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1章 先禮後兵,讓南陽士族出血

跟著軍師聯盟學習了半年之久,尤其是對南陽的士族,軍師聯盟進行了全方位的介紹。

可是

越是深入了解,劉辨反而越是懵逼,越是好奇。

南陽作為東漢的皇帝故里,龍興之地,在東漢一朝, 可謂地位崇高,不論是士族豪強,還是普通百姓,朝廷皆有賞賜與恩惠。

東漢初年的朝堂上,南陽人更是佔有絕對的優勢。

雲台二十八將中的鄧禹、吳漢、賈復、岑彭、朱祐、馬武、劉隆、馬成、陳俊、任光都是南陽地區出身,甚至沒列入二十八將的李通,同樣是南陽人。

而漢光武帝劉秀的開國三公, 分別是大司徒鄧禹、司空李通、大司馬吳漢, 他們依舊是南陽人。

緊跟著, 光武帝決定退功臣、進文吏,軍功集團皆以列侯奉朝請歸家,不再參與朝政,但卻有三人例外︰即鄧禹、李通、賈復,還是南陽人。

毫不客氣地說,南陽士族在東漢的開局是爆炸的,沒有人可與之爭鋒,甚至于最早世官化和經學化的豪族集團,依舊是南陽士族集團。

然而到了東漢末年

南陽士族集團卻沒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家族。

別說與超一流世家弘農楊氏、汝陽袁氏相比,便是與家學淵源,海內知名的一流世家,潁川陳氏、荀氏、鐘氏,都難以媲美。

甚至于再次一級的江夏黃氏、龍亢桓氏、博陵崔氏、太山羊氏這樣的家族,都比南陽士族集團能扛能打。

明顯的高開低走!

南陽士族集團到底怎麼了?

論世官化, 南陽豪族是最早開始的。

南陽新野的鄧禹家族、來歙家族、陰識家族,南陽湖陽的馮魴家族,盡皆是冠冕相繼, 累世為官。

論經學化, 南陽豪族同樣是最早的一批。

南陽湖陽樊宏家族,南陽宛城朱暉家族,便是最杰出的代表。

可即便是在如此大的優勢下,南陽豪族卻沒有一家可以成功轉型,成為東漢末年的世家大族,這一點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辯爺,專家說你對南陽士族的思考,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咱們只有明白南陽士族的興衰過程及原因,才能更好更合理的利用這股力量。」

