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三章 這都是遼王殿下的計謀吧

胡惟庸的倒台,在百官們的眼中,那就是毫無征兆突然發生的。

明明皇帝陛下離開應天府的時候,還委托重任給胡惟庸,卻沒有想到,這半個月的時間剛剛過去。

在監國任上的胡惟庸,都還沒把板凳坐熱呢, 人就已經進了錦衣衛的詔獄了。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胡惟庸黨羽眾多,上百官員都是為他馬首是瞻。

自然不願意輕易相信,胡惟庸丞相這一位千古名相就這麼容易倒台的。

畢竟皇帝朱元璋可是非常信任他的呀,那位劉伯溫不也被胡惟庸丞相給拉下馬來,至今都不敢上朝當官嗎?

更別提皇帝朱元璋,將所有的大小事務都交給胡惟庸處理。

包括前線的物資調配, 官員任命等等。

那只要是胡惟庸送上來的奏章和建議, 皇帝朱元璋都是大筆一揮,直接通過的。

甚至在朝堂之上,也是多次稱贊胡惟庸。

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倒台了呢?

有些自以為是,自己聰明的人,就開始分析起來說,這是皇帝朱元璋故意要磨練胡惟庸丞相,順便打擊打擊他的銳氣。

畢竟成大事者,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啊!

這外面眾說紛紜,大家依然忠誠于胡惟庸丞相,起碼現在是這樣。

不少人想著這個時候,如果上書為丞相說情。

沒準等胡惟庸丞相安全出來之後, 自己還能落得更好的好處。

于是,不少投機取巧的人, 都開始給朱元璋上書為胡惟庸說情來了。

好家伙, 這朱元璋生怕沒把胡惟庸黨羽都給抓全了, 這些家伙自己送上門來了。

那不用說的, 名單都一一記下來吧, 至于說這些奏章, 那就不用回復了,全都扣押下來,回頭都是證據。

而胡惟庸那邊,朱元璋也壓根不去見他,就把他關在詔獄里面,錦衣衛沒日沒夜的審問著。

而這日子,一天天的推移著,其他的官員們,也就發現不對勁了。

為什麼到現在,胡惟庸丞相都還沒有被放出來?

不僅如此,那和胡惟庸丞相相當密切的官員,也都被一個個的抓了起來。

雖說沒有像之前空印桉那樣,一口氣抓一大半的官員,但這一次抓捕的官員也不是少數啊!

這官署衙門的座位都空了快三分之一,而且每一天都有好幾個人被抓走。

照這樣的趨勢下去,怕不是官署衙門都要被抓空了。

其實,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是想要把這大明官場上的這些官員全都抓起來, 然後重新換一批的。

誰知道他們和胡惟庸有沒有藕斷絲連的關系?

不過在太子朱標的力勸,還有馬皇後的勸說之下, 朱元璋倒是沒有真正去實行這樣的事情。

只是把和胡惟庸最親密的那些官員入獄,而其余的官員稍作審問之後,便放了出來。

不過,三省六部這些官員肯定是干不了了。

畢竟這些官員都是曾經上書為胡惟庸說過話的,都是一些趨炎附勢之輩,朱元璋肯定是不想用他們。

雖說這一切都是朱元璋做的,但在朝堂之中,不少人又開始紛紛猜測了這背後怕不是遼王朱啟在主導著。

仔細一分析,還真的有這個可能性。

先前,胡惟庸主動去招惹遼王殿下,朱啟就先把胡惟庸手底下的吏部侍郎給抓了起來,這等于一刀斬斷了胡惟庸的左臂。

而之後遼王殿下就沒有余下的動作了,本以為還想利用這吏部侍郎做點文章,比如栽贓陷害一下胡惟庸。

卻沒想到什麼消息都沒有,而胡惟庸也拉攏一幫人上書,請求朱元璋皇帝命令遼王朱啟趕赴遼東就藩,這顯然是想把遼王殿下趕出權力的中心。

只要遼王人不在應天府,那遼王殿下對于胡惟庸自然是沒有什麼威脅可言的。

大家都以為胡惟庸和遼王殿下的爭鋒,已經是胡惟庸的勝利了。

卻沒有想到遼王殿下壓根就沒有去遼東就藩,而是跟著朱元璋皇帝一起呆在了鳳陽。

沒有半個月的時間就回來了,緊跟著就發生了余下的事情。

胡惟庸被抓,還有一些官員和他關系親密的都倒了霉。

大家如論如何都不願意相信這是朱元璋的意思,定然是遼王殿下抓住了胡惟庸丞相的什麼把柄。

然後設置了這個計謀,讓胡惟庸丞相放松警惕,隨後被直接抓住。

不過想想自從皇帝走了之後,胡惟庸丞相在應天府也是極度囂張的,看來那些錦衣衛們將這些都看在眼里,所以朱元璋皇帝才會如此生氣吧!

