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八十五章 雙龍戲珠(六)

太初宮,武成殿,武後常朝。

權策就任鸞台侍郎以來,第一次朝會。

從二品的縣公爵位,從二品的鸞台侍郎官職,常朝之中,列席在他之前的,已經寥寥無幾。

宰相班諸位依次稟奏政務,年已近半,事務漸漸繁雜,重點仍在財賦問題上頭。

此時朝廷征收賦稅,沿用隋時制定的租庸調制,是對人丁課稅,每丁納粟二石、絹二丈、綿三兩,同府兵制一樣,以人丁和均田制為基礎,隨著戶丁漸多和土地兼並愈演愈烈,使得原本每個成年人丁授田百畝的成例難以為繼,但賦稅卻一成不變,自耕農家往往一人得田,要繳納數個人丁的稅賦,負擔沉重,能夠承受的,也是困頓艱苦,難以承受的,便競相月兌產逃亡。

也因此,雖然今年諸事平穩,並無大的天災,也未曾在境內大規模用兵,各道各府解送的春稅,也只比往年多了有限的一點,相較以往巔峰時期,要差上許多。

只不過,這一跡象,並未引起朝中重臣們的警覺,只以為是受到去歲遺留影響的正常波動,關注和討論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分配財賦用度上頭,隱隱然你爭我搶,忙著分蛋糕。

權策穩坐在坐榻上,听了武三思和豆盧從昶等宰相的高談闊論,便蹙起了眉頭,喪失了再听下去的興致,袞袞諸公,雖重權在握,但面臨此等重大事體,只顧為各自利益呶呶不休,與菜市場的買菜老嫗並無二致。

只不過,這對于才入中樞的他而言,似乎是個不錯的契機。

宰相高官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听得武後眉頭大皺,輕叱一聲,「都住口,此事由地官衙門主責,韋卿,依照輕重緩急,擬定度支條陳上奏」

「臣遵旨」韋汛躬身出來領命,面色愁苦不堪,作為廬陵王妃韋氏的族弟,他以獨特的戰戰兢兢風格,得了武後青眼,也是一場異數。

這邊廂宰相班又走出一位,鸞台侍郎、同平章事王方慶邁著四方步出列,慷慨陳詞,「陛下,財賦國之大政,地官衙門事務繁重,目下卻只有陸尚書和韋侍郎二人主其事,韋侍郎還要兼管太府寺,頗為局促,臣以為,當檢拔能員,補全地官侍郎員額」

「唔,此事倒也不假,韋卿確是辛勞」武後低頭瞟了他一眼,眉尖挑了挑,問道,「王相可有合適賢才能勝任此職?」

「回陛下,臣暫時並無舉薦」出乎所有人預料,王方慶竟然打破了約定俗成的套路,只種樹不乘涼,挑起了話頭,躬身行禮,施施然退了回去。

武後似笑非笑,也不以為忤,擺手道,「諸卿可有舉薦,暢所欲言」

話音才落,後排緊接著跳出一個淺啡官袍的郎官,「陛下,臣地官衙門度支郎中李跋以為,地官衙門朝廷月復心,尤其在此財賦緊蹙之際,更應選用茂親之輩,熟諳理財之人,臣犯顏,舉薦河內王出任地官侍郎,河內王前度雖因帶兵失職獲罪,卻頗有經濟之能,竊以為不可因噎廢食」

「呵呵」武後輕笑一聲,不置可否,「說起帶兵和經濟,朕倒想起一樁事來」

「權策」武後開口一喚,雙目一輪,很快便找到了權策的身影,神情清冷,「朕曾予你時日,令你兼管左右領軍衛重訓之事,眼下進展如何?」

權策起身離開坐榻,躬身道,「陛下,南陽王武延基主持下,左右領軍衛已裁汰員額兩萬五千余,僅余下一萬一千人,完成第一步汰弱留強,下一步將按部就班,以右玉鈐衛演訓之法,重整軍伍,短時間內,軍資並無缺口」

听到此處,朝臣一時嘩然。

左右領軍衛是西都長安屏障,三萬多人,一刀子砍下去,砍掉了三分之二的員額,以三人的錢帛支應一人,那自然不會有缺口。

「權侍郎,員額裁減,固然能節省靡費,然而涉及到的軍中各級將官,又如何安頓分流?可有通盤打算?」夏官尚書劉幽求出來質疑,這位太平公主的頭馬,最近與權策唱反調有點多,突厥案中,權策調派右玉鈐衛敢死團出塞,佯作與後突厥硬磕,他也是反對者。

「將官人等,暫時不動,待重訓開始,每月兩次大校,將官居末者要麼革退,要麼自謀去處,左右領軍衛不留」權策沒有回頭看他,自顧自回應。

「權侍郎此舉,雖論理正當,但若因此致使軍心不穩……」劉幽求也察覺了權策的冷淡,但該說的還是硬著頭皮說了出來。

「軍伍之中,法紀之外,實力為尊,本官也將親身參與大校,誰若持有異議,自拿本事出來與我說話」權策一拂袍袖打斷了他,轉過身,眉眼森森,「劉尚書,你是軍事主官,若有興致,也可身先士卒」

劉幽求氣息一滯,額頭沁出冷汗,連連拱手,狼狽退回班次,不敢再言。

「嗯咳」武後嘴角微微翹起,輕咳一聲,「演訓之事還算有所成就,但朕的西都,不可能只用這一萬一千人,日後重補兵員,軍資仍會有缺口,當如之奈何?」

權策心下了然,「蒙陛下隆恩,臣自少府調用內帑萬貫,集結神都士紳捐輸,得錢帛三百萬貫,于二月出海向倭國海貿,目前一切進展順遂」

「據駱務整上報,約莫兩三日之後,第一批所得將解運上京,支應重訓軍資,綽綽有余」

「假以時日,軍器監杜尚書所需的銅,也可一並解決」

武後輕輕點了點頭,微闔雙目,不再開口。

朝中大員神色各異,靜寂一片。

倭國女王彈劾之事,眾所周知,但卻並沒有人借題發揮,實在是權策收拾後突厥、西突厥和吐蕃的余波未退,在外藩領域,實無人願意與他相抗。

權策見狀,也不怯場,反正握著道理在,索性先發制人,「陛下,臣彈劾倭國女王鸕野贊良,利令智昏,枉顧法度,背信棄義,圖謀大周商隊已然購下的土地山地,無人臣之體,伏請陛下遣使訓誡,主持公道」

「唔?竟有此事」武後神色微詫,轉頭看向上官婉兒,「朕似是听過這個鸕野贊良?」

「是的,陛下,鸕野贊良以國書上奏,彈劾權侍郎縱容凶頑,劫掠藩屬」上官婉兒很是配合地演戲,「臣妾也是納罕,權侍郎的商隊帶了巨額錢帛出海,怎麼看,也不像是去劫掠的」

武三思旁听了一個整場,察言觀色,心中已然有譜,立時上前,「陛下,臣以為,既是兩廂爭執不下,當就近令安東大都護權瀧委派官屬前往徹查,為保萬全,可多派些邊軍隨同」

「如此,可會令旁人以為,大周恃強凌弱?」武後猶豫不定。

武三思更是篤定了,沖權策笑了笑,「陛下,不妨再就近,令高句麗和新羅兩國,遣使同往,以為見證」

「臣等附議」狄仁杰等人紛紛出列贊同。

「也罷,就依三思所奏」武後一拍桌案,做出了決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