對于劉辨的提問,軍師聯盟簡單給予回答︰「其實南陽士族的衰落,雖然各家皆有不同原因,但歸根到底,大概有三種情況。」

「其一,南陽鄧家、陰家在累世高官的同時,又在外戚化!但外戚化是雙刃劍,玩得好固然可以令家族聲勢爆蓬,權傾朝野,可一旦與皇權產生激烈沖突,勢必會沒落下去。」

「南陽陰家、鄧家便是這種情況,尤其是鄧家,更是兩次因外戚化而慘遭消滅,最終徹底退出了東漢權力中樞。」

「其二,南陽宛城朱暉家族的後人朱穆,以經學著稱,當時能與潁川李膺、汝南陳蕃齊名的存在。」

「有史料記載︰潁川李府君,頵頵(j n)如玉山;汝南陳仲舉,軒軒如千里馬;南陽朱公叔,飂飂(li o)如行松柏之下。」

「由此可見南陽朱穆在士人中是何等的地位,但可惜的是,這家伙命不太好,被宦官勢力陷害,引發太學生詣闕上書。」

「而桓帝以消滅梁氏最終掌權,對士人豪族結黨的行為極其敏感,加之宦官勢力的推波助瀾,李膺等人的過激行為,終于釀成第一次黨錮之禍。」

「但世人總是會銘記大亂時的英雄,而忽略造成大亂的原因,朱穆就屬于這種情況,第一次黨錮之禍成就了汝穎士人,南陽士族卻因失去了領袖朱穆,名聲大幅落後于汝穎。」

「至于第三種原因,便是混吃等死型的家族,李通、吳漢、賈復、岑彭,一直侯爵傳承,全程打醬油,沒參與中樞權力的斗爭,更無經學無顯宦無政.治影響力;」

劉辨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原來是這樣。」

軍師聯盟︰「辯爺別傷感,南陽雖然屬于典型的廟小妖風大,水淺蛤蟆多,但尋常人在這里混不開,辯爺卻一定可以。」

劉辨皺眉好奇︰「為什麼?難道因為我是弘農王?」

軍師聯盟肯定地道︰「沒錯!南陽士族因光武劉秀而興,對于漢室宗親天生有種親和力,雖然南陽士族衰落各有原因,不過縱觀南陽士族,依舊有奮力掙扎之輩。」

「歷史上,劉備建立季漢政權,南陽樊氏、來氏、宗氏,甚至還有鄧氏的鄧芝,全都仕于季漢,便足以證明這一點。」

劉辨沉思良久,深以為然地道︰「沒錯,連劉備這樣的漢室宗親,都能招攬一大批南陽士族,對于我這種根紅苗正的弘農王,自然更沒問題。」

「何況現在南陽鄧家已經跟隨,雖然暫時只有少部分部曲加入,但卻開了個很好的頭,以後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士族加入。」

然而

美好的幻想總是會被無情的剿滅。

軍師聯盟再次潑了一盆冷水︰「辯爺,咱們已經等不到那個時候了,既然南陽士族已經言明支持你,那就應該讓他們拿出實際行動來,而不是嘴上這麼說說而已。」

「專家的意思是」

「很簡單!讓南陽士族出兵出糧,而且要規定好截止日期,積極參與者,進入紅名單,偷奸耍滑,陽奉陰違者,進入黑名單,早晚少不了兜頭一刀。」

「啊?」

劉辨詫異︰「這能行嘛?會不會引起南陽震動?咱們初來南陽,不應該以收買人心為主,和平共處,才是王道?」

軍師聯盟解釋道︰「其一,形勢不允許你慢,如果沒有快速形成勢力,董卓會趁著關東士族沒有形成規模,先行除掉你,正如歷史上鴆殺你一樣。」

「其二,南陽鄧家已經做出表率,讓他們出兵出糧的條件已經成熟,在南陽又有哪家士族能跟鄧家比?大哥都出血了,小弟豈敢不出血?」

「其三,你年紀太小,雖有弘農王的身份加持,但如果沒有點雷霆手段,是震懾不住南陽這幫士族的,恩威並舉,才是王者該有的手段。」

「這不僅不會讓南陽震動,反而會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平息,不服從者,直接找理由干掉,殺雞儆猴,整合資源,兩不耽誤。」

「何況,三國著名打手,鐵憨憨孫堅即將起事,這小子出手便干掉了荊州刺史王叡,然後帶領萬軍北上南陽,不論其目的如何,想要收服這股力量,不單純是靠身份這麼簡單。」

有道理!

劉辨目光驟亮,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且目前便有絕佳的理由,可以順理成章地拿董卓搞事情,整飭南陽士族。」

「沒錯!」

軍師聯盟肯定地道︰「專家就是這個意思,把董卓這個大反派利用好了,可比你自己找理由整飭南陽,強太多倍了。」

「那還等什麼?」

「干!」

劉辨素來來厲風行,從不拖延。

現在既然有了不錯的策略,自當立刻施行,趁熱打鐵︰「朱彤~~~」

朱彤橫出一步︰「殿下有何吩咐?」

「速速把文若喊來,孤有要事相商。」

「諾。」

朱彤應聲承諾。

旋即。

躬身離開房間。

不多時,朱彤帶著荀彧趕來。

劉辨早已烹好茶水,擺手示意荀彧面對而座。

荀彧揖了一揖︰「殿下。」

劉辨親自為荀彧斟滿茶水︰「文若,南陽政務熟悉的如何了?」

荀彧雙手接過茶水︰「全賴殿下雷霆手段,太守府官員積極配合,政務已然盡數掌控,在下正準備抽空向殿下匯報。」

「不必!」

劉辨大手一揮,當即拒絕︰「文若乃萬里之才,一個小小的南陽郡自然不在話下,除非緊要的事務,否則沒必要事事向孤匯報。」

「這」

荀彧微怔,略顯惶恐。

自己初來乍到,又何德何能,竟得殿下如此信任,不僅將獨有的南陽全權委托給自己,甚至連具體過程都懶得過問。

荀彧喉頭滾動︰「怕是不太好吧?」

劉辨倒是出奇的淡然︰「沒什麼好不好的,你的能力與忠心,孤非常清楚,把南陽交給你管理,孤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過」

劉辨話鋒一轉,直接進入正題︰「當下倒是有個緊要之事,需要與你商議後才能施行。」

荀彧試探性問道︰「不知殿下所為何事?」

劉辨沒有廢話︰「如今南陽士族雖然在鄧氏的影響下,紛紛表示支持孤王,可僅僅只是口頭支持,又有何用?必須要讓他們出點血,才能證明忠誠。」

嘶~~

荀彧驚詫,神色悠然變幻︰「殿下莫非也想對南陽士族下手?」

劉辨抬眸望向荀彧,好一個「也」字,難不成荀彧同樣有此想法?