遼王殿下,真是吧胡惟庸丞相,算計的明明白白啊!

此子恐怖如斯!

有僥幸的官員們听到這樣的說法,立馬就遺憾地搖了搖頭。

這招惹誰不好,非要招惹遼王殿下呢?

遼王殿下是什麼人啊?

自己的表哥和堂哥那都是照殺不誤的,更別說那麼多的官員在空印桉里面,被遼王殿下親手扳倒。

殺頭的都有數千人,流放到邊疆干苦力的更是不計其數。

七八十歲的人,遼王殿下都沒見放過。

還有那些在沙場上面,被遼王殿下親手斬殺的人,那更是不計其數啊。

可以說,這遼王殿下,自從病好了以後,就化身為殺神。

不是在殺人,就是在殺人的路上。

遼王殿下想要對付的人,還真沒見到有幾個能跑得掉的。

朱啟初次听到這個講法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的狀態,自己可真的啥都沒干啊。

而朱元璋听到這種說法也沒有出來澄清,反倒是默認的態度!

甚至有一次還在朝堂上說了︰

「胡惟庸這個奸相欺下瞞上,若不是我兒子老三機智。

早就知道這胡惟庸心懷鬼胎的話,我都被他蒙蔽在鼓里。

不過現在已經抓到確鑿的證據,我定然不會輕饒這個奸相。」

可憐曾經的「賢臣」胡惟庸,現在已經成為了人人口中的奸相了。

誰敢不罵胡惟庸?

那就是找死,不過也有見識比較遠的,看出來了朱元璋的意圖。

這朱元璋哪里是對付胡惟庸啊?分明就是拿胡惟庸當幌子,這是要對宰相制動手啊!

劉伯溫自然是看出來了,只是劉伯溫早已經不關心朝政。

也就沒有去多說什麼,在劉伯溫看來,自然是維護宰相制的。

其實只要是個當臣子的,都維護宰相者,倒不是說這些臣子們全部都想要獨攬大權,架空皇帝。

而是在歷史上已經有太多鮮活的證明,一個皇帝如果昏庸的話,丞相賢明,也可以承擔起重任。

只有皇帝昏庸,宰相無能,那國家會迅速的走向衰弱。

劉伯溫不問,但是呂昶這樣頭鐵的官員,自然不可能不管不問的。

朱元璋在朝堂時上,痛斥胡惟庸的數條罪名。

簡直就把胡惟庸描述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

就差沒給胡惟庸單獨寫一本奸臣傳了。

不過罵完之後,朱元璋很快就說起了正題,那就是要廢除宰相制。

要讓這以後的千秋萬載的君王,都不用再遇到這樣子的奸臣奸相了。

那些早就已經想到的官員,自然是心中有數。

而大部分的官員都是一臉懵逼,沒想到朱元璋的腦回路居然如此的跳躍,歷史上出了那麼多的奸相,也沒見到要廢除宰相制啊。

不過大家轉念一想,也就都明白過來了,朱元璋這是從一開始就指著宰相制來的呀。

但是明白歸明白,敢站出來說話,的確是沒有的。

誰敢在這個節骨眼出來說話呀?

那胡惟庸已經被罵的狗血淋頭,說不定馬上就死了,這人要是出來為宰相說話,那等于就是為胡惟庸說話呀。

那些胡惟庸的黨羽們,現在要麼流放,要麼就被罷官,還有一些在牢里都沒出來,生死未卜呢,誰敢說話?

自然是有人敢的,就是呂昶。

這呂昶先前已經說過了,是一個年紀頗大,但是很忠誠的官員。

他之前也曾經建議,讓遼王殿下趕快到遼東就藩,他當然不是和朱啟有什麼仇,有什麼怨。

也不是胡惟庸的黨羽,實際上,呂昶之前和胡惟庸還是很不對付的,他所說和推薦的建議也都是從國家利益出發為角度。

所以在呂上看來,這宰相制就是為了防止皇帝昏庸而設置的制度,怎麼能夠輕易的廢棄呢?

