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閣好啊!

呂昶在朝堂上挨了一頓打,縱然是還想繼續進諫勸說朱元璋,不要廢除宰相制,以免誤國誤民,誤了天下。

但他被打得皮開肉綻的,即便沒有生命危險,但短時間內想要隨意走動, 也不是那麼容的事情。

更何況,呂昶已經一把年紀了,他家里的人自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像他這樣,勇敢無畏,不怕犧牲的。

起碼呂昶的兒子,在知道了自己的父親在朝堂上差點就因為頂撞朱元璋被殺了以後,趕忙勸說起自己的父親。

但呂昶可是一家之主, 怎麼可能會因為兒子的勸說就放棄了?

嚷嚷著就要爬起來繼續去見朱元璋, 但他現在沒這個能力,也只能等傷好以後了。

只是呂昶在家里吵嚷著要見朱元璋的時候,在外面已經有一個奴僕趕忙進來通報了,說到︰

「老爺外面來了一位自稱遼王殿下的男人,我也不認識,老爺您看怎麼辦?」

那呂昶一愣,自己先前跟皇帝陛下上書請求,讓遼王殿下早日去遼東就藩。

這遼王殿下肯定是恨透了自己吧,更不要說這一次皇帝陛下要廢除宰相制。

自己站出來反對,還被打了一頓,按理說旁人都想要跟自己拉開距離都巴不得。

這遼王殿下,怎麼可能主動過來啊?

呂昶有點不明白, 但在應天府也沒人敢冒充遼王。

呂昶趕忙就讓人拉著自己到門口去迎接, 果然走到門口之後, 就看到遼王朱啟站在那邊。

也沒有自己直接進來, 只是見到呂昶被人攙扶著走出來以後,趕忙贏了上去,雙手扶住了呂昶說道︰

「呂老先生,你傷的也不輕,就不要到處走動了,趕緊回房休息。」

呂昶雖然心里奇怪,遼王殿下為何來這里,但臉上也不敢露出任何怠慢的神情,拱了拱說道︰

「微臣多謝遼王殿下關心。」

呂昶的兒子也趕忙扶著呂昶往房內走去,等到呂昶躺下來之後。

朱啟才坐到一旁,然後對後面招了招手,高錦從後面拿出了一包的藥物來,朱啟說到︰

「這是我從太醫院那邊拿的治療皮外傷的膏藥,還請呂老先生每日敷貼兩次,相信過不了多久就能夠痊愈康復了。」

呂昶有點老淚縱橫的說道︰

「微臣謝過遼王殿下,遼王殿下還是第一個來看微臣的人。

先前,微臣還和陛下說過,讓遼王殿下早日去遼東就藩,難道遼王殿下都不記恨微臣嗎?」

朱啟笑著說道︰

「我身為遼王,去就藩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至于他們那些人不敢過來看望呂老先生,是擔心父皇氣急了, 把和呂老先生有關聯的人也一並處罰了。

