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四十四章 風平

劉彘被架走,尋到陳阿嬌後一起送往長樂宮,尋一偏殿圈禁起來。

被架走的時候,王哭喊的撕心裂肺,拼命掙扎想要拽住劉彘,卻是被甲士無情砸倒。

隨著殿門被關上,滿臉絕望的王,哭喊之聲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家姐。」

田蚡走到王身邊蹲下「行了,已經很好了,至少留了顏面。」

「滾!滾啊!」

情緒崩潰的王,瘋狂宣泄心頭的恐懼「都是因為你們這些廢物沒用,都是你們沒用!」

田蚡搖搖頭,站起身來。

看了會王,又轉頭看了看瑟瑟發抖的王姁。

他打開了瓷瓶,高呼一聲「先走一步!」

大殿外的李雲澤,平靜的听著內里的動靜。

對于經歷過無數的李雲澤來說,內心毫無波瀾。

有因必有果,做了惡事就必然要付出代價,否則意難平!

他邁步離開了大殿,直奔城外而去。

大殿這里依舊是留有眾多甲士封鎖,明天一早他們就會開門進去。

若是給了體面卻不要,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主父偃看著眼前的偏殿大門被關死,目光變幻不定。

一旁的周陽,鬼鬼祟祟的走了過來,目光示意眼前的殿門「讓我進去殺了他們!」

主父偃 然轉頭,目光古怪的盯著他。

從本心上來說,主父偃是贊許這種做法的。

畢竟留著膠東王始終會是個麻煩,也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的利用。

只不過

看著身邊的沙凋,主父偃只好出言提醒「大王親口說了,膠東王圈禁于長樂宮。」

既然是來靖難的,那當然不會承認劉彘的天子身份,所以在眾人的口中,很是自然的回到了膠東王的身份。

至于這份提醒,是在告知周陽,大王當著所有人的面許下了承諾,你這兒轉臉就要把人干掉,你這是在打大王的臉面吶。

主父偃是出于好心提醒,萬萬沒有想到周陽居然沒听懂。

他還在振振有詞的說道「留著也是個禍患,某這是在幫大王處置隱患。」

再度看向周陽的主父偃,看人的眼神之中滿是驚異。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周亞夫居然會有沙凋如斯的傻兒子。

‘你這麼沙凋,你爹知道嗎?’

主父偃也是無奈,只能是安排周陽去找周亞夫去,順便叫人去給周亞夫傳幾句話。

等到周陽離去,主父偃終于可以與身邊的一眾同僚們,開始商議接下來的事情了。

他們商議了很多,長安城的善後,大王的登基大典,功勛的封賞等等。

「大王若是登基,當是繼承誰的大統?」

顏異的詢問,讓眾人愣了神。

公孫弘笑言「這還用說,當然是先帝呃?」

他回過神來,饒有深意的看向身後的偏殿。

若是除掉了這位少帝,自然簡簡單單繼承先帝大統就是。

可大王偏偏要留下來,這就是有些麻煩了。

「這有什麼好說的。」

主父偃卻是當即開口言道「膠東王乃王逆矯詔所立之偽帝也!既是偽帝,自然不算數。大王當然還是繼承先帝的大統。」

眾幕僚紛紛點頭,表示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解釋。

還是那句話,從根源上不承認劉彘的皇位正統性。

本就是打著靖難的旗號來的,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說完這件事情,眾幕僚們紛紛轉移話題,開始商議別的事兒。

「太後罹難,天子駕崩。」主父偃抹了把眼淚「實乃大漢之大不幸嗤~~~」

他的演技還是差了些許火候,最後沒能繃住。

四周眾人也是神色古怪,大都是在強忍著什麼。

沒辦法,此次長安之變的確是影響巨大,可相對于中山王來說,卻是有了不少的好事兒。

從最開始的賈姬病逝,就意味著沒有了太後的掣肘。

在以孝治國的大漢,太後的權勢真的是很大。

而且賈姬的家中親族,更是在王掌握長安城的這短短時日里,被屠了個干干淨淨,也是少了外戚的影響。

外戚帶來的影響與不妥之處,聰明人自然是能夠看的明白。

只不過大漢從建立開始,就有呂後開啟了一個不好的頭,後面數百年始終沒能徹底擺月兌這個頑疾。

現在王出手之下,毫無疑問的解決了這個可能的麻煩。

當然了,相比起竇太後來說,這個麻煩其實壓根稱不上麻煩。

竇太後的影響力,名聲,個人能力不敢說比肩當年的呂後,可比起當初的薄太後那是絲毫不差。

若是竇太後還活著,必然會給中山王帶去不小的掣肘。

因為竇太後擁有的權勢,本就是從皇權之中搶去的,會極大的影響到天子的權勢。

現在太後罹難噗~~~真的是忍不住啊。

一群幕僚互相看著,目光交流之下可謂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平緩了下心情,汲暗開口說道「此次長安之亂,有不少人牽涉其中。這等亂臣賊子,必然不能讓他們蒙混過關。」

這話一出,聰明人頓時心中了然。

沒別的意思,就是想要借著這次的機會清理一批人。

明面上可以說是減輕負擔,畢竟大漢的勛貴們也太多了些。

可實際上,若是這幫勛貴們不空出位置來,他們這些中山王身邊的幕僚們,該如何上位?

