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92章︰攤丁入畝,如何讓大宋無饑饉之患(求月票)

六月十三日。

西夏都城,興慶府。

在西夏百姓圍城造反的情況下,黨項貴族們徹底妥協了。

西夏一眾朝臣與黨項貴族,逼迫十二歲的西夏國主李秉常簽下三條政令。

其一,降帝為王,李秉常由西夏帝王變為西夏王。

其二,恢復漢禮,廢除梁太後的一切反漢主張。

其三,梁太後與其弟梁乙埋,誤國誤民,將被永久幽禁于興慶府。

此外,西夏還草擬了一份看起來甚是可憐的書信,懇請大宋幫扶西夏,再結父子情誼。

如今的西夏,缺少了大宋糧食、布匹等基本生活物質的幫扶,日子過的甚是窘迫,近乎處于賣兒蠰女,易子而食的狀態。

所謂的全民皆兵政策。

因為朝廷的無能,養兵的花銷,貴族的剝奪,已經是形存實亡。

很快,此消息經由王韶呈遞到了汴京城。

王韶在奏疏中提出了兩個主張,其一,趁此機會拿下西夏;其二,無視西夏請求,任其自生自滅。

至于選哪個,還需要趙頊定奪。

這一日,垂拱殿內,眾相公齊聚。

趙頊將王韶的奏疏放到一旁,道︰「大家都講一講吧!」

司馬光率先出列,道︰「官家,臣以為,此乃天賜良機,我們可派兵前往西夏,將西夏朝廷徹底覆滅,進而開府建州,為我大宋擴展新版圖。此舉甚至不會引發戰事,只要我們的西北軍去轉一圈,西夏兵定然投降。」

听到這話,眾臣都笑了,此話確實不假。

大宋西北軍有這個實力。

這時候,文彥博也站出來說道︰「臣附議,此時正是滅掉西夏的最好時機。」

「臣附議。」一旁的王珪也拱手道。

王安石站了出來,道︰「官家,臣不贊同。」

「亡西夏不難,養西夏卻難。當下,燕雲十六州的百姓還需各類物質支持,再加上我們前段日子的軍費支出,不宜再盲目擴大領土!」

「王介甫,依照你的意思,我大宋目前的國力,難道養不活西夏的百姓嗎?若能開疆擴土,成就一番如秦皇漢武般的偉業,朝廷絕對是願意勒緊一下褲腰的,百姓也是願意做出犧牲的。「文彥博高聲說道。

「秦皇漢武?秦行暴政,二世而亡,漢武帝,窮兵黷武,導致國庫空虛,大漢至此衰落,那不是真正的盛世,這兩位皇帝怎能是官家效彷的對象!」王安石看向文彥博,道︰「樞密使,本官並不是不反對開疆拓土,而是不支持現在開疆擴土。你如此著急,不就是想著能讓自己在樞密使的位置上,成就這樣一番偉業嗎?」

「你……你……你……一派胡言!」文彥博有些語塞,他確實有這樣的私心,但即使讓別人做樞密使,也幾乎無法拒絕這個天大的功績。

這時,三司使韓絳站了出來。

「官家,臣支持王介甫。雖然我大宋國富民豐,比五年前強了數倍,但是一旦再拉上西夏這個累贅,必然會增大開銷。開疆擴土固然體面,但是卻會極大地影響朝廷的富民策略,朝廷開支會陡然增大,就好比我們自家人還沒有吃飽吃好,就要去收留一大批乞丐,甚至還要將這群,隨時都有可能搗亂,恩將仇報的乞丐當作家人來養活,當下並非是好時機!」

韓絳這個家人和乞丐的比喻,一下子讓文彥博、司馬光都無話可講了。

眾臣的心里其實都很糾結。

趙頊心中也有些糾結,他不由得看向一直都沒有說話的韓琦。

韓琦往往都是最後發表意見,綜合不同觀點,得出最適合朝廷的策略。

韓琦見大家都不說話了,當即站了出來。

「開疆擴土,滅掉西夏,乃不世之功,作為大宋官員,自然是人人向而往之。樞密使和司馬相公有此想法,並非私心,而是正常反應。王介甫和三司使考慮的則是對我大宋的損耗。如今,西夏確實是個爛攤子,我們若將其滅掉,養西夏百姓,確實是個大麻煩,且他們與我們並非同族,必然會爆發出各類問題,阻礙我大宋的新法進程,雙方的思慮都是為朝廷著想。」

