有沒有發覺官家和往昔有些不一樣?」

韓琦胸膛一挺。

「咱們私下議論官家,不是太好吧!」

司馬光為韓琦倒上茶,道︰「韓相,咱們此時所言,皆為私話,莫傳出去就行了。」

「我們的發現是,官家對攤丁入畝之策沒有發表任何意見,我們根本看不出他是反對還是支持,這可不像是官家的脾性啊!」

「嗯?」韓琦頓時也感覺到了。

往日里,群臣提出意見後,官家都會總述一番,基本上是會拋出自己觀點的。

這也是群臣最喜歡官家的地方,不讓臣子們猜謎語。

但韓琦細細一想,又說道︰「從官家的角度而言,即使他有心支持攤丁入畝,他也不能說,因為這等于他將自己放在了群臣與商人的對立面了。此事,他不便于發表意見,或許也在糾結中。」

王珪接著說道︰「韓相所言有理,不過我們細細思量一番,官家看似沒有參與,其實事事都參與了。」

「哦?」韓琦面帶不解,看向王珪。

「首先,商人之首蘇文山的發言就是違背常理的,他一個商人,支持攤丁入畝對其沒有任何好處,並且率先站出來發言,根本不是商人性格。兩位應該知曉,他看似是三司使的人,其實是官家的人,沒有官家點頭,他是絕不敢如此發言的。」

「其次,便是國子監前書生的斗毆事件,書生斗毆之後,是官家提出讓他們在宣德樓前辯論,此等辯論自然辨不出一個結果,但卻是在幫助百姓理解到底什麼是攤丁入畝,當然,壽州書生劉光應的發言肯定不在計劃中,算是支持攤丁入畝者的意外之喜了。」

「最後,便是那副原戶部副使公事吳文當的《生子不育圖》了,這明顯是故意的。溺嬰之事雖為實情,但在這兩三年來,隨著富民之策的發展,溺嬰事件乃是漸漸減少的。那吳文當行事作風穩妥,定然是別人出的主意。」

「我們都了解三司使,他在理財上有一套,但卻絕對想不出如此精妙的主意。並且,以往的三司使都是八面玲瓏,但這一次卻是如王介甫那般執拗,大有豁掉性命都要支持攤丁入畝的架勢,顯然是背後有人。」

韓琦瞬間醒悟,道︰「你的意思是,這些事都是官家主導的,官家想要推行攤丁入畝之策,但是他無法表態,故而讓三司使做了先鋒。」

司馬光和王珪同時點頭。

韓琦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若是在仁宗、英宗朝,官員們根本不在乎官家的意見,只要朝臣們認為是對的,即使官家也要妥協。

但在如今這位官家面前,他們卻沒有這個膽量。

和當下的官家唱反調,並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司馬光看向韓琦,道︰「韓相,我們既然明了官家的意思,那再與官家對著干,只能是徒增內耗,要麼我們去說服官家,要麼我們被官家說服。」

韓琦點了點頭。

「明日,我們找官家聊一聊。」

……

翌日,一大早。

韓琦、司馬光、王珪三人,分別頂著黑眼圈,出現在垂拱殿中。

「三位,昨晚都沒睡好?」趙頊笑著問道。

三人同時點了點頭,然後看向趙頊。

趙頊一愣,頓時明白了。

「你們……你們是看出朕的意思了?」

韓琦率先走出,道︰「官家,您應該是最清楚攤丁入畝的危害的,這……這可能要寒了天下士大夫和商人的心呀,變法以來,他們都是主力軍,功不可沒啊!」

「並且,土地兼並,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此法若不能如理想中奏效,我大宋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不變,百姓生活依舊在向好處發展,而變,可能會導致各種亂象頻生,變不如不變啊!」

……

待韓琦說完,趙頊長呼一口氣。

「你說的這些,朕都明白。但是,朕認為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你們不要想的太復雜,所有沒有發生的問題都算不上問題。朕且問你們,古往今來,是吃飽肚子的百姓造反多,還是餓肚子的百姓造反多?」

三人頓時無語,那自然是餓肚子的百姓造反多。

「朕想施行攤丁入畝,就是為了能讓天下百姓都不餓肚子。至于對士大夫官員、商人的傷害,朝廷可以慢慢補償。

「變法,本就是傷筋動骨之策。當初,朕提出的裁兵裁官之策,你們不也不贊成,認為會有人造反,會有人抵抗,但是我們不也熬過來了嗎?若成盛世,若讓大宋百姓無饑饉之患,總要一代人為之犧牲,朕認為這筆犧牲絕對是值得的,五年十年後,大家會理解朕的用心良苦的。」趙頊說道。

