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七章 盛世清明景象

李若谷曾任地方,見識過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態,若是大宋朝的荒涼貧瘠之地都是如這般,那可以說得上真正的盛世清明了。

以往久隨自己左右的老僕,他憐惜對方年紀老邁故沒有讓他相隨左右,于是讓老人的二個兒子作為此行的隨從。

兩個年輕人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言語。

作為右諫議大夫的李若谷奉使西北,考量延州的情況,最為主要的乃是考察楊秉所上奏是否屬實。

這事關軍略大計,所以在政事堂的各位紫袍相公一致認為,派向來清正剛直的李若谷進行實地考察。

這奉使與後世所說的欽差大臣倒是職責頗為類同,只是如今卻還沒有這個稱呼。

他的身份不低,位列中樞自然也是見過楊秉所寫的那篇《平邊策》,他是欣賞其才華的,在他的心目之中這是一個有術有道的後進之臣。

所以對于他是期待不低的,西北之行便是直達綏德城了。

身旁的隨從提醒道︰「阿郎,我可要去縣衙亮明身份,讓他們出門迎接!」

李若谷此行輕裝簡行,州郡各治所皆是收到了消息,只要他出現都是聲勢浩大的去迎接。

綏德縣衙倒不是沒有收到消息,只是楊秉沒有大動干戈的去擺出迎駕的姿態。

要知道在官場上這樣很容易得罪上官,倒不是他清高自傲,而是在京中的時候他便了解李相公的為人。

他雖然那時位卑言輕,可是他出身清貴可謂是前途大好,所以方才能夠結識許多朝中大臣,雖然與李相公交情不深,可是他明白如李相公這樣的注重實務的人定然是不會喜歡太過鋪張。