不過呂老先生, 你放心, 本王已經和太子殿下說過,也和母後說過。

一定會好好勸說父皇,不要太過生氣。

至于呂老先生,關于廢除宰相制,我覺得還是不要再去父皇面前提比較好。

父皇現在雖然消氣了,但你要是再去提,那沒準要氣的不成樣子,會發生什麼,本王可不敢保證了。」

朱啟說的也確實是實話,現在的朱元璋雖然被勸住了,但回頭這呂昶要是還去勸說,惹怒了朱元璋,一個不留神,可就真的丟了性命。

朱啟還是希望呂昶這樣子的人,能夠在朝堂之上多一些的。

頑固是頑固了點,但起碼心術是很正的。

這朝堂之上,還是需要像呂昶這樣正直的人多一些比較好。

朱啟雖然已經勸說的很明白了,但這呂昶要是能隨隨便便就听你話,那他也就不是呂昶了。

他猶豫了一下,隨後對著朱啟說道︰

「殿下宅心仁厚,也不責怪微臣,先前在陛下面前進言,讓殿下盡早去遼東就藩。

但殿下的好意,微臣也只能心領了,這宰相制度,萬萬不能隨便廢棄。

這朝中沒有人敢站出來說,那我這一把年紀,反正也活不了幾年了,就由我來說好了。

若是我死了,能讓陛下幡然醒悟,這一條老命倒也值了。」

朱啟有點無語,所以說這呂昶也太過于固執,動不動就要以身取義。

這宰相制在讀書人眼中雖然說是很好的制度,但在朱啟的眼中卻實在是沒什麼大用。

這宰相或許是可以成為輔佐帝王的棟梁之柱。

但宰相也一樣,可以成為禍亂朝綱的核心所在。

無論是宋朝滅亡,亦或者是元朝滅亡,其核心原因其實都是主弱臣強。

你看看現在的北元,哪里還有皇帝的戲份,整個北元都是王保保這個丞相操縱著。

不僅僅是宋朝和元朝,前朝的那些混亂時期,大多也都是亂臣賊子造成的。

而整個封建王朝,都是不斷地強化中央集權的過程,到了明朝後期和清朝的時候,已經將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

想要強化中央集權廢除宰相制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至于說集權好還是分權好,朱啟也說不上來,也沒什麼感覺。

反正他這一輩子也不會去當皇帝,更不需要去考慮這種事情,也不是他需要考慮的。

他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然後看著大明王朝健健康康的往下發展,至于這王朝能延續多少年,那朱啟也沒什麼野心。

不過這個時候跟呂昶肯定是不能這麼說的,他還要忽悠忽悠呂昶,讓他不要執著于宰相制才好。

而不走宰相制,那走什麼呢?

肯定不用說了呀,那絕對是內閣制啊!

事實已經證明,明朝時期的內閣制度是優秀于宰相制度的。

畢竟好些個人在一起出謀劃策,總比你個別一兩個人獨斷專權來的好。

而朱啟這次來勸說呂昶,就是想要用內閣制來忽悠他。

反正呂昶怕的就是皇帝以後沒人輔佐,導致出了一個昏庸的皇帝,讓國家和民族衰落。

既然這樣的話,直接把內閣制泡出來,跟呂昶細細分析一遍。

相信這呂昶也不會再抓著宰相制不放了。

朱啟鎮定自若的在鋁上的邊上坐了下來,隨後把衣袍整理了一遍,才慢慢的說道︰

「呂老先生,你誤會我了,我這次過來並非是讓你不要再去父皇那邊勸誡。

而是想和呂老先生商量商量這個宰相制的問題。」

呂昶還沒來得及說話,就听到朱啟繼續說道︰

「今日早朝的時候,本王也在朝會上听到呂老先生說了,蕭何等人的例子。

也確實他們都是數一數二的名相。

但每個朝代歷經那麼多的宰相能出的了名的有所作為的也不過那麼兩三個罷了。

至于其余的,相信不用我說,呂老先生也都明白,要說能有多厲害,其實也並不怎麼樣?

他們所做的決定,也並非都是讓國家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本王要說的,倒不是宰相制有多麼的差,而是在宰相制之外,依然有許多的選擇……」

朱啟在這里停頓了一下,想了一下國家的發展,光是依靠個人的力量,其實還是很薄弱的,真正依靠的還是必須需要制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只有制度思想不拉胯,這個國家前進的方向,才能夠不拉胯。

就好比戰國春秋時候,秦國任用商鞅,改變了秦國的制度。

即便是未來商鞅死後,秦國依照著商鞅設立的法律法規,也依然能夠增強壯大自己的實力。

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而單純的宰相,依然是依靠個人的力量,所以朱啟對于宰相制其實並不看好,而歷史的大潮發展之下,宰相制也定然會被淘汰。

現在,朱元璋把宰相制取消了,也是一件好事情,為未來的內閣制鋪路嘛。

朱啟很快把內閣制,和宰相這之間的區別,和面前的呂昶說了一遍。

而這內閣制的核心所在,其實就是權力依然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只不過事情讓內閣成員來干了。

