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太後竟然來了?
吳明不敢怠慢,連忙掙月兌軒轅復,走到太後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道︰「臣見過太後。」
「免禮,」太後掃了四周一眼,有些漫不經心的道︰「听太師語氣,似乎對帝師之身,有些不以為然,難道是皇上太過頑劣?」
吳明垂頭,低聲道︰「陛下聰穎異常,能為帝師,是臣的榮幸。」
「那就好,」太後顯然另有要事,也不想在這上面糾纏,徑直道︰「太師的元帥之職,為本宮欽點。本宮一介女流,對軍事之事不甚了了,按說不應指手畫腳。但心中卻有一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吳明心頭一凜,沉聲道︰「娘娘有話不妨明言,臣洗耳恭听。」
「圍城至今,除了被動迎擊李鐵偷襲那次,太師不曾主動發過一兵一卒,本宮有些奇怪,難道就這麼無所事事下去,京都就能城破?」
這是問責了。太後說話的時候,語氣很緩,嘴角甚至還帶著淡淡的微笑,但語氣中的不滿,是個人都听得出來。
吳明心頭有些惱怒,朝廷大軍和中西合兵時,太後欽點自己為帥,曾明言不涉軍務,可事情才過了這麼幾天,就原形畢露。這女人,好歹也是當朝太後,難道把出爾反爾當飯吃麼?他張了張嘴正待回答,一旁的軒轅復已出來為他幫腔︰「母後,太師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原因?」太後頗為意外,狹長的眉鋒一挑,看著軒轅復道︰「那陛下說說,太師這麼做緣由為何?」
「兵法所雲,一股而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甫至京都就展開強攻,我方勞師遠征,敵人氣勢正盛,以逸待勞之下更是吃虧,就算勝了也是慘勝……」
這話早在十幾天前,北漢出營偷襲時,吳明就曾對他說過,軒轅復一直銘記在心,此時說來,更是郎朗上口,毫無滯澀之感。
皇帝的聲音還嫌稚女敕,可听在太後耳里,卻不啻仙音,連帶臉色也和緩下來。讓皇帝認吳明為師,其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只是現在看來,吳明在教育天子一事上,顯然是用心了的。皇帝跟著他,也確實學了些東西。
吳明在一旁解釋道︰「北人京都被圍,本就甚傷士氣,時間一長,對我方更有利。這就如古語常說的三板斧,李鐵主動退軍,肯定有些手段的。我們避其鋒芒,等他氣竭之時,就是我軍反擊之時。」
太後贊道︰「好一個三板斧,如今李鐵的兩板斧已過,也該到我軍反擊的時候了。」
「兩板斧已過?」吳明抬起頭,有些疑惑的看著太後︰「李鐵的第一板斧,選擇在朝廷與中西合兵之時,以達到攻其不意的目的。臣敢問太後,北人的第二板斧又落在何處?」
太後並未立即回答吳明的疑問,而是揮了揮手,小柱子立刻上前,從袖籠里捧出一卷邸報,雙手呈給吳明。太後在一旁道︰「日前諸葛飛來信,說運糧隊在大江口遭遇樂浪水師伏擊。李鐵的第二板斧,就掄在了此處。」
這卷邸報是剛寫的,上面還有墨香,顯然太後有些等不及,寫完邸報發出去後,就迫不及待的拿上一份,來找吳明了。吳明剛把邸報展開,聞言面色一變︰「運糧隊?南陽的糧食被劫了?」
這批糧食可是唐軒拼命從牙縫里節約出來的,也是朝廷圍困京都的希望,一旦出了問題,就算再有余糧,但往返之間,耗費時間頗巨,也是不能成行。而飛鳳嶺的山道還未打通,中西的後勤線,現在走的仍是科第爾沙漠一線。路途太過遙遠,供應二十萬大軍本就吃力,一旦單靠中西供應輜重,非得出大亂子不可。
太後淡淡的道︰「太師看看邸報就知道了。」
她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吳明滿頭霧水,連忙展開邸報一看,不由笑道︰「還好,是個捷報。」
邸報邸報,不論是報喜或者報憂,抬頭都要注明,所以吳明一看到上面的捷報兩字,馬上就松了口氣。太後仍是不置可否︰「太師,看下去。」
上面內容不是很多,吳明沒瞄幾眼就完了,等他抬起頭來時,已是面色蒼白,滿臉的不可置信︰「唐大哥走了?唐夫人母女在海戰中失蹤,下落不明。這怎麼可能?」
這是邸報,可是要發往全國各地的,自然真得不能再真,也沒什麼不可能。太後並未回答吳明的質疑,嘆了口氣道︰「朝廷欠唐卿的,實在太多了。」