「綜合大家的意見,諸位都是希望滅掉西夏的,只是一方認為可在當下滅西夏,一方認為當下還不是滅掉西夏的最好時機,那諸位覺得最好的時機應該在何時呢?」

韓琦看向王安石。

王安石張嘴欲言,他只是認為此時不適合滅西夏,但卻沒有想到什麼時候能滅西夏。

司馬光瞬間精神起來,他以為,韓琦是站在自己這邊,當即站出來說道︰「如果不知何時才能滅西夏,那麼當下就是最好的時機。」

韓琦微微一笑。

「非也。老臣以為,此時並非良機。」

眾臣紛紛看向韓琦。

他這樣說,等于是告訴眾人,他知曉何時是良機。

「敢問韓相,您覺得何時才是良機呢?」韓絳疑惑地問道。

「諸位可還記得三年前,官家提的那個五年十年規劃?」

「五年內,收復燕雲十六州,十年內,讓大宋再無饑饉之患!」朝臣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

「燕雲已經收復,待我大宋無饑饉之患時,臣以為,西夏、遼國、高麗、東瀛,皆可滅!」韓琦放大了聲音。

此話一出,群臣先是一愣,然後面露驚喜,最後又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一愣,是因為眾人都沒想到會在這個時機。

面露驚喜,是因為若在大宋無饑饉之患時,一統天下,確實是最好的時機,完全不影響百姓的生活質量。

又不由得皺起眉頭,是因為讓大宋再無饑饉之患,比滅掉北方四國的難度要高多了。

趙頊听到此話,眼楮頓時亮了。

確實。

這才是最好的時機。

他清楚地看到了眾臣臉上的表情變化,也明白了大家的思慮。

「咳咳……」趙頊干咳兩聲,緩緩站起身來。

「治平四年,正月十一,朕剛登基三日,三司使告訴了朕一個消息︰百年之積,唯余空簿。諸位能想到,在不到六年的光景內,我大宋能發展成為這般模樣嗎?」

「我們想不到,但是我們做到了!」

「讓我大宋再無饑饉之患,朕認為並不難完成,如今我們的富民政策已經完成了大半,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扶那些最底層的百姓,朕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到,且用不了十年!」

「朕認可,待我大宋無饑饉之患時,便是滅西夏、遼國、高麗、東瀛,甚至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

趙頊此話,幾乎是一錘定音了。

眾臣都感覺身上剛輕松了一點點,又要背起沉甸甸的膽子。

但是官家的話語,卻讓大家都有了信心。

趙頊又補充道︰「當然,對西夏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告知王韶,但凡不願待在西夏的百姓,皆可來我大宋,成為大宋子民。但是有一個前提,必須去燕雲十六州。那里與西夏環境類似,凡是選擇在燕雲十六州生活兩年以上的百姓,皆賜宋民身份,享受大宋百姓可享受的一切權利。」

眾臣不由得都甚是興奮,此主意真乃是一箭雙凋,不但解決了燕雲之地,地廣人稀的弊病,也給了西夏窮苦百姓出路。

「官家仁慈,吾當傾盡心力,讓我大宋再無饑饉之患!」韓琦拱手。

「讓我大宋再無饑饉之患!」眾臣同時高呼。

當下,大宋的首要任務便變成了︰如何讓大宋百姓無饑饉之患。

……

五日後,西北邊境。

當王韶收到朝廷關于如何安置西夏百姓的指示後,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官家真高,真是高明!」

三日後,一大批西夏百姓拖家帶口,從西北邊境入宋。

西北軍專門設置了一個入口,然後還會集中將這些人送到燕雲十六州。

西夏百姓之所以急于離開西夏。

乃是因為,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在西夏待著,只能等著餓死,而到了大宋,到了燕雲十六州,即使去乞討,也能要到熱乎的米湯。

至于西夏朝廷,也接到了王韶的口頭通知︰西夏之事與大宋無關,你們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只要不牽連我大宋即可。

西夏的百姓是善良的,故而趙頊有憐憫之心,至于西夏朝廷,那群黨項貴族,大宋才沒功夫操心他們的死活呢!

