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一章對堂鼓

揚州來的軍糧到了。

作為倉稟主簿的王鶴錦自然是被派來驗收,查驗數量、質量,並且要給揚州方面出具回執勘合。

結果他在查驗的過程中,給負責押運揚州都督府幕僚王閭丘給氣的七竅生煙。

「怎麼二十萬?不是應該三十萬嗎?這誤了軍國大事,可是你們揚州的事,跟我們荊州可沒關系」

「這船上的糧食都散了,數量不足」

「這些糧食都發霉了,喂牲口都不吃不作數」

「剩下的,下一批一起補上」

王鶴錦是百般挑刺,最後只給揚州都督府開具了實收十八萬斛軍糧的回執。

王閭丘拿到回執之後看到上面的內容也是氣的不行,立馬與王鶴錦理論一番,誰知道這位王主簿直接說了,是常例,水路十分之一的折損。

王閭丘知道王鶴錦所說的常例是什麼。其實運糧來說,途中有損耗是正常的。

所以朝廷漕運的糧食,都會約定俗成,有一成作為折損。征調糧食的時候都會多征調一成。

但這畢竟是荊州都督府和揚州都督府都是平級的,甚至揚州都督府還是大都督府,而荊州只是都督府。

若不是兵部行文,揚州方面也不可能給荊州調集糧食。

王閭丘一氣之下甚至想下令直接把船開回去,糧食直接運回去,不過想著來的時候長史囑咐,也就忍了下來。

畢竟這涉及到山南道的平叛戰事,若是因為軍糧問題,最後導致軍敗,這罪名可就大了去了。

因此王閭丘也就咬著牙忍了。

回揚州的路程因為是順大江而下,速度極快,幾日的功夫就回了揚州。

傅津川听到王閭丘的回報之後直接差點把手中的茶碗摔了。

「你沒見到荊州都督?」

王閭丘搖搖頭道︰「就只來個主簿,據說是王大都督的家人」

傅津川怒道︰「扒皮扒到我頭上了?」

盛怒之下的傅三郎直接就命人修書一封,與荊州都督王鶴臣。

兩個都督府直接就因為軍糧一事,打起了公文大戰。

王鶴臣接到傅津川的來信之後,一看內容也是氣的夠嗆,大罵道「小兒猖狂」。

王鶴臣也是勛貴之家出身,雖然沒有侯伯之爵,但他的母親卻是宣宗公主,他本人是仁宗皇帝的外甥,武宗皇帝和道君皇帝的姑舅兄弟,正二八百的皇親國戚。

王鶴臣本來性情溫順,現在被傅津川這一個小輩寫信嗆了一頓,自然是氣不過,立馬回書指責揚州沒有按照兵部要求給夠糧食。

本來以為對方是個晚輩,說話居然這麼不給他留面子?我王家的人輪得到你說?

好歹你爹傅懋修也得叫我一聲鶴臣兄!

荊州和揚州都督府的糾紛,作為山南道都部署的程錦堂是解決不了的,雙方各拍了長史去鄧州的元帥府打起了對堂鼓。

而在此期間,程錦堂率十余萬大軍直奔夷陵而去。準備一口氣收復夷陵,殲滅叛軍主力。

而叛軍在此期間也沒閑著,劉台卿與方虎率兩萬軍兵水師一萬,渡江攻打宜都。

並且在九月中,攻下了宜都。

而此時程錦堂正率大軍圍攻夷陵不下,聞听宜都失守,不得暫緩攻勢。

因為宜都的位置正處在夷陵和江陵之間,雖然在長江南岸,但其位置極為重要,控制宜都就可以直接封鎖大江,這樣一來官軍的糧道就有被斷的風險。

因此官軍不得分出一軍後撤到當陽,在當陽重新建立以北水為運河的補給線。

「大都督,又是催促進兵的嗎?」

夷陵大營中,程錦堂看著手中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府所發來的公文,眉頭微皺,一旁的天武軍使周鐵冠試問道。