更何況從很早以前就已經實行的宰相制,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天子坐國宰相治國。

這萬一要是來了一個不是很賢明的皇帝,再也沒有宰相輔佐,那天下豈不是要亂了套了?

呂昶說的話倒也沒什麼錯,只是當著朱元璋和百官的面,直接這樣說出來。

不得不說,這呂昶膽子也實在太肥了點,他也很想在私下里再跟朱元璋說。

但這呂昶實在是太明白朱元璋的心思了,也了解朱元璋的性格。

如果說私下里說,朱元璋自然不會對自己如何嚴厲的懲罰,甚至可能和顏悅色的。

但再想要改變這個決定,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無論是出于維護皇帝的顏面,又或者是不做朝令夕改,這樣有損尊嚴的事情。

朱元璋都不太可能收回成命,恢復宰相制。

與其等到宰相被真正的廢除,倒不如現在勇敢的站出來,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

相信朝臣們也會跟著自己一起反對的,畢竟宰相制,那是必須要存在的必要制度。

但呂昶顯然高估了明朝官場上那些官員們的骨氣。

除了他自己之外,再也沒有第二個官員站出來說這句話了,主要是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去踫朱元璋的霉頭,

朱元璋也沒有想到,這呂昶居然如此大膽。

自己都已經做了如此多的鋪墊,那胡惟庸都已經是半死之人,還抓了這麼多的官員。

按理說是沒有大臣敢再反對的,但這呂昶好像根本就沒看到一樣,居然還敢出來反對自己廢除宰相制?

朱元璋博然大怒,拍著椅子,對著呂昶喊到︰

「難道你沒有看到像胡惟庸這樣的奸相,差點就亂了我這大明江山嗎?

難道你希望後世之君,再遇到像胡惟庸這樣的奸相不成?」

呂昶也是不卑不亢的說道︰

「這胡惟庸確實是奸相小人,德不配位。

但這歷史上也不全全都是他這樣的奸相啊,像是蕭何,王安石,可都是明相。

還請皇帝陛下三思收回成命,不要廢除宰相制。」

呂昶話說的漂亮,但在朱元璋這邊是沒有什麼用的。

朱元璋又是對他一怒,但呂昶就跟鐵了心一樣,跪下來要求朱元璋收回成命。

其他的官員們看在眼里,雖然沒有跟著附和,但都在觀察皇帝的眼色。

如果皇帝有所軟弱或者猶豫的話,那他們肯定也希望能夠保留宰相制啊,誰不希望以後有一天能夠成為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

朱元璋政治覺悟很高,敏銳性也很高,自然知道這個時候身為皇帝絕對不能退讓。

這要是一退讓,以後步步都要退讓,但凡是個人反對你的意見,都跪下來給你說一通大道理,你這皇帝還做不做了?

朱元璋很快就命令錦衣衛將呂昶給拖了下去,重打30大板。

這呂昶一把年紀了,30個板子可不是小數目啊。

那些錦衣衛們將呂昶拉下去的時候,朱啟深知朱元璋是動了真怒了。

不過這個時候沖動的,如果真把呂昶給打死了,朱元璋肯定會後悔的。

所以朱啟對那些錦衣衛使了個眼色,他們看到遼王殿下的眼色之後,心里有數了。

這遼王殿下分明是不想傷害呂昶的性命啊!

但這過于放水,也是不太可能的,現在皇帝陛下在氣頭上呢。

這如果隨便打打,這呂昶挨完了30個板子,立馬站起來繼續跟皇帝陛下頂嘴,那他們這些錦衣衛的小命可就不保了呀。

好在這件事情也難不倒他們這些身經百戰的錦衣衛。

只要做到把呂昶給打昏過去,又不傷及性命,就能夠跟皇帝交的了差。

打板子這種事情自然是非常有講究的,而那呂昶還以為自己死定了。

被打板子的時候,也是疼得鑽心刻骨,但錦衣衛們打的都是皮肉,根本就是沒有觸及根本。

你看打的鮮血淋淋的,但那都是泄了勁的,勁都用在皮肉上面了。

沒多久,這呂昶就疼得昏死過去,也幸虧他沒有心髒病,不然疼得心髒病病發了,那可就得死在當場了。

不過這種傷口回去靜養幾天,把皮養好,也就沒什麼大礙了。

朱啟看到錦衣衛們對著自己回了個眼神,也是松了一口氣,好在保住了呂昶這個忠臣啊!

愚是愚了點,但國家確實需要這樣說忠言逆耳的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