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十三章 常識

那些體能特別頂,特別硬核的登山者,可能會選擇將他們的輔助氧氣背到山上的高營地。一個空氧氣瓶就重六斤,裝滿後差不多能到七斤。富人就會選擇請人背上去。

支付氧氣瓶的費用,這里又需要上千美元。

還需要給向導消費,又是一千多美元。

登一次至少需要十幾萬,高點的幾十萬。

即使在鈔能力能夠解決大多數困難的今天。想要站在世界之巔上,只有錢也是不夠的。

有人想過乘直升機。

但事實上,乘直升機到珠峰頂上,是比攀登珠峰本身更難的一件事。

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東西,能對這座山發出的挑戰作出回應,並走出去,迎接它,這種斗爭源自生命本身,並且永遠向上,這個東西錢不太好能買到。只是純粹的快樂。

有著很多人的尸體永遠留在了珠峰上。

運送尸體會使更多人喪命。

雖然景色優美,但是環境卻十分惡劣。在它面前,人類的力量是顯得那麼的渺小,在這里,任何一個風險都有可能置人于死地。最致命的有低溫、稀薄的空氣以及危險的地形。

越往峰頂,溫度越低,峰頂的平均氣溫是零下36攝氏度,最低氣溫只有零下60攝氏度。而且空氣相當稀薄,這里的氧氣含量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二,這會使登山者產生幻听幻視、頭痛欲裂的狀況。地形更是危險,冰川、懸崖、峭壁,任何一個都能成為逾越不過去的天塹。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非常專業的登山者帶足了裝備,依然有可能無法登頂成功,甚至沒辦法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有時候,可能只是短暫地停下來休憩一下,就再也醒不過來。高原肺水腫和腦水腫更是如影隨形,隨時會要了他們的命。一旦發生意外,很難得到及時救援。

在海拔8500米以上,人們無法苛求道德的尺碼。

直升機上不去,不光人力無法完成這樣的事情,就連直升機也沒辦法做到。直升機上升的高度,受到外界氣壓、空氣密度和氧氣濃度的影響,高度越高,空氣密度就越低,能夠進入發動機的進氣量就越少,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就會降低。

空氣稀薄,會使發動機和旋翼的效率降低。即便安裝了增壓設備和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依舊會使直升機承受巨大的壓力。

珠峰上方風速大,而且風向極易發生變動,很容易使直升機失去平衡,撞上山壁。

高反和風雪,連續不斷的雪崩,氣候復雜多變,極寒和降雪,旱季大風肆虐,雨季雲霧彌漫。屏風狀的巨大山體上,岩壁陡峭不穩定。

現在的裝備較簡單,冰鎬、冰爪、氧氣瓶以及登山服,都是原始的。氣象、醫療的支持也極其受限。登山隊員不僅僅要登頂,而且要帶著任務登頂,測繪人員帶著覘標,測量自己的珠峰高度,登山隊員更是要背著沉重的金屬梯,在珠峰第二階梯架起,打開了登頂通道。

最頂尖的攀登高手也有可能會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實力很多時候都不能左右命運,命運到來時誰都無法躲避。珠峰攀登,史上整支團隊被滅的故事也不少見。

到了後世人們能夠統計到的死在珠峰探險中的人,已經將近300人。登山者們在登頂的路程中,不僅要面對風雪和高反的考驗,還要眼睜睜看著零散各處的尸體,增加了一份心理素質的考驗。

死者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個人原因倒下的。有些是因為身體素質原因,畢竟在登頂珠峰的這個高度,身體的一切小毛病都會被無限放大,直到自己完全受不了的地步,成為壓垮登山者的最後一棵稻草,有些則是因為裝備缺陷,比如氧氣攜帶量不足或是繩索斷裂,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留在山上。

有一些人,是因為強烈的外界干擾或是嚴重的裝備缺陷而整隊留在珠峰上的。

有選擇了錯誤的路線的。

英吉利有一個探險隊由于選擇的冰坡角度太陡,而領頭的三個人又沒有體力把前方的雪壓實,最終人為引發雪崩。跟在隊伍後面的全部都被大雪崩擊中,有9人被直接打進了一道裂縫中,其中2人被救出,7人長眠在雪山之上。

後世有著有著兩個珠峰大本營。通常能夠自駕開車到達的珠峰大本營其實是游客大本營,有很多本地人經營的氈房帳篷,可以提供食宿,這個大本營可以看到珠峰北坡雄壯的山體,全年開放。

針對登珠峰的登山者開放的登山大本營還在更深處。距離游客大本營兩三公里遠,只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兩個攀登季節開放。游客大本營有個木頭欄桿,攔著通向登山大本營的路,只有登山者的車才能進去。

需要有足夠的體能。體能是基礎,是保證攀登成功和自身安全的基礎,沒有足夠的體能,一切都不可能。

經驗和技術。經驗是在不斷的攀登中積累的,尤其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做出正確決定;攀岩、攀冰這些登山的基本技能,如果能在平時學習和練習,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能夠幫助節省體力。

北坡7500米以上進入雪岩和冰岩混合區和一二三台階,如果熟悉穿著冰爪在岩石上行走和攀爬,就很省力氣。南坡C2-C3之間的洛子壁,那一段經常有亮冰,如果會攀冰,知道怎麼用冰爪的前齒踢冰攀爬,就會格外輕松。

好的心理。不要懼怕高反,也不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氣餒。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一顆平常,有助于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佳攀登狀態。裝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背負系統可以均勻的把重量分布到肩膀和胯部,讓大腿肌肉參與負重,減輕了肩膀的重量和不適感也讓身體重心更加穩定,行走更加穩定。透氣性,當後背出汗,背包卻緊緊的貼在後背上,越捂越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