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四十九章 五擒孟獲

這山中的隱士將庵中生長的柏子茶、松花菜拿出來招待諸葛丞相。

听聞庵後的泉水解開了麾下蠻卒的毒癥,諸葛亮嘖嘖贊言南疆的地理風情不同于中原其他地方。

聞言,坐在對面的隱士告道︰「此間蠻洞多毒蛇惡蠍,柳花飄入溪泉之間,水不可飲,但掘地為泉,汲水飲之方可。」

此山隱士又對諸葛亮信口談論起了周圍的山林江水,對一些中原人士鮮為人知的要事一一告知了諸葛亮。

諸葛亮將身後侍立的衛弘叫到跟前來,仔細地聆听著此山隱士的教誨,好彌補到他的南疆全圖上,日後傳入中原,好教人知曉南疆的一些禁忌之處。

大半個時辰過去,此山隱士已經說的口干舌燥,便揮了揮手說道︰「大半都說了,只要漢軍避開這些忌諱之處,便能無虞了!」

諸葛丞相點了點頭,隨後又想起了古廟老丈的話,便開口向坐在對面的隱士求取薤葉芸香,願意拿出千金及若干珍寶奉送給對方。

隱士搖了搖頭,對諸葛亮的饋贈絲毫不為其所動,只是大手一揮,豪邁地對諸葛亮隨行前來的眾士卒說道︰「爾等可盡意采取,各人口含一葉,自然瘴氣不侵。」

諸葛丞相內心感動不已,覺得進入南疆以來所遇到的不盡是孟獲此等不識時務之輩,古廟的老丈、眼前的老者都是心無旁騖、隱世修行的得道高人。

听著老丈的中原漢話說得不錯,諸葛丞相便站起來揖拜詢問隱士的家世姓名,日後南征得勝而歸,好奏請朝廷為其請功。

隱士站起來將諸葛亮扶住,似笑非笑地說道︰「某乃孟獲之兄孟節是也。」

諸葛丞相愕然,沒有想到眼前這看上去清淨無為的隱士,竟是那桀驁不馴的孟獲之兄?

似乎是對諸葛丞相的這番反應早有所料,孟節風輕雲澹地解釋道︰「丞相休疑,容伸片言。某一父母所生三人,長即老夫孟節,次孟獲,又次孟優。父母皆亡。二弟強惡,不歸王化。某屢諫不從,故更名改姓,隱居于此。今辱弟造反,又勞丞相深入不毛之地,如此生受,孟節合該萬死,故先于丞相之前請罪。」

看著孟節彎下腰身,諸葛丞相趕忙扶起了他,搖了搖頭嘆道︰「方信盜跖、下惠之事,今亦有之。」

如此感嘆之後,諸葛丞相覺得孟節心附漢家,可以大用,便看著孟節說道︰「吾申奏天子,立公為王,可乎?」

聞言,孟節卻搖了搖頭非常堅定地說道︰「為嫌功名而逃于此,豈復有貪富貴之意!」

諸葛丞相便令衛弘將隨軍帶來的珠寶珍奇盡數搬了過來,用來饋贈高風亮節的孟節。

卻沒有料到,孟節堅辭不受。

諸葛丞相見此嗟嘆不已,只得敗興而回,感嘆孟節真乃南疆難得的高人,又再惋惜這樣的國士不能為自己所用。

諸葛丞相回到大寨之中,守前軍營寨的馬忠立刻上前稟報。

原來近日來,諸葛丞相召集了一批當地土人和漢軍工兵的隊伍四處掘地取水。

這支隊伍題掘下二十余丈,但一直都是徒勞無功,地井內並沒有出現一滴水,一共掘了十多處,皆是如此。

軍心驚慌,流言四起,更有甚者散播這是上天示警,阻止漢軍繼續南征,一時之間,不免軍心頓時躁動起來。

諸葛亮已經從孟節處知道了干淨的水源地,已經如何處理南疆的毒泉,早就胸有計策。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漢軍深入南疆,領略到了與中原迥異的風土人情,這種觸不到底的陌生異域,一旦遭遇些許挫折,軍心難免有所動蕩。