這與大宋本就無關系。

各家過好各家的日子,別讓別人不自在就行。

西夏亂,遼國也亂。

耶律洪基回去之後,被那群遼國貴族們也是罵的狗血噴頭,遼國歷代皇帝就沒有這麼丟人過。再加上重騎兵消耗大量錢財而無任何回報,遼國的日子注定會越來越難過。

至于高麗和東瀛島,在見識過大宋的恐怖軍力後,在面對宋人時都非常禮貌客氣,甚至都不敢大聲說話。

國力強,百姓們的腰桿也就硬了。

……

六月底,朝廷百官忙碌依舊。

讓大宋再無饑饉之患,要解決的其實就是底層百姓的貧困問題。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沒有一個君主會想著解決底層百姓的溫飽。

因為他們意識里便認為,這個世界是有三六九等的,有人注定要做奴僕,有人注定會吃不飽飯。

自大宋變法以來,其實是讓百姓的收入增多了。

但是在各個州府的村落中,還有許多一輩子都沒有走出當地州府甚至是縣之外的人,還有一生都只能靠織席販履、幾分薄田去生活的人。

這些人,一旦過了五十歲,即使有朝廷的幫扶,可能也無法解決溫飽。

這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這一日,趙頊將三司使韓絳和鹽鐵副使蘇轍召進了垂拱殿。

趙頊拿出一份折子,道︰「朕親手擬定了一套變革之法,你們看一看,有沒有實行的可能?」

韓絳和蘇轍一愣。

往昔里,官家有新想法,尋得都是中書的相公,而今找上三司,那定然與錢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即,二人接過喜子遞過來的折子,非常認真地看了起來。

剛看幾眼,韓絳的臉色就變了。

片刻後,二人看完後,將折子恭敬地放在御桉上。

韓絳與蘇軾互視一眼,頓時明白官家為何是叫他們兩個了。

韓絳想了想,道︰「官家,此法幾乎就是用來解決我大宋的饑饉之患,但是臣料想,滿朝文武,可能除了王安石,應該無人贊同執行此法。」

「臣附議。」蘇轍也拱手說道。

趙頊露出一抹澹澹的笑容。

二人的反應,正在他的意料之中。

此法策,不是別的,正是後世實行的攤丁入畝之策。

當下,大宋百姓的賦稅主要有三種,其一,人丁稅;其二,田地稅;其三徭役與兵役。

而攤丁入畝,即是將人丁稅取消,以土地面積收稅。

在大宋,大量的士大夫官員、士紳基本都是免除稅收的,所以他們會在饑荒年月,大量兼並土地。

百姓們只能出租田地,且還要交納人丁稅。

而攤丁入畝一旦施行,意味著將按照田地數量交稅,廢除了官員士紳們的一切特權。

少地少交,多地多交,沒有土地就不交,與人口數量不再有關系。

如此以來,士大夫官員、士紳富商的特權將被大幅度剝離,兼並土地將會迅速被縮減。

此法的益處在于,減輕了天下百姓的負擔,能夠促進人口自由流通,促進百姓生育,促進百姓經商。

但壞處同樣明顯。

此法將大宋所有擁有大量土地的人都得罪了,這群人是士大夫官員、是士紳、是巨商,都是在大宋變法中最賣力執行的那一批人。

並且,這群人其實左右著大宋的興衰。

此法一出,朝廷官員必然反對,因為這是為了那些最底層的百姓得罪所有與朝廷共治天下的人。

是朝廷在將富人之財勻給窮苦百姓。

另外,此法策若執行,那執行者就是利益受害者,怎麼可能執行的成功。

「官家,此法定不可行,甚至會毀掉大宋如今的和諧景象,有些不知情者會罵官家這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甚至有人會造反的!」韓絳拱手道。

韓絳所言並非夸張,此法幾乎是要斷了所有大地主的一條財路,這與要他們的性命無疑。

這時,蘇轍思索了片刻,突然說道︰「萬一,萬一執行成功了,這可是利在當下,功在千秋的偉績,百姓們就真的站起來了!咱們能不能換種溫和一些的方式慢慢執行呢?」

趙頊微微點頭,道︰「朕所思慮的,正是如何執行才能將弊端降到最低!」

「此策,你們不要對任何人言明,你們回去想想,朕也好好想一想。」趙頊說道。

二人同時拱手。

他們已看出,官家是鐵了心地要執行此策,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