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看了兩天賬本, 沈映終于知道了之前國庫一直空虛的問題出在哪兒。

他一開始只知道,大應的太-祖皇帝曾立下規定,沈氏皇族子孫享有特權, 不受普通法律約束, 無需交稅, 甚至可以在其封——上收稅。

不僅如此, 太-祖——規定每一個皇室子孫不必從事任何職業, 所有日常花費開銷都由國家承擔,這樣一來, 各——藩王——不鉚足了勁生孩子,因為孩子生的越多, 能領的俸餉祿米也就越多, 所以隨著宗室人口的不斷增加, 朝廷供養這些皇族宗室的負擔也越來越沉重。

沈映查了戶部每年撥出去給各——王府的俸餉和祿米數量, 數字簡直觸目驚心。

應太-祖這——厚待子孫的做法, 和明太-祖朱元璋如出一轍, 這就導致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朱氏子孫達到了一百多萬人,這得多有錢的人家,才能養得起這麼多張嘴?不滅國才怪!

沈映對這些沈家的親戚可沒有什麼骨肉親——, 同宗同源的歸屬感, 在他眼里, 這些宗室就像是蝗蟲螞蟥一樣, ——吃懶做,什麼都不用付出就能得到朝廷的供養,簡直是趴在百姓的脖子上吸血。

可這些人雖然可惡,但卻是沈家統治的基礎, 又有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壓在上面,就算沈映是皇帝,也暫時拿他——沒什麼辦法,古今中外無數的例子都證明了,貴族的蛋糕哪有那麼——,誰——了,就是他——共同的敵人。

沈映的皇帝工作日程表上,除了削藩,又多了一項宗室制度改革,這兩件大事要做起來無論哪件都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圖之。

時間一晃到了年底,今年除了是三年一次考察從州縣到府道司官員的「大計」,剛——也是六年一次考察中央官員的「京察」。

大應朝規定,凡是從四品上官員的政績都需要皇帝親——考察,這對剛大權在握的沈映來講,可是一次施展皇權的——機會。

他可以趁這次官員考核的機會名正言順——挑選一些——己滿意的官員進行扶持,而對于那些他不滿意的官員,也正——借此機會對他——進行削弱打壓,所以這些日子,沈映忙得更是不可開交。

這天吏部左侍郎又進宮給沈映送官員考核的文——,到了永樂宮門口,听在外面伺候的太監說,臨陽侯正在殿里和皇帝議事,吏部左侍郎便識——讓太監過一會兒再通傳,一個人捧著文——站在外面等了一會兒。

殿門沒關,只拉了厚厚的簾子,是以在外面時不時——能隱隱約約听到從里面傳出來的一兩句對話聲。

吏部左侍郎屏息凝神——听著,依稀听見兩句顧憫——像在向皇帝建議哪個官員該升,哪個官員該降,不由得暗暗吃驚。

中央官員的升遷——然都是由皇帝決定的,就算找人商量那也該是和找內閣大學士或者吏部尚——,而顧憫除開臨陽侯的爵位,官職不過是正三品錦衣衛指揮使,一個武官,竟然都能干預中央官員的調——了,這對他——這些文官的——位來講,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文官大多數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在朝的文官中,不乏同窗、同鄉、同榜、世交等等,這些關系——士大夫——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了文官集團,而什麼叫官官——護?在這——三年一次、六年一次的官員績效考核的時候尤能體現。

數年經營得來的政績,若是在考核中,得到了一兩個差評,那就等于否定了這個官員這幾年來付出的所有心血努力,誰也不會想得到這樣的結果,所以就會出現你護著我、我護著你,互——打掩護,互——幫襯的官場潛規則。

哪怕是杜謙仁或者郭九塵掌權時,也是如此,可現在突然出現了一個月兌離于文官集團外的顧憫,打破了他——約定俗成的規矩,身為文官,難免會感到慌亂。

文武本來就是對立的,歷朝歷代,不是重文輕武,就是重武輕文,士大夫——為了維護——己的利益,絕對不會希望看到武官的權力凌駕于文官之上。

等到顧憫和皇帝在里面談完了事——,吏部左侍郎不——聲色——進去送完文——出來,隨後顧憫干預官員政績考核的消息便很快在朝中不脛而走,第二日,御——參顧憫越權干政的奏本便一本接一本——送到了沈映的御案上,紛紛要求嚴懲顧憫。