但諸葛丞相安撫軍心的手段並不會直接告知他們,漢軍已經找到了水源,而是令衛弘築造高壇,準備祭天事宜。

半夜時分,一座簡單的祭台搭建完畢,諸葛丞相召集諸部將士四周觀禮。

諸葛丞相親自踏上了祭台,焚香告天道︰「臣亮不才,仰承大漢之福,受命平蠻。今途中乏水,軍馬枯渴。倘上天不絕大漢,即賜甘泉!若氣運已終,臣亮等願死于此處!」

儀式持續了小半個時辰,祭祀禮儀完畢後,只是周圍的夜風大了一些。

諸葛亮歸帳之後,便招來張毣,令其率領伙頭營,直接和衛弘前往泉池取水。

漢軍得到了甘泉,水源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于是諸葛丞相召集了後續的漢軍匯合。

三軍到齊之後,安然由小徑直入禿龍洞前下寨。

禿龍洞安插在群山中的斥候蠻兵探知到了這樁時後,來報朵思大王和孟獲道︰「漢軍將士不染瘴疫之氣,又無枯渴之患,山中那些毒泉並沒有影響到漢軍行進。」

听聞這話,朵思大王不能相信,與孟獲來高山上觀望孟獲的動靜。

只見漢軍將士安然無事,大桶小擔,搬運水漿,飲馬造飯,軍心士氣沒有絲毫的影響,看上去頗為高漲。

朵思見到這種情況,毛發聳然,回顧孟獲道︰「此乃神兵也!」

孟獲卻不願听從朵思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喪氣話,怒聲道︰「某兄弟二人與漢軍將士決一死戰,就殞于軍前,安肯束手受縛,去做漢家的狗!」

朵思深以為然,感同身受地對孟獲道︰「若孟王兵敗,本王妻子宗族也會一命嗚呼。當此之時,應殺牛宰馬,大賞洞丁,不避水火,直沖漢軍營寨,方可得勝。」

孟獲拍了拍朵思大王的臂膀,與他緊密的握住了手,結成聯盟,抵抗漢軍的侵略。

于是朵思大王大賞蠻兵,孟獲又派雍去自己的領地召集殘軍,準備兩方聯軍于漢軍殊死一戰。

諸路人馬已然匯聚完畢,孟獲正欲領軍起程,忽報洞後迤西銀冶洞二十一洞主楊鋒引三萬兵來助戰。

楊鋒,乃是南疆雇佣軍之王,麾下兵精馬壯,受雇于眾多蠻邦為他們作戰,孟獲與抵抗漢軍,曾經也雇用了一批楊鋒的雇佣軍。

听聞楊鋒領軍到來,朵思大王還不知是何來意,倒是孟獲大喜道︰「鄰兵助我,我必勝矣!」

孟獲即與朵思大王出洞迎接。

楊鋒引兵入道︰「某有精兵三萬,皆披鐵甲,能飛山越嶺,足以敵漢軍將士百萬,我有五子,皆武藝足備。願助孟王。」

楊鋒令五子入帳內參拜孟獲和朵思大王,皆彪軀虎體,威風抖擻。

孟獲大喜,于是設席相待楊鋒父子。

酒至半酣,楊鋒忽然提議道︰「軍中少樂,某隨軍有蠻姑,善舞刀牌,以助一笑。」

孟獲猩然答應了楊鋒的請求。

須臾間,數十蠻姑,皆披發跣足,從帳外舞跳而入,營帳中的諸多酋長拍手以歌和之。

正在眾人無比歡快之時,楊鋒令自己的兩個兒子把盞。

二子舉杯到了孟獲、孟優的桉席前,向他們敬酒。

孟獲兄弟倆自然是接下了這杯酒,正要送入口中的時候,沒有想到楊鋒忽然發作!

楊鋒大喝一聲,敬酒的兩個兒子早將孟獲、孟優拿住,徑直從席位上揪了下來,十分狼狽地摔倒在地上。

見狀不妙,朵思大王趕緊打算腳底抹油一走了之,卻不想被早有打算的楊鋒當場擒住了。

楊鋒帶來蠻姑皆乃不讓須眉的勇烈之女,拔出腰際的短劍,結成陣型橫截于帳上,封鎖了營帳中眾人的出路︰「誰敢近前」。

楊鋒的發作太過雷霆手段,孟獲反應過來的時候,大門牙都被磕在石頭上掉了一顆,扭過頭來怨恨的地盯著楊鋒,滿嘴血沫地怒問道︰「免死狐悲,物傷其類。某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楊鋒卻像是看傻子一樣盯著他道︰「先前听信你這賊子所言,漢軍乃是窮凶極惡之徒,前日一見才發現和你說的不一樣,若不是你私開邊釁,南疆諸邦豈能有今日之禍!某兄弟子佷皆感諸葛丞相活命之恩,無可以報。今你反叛,何不擒獻!」

