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91章︰名場面!東華門前的歡迎儀式

五月二十八日。

種諤來報︰燕雲西部九州已全部駐兵完畢,中書擬定的十六名新任知州已在路上,很快便能就任。

這意味著,燕雲十六州已經徹底回到了大宋懷抱。

趙頊大喜,當即說道︰「速將喜報傳于汴京。另外,西北方向,命王韶與青唐吐蕃撤兵,東北方向,令樞密使離開高麗,所有戰船一律撤回登州。」

「明日,咱們也班師回朝!」趙頊笑著說道。

「臣遵命!」種諤一臉興奮。

若是換作其他帝王,必定還會接著打,但當今的官家為了百姓安定,卻不願急于求成,做窮兵黷武之事。

這份胸懷,歷史上的帝王無人可比之。

另外,在種諤看來,大宋一統天下乃是遲早的事情。

只是現階段,收復燕雲十六州便足夠了。

接下來,朝廷要做的便是如何讓燕雲十六州更加繁榮。

既然他們成為了大宋的百姓,朝廷便要為他們負責,而不能讓其自生自滅。

這比收復燕雲十六州更困難。

這一點,中書早就擬定了詳細的計劃。

其中最重要的四個舉措便是,其一,大力發展畜牧業;其二,減免百姓稅收;其三,為燕雲十六州的百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其四,加大商貿流通力度。

這些,已不用趙頊操心了。

三日後。

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消息,傳到了汴京城,並正在陸續傳到大宋各個州府。

一時間,民間沸騰。

百姓歡呼雀躍,家家殺雞烹羊。

燕雲十六州對大宋來講太重要了。

是天然屏障,是養馬之地,是從大宋太祖太宗開始便一直掛在心頭的痛。

另外。

這一仗,也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大宋的豪橫與強大,大宋朝著大一統又邁進了一步。

而此時。

西夏、高麗和東瀛見到大宋徹底撤軍才算松了一口氣。

他們的國祚能延續多久,現在全看大宋的心情。

所謂的四國聯盟,也隨著遼國被痛揍,已經徹底瓦解。

……

六月一日,韓相府。

韓琦收到趙頊的親筆書信,當看到信的內容後,韓琦不由感慨道︰「大宋有官家,真是百官之幸呀!」

趙頊在信中寫到了,種諤提出想讓六品以上武將身穿鎧甲在東華門外站一站,希望韓琦配合並與眾文官溝通。

並解釋道,此舉並非冒犯文官,而是武將們確實需要得到一些尊重。

當年的狄青之死,文官們是有莫大責任的。

韓琦那一句「東華門外唱名方為好男兒」,更是代表著朝廷對武將們的輕視與猜忌。

但那就是當時宋朝的風氣,根本原因就要追朔到太祖黃袍加身了。

非個人能夠改變。

不過現在,武將已沒有任何擁兵自重,聚兵造反的能力。

故而,趙頊希望憑借此事,讓文官武將之間不再有間隙,做到文武一家。

這是需要文官們配合的。

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

韓琦是極為通曉大義的。

那些過往的事情,他早就不在乎了。

韓琦想了想,決定去找同僚們,給官家,給凱旋的武將們一個大驚喜。

六月八日,趙頊、種諤帶領大軍凱旋。

其中,大部隊駐扎在了城外軍營。

三百名六品以上的武將,還有一萬名士兵代表,跟著趙頊和種諤進入了汴京城。

汴京城外城,無數百姓站在街道兩側,夾道歡迎,歡呼聲震耳欲聾,非常熱鬧。

兩千名步兵行在最前面,三千名騎兵緊跟其後。

緊接著便是趙頊的儀仗,高茂山、種諤在一旁相陪。

二人的後面是三百名武將,而武將後,又是三千名騎兵和兩千名步兵。

士兵們昂著腦袋,大步向前,氣勢十足。

這將是他們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甚至一些還未娶妻的士兵將會遭到許多未婚女子的瘋搶。