沈映看到這些彈劾顧憫的奏本,沒有給言官——回應,只是回憶了一下昨天都有誰來過永樂宮,誰最有可能——顧憫和他的對話傳播出去,在永樂宮里伺候的宮人,都是經過嚴格調-教的,嘴巴緊得很,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膽子,這樣一想,——然就想到了吏部左侍郎——上。

沈映立即命人去宣了吏部左侍郎進宮,等吏部左侍郎戰戰兢兢到了永樂宮,沈映也不宣他進殿,只讓他在院子里罰站。

已經入了臘月,天氣嚴寒,北風呼嘯,人在外面站一會兒就冷得受不了,——不到半個時辰,吏部左侍郎便——凍得鼻子通紅,渾身直打哆嗦,但他也不敢抱怨,只能小幅度活——身體,來保持體溫,除了受凍,——要擔心接下來皇帝會怎麼處置他,身上寒冷,心中憂懼,那滋味兒簡直比受廷杖之刑——要煎熬。

一個時辰後,天上紛紛揚揚下起了雪,吏部左侍郎——凍得只覺得四肢都快失去知覺不是——己的了,心里忐忑莫不是皇帝今天打算要——他凍死在這里,心里直嘆嗚呼哀哉,早知如此,昨日就不該多嘴——己在永樂宮外听到的話告訴吏部的同僚。

可他又覺得——己沒有錯,顧憫的確是越權了嘛,一個錦衣衛指揮使,憑什麼對官員政績考核指——畫腳?如果皇上因為這件事就誅殺一個朝廷正三品大員,難道不怕——人詬病殘酷暴虐?

吏部左侍郎正在為——己的小命擔憂,顧憫這時候撐著一把傘進了永樂宮。

他穿著一身御賜的玄黃色麒麟服,比之前的大紅飛魚服更加威風,黃色是皇室專用之色,一般人非御賜不得用,放眼朝野上下,能把這一身耀眼的黃穿在身上的,除了親王郡王,也就只有顧憫了,足見他在皇帝心里,有多與眾不同。

顧憫一——撐著傘,另一只——里拎著兩個小酒壇,步伐很是悠閑,走到吏部左侍郎旁邊時停下腳步,對他點——笑了下打招呼︰「劉大人。」

吏部左侍郎即使心里對顧憫有氣,但當著面也不——發作,僵硬——抬起快——凍僵的——臂,作揖回禮,說話的時候牙齒都在打顫,「顧侯。」

顧憫掃了眼吏部左侍郎這滿——滿身的積雪,問︰「劉大人怎麼一直站在外邊,沒讓人進去通傳?」

吏部左侍郎心想,我為什麼站在這里難道你不清楚嗎?——假惺惺——問,貓哭耗子假慈悲。

吏部左侍郎笑容僵硬——道︰「許是皇上正在忙其他的事不得空召見下官,無妨,下官等一會兒就是了。」

不一會兒,進去通傳的小太監出來了,說皇上讓顧少君進去,顧憫點了下——,對吏部左侍郎道︰「那本侯就先進去了,這把傘就贈給劉大人遮風擋雪吧。」

吏部左侍郎見顧憫眼神真誠,不像是故意看他笑話的樣子,猶豫了一下,——是接過了傘,「如此,下官便卻之不恭了,多謝顧侯贈傘。」

顧憫拎著兩壇酒進了殿,沈映不在處理政事,而是負——站在東暖閣的窗子前面欣賞外面的雪景,听到旁邊響起腳步聲,轉過——掃了一眼,「來了,——里拿的什麼?」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顧憫把兩壇酒放到桌上,笑著道,「我見今兒個天——像要下雪的樣子,便在宮外買了兩壇——酒,打算進宮找皇上小酌一杯,不知皇上肯不肯賞光?」

「既有——酒為什麼不喝?」沈映笑了笑,朝旁邊的朔玉擺了下——,朔玉心領神會,很快便搬來了一個小火爐放在桌上,然後幫他——把酒溫上後退了出去。

暖閣里燃著兩個炭盆,即使開著窗也不覺得多冷,顧憫走到沈映身旁,也往窗外看去,從這個角度正——能看見站在院子里,已經快成了個雪人的吏部左侍郎,含笑問︰「皇上在生劉大人的氣?」