這和宰相制的天子坐國宰相治國,其實差距並不算特別的大。

而且內閣制是多人組成的,總比一個宰相只手遮天,帶領著文官集團共同對抗皇帝要來的好。

這一個國家,如果連力都不能使到一塊去,而是在內部爭來爭去的,互相為了利益勾心斗角,那這國家也發展不到哪里去的。

畢竟內耗一直都是一個損害國家實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朱啟從頭到尾的將內閣制詳細的和呂昶說了一遍,隨後也不多說什麼,讓呂昶自己細細的品。

他站起身之後拱了拱手說道︰

「今日,本王與李老先生所說的話,李老先生且似細想一想吧。

至于說這內閣制,本王也會找機會和父皇說一說的,相信父皇也會知道這內閣的優劣所在。

至于宰相制,本王覺得就沒有必要去繼續堅持了,畢竟對于國家來說,宰相者也並非是完全有利的東西。」

朱啟這邊說完之後,那邊呂昶卻還在沉思之中。

顯然,朱啟對他所說的話是有所觸動的。

朱啟看情況也差不多,自己做的努力也夠多了,如果這樣子,這呂昶還要去找朱元璋送死的話,那自己可真的就攔不住了。

朱啟起身告辭,而呂昶雖然受了傷,但也想起身送一送遼王朱啟。

不過朱啟把他肩膀按住,隨後笑著安慰了兩句說到︰

「呂老先生還是安心養傷,不用起身送本王了,本王先走了。」

說完便帶著身後的隨從們都離開了。

而這呂昶在房間里呆了一陣之後,便讓自己的兒子為自己上藥,看來也沒有要去找朱元璋的意思了。

呂昶的兒子看到這一幕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氣,只要父親不要去送死,就比什麼都好了,真是心里面感謝遼王殿下呀。

不過呂昶的兒子終究是天真了,沒過兩天,呂昶剛剛能下地走路之後,就穿著官服,直奔著皇宮而去了。

呂昶的兒子,那真是心跳都快嚇得跳出來了,抱住父親的大腿,就哭嚎著讓父親不要去。

這一去還能有命啊?

不僅父親小命不保,就連自己這一家子估計都要搭進去啊。

哪知道呂昶听了麼好氣的,往他身上一揣,然後跟著罵道︰

「我堂堂呂昶怎麼生了你這個窩囊廢,我呂昶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難道因為說句話就要被殺,然後我就不說話了嗎?

真要是被殺了,我呂昶也認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嗎?」

他兒子怎麼可能不懂呢?比誰都懂,只是想要活命罷了。

不過呂昶根本不理睬他,把他兒子一腳踢開,就進皇宮去了。

他兒子那時人都傻了,回去之後就安排遺書了,準備全家一起跟著倒霉。

卻沒想到到了第二天一早,自己的父親居然被原封不動的送回來了。

不僅被送回來了,而且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護送著一起回來,一路上也是有說有笑的。

到了家門口之後,那太監還跟呂昶拱了拱手,笑著說道︰

「呂尚書回去可要好好調養身子啊,上次皇帝陛下打你打得重,其實陛下的心里也是很後悔的呀,這幾天常常讓咱家去看看呂尚書的身子怎麼樣?

哦,對了,遼王殿下之前拿過來的傷藥,其實就是陛下讓遼王殿下送來的,您應該已經服用了吧?」

呂昶那是老淚縱橫,一口一個感謝天恩。

兩人又是寒暄一陣,隨後就將老太監給送走了,老太太帶著人回去之後,呂昶的兒子一臉懵逼的走了出來,看著自己的父親,茫然的問道︰

「父親,這、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那呂昶看到自己的兒子,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先是給他踢了一腳,隨後才說起怎麼一回事。

如果不是遼王殿下來找了呂昶一趟的話,呂昶其實是打算,直接進皇宮,繼續勸說皇帝陛下不要廢除宰相制的。

但是和遼王殿下聊了一次之後,呂昶看到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內閣制。

呂昶為什麼支持宰相制,反對皇帝廢除宰相制。

那就是擔心在朱元璋之後,以後出了一個昏庸的君王,或者沒有辦法掌控國家的君王。

如果是這樣的話,尚且還能有丞相擔當大任掌握方向。

但如果皇帝和丞相都昏庸的話,那豈不是完蛋了?