韓琦想了想,如今此事已經是民心所向,即使朝臣全反對,也敵不過民心。

官家自知說服不了文武百官,所以便借助了民心。

此招確實是高。

「官家,臣……願意支持官家,也願意為官家說服其他朝臣,但是……攤丁入畝之策,不能立即全國推行,應該先設置試點,比如燕雲十六州!」韓琦來之前,便想好了退路。

當下,燕雲十六州,都是窮苦百姓,土地兼並不算嚴重,反對者也少,用來作試點,再好不過。

「那韓相建議幾年為期?」趙頊問道。

「五年,至少五年!」韓琦伸出五個手指。

趙頊搖了搖頭,道︰「一年,一年為期。並且一年之後,無論燕雲十六州推行的攤丁入畝之策如何,朝廷都將會在我大宋全境推行攤丁入畝之策。」

「官家……這……這……」三人都甚是不解。

「若以燕雲十六州執行攤丁入畝的成功失敗與否,決定是否在全國範圍內施行攤丁入畝。那恐怕我大宋的士紳商人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阻礙攤丁入畝的策令執行,其注定會失敗!」

「朕設定的一年之期,是給天下的士紳商人一個緩沖,告訴他們再靠著剝奪貧民,兼並土地去發財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此策乃國之重令,但凡陽奉陰違者,朕必將嚴懲不貸!」

趙頊面色深沉地說道,君王之氣盡顯。

韓琦三人頓時都明白了官家的心思。

三人互視一眼,而後同時拱手,韓琦說道︰「官家,說服百官的任務就交給我們吧!」

「辛苦三位了!」

趙頊心中也甚是感動,他沒想到三人這麼快就看出了他的想法,也沒想到三人對他竟如此支持。

五日後。

朝廷官員,無人再反對攤丁入畝之策。

這與當下的民心有關,與韓琦三人的努力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趙頊的領導力有關。

當下的大宋,即使前方有火坑,也有一大半的臣子願意陪著趙頊去跳一跳。

趙頊都沒有意識到,如今他的君權,已經甚于太祖太宗,達到大宋歷屆帝王的巔峰了。

很快,朝廷正式發布策令。

「自八月一日起,正式在燕雲十六州施行攤丁入畝之策,一年為期。一年後,無論效果如何,都將在大宋全境內施行攤丁入畝之策。」

一時間,雖然也有一些士紳地主在抱怨,但是更多的是百姓們的慶賀之聲。

窮苦百姓們,終于要站起來過日子了。

很快,此策便傳到了西夏、遼國、高麗等地國。

有人歡喜有人愁。

西夏的貧苦百姓們瘋狂地涌入大宋西北地區,然後奔赴燕雲十六州,西夏朝廷不由得也開始降低稅賦,並且派遣西夏士兵在邊境加強管控,但仍抵不住百姓出逃。

有百姓甚至是先逃到青唐吐蕃,然後再繞到大宋西北。

至于遼國的君臣,當知曉這個策略後,大罵趙頊無恥。

大宋敢這樣干,因為大宋有資本,商貿足夠繁盛,國庫足夠充裕,且軍隊較強。

但若遼國施行此策,那完全就是亡國之策。

但是,遼國百姓听到此策後,心已經飛到大宋了。

有些本是從燕雲十六州逃到遼境的百姓,竟萌生了回去的念頭,一些距離燕雲十六州較近的百姓都朝著燕雲十六州奔逃。

甚至還有人喊出了口號︰寧做大宋奴,不做遼國民。

這些人不是沒有骨氣,沒有家國情懷。

而是他們清楚的明白,大宋的百姓才叫生活,他們的日子只是活著,甚至還經常活不下去。

至于高麗和東瀛島,也是發生了百姓內亂。

百姓要求朝廷降低賦稅,提高百姓的福利待遇。

這兩個小國,本來人就少,生怕百姓都跑了,朝廷無奈,只得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下去,降低百姓賦稅,然後思索著再從其他地方在百姓身上將這筆錢賺回去。

八月一日。

三司使韓絳以監察燕雲十六州之名,帶著三司的十幾名精兵強將,去總領攤丁入畝之策了。

他的任務便是組織官吏重新丈量土地,然後進行人口統計,分配賦稅額度。

這乃是三司官員擅長的,大概三四個月,便能做完。

此刻,趙頊也長長呼了一口氣。

他在前年便有攤丁入畝這個想法了,但時機不對,而今終于要開始執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