「文若。」

劉辨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對方︰「你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荀彧頷首點頭︰「殿下,近日三公書在關東盛傳,兗州張邈、劉岱、袁遺、橋瑁,甚至渤海袁紹、冀州韓馥盡皆響應,聲勢愈演愈烈。」

「如果在下猜得不錯,牛輔突然離開南陽,應該與此事有關,可他終究沒能誅殺殿下,董卓必然心悸,很可能再派兵強攻南陽。」

「咱們初來乍到,手中不過數千兵馬,如何能擋得住董卓的精兵悍將,而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得足以抗衡董卓的力量,非得從南陽士族身上著手。」

言至于此,荀彧鄭重一揖︰「在下以為,殿下當以此為由,向南陽士族索要兵馬、錢糧,壯大我軍實力的同時,對南陽士族加以篩選。」

「等到關東諸侯成勢,天下群雄響應時,董卓必不能全力針對殿下,屆時殿下便能徹底坐穩南陽,派精兵討董的同時,回頭再對陽奉陰違者下手,從而穩固根基。」

「不知」

荀彧試探性詢問︰「殿下以為如何?」

劉辨唇角微揚︰「英雄所見略同,孤正有此意!不過,文若既然想到了這里,想來應該有更具體的策略,對否?」

見弘農王沒有反對,荀彧暗松口氣,肯定地點點頭︰「嗯。」

劉辨大喜,擺手道︰「直言即可。」

荀彧深吸口氣︰「殿下,這些天彧在梳理南陽政務時,得知張咨為坐穩南陽,其實花了不少心思,雖然他暫時妥協了,但暗中卻在搜尋各族罪證,以求牽制對方。」

「當初牛輔抓捕何家人時,便是張咨提供了一些證據,雖然不至于夷滅三族,但強行與殿下牽扯上關系,便足以實施抓捕了。」

「哦?」

劉辨細眉微蹙︰「竟有此事?」

荀彧點點頭︰「嗯,這些罪證對于張咨而言,充其量只能令其反制豪族,但于殿下而言,卻是一柄鋒利的殺人劍!」

雖然,世家豪族掌握著絕對的生產資料,在地方上權柄極重,但他們畢竟是在大漢的疆域上,需要遵守大漢的律法。

從朝廷空降而來的官員,雖然需要士族的絕對支持,才能混得下去,干得出政績,但他們並非真得仰人鼻息,給人當孫子,漢律便是他們最大的武器。

很顯然!

張咨精于此道,而且正在實踐。

只可惜,他還沒來得及寶劍出鞘,便被劉辨斬首示眾。

而張咨這半年來做的準備,則全都為劉辨徹底掌控南陽,做了嫁衣。

劉辨身子微微向前一探,聲音低沉道︰「可有能夷三族的大罪?」

荀彧肯定地點點頭︰「有!」

「哦?」

劉辨不禁一愣︰「何罪?」

荀彧輕聲道︰「私鑄兵器。」

嘶~~~

劉辨嚇了一跳,猛吸口涼氣。

他本以為南陽士族,充其量只是些隱戶、偷稅、漏稅的問題,沒想到居然有人私鑄兵器,這毫無疑問等同于謀反吶!

劉辨皺眉,試探性問︰「可有確鑿的證據?」

荀彧點點頭︰「有!南陽不少士族手中皆有私營冶鑄作坊,官府只負責征稅,各大士族皆有部曲私兵,配以兵器,只是秘而不發罷了。」

劉辨驚詫︰「竟有此事?」

「听說是當年黃巾肆虐南陽時,各大士族為求自保,才留下的。」

「原來如此。」

呼~~

劉辨聞言心安,長舒口氣︰「文若啊,既然你已經考慮清楚,便照此行事吧,咱們先禮後兵,總得給他們個表忠心的機會。」

荀彧一揖作禮︰「殿下放心,此事交給在下即可。」

劉辨點點頭︰「嗯,你辦事,孤放心!大膽行事即可,孤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

荀彧頷首︰「多謝殿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