李若谷微微擺手,輕聲說道︰「我要真正的了解綏德縣的民生如何,便不能僅僅看到他們展現出來的一面!」

說著看向那一處招牌寫著「張記炒肺」,那食物的香氣飄的很遠。

他指著店面的招牌說︰「聞著這香味,我那老饕的習性都被勾起了!」

他們一路來都是吃一些干糧和水,听著這話也眼中露出了神采。

他自然不是僅僅是為了美食方才來到這里來,如這種地方最是人多混雜心里若是有抱怨,幾杯酒下肚後自然也是藏不住話的。

听這招牌就可以听得出來,這家館子拿手的就是炒肺,走進里面來各種煎炒、蒸煮、涼拌、炖熬的食物,香味撲鼻而來。

這樣的香味刺激著他們的味蕾,而伙計也看出了他們的身份不同一般,立刻熱情的招呼著。

而與此同時,遠處有兩人拉拉扯扯的身影吸引了李若谷的注意。

兩人看起來年紀相若,只是其中一人一身布衣卻是縫縫補補,身形有些消瘦和矮小,可那一雙眼神卻是格外有神,沒有小民眼中的躲閃。

他也在地方為官過,多是出身貧寒之人在人多的地方都是會眼神躲閃,如這樣不卑不亢的姿態倒是引得他贊許。

而身旁之人卻是一身錦袍,生的高大健壯兩人的關系看起來十分不錯。

今日乃是學宮休假,這綏德城中很多人家在卯時時刻都是不開灶的,多會選擇上街吃。

兩人正是江志和張安樂,兩人在學宮之中成績一向都是不相上下,隨著相識的時間久了,而江志解開心結後,反倒是和張安樂兩人結成了要好的朋友。

張安樂家中貧困,他以往在家中的時候向來都是一天兩餐,若是實在太餓便忍一忍便捱過去了。

李若谷看到兩人,不禁撫須笑著說︰「兩人家世迥異卻能成為好友,此地的教化不錯!」

兩人推搡執拗不過只能走了進來,在見到張安樂這一身著裝,伙計的眼神並未流露出別樣的神情,也是十分客氣的將兩人迎了進來。

因為江志乃是店里的常客了,這開店迎客哪里有得罪熟客的道理。

兩人剛剛坐下,便听見一身著錦袍的老人笑著說︰「兩位郎君何不與我們同桌,人少有些過于冷清了!」

兩位隨從並沒有上桌只是站在老人身邊,只要不是眼瞎腦袋正常就能猜出對方身份不一般。

江志本想說上一些拒絕的話,可是話還在嘴邊鬼使神差的竟然應了下來說了句︰「好!」

張安樂也只能與江志一起坐了過去,他恭敬的作揖行禮,面對長者這是基本的禮儀。

反倒是江志在行禮後顯得有些束手束腳,坐在老人的身邊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那一身氣勢即使沒有刻意的表露出來,比起那個不苟言笑嚴肅的父親氣勢更甚。

可李若谷平易近人的姿態,也是讓張安樂心中對老人更多了一些敬意。

他看得出來老人衣著華貴,還有氣度也是非常人所及,身份定然不一般能夠如此平易近人如何能夠不讓他心中生出敬意呢?

李若谷笑著說道︰「兩位郎君,定然也是讀書人吧!」

江志有些訥訥不敢言語,听到老人的話他也是慢慢放平了心態,答道︰「我們都是出自綏德學宮,不知長者身份?」

李若谷听到竟然有人主動問及自己身份,他笑著說道︰「不過是一老翁而已!來此地尋訪好友,也是想瞧瞧好友這同鄉後輩的風采!」

江志疑惑不解,這綏德縣可沒有什麼身份特殊之人,雖然僅僅在這里待了只有數年時間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都知道,且出自同鄉腦海中浮現無數個人物就是和老人口中的好友重合。

反倒是身側的張安樂沒有太多的想法,而是順著話說道︰「那老先生與這位好友關系定然不同一般,否則怎麼會千里迢迢的從汴京而來!」

此言一出倒是讓老人臉色為之一變,甚至身後的兩名隨從眼神之中都透露出了謹慎,在思索著是否自己身份暴露了。

他們之所以沒有打扮的低調,那是因為衣著樸素而談吐不凡更容易引起別人懷疑。

一刻的愕然,卻又立刻恢復過來說道︰「郎君好眼力見,不知道是從何處看出來的?」

一旁的江志也是一臉不可思議,難道自己身邊這位好友還有刑訟方面的天賦嗎?

從蛛絲馬跡之中看出一個人的身份,那麼斷桉想來也是十分具有天賦的。

他正準備听著好友的分析,而張安樂倒是簡單直接的說道︰「只是我的直覺而已,不過老先生的反應也是印證了我的猜想!」

就在幾人說話的空隙里,一份炒肺和炒雞就端了上來,以及還有一些墊口的小菜。

兩位隨從待菜肴上來後,在鄰座的位置坐了下來,他們乃是府中的下人自然不能與主人家同桌這是習慣,即使李若谷主要提出來他們也不會應從。

他笑吟吟的繼續問道︰「我听聞這綏德學宮初建之時,倒是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可謂是褒貶不一!」

無論是江志還是張安樂,對于楊秉都是心懷崇敬的,所以老人的提問剛剛發出。

張安樂立刻便回道︰「回老先生的話,我不知道其他人的言論對錯,可我當初為了能夠讀書需要在未至卯時就要離家,直至天色昏暗方能歸家,知縣為我等貧寒學子提供了一二機會,在我的眼中這就是善政!」

他沒有去否認別人的言論對錯,而是有理有據的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了不俗的氣度。

在京中之時便听聞了此事,如今真正來到了這里方才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

孟子言︰「仁言不如仁聲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口上的仁義道德文章,不如仁德聲望那樣深入人心,無論楊秉是出于何種目的去興學,可贏得了百姓的民心就是善政。