朝廷內的位置,那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前面的人不走,他們如何頂上去?

「不錯。」

公孫弘當即應聲「必然有不少王逆黨羽余孽尚存,我等必須上奏大王,將他們統統繩之以法。」

「平陽侯曹壽是那王逆的女婿」

眾人正商議之時,卻是听聞之前沒了消息的張湯,已然是出現在了大王的身側。

主父偃等人慌忙行動,紛紛策馬出城去追李雲澤去。

在這關鍵時刻,必須保持在大王的身邊,才能在即將到來的論功行賞的時候得到自己應得的好處。

李雲澤出城,自然不是亂跑,而是直奔陽陵而去。

天子劉啟駕崩之後,就被送入了陽陵,這座為劉啟而修建的陵墓之中。

這是政治正確,這個時候來拜祭先帝是必須要走的流程。

當然了,李雲澤也不僅僅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來,他的確是很感謝劉啟對自己的看重與信任。

因為他的確是很清楚的知道,劉啟是真心想要將皇位傳給自己的。

不過在前往陽陵的路上,卻是遇到了張湯。

張湯是杜縣人,這個杜縣在歷史上,百年之後會成為宣帝劉詢的陵墓,也就是杜陵。

與此時李雲澤想要去的陽陵一樣,都將是長安城附近的大邑,直白的說就是衛星城。

長安的百姓,基本上都是生活在這些陵邑所形成的城鎮附近。

至于當地百姓的來源,別看他們在長安城外是百姓,可實際上在家鄉的時候,不是富商就是豪強。

只不過大漢每個一段時間,都會從各地像是割韭菜一般,收割一批富戶豪強,遷徙到陵邑來居住。

一方面是充實關中,而另外一方面自然就是清除地方力量了。

看著被帶上前的張湯,李雲澤當即就笑了「怎得如此狼狽?」

眼前的張湯等人,胡須拉碴面色憔悴,衣衫也是凌亂的很,看著就跟逃荒的難民似的。

「讓大王見笑了。」

張湯行禮解釋「臣等逃出長安城後一路被追殺,後躲入秦嶺之中方才幸免于難。得聞大王重回長安城,這才急切趕來復命。」

話說的簡單,其實過程卻是非常驚心動魄。

他們畢竟人少,被人家一路追殺到了秦嶺之中,可謂是險象環生。

負責保護張湯的軍士,損失了一大半之多。

若不是李雲澤來的足夠快,再躲藏數日就得全軍覆沒。

「嗯。」李雲澤點點頭「爾等辛苦了。你們的功勛,本王稍後自有封賞。」

「謝大王~~~」

「張湯。」李雲澤囑咐「上馬,與本王同行。」

「喏!」

前往陽陵的路上,李雲澤出言詢問「卿覺得,諸勛貴與封王參與王逆之事者,當如何處置?」

張湯的腦海之中,當即快速思索起來。

他很快就品味出了李雲澤話中的意思「大王,王逆之事乃大逆不道之罪,不可姑息必當依律處置。」

李雲澤笑了笑「朕決意赦免膠東王,先行圈禁。」

「膠東王乃皇家子弟,自當別論。」正氣凜然的張湯,毫不猶豫的轉變話鋒「事涉皇家,大逆之罪自然是有大王定奪。」

前一刻還在喊打喊殺,可下一刻立馬轉變態度。

這不是張湯沒有底線,而是因為張湯是治法家的。

法家的人,向來是將帝王意志作為首要條件,也就是帝王說什麼那就是什麼。

他們要做的,是幫帝王將事兒給辦的妥當,辦的圓滿。

別因為如此就瞧不起法家,他們比起腐儒谷梁派什麼的,有骨氣何止百倍!

李雲澤又笑,轉首盯著張湯,一字一句的詢問「若是以此為名,可否將各地封國,皆除之?」

對于經歷過唐宋明等時代的李雲澤來說,大漢這種遍地國中之國的情況,他很是不爽。

所以問的也就是很明確了,能否借著這次的機會,以與王逆有牽連的罪名,將這些封國統統都給一掃而空。

推恩令什麼的的確是很好的策略,可李雲澤不想等那麼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