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節

到了六月下旬,天氣愈發的熱了。別說在露天巡營,就算在呆在營帳里面,都能明顯感到一股悶熱之意。

午後,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帳篷在烈日的曝曬下,散發著刺目的白光。起了一陣風,空氣中的溫度似乎也降了些,可吳明盯著天際的盡頭,心頭更覺煩躁。透過層層疊疊的營帳,可見天際盡頭,出現了一片烏雲。「上午太陽午後雨」,這可不是說說的,京都現在的天氣,現在已初現端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帳篷內,軒轅復捏著支碩大的毛筆,半躬著身子,正在一筆一劃的寫著。

南漢兵逼京都,采取的是圍而不攻之策。而李鐵也相當配合,除了在朝廷大軍抵達那天,行使雷霆一擊外,這段時間也大門緊閉,拒不出戰,所以這幾天十分寧靜。軒轅復剛和吳明接觸時,頗是吃了些苦頭。既然反抗無效,打也打不過,他現在已完全適應吳明的管教。

太後給吳明的任務,指明教導軍事知識,但既無戰事,也不能老是空談,閑暇之余,兩人討論治國之理的時間反而更多。吳明的論點不但新奇,且大多和母後相悖,似乎大逆不道,但听起來,似乎又十分在理。對于正值叛逆期的軒轅復來說,無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午後的陽光,從篷窗里斜射進來,落在軒轅復眉眼上,為他鍍上了一層金邊。皇帝已經十一歲了,漸月兌稚女敕。從側面看去,他鼻梁高聳,只是臉頰有些消瘦,和十一年前的軒轅竟,依稀有七八分的模樣。看著他認真的樣子,吳明有些恍惚。太後對小皇帝甚為嚴厲,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她對軒轅復的愛,是出自真心的。加上小皇帝面相,不出意外的話,皇帝應是太後親生骨肉,也是軒轅竟血脈,可真是如此,那唐憂是怎麼回事?難道真如自己所料,也和何藝當年一般,生的是龍鳳胎?那也太巧了點。

「太師,你來看看,朕的字寫得如何?」軒轅復寫完了,將毛筆往紙上一擱,獻寶似的對吳明道。

吳明一下驚醒,連忙定了定神,走過去站在書桌邊,看了又看,半晌才贊道︰「好字,陛下的字風姿翩翩、方圓兼備,已算初具氣勢了。」

他來自于二十一世紀的地球,在教育態度上,也和太後大相徑庭。太後一向嚴苛,對軒轅復動輒打罵,而吳明則不然。皇帝畢竟是個少年,心性未定,有時候,適當的肯定和鼓勵比打罵起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得到吳明夸獎,軒轅復一臉興奮,卻強自壓抑,故作老成的道︰「太師,朕竟能得你如此夸獎,實在有愧,還請多加指教。」

吳明的字自成一家,在朝廷大大有名,尋常人得之,都是視若珍寶。能得到這樣的大家夸獎,是個人都會高興,軒轅復雖是帝王之身,但終究只是個半大少年,也不能免俗。

吳明看了又看,有些奇怪的道︰「陛下的字是好,可臣叫你練字,怎麼翻來覆去的全是這麼一句?」

軒轅復臉一下紅了,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以前朕背《千字文》,讀到遐邇一體,率賓歸王時卡住了,為此,被母後狠狠訓了一頓,還被罰抄了三天的字。當時寫的就是這句話,印象太深,所以……」

「這樣啊,」吳明想了想,才道︰「陛下可知這句話出自何處?」

軒轅復在太後的高壓下,囫圇吞棗般的讀了不少書,聞言想也不想,答道︰「知道,出自《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北山》。」

如今,吳明已能確定,自己在穿越時遇到了問題,這里根本不是什麼古代,而是後地球時代。因為在這里,有太多原地球痕跡,許多東西似是而非,但許多東西又非常全面。在這個世界,古文獻遺失得非常厲害,但也是相對普通民眾而言,士族在這方面佔據先機,古籍收集得不少,就連許多漢文精髓,也得以保存。而軒轅復帝王之身,太後對他的培養,更是不遺余力,懂得多點也在情理之中,但他能知道這麼詳細,卻是難能可貴。就吳明自己來說,也僅知道這話出自《詩經》,要真像軒轅復羅列這麼仔細,他可辦不到。