你欠你女兒的,更多。吳明在心里喊著,嘴上卻急吼吼的道︰「既然下落不明,怎麼不著人找找,難道就這麼樣了?死無全尸?」
太後又嘆了一口氣︰「諸葛飛在私信里提過,周圍附近海域都找遍了,還是一無所得。」
大海茫茫,一旦落海,可說十死無生。一無所得的意思,其實與身亡沒什麼區別。唐憂是太後的女兒,難道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想著那個精靈似女孩,吳明鼻子一酸,幾乎落下淚來。他強忍悲痛,本想把真相告訴太後。但想到國難當頭,一旦如此,以太後的脾性,天知道會做出什麼過激舉動。所以話到嘴邊,最後還是忍住了。
過了半晌,太後才道︰「太師,李賊兩板斧現已掄完。現在,是不是該看我們的了?」
驟聞唐家噩耗,吳明悲痛莫名,他把雙手一握,斬釘截鐵的道︰「戰,臣即刻下令,全軍準備,明日開始,攻城!」
※※※
戰爭如棋,一個合格的統帥,就要學會統籌安排,利用好手里的棋子,把戰力發揮到最大。
「馬踏斜日炮翻山,車走直路象飛田。」這雖是一句象棋諺語,但很好詮釋了這點,不論是步兵還是騎兵,抑或是戰車和炮兵,都有自己特色,如何掌握這一切,因地制宜,將他們的戰力全部發揮出來,這才是統帥要考慮的。
這就是將兵之術,幾十萬大軍布陣,統帥的將兵之術,就顯得極為重要。
中西軍本陣上,十幾萬人密密麻麻,刀槍出鞘,幾乎將城外鋪滿。從帥台上看過去,一眼望不到頭。車行轔轔,戰馬嘶鳴,各個戰陣間,傳令兵往來不休,戰場上灰蒙蒙一片,騰起的灰塵,似乎連初升的朝陽都蒙蔽了。
炮乃戰爭之王。
自從火炮發明後,炮兵在戰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吳明攻城所落下的第一個子,就是炮。現在正處于冷熱兵器交替期,火炮還有待完善,傳統的霹靂車和拋石機還未完全退出歷史舞台。這一輪炮擊,集中了中西和朝廷所有的火炮,以及霹靂車等所有遠程武器。
炮聲隆隆,夾雜著霹靂車刺耳的機括聲。空中飛舞著石塊和炮彈,西門是主攻方向,自然也受到了重點照顧。
京都被圍後,李鐵也未閑著,不但加築了城牆,還在四個城門處修建了甕城。在城牆上,守方本安排了幾百個戰士,準備在攻方進攻時進行阻撓,完成第一波阻擊。可在這等猛烈攻下,那還支撐得住。從攻方陣地上看過去,隨著彈雨落下,牆面迅速變得凹凸不平,士兵的哀嚎慘叫聲,連這邊都清晰可聞。這面城牆是臨時修築的,自然遠不如京都原先的城牆堅固,僅一小會,就被砸得處處斑駁,整面城牆也搖搖欲墜。
待得炮聲稍歇,吳明沉聲道︰「令祝將軍出擊。」
吳明落下的第二個子,是步兵,也就是象棋中常說的「卒」。無論何種年代,步兵永遠是攻城戰中的主力,這是任何兵種都代替不了的。
高台上,令旗揮動。祝小龍在得到命令後,率領所部三萬人,吶喊著,開始緩緩朝城頭移去。
祝小龍拿下大阿,算是潑天大功,就算太後也不能輕易抹殺。雖有些不情願,但當吳明報上去後,她也不好阻撓,只能痛快用印。于是,祝小龍成為中西又一個稱號將軍「車騎將軍」。
名雖為車騎,但祝小龍擅長統領的,卻是步兵。京都的第一戰尤其重要,關系到全軍的士氣,祝小龍當仁不讓,擔當了首攻之責。
幾里之地,現在仍是坑坑窪窪,夾雜著淡淡的血腥氣。十幾天前,守城方城門大開,從這里殺將出去。如今攻方以牙還牙,從這里殺回,氣勢卻比以前更盛。
祝小龍現在是稱號將軍,更是一軍主將,自不能身先士卒,他橫槍躍馬,凝神而立。看著屬下吶喊著,潮水般的從身旁沖出。眼見前鋒離城牆不足兩百步,他手中長槍猛的一揮。長弓營得到命令後,開始發威,為前鋒隊進行最後一輪掩護。所有人舉弓上天,短短一瞬,從他們頭上升起一片黑雲,速度極快的朝城頭撲去。
城牆上密密麻麻,本有無數人探頭探腦,這輪箭雨一下,上面立馬變得干干淨淨。在這輪箭雨掩護下,下方的攻城士兵吶喊著,極快的朝城牆撲去。剛到城牆下,城牆上探出一個人頭,一個光著膀子的大漢大吼一聲,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朝沖得最前的士兵狠狠砸去。
仿佛得到命令一般,無數人頭重現出現在城牆上,落石,熱油、滾木以及弓箭等不要錢的朝下直落。慘叫連連,下方的士兵立馬栽倒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