為國開疆擴土,那是祖墳上冒青煙的榮耀,誰不想嫁給這樣的良人。

大半個時辰後。

隊伍來到了內城東門,此門便是所謂的東華門,是汴京城最熱鬧的地方。

而此刻。

以韓琦為首,還有司馬光、王安石、富弼、曾公亮、文彥博、王陶、王珪、呂公著等二百多名官員,全都站在那里迎候了。

當即。

趙頊下馬,和種諤、高茂山二人走了過去。

「臣等恭迎官家,恭迎大宋將士凱旋!」百官齊齊拱手。

趙頊笑著說道︰「免禮。」

此刻,種諤的心情激動,後面的三百將士同樣心情激動。

他們都知曉種諤的請求,也都知道他們期待的那一刻終于要到來了。

武將們的心思很簡單,就是不願再被歧視。

不願再被百姓講,只有實在念不了書且腦袋不靈光無法經商、又不願意種地的人才會選擇當兵。

當兵,依然可以實現人生價值,依然可以被尊重,被羨慕,被崇敬。

當即。

趙頊看向後方的三百將士,高聲道︰「三百將士出列,請站于東華門前,接受百官與百姓瞻仰!」

唰!唰!唰!

種諤大手一揮,以他為首的三百名將士立即在東華門前,戰成了一個方陣。

一個個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眼神里皆是自豪。

而百官們同時望向他們,臉上展現出敬仰之情。

不遠處,一些圍觀的書生們看到這一幕,都傻眼了。

這個意義太不一般了!

這意味著,大宋近百年來崇文抑武的局面即將一去不復返了。

接下來,將會是一個文武並重,百花齊放的朝堂。

種諤眼眶濕潤,這對他來講,是棄文從武之後人生最重要的一刻。

以後,他可以拍著胸脯對任何人講︰「男子漢生于天地之間,即使做不到在東華門外被唱名,依然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

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這一刻,這個場面意味著什麼。

大概數十息過後,徐虎高聲道︰「禮畢,入宮!」

接下來,就是入宮封賞的時刻了。

這時候。

韓琦突然走了出來,其朝著趙頊拱手道︰「官家,臣還準備了一個小驚喜要送給各位將士。」

種諤等武將都是心中一驚,擔心韓琦會拐彎抹角地說一些「武不如文」的話語來。

論打架,種諤一人便能單挑這里的所有相公;但論耍嘴皮子,韓琦一人,就能單挑他們三百名將士。

趙頊也是有些意外。

但他相信韓琦不會在這樣一個時刻做出什麼出格之舉,當即點了點頭。

韓琦轉身看向三百名將士,面帶笑容,說道︰「諸位將士,當年老夫年輕,說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話語,在這里向諸位將士道歉了!」

韓琦躬身,給將士們來了一個三鞠躬。

在這種場合,當朝首相主動認錯,這種胸襟也是沒誰了。

趙頊環顧四周,喃喃道︰「這是道歉,也不是驚喜呀?」

韓琦又說道︰「僅僅是鞠躬,無法表現老夫的歉意,也無法表達對將士們征戰凱旋的慶賀,所以,我聯合幾位相公,決定為你們這些功勛們表演一個節目。」

「啊?」

趙頊有些哭笑不得,朝廷的相公們要表演節目,這在大宋歷史上也是頭一遭。

這時候。

樞密使文彥博突然站了出來,高聲道︰「接下來,請大家欣賞節目︰太祖長拳。」

「表演者︰韓琦、王安石、王珪、司馬光、歐陽修、富弼、曾公亮、呂公著、韓絳、文彥博。」

「噗嗤!」

趙頊忍不住笑了。

太祖長拳,即大宋的軍體拳,乃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也是大宋將士必須要學會的一套入門級拳法。

士兵們打這套拳不搞笑,但這一群年過半百的老頭子來表演絕對搞笑。

只見韓琦等十人,紛紛月兌下官袍,顯露出較為寬松的短衫長褲。

顯然是提前準備過。

然後排好方陣,開始表演起來。

吼!哈!吼!哈!

十位大臣伸腿揮拳,這一看就是排練過的,但又沒有排練好。

就在這時,相公們轉身時,富弼和王珪還轉錯方向了。

引得周圍百姓都笑了起來。

而種諤等人都是強忍著才沒有笑出來。

趙頊也笑了,笑著笑著,眼眶濕潤,心中涌起一抹感動。

韓琦等人有心了。

沒有比這種節目更能展現大宋對武將的尊重,對他們收復燕雲的崇敬了。

此表演,必將成為大宋歷史上最有趣的一樁談美。

吼!哈!吼!哈!