楊鋒大手一揮,令麾下二十一洞的兵馬入住禿龍洞,將軍令散了下去,令諸部兵馬戒投降于漢軍,不得抵抗。

于是各洞蠻兵,皆走回本鄉。

楊鋒將孟獲、孟優、朵思等賊首押解奔赴漢軍營寨寨來。

听聞這意外之喜,諸葛丞相令楊鋒帶著俘虜入帳內。

楊鋒等拜于帳下道︰「先前錯信孟獲離間之言,與漢軍交戰,幸而得漢軍饒命放歸,某等子佷皆感丞相恩德,故擒孟獲、孟優與朵思等呈獻給丞相。」

諸葛丞相羽扇一揮,重賞了楊鋒一干人等。

隨後,諸葛丞相又讓人押解著孟獲等賊子入內。

諸葛丞相笑道︰「汝今番還服不服?」

孟獲瞪了一旁的楊鋒一眼,對諸葛亮又怒又恨地回道︰「非汝之能,乃某南疆洞中之人,自相殘害,以致如此。要殺便殺,就是不服!」

諸葛丞相卻毫不留情面地拆穿孟獲道︰「汝賺吾入無水之地,更以啞泉、滅泉、黑泉、柔泉如此之毒,吾軍無恙,豈非天意乎?汝何如此執迷?」

孟獲卻岔開了話題說道︰「某祖居銀坑山中,有三江之險,重關之固。你若就彼擒之,吾當子子孫孫,傾心服事。」

諸葛丞相對孟獲的不要臉精神已經習慣了,于是再道︰「吾再放汝回去,重整兵馬,與吾共決勝負;如那時擒住,汝再不服,當滅九族。」

于是諸葛丞相再度羽扇一揮,令左右漢卒去除了孟獲等人身上的束縛,放走孟獲。

孟獲看了一眼還被漢軍羈押的弟弟孟優和朵思大王等人,本想著說些什麼,可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著實沒有底氣去說服漢軍放了他們。

于是孟獲不再多言,只是朝著諸葛亮輕拜一番後,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了。

待孟獲離開後,諸葛丞相又將孟優並朵思大王放了出來,賜給他們酒食壓驚。

成了漢軍的階下囚,孟優和朵思大王萬分悚懼,不敢正視諸葛丞相的眼楮。

瞧著兩人皆乃膽怯之輩,諸葛亮無奈地搖了搖頭,便讓人也將他們放了回去。

諸葛丞相放了孟獲等一干人後,又對楊鋒父子封了官爵,重賞其麾下的二十一洞兵馬。

楊鋒乃是雇佣軍之主,如今得了這般多的好處,理應當為漢軍而戰。

于是在楊鋒的請命下,諸葛丞相安排楊鋒攜帶本洞人馬入駐漢軍之側,配合漢軍進攻孟獲領地的核心區——銀坑山一帶。

孟獲等人連夜奔回銀坑山。

銀坑山周圍有三水環繞,拱衛其內,分別是瀘水、甘南水、西城水。

三路水會合,故為三江。

百年前,孟氏先祖一眼就相中了這等寶地,于是安居下來,世代經營。

銀坑山北部平坦三百余里,多產萬物。

銀坑山西面二百里,有鹽井。

正南三百里,乃是梁都洞,洞中有山,環抱其洞,山上出銀礦,故名為銀坑山。

孟氏一族在這座山中建造了很多的宮殿樓台,供養著諸多孟氏族人。

眾多宮殿其中,有一座祖廟,名道「家鬼」。

孟獲四時殺牛宰馬享祭,負責主持這項儀式的巫名為「卜鬼」。

若人患病,不肯服藥,只祈禱師巫作法事救人,名為「藥鬼」。

孟獲領地沒有刑法,但犯下了被眾人不能認同的罪名,就會被處斬。

年歲雨水均調,則種稻谷,倘若不熟,殺蛇為羹,煮象為飯。

孟氏將領地內分為了無數的小方格,最大的叫做「洞主」,如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三人,包括最近的雍,他們各自鎮守一方,拱衛孟氏一族所在的銀坑山。

小一點的就是「酋長」,管著一個小部落,服從孟氏及各大洞主的調度人命。

每月初一,十五兩日,皆在三江城中買賣,轉易貨物,孟氏由此發夾,並將三江城的生意越做越大,輻射了南疆的廣袤區域。

逃回三江城的孟獲到了祖廟中,聚集宗黨千余人,問計于宗族中的長老道︰「某屢受辱于漢軍將士,立誓一定要報仇,爾等有何高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