「太子殿下倒是沒逼著我們立即把叛軍剿滅,只是說因地制宜,盡快哎」

听著主帥嘆氣,幾個軍使一級的大將,全都默不作聲。

叛軍主力一部雖然在夷陵,但是均州房州,以及襄州、開州、通州等地都有叛軍在活動。

所以也牽制的鄧州和唐州的十萬大軍根本就動不得。

現在對于官軍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拿回夷陵,畢竟偽帝成浚就是夷陵稱帝的。

這一點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程錦堂長出了一口氣道︰「十月之前,必須要拿回夷陵。各部明日開始,輪流攻城,不計傷亡,騎軍後撤護衛糧道。」

「諾。」

夷陵作為一座小城,此刻只有數千人守城,但糧草充足,又是叛軍精銳,士氣也不成問題。

程錦堂明白,想要拿下夷陵,就必須要用人命填了。

一架一架雲梯架在夷陵城頭,而官軍還打造了井闌,不斷的沖擊著夷陵的城頭。

官軍精銳手持刀盾,蟻附攻城,如同巨浪一般拍打著夷陵城牆。

主樓處,叛軍的將領們擁簇著一個身穿一黑衣紅蓮龍紋袍的年輕人,卻正是趙成浚。

雖然官軍大軍兵臨城下,但他們的「皇帝」趙成浚卻沒有任何的驚懼之色。

反而為身旁的將領們鼓氣。

「官軍雖眾,去拿夷陵這座小城沒辦法?因為他們失了民心,無論是城內的百姓,還是城外的,其實都心向我們,只不過目前偽朝勢大罷了」

在城頭上說完了自己都不信,但偏偏很多人相信的話後,趙成浚在親衛的護持下回了城中的「皇宮」,也就是之前城中的縣衙。

「這夷陵守不住了,官軍的攻勢太 烈了,最多還能守三兩天,咱們得趕緊走了。」趙成浚回到大堂直接坐在椅子上,與他的親衛統領,武衛大將軍王煬說道。

王煬也點頭附和道︰「嗯,船早就備好了,咱們能守這些日子已經很不錯了。」

趙成浚稱帝之後,叛軍立即就根據實際情況,對軍隊進行了重新的整編。

不包括蜀中,僅僅是山南道十幾萬的紅蓮軍加上吳王府的殘部,最後經過精簡,得到六萬青壯精銳。

編成了十部,每部五千人,設都督一名。

分別由方虎、方定南、李子春、方大同、羅霄、姚之奇、薛長慶、薛巨業、方十二、袁清統領。

此外還有趙成浚的禁軍三千人。

聖公親臨的護法軍三千人。

左右元帥方蛟和薛巨鱗各有一千五百人的親衛。

除此之外,水軍一萬五千人還是由水軍大都督汪汀山統領。

剩下經過精簡的部分,也被編成了六個萬人隊,分別由紅蓮軍中的長老統率。

而目前留守夷陵的,只有方大同所部的兩千人,甚至以及趙成浚所部的八百侍衛。

剩下的人早就撤離了。

而趙成浚之所以還在,則是要作為誘餌吸引官軍主力來攻。

畢竟他作為「偽帝」,肯定是會吸引官軍的全部注意力。

而此刻整個紅蓮軍的主力分成了三部,一副要跳出山南道的架勢。

右元帥薛巨鱗與左軍大都督方虹領三部一萬五千人人,以及兩個萬人隊為輔兵,趕到了房州伺機北上關中。

右軍劉台卿領兩部一萬精銳和一個萬人隊加上水軍在宜都,等趙成浚趕過去匯合,繼續攻略大江之南的黔中道。

方虯和方蛟兄弟率四部部兩萬精銳和兩萬輔兵,在連續攻下數城之後繼續向西進軍,看架勢是準備前往巴蜀匯合後軍大都督張俠所部紅蓮軍。

一時間讓西南半壁處處狼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