他們的聲音並沒有刻意收斂,所以旁邊的人也自然听見了他們交談的內容。

一旁一個模樣憨厚的男子說道︰「那些人只知道抨擊,楊縣令這樣的好官,他們竟然還嚼舌根,我呂四就是再怎麼一個渾人,也不會做那端起碗吃肉,放下快子罵娘的事情!」

一旁的一位老婦也是說著︰「是呀!如今的年輕人是落得一個好時候咯,以往那些縣吏見到我們向來都是趾高氣昂,如今是與以往大不相同了!」

說著臉上掛著笑容,看得出對于當下的生活十分的滿意。

當吏員有了晉升的渠道,當賄賂錢財的道路堵塞不通的時候,那麼一切將是唯才是舉,以政績說話。

江志看到眼前的一幕也為之訝然了,他身為官宦子弟是沒有辦法與其他人有這樣的直觀感受。

李若谷也是感嘆道︰「今日方知何為親民官,楊秉真正做到了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百姓之利為利啊!」

眼前的一幕是勝過了諸多的言語,也勝過了太多的鋪張迎接,他覺得綏德縣的民望便是最好的迎接方式了。

他如今也沒有了進食的了,而是說道︰「我們走吧!去見見!」

兩位隨從雖然還沒有吃完卻立刻應聲跟上,在話別後一旁的江志還未醒過神來。

……

等到離開了飯館後,身後的隨從說道︰「阿郎,您不是說如今還未到見面的時機嗎?」

身旁的兄長說道︰「如今這種局面你還未看懂嗎?阿郎已經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東西了,自然也就是相見之機到了!」

等到來到了縣衙處,身旁的隨從將身份遞交給了縣衙的門子。

可是得到的消息卻是楊秉如今並不在縣衙,而是去了城外。

因為西北之地多是平原,許多的地方干涸,土地荒蕪而水利失修。

所以需要開掘河道進行引流,來灌既而又兼作運道,能夠讓許多的空地得到利用也能夠種的上糧食,如今正是開春,等到四月的時候就是播種最佳的時間,如今興修水利自然也是為了不耽誤農時。

為此楊秉親自作為督工,為此做準備特意去了州里請了一些這一方面的人才,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農在一旁的幫忙給予建議。

李若谷也並不嫌麻煩,也馬不停蹄的跟了過來,看起來哪里像是朝中重臣,踩在泥濘的道路上,看著那一片片谷田他反而展露出了笑容來。

他倒像是一個下官亦步亦趨的隨在身後,身旁的小吏也是誠惶誠恐的樣子。

在縣衙里七品的知縣就是了不起的大官了,眼前的老者身份可真的大出了邊際了。

在即將步入疏浚淤塞的河段的地段的時候,小吏連忙勸阻說道︰「前面道路泥濘根本不好行走,不如小的去通稟大人!」

李若谷抬手說道︰「不必了,既然他楊秉能夠受的了,老夫自然也能忍受的了!」

來到河堤之上,卻不見楊秉身影唯獨只有幾名衙役和幾名小吏。

于是在亮明身份後詢問下,一名小吏抱拳說道︰「回稟上官的話,我家知縣親自去往河堤處督工,這里只有他的官服!」

原來楊秉對于水利建設方面也有一點經驗,所以想要實地的考察一番,也學習一下這些有技術的小吏,還有听從老農的經驗的。

他的這些經驗不過是從書本之中得來的,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李若谷听此還是放棄了繼續跟下去的念頭,只是選擇在高處遠遠觀望,並沒有選擇打擾到楊秉。

他如今這個年紀可還是要注意一些的,這些小吏和衙役在這位老者面前可謂是大氣也不敢出,只能陪笑著甚至一句話也不敢說。

他們這些人的身份,或許在小民眼中地位不一般,了不起的厲害人物,可在這位的眼中微乎其微。

李若谷也是一臉的嚴肅,這自古以來水情、地情、災情都是十分重大之事,可以說是與百姓息息相關。

這開鑿水道引流灌既農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才會流露出如此慎重的神情,雖然作為知縣能夠如此親力親為,的確是一個好官。

可好官並不意味著精通水利,這楊秉通軍略且內政清明已經看得出是一個了不起的能臣了,若是還會治水利,可就是實在太全能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