不過,遼王殿下卻給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那就是內閣制。

內閣制的核心,相信也不用多解釋,大家都知道了.

總而言之,就是幾個大臣成了皇帝的秘書。

內閣大學士或許不是什麼特別高的官位,但是作為皇帝身邊能夠商量國事的人,一個帝國的核心政策基本上都是這幾個人出謀劃策商量出來的。

地位之高,自然不用多提,甚至都直接有了閣老的稱號。

歷史上,自從明成祖發明了內閣制度之後,內閣制就成為了明朝一大特色。

並且用歷史證明內閣制的存在,保證了即便皇帝不干事情,也能維持國家的順序運轉。

而且內閣制是很多大臣,在一起商量出台的政策,也總比一個人苦思冥想出台的政策要合理得多。

丞相制,只有丞相一個人,而內閣制卻能夠有很多的大臣。

那這要人選的話,肯定選內閣制啊!

所以呂昶今天進宮,並不是請求朱元璋不要廢除丞相制,而是將內閣制和朱元璋進行了一番商量。

朱啟雖然已經和呂昶說過,他回頭會自己和父皇提內閣制的事情。

但是呂昶這個人,但凡是見到對國家有利的事情,那肯定不會特意去憋著的。

更何況,在呂昶看來,遼王殿下早晚都要說這件事情,那自己去說也是一樣的,再和皇帝說,這是遼王的主意,不就好了嗎?

呂昶也確實是這麼做的,而朱元璋哪里知道內閣的東西啊,朱啟可從來都沒和他說過呀。

朱元璋的訴求是什麼?

那就是讓皇權至高無上,手底下不要再有像丞相這樣的人,分走自己的權利了。

但凡有任何的事情,都是皇帝說的算,這才是朱元璋心目中的真正的大明皇朝。

而呂昶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能夠保證皇帝的昏庸,不會導致國家的崩潰。

而內閣制顯然都符合兩人的需求啊,這內閣制的成員並不像丞相那樣統帥百官。

而是直接受到皇帝的控制,他們的命令,也是需要皇帝的批文和印章才能夠發下去,而且沒有官員受到內閣成員的控制。

起碼表面上是如此,不像三省六部一樣,丞相直接成為整個官場的直接首領。

這對于皇權來說,自然是非常合適的。

又不用勞累到死,又能夠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

而對于臣子,能夠進入內閣,就能夠參與到國家大事的商討之中。

這總比皇帝一個人埋頭苦想,然後發布一條政令要靠譜的多吧。

不過,想要實行內閣制也不是三兩句話就能夠直接開始的。

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而朱元璋在听完了內閣制的內容之後,第一時間就去找朱啟去了,這制度是朱啟告訴呂昶的,去找老三準沒錯!

于是這一大早的,朱啟才剛剛起床,在院子里面伸懶腰呢,外面就有人急匆匆的過來說了,皇帝陛下來了!

朱啟一愣,這個時間點,朱元璋應該在上早朝才是呀,這早朝都不上了,跑自己這里來干什麼?

難道自己犯了什麼事嗎?朱啟也不是很清楚,但既然皇帝來了,自己身為兒子的肯定要趕緊出去迎接。

才剛剛走到門口,朱元璋已經快步走了進來,一把抓住了朱啟的手腕,就往里面帶,朱啟心里面一慌,這分明是有事直接來找自己的呀,結果就听到朱元璋說道︰

「老三呀,你說的那個內閣制跟我好好說道說道!」

朱啟一愣。

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