這場粗糙而滑稽、狼狽且別扭的表演,歷經近一刻鐘才算結束。

而在結束後,周圍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曾公亮、富弼、歐陽修等老家伙,一個個都是大汗淋灕,強行扶著腰才勉強站著。

他們看到將士們臉上那真摯的笑容,听到百姓們的掌聲。

頓時覺得,一切都值了。

為了大宋的盛世,每個人都願意做出犧牲。

在這一刻。

趙頊覺得,大宋的文武官家就像一顆顆石榴籽一般,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可分離。

隨即,文臣武將們便都入宮了,趙頊將在大慶殿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

片刻後,大慶殿上。

趙頊高聲道︰「為慶賀收復燕雲十六州,朕決定全國大慶三日,各個州府出錢買酒買肉,與民同賀。」

「其次,以朝廷名義撥款五百萬貫,賜予眾將士。」

趙頊覺得,獎賞要不就加官進爵,要不就真金白銀,不能搞虛的。

此次參戰的士兵大約有十三萬人,五百萬貫,按照貢獻去分,平均下來每人也有近四十貫,這是一筆很大的錢了。

「最後,所有參戰者,朝廷在經過具體統計後,皆論功行賞,絕不會遺漏任何人!」

像種諤,早就是趙頊內定的樞密副使了,這一次晉升,可謂是理所當然。

……

在封賞過後,便是午宴了。

趙頊在午宴前講了幾句,喝了幾杯後,便奔後宮了。

先是向太皇太後與太後請安,然後便去見許久不見的妻兒了。

片刻後,後殿寢宮。

向芯兒、林映衣、華沁一、周如堇四妃,連同趙頊的三個兒子,都在目不轉楮地望著面前的趙頊。

只見趙頊端著一個大碗,正在狼吞虎咽地喝面條。

誰能想到,堂堂的大宋官家,竟然像個餓死鬼一般喝著湯面條。

趙頊喝了大半碗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吃飯動作有些不雅,不由得笑著看向四女,說道︰「朕急著回來,早上就沒吃飯,所以比較餓。朕的皇後做的面條,真是好喝!」

向芯兒白了趙頊一眼,道︰「慢點兒喝,誰又沒和你搶!」

此話一落,另外三女也笑了,趙頊的三個兒子也跟著「咯咯」笑出聲來。

一家人,其樂融融,甚是溫馨。

……

與此同時,西夏出事了,西夏百姓造反了!

不是一小股百姓造反,而是七成的百姓都造反了。

他們拒絕種地,拒絕放牧,拒絕交稅,甚至一些士兵也都月兌下鎧甲,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這些人齊齊涌入西夏皇城,靜坐示威,要求西夏皇帝李秉長向大宋稱臣,將「西夏皇帝」降為「西夏王」,再次成為大宋屬國。

西夏百姓之所以如此瘋狂,乃是因為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投靠大宋是他們唯一的活路。

梁太後頓時急了。

若是有一波百姓造反,或關或殺也就解決了,但現在幾乎是舉國百姓都在反。

他們認為,西夏唯有親宋,方能有活路,方能得到糧食和布匹,不然百姓們會越過越窘迫。

甚至還有西夏百姓稱︰梁太後應該下令,將皇帝李秉常的名字改為「趙秉常」,意蘊西夏願做大宋的兒子,以此來表達對大宋的忠誠。

梁太後及西夏朝臣听到這些消息,一個個的都幾乎崩潰了。

他們投降大宋,先不說大宋會不會接受。

若真將西夏收了,利益受損最大的便是西夏皇族和黨項朝臣。

所以,從執政者的利益出發,絕對不能投降。

三日後,西夏皇城造反的百姓足足超過了五萬人,將街道、房屋都佔滿了,甚至將一些黨項貴族都趕走了。

此刻,用兵驅逐根本不好使。

而這時,西夏百姓們又向梁太後傳話。

如果三日後,西夏朝廷不向大宋俯首稱臣,百姓們便闖入皇宮,將西夏的朝臣與皇族全綁了,以此作為臣服大宋的見面禮。

「瘋了!瘋了!全都瘋了!」梁太後像個潑婦一般,將室內的東西砸了個稀碎。

現在的她,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若投降,作為漢人的她不可能有好果子吃。

她不知道的是,此時在西夏皇宮的另一座大殿里,一群黨項臣子已經和小皇帝李秉常商量著要拿梁太後當替罪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