吳明壓下心頭驚嘆,道︰「陛下可知全文如何?」

軒轅復大是得意,想也不想道︰「這有何難?朕早在七歲時,就已能倒背如流了。」也不等吳明有所表示,他自顧背誦起來︰「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這段話並不長,軒轅復背得朗朗上口,毫不拖泥帶水,吳明暗自點頭,嘴上卻道︰「陛下,這段話的意思,你可知道麼?」

軒轅復搖頭晃腦背完,本以為又會得到吳明夸獎,聞言一怔,搖了搖頭道︰「這個麼,母後不曾說……」

「不是你母後不曾說,而是她不想說。」

說話的時候,吳明上前一步,將桌上的宣紙抓起,也不顧墨汁淋灕,三下五除二的撕了個粉碎,軒轅復大吃一驚,驚叫道︰「太師,你怎麼……」

吳明嘆了口氣︰「斷章取義,不求甚解,這字寫得再好,又有什麼用?」

見軒轅復仍是茫然,他繼續道︰「……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的人坐在家里享安逸,有的人為國盡瘁勞病積。有的人歇息在床枕無憂,的人日夜不停路上行。有的人不知民間號哭起, 有的人內心憂慮真劬勞。」

說到這里,吳明問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既是王土,怎會如此多不公?這句話的意思,根本不是歌頌皇帝的,而是百姓在埋怨統治者的不公。」

軒轅復被太後耳濡目染,許多觀念根深蒂固,一時間那可能改變。聞言撇了撇嘴,頗有些不以為然︰「整個天下都是朕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們生受就是,那來那麼多埋怨?」

「好一個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吳明冷笑道︰「陛下,前朝大晉是如何亡的?如果不是暴政,會導致亂民四起?沒有這些亂民,高祖就算揭竿而起,也將不得人心,更遑論奪得天下了。往近了說,這幾年太後橫征暴斂,導致江南四省民心浮動,時有暴動發生。朝廷若繼續恣意妄為,大晉就是前車之鑒。」

對著皇帝直斥時政,當今天下,恐怕也就吳明一個人做得,換了旁人,就算有十個腦袋都不夠砍。軒轅復有心想反駁,可想了想,總覺詞窮,被憋得張口結舌,良久說不出話。

吳明轉過身,看著窗外日光喃喃道︰「陛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古之明言,道理更是淺顯易懂,想必你也明白,臣也不多說了。臣也不想和你多做辯論,只希望戰事結束後,你能記住今日之言,萬事以民為重,則是百姓之福,也是社稷之幸。」

這幾天,兩人朝夕相處,軒轅復對眼前這個老師,也由開始的抵觸,到了現在的佩服和敬仰。一見他意氣消沉,心頭也不好受,連忙拉了拉吳明衣角道︰「太師,你別這樣。以後你就天天跟著朕,朕什麼都听你的就是了,免得你生氣。」

吳明被他孩子氣的一番話逗樂了,他轉過身,似乎想模軒轅復頭,但一想到對方身份,卻又頹然放下,只是道︰「陛下,收復京都以後,你我的師生緣分怕已盡了。」

軒轅復大驚,一下抱住吳明道︰「太師,你不要朕了?」

他從小缺少父愛。雖一直不曾明言,但和所有單親家的孩子一樣,一直渴望有個強大而又溫柔的男人能站出來,替他遮風擋雨。吳明中西之主,又是九段高手,如果加上權勢,天下難有其敵。難能可貴的是,吳明雖對他尊重,但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呵護。也少了那些大臣的唯唯諾諾,一旦犯錯,則是毫不留情的斥責。

這不正是一個完美的父親麼?

別看軒轅復老是和吳明頂嘴,但那也是性格使然,其實他很享受最近的日子,一听吳明要走,自然不依。

被皇帝使勁搖晃著,吳明僅余苦笑。第三次漢寧之戰時,朝廷也曾任自己為統帥,加封國公。現在幾乎是先前的翻版,一旦戰事結束,自己這太子之師也當到了頭,皇帝也不可能天天跟著自己。不過這也不能怪她,天子的教育,可是重中之重,也只有那些博學鴻儒才合適。

眼見軒轅復搖得厲害,吳明無可奈何,只能敷衍著道︰「臣倒沒問題,就怕到時太後不同意。」

軒轅復還未說什麼,就听太後在外面接口道︰「好你個吳明,背後藏否本宮,你就是這麼當老師的?」

隨著說話聲,帳簾一閃,太後在小柱子和另一個太監的拱衛下,從外面走了進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