沈映哂笑一聲,「你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是怎麼當的,連——己——人參了都不知道?消息這麼落後,朕——怎麼指望你替朕搜集——報?」

顧憫故作驚訝,「臣——參了?參臣什麼?」

沈映——指在窗欞上敲了敲,閑閑——道︰「說你越權干政,身為武官卻干預官員考核之事,要朕嚴懲你。」

顧憫蹙眉,「那臣真是冤枉,臣何時越權干政了?連臣——己都不知道。」

「——不是某些人听風就是雨,朕昨天只不過問了你幾句閑話,今兒個就有御——上本參你,他——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只有他——己心里清楚。」沈映冷笑,「今年京察大計也叫朕看清了如今官場上是什麼風氣,一昧結黨營私,官官——護,——當如今是杜謙仁和郭九塵掌權時那般作為,這股子歪風邪氣,朕非——治治不可。」

顧憫忽然輕笑了聲,「怪不得……」

沈映奇怪——瞥他,「怪不得什麼?」

顧憫戲謔——道︰「怪不得今天有——幾個官員來臣府上送禮,原來是想臣幫他——在皇上面前說——話,臣竟不知——己何時這麼有本事,都能左右聖心了?」

沈映饒有興趣——問︰「都有誰給你送禮了?那禮你可曾收了?」

顧憫笑道︰「禮——然沒收,收了那不成受賄了?臣眼皮子——不至于那麼淺。送禮的人連臣府上的大門都沒進得去,都讓臣叫下人給打發了。」

「你怎麼不收呢?」沈映拍了拍窗沿,恨鐵不成鋼——道,「你就該收了他——的禮,然後把那些銀子都上繳國庫,再——行賄之人的名字告訴朕,朕把他——全都打發去外——做官!」

顧憫︰「……皇上,臣怎麼覺著你說的听起來這麼像黑吃黑呢?」

沈映理直氣壯,「就是黑吃黑怎麼了?不用非常——段,怎麼治得了這些官場混了幾十年的老狐狸?」

當皇帝當然要月復黑一點,傻白甜能當得了皇帝嗎?早就——底下那幫大臣給玩死了——嗎!

「不過皇上,」顧憫扶著沈映的肩膀勸道,「天寒——凍,——是讓劉大人先回去吧,他也不算犯了什麼大錯,只不過是嘴碎了點,讀——人身子骨弱,——把人凍出病來,因小失大,反而壞了皇上仁德的名聲。酒也快溫——了,沒必要讓其他的人影響了我——對酌的興致。」

沈映算了算時間,的確罰得差不多了,他本來也只是想對吏部左侍郎小懲大誡一番,敲山震虎,提醒那些文官——收斂一點,少在他背後搞小——作,便傳朔玉進來,交代給朔玉幾句話讓他轉達給吏部左侍郎,便讓吏部左侍郎出宮回府。

天色黑了,雪漸漸也下得更大,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落下來,很快就——院子里的一切都妝點得銀裝素裹,兩人坐下來一邊欣賞著夜雪,一邊對飲。

「年關——至,各——藩王給朕預備的年禮這些日子也陸續都送到京了,朕也該賞賜他——些東西作為回禮。」沈映小口抿了口酒,問,「朕前些日子挑選的那些美人兒,你訓練的如何了?」

顧憫道︰「時間倉促,來不及訓練太多東西,但是讓她——傳遞個消息不成問題。」

沈映點了點——,嘴角扯出一抹譏笑,「淮王、楚王等幾個.色成性的藩王,送美人兒給他——最為合適不過,其他藩王府中再慢慢想辦法安插進去眼線。朕前些日子看賬本,發現劉太後當政時,淮王、信王、前雍王幾個藩王,每年都以各——名——向朝廷索要錢糧,而劉太後對他——的要求是無有不應,今年許是朕掌權了,這幾個藩王倒是消停了點,沒敢伸——跟朕要錢。這些年來,他——從朝廷搜刮走的銀子豈止千萬兩,這筆錢,朕遲早要讓他——都吐出來!」

顧憫舉杯道︰「臣祝皇上早日心願達成。」

「就只是朕的心願達成嗎?」沈映和顧憫踫了一下杯,笑道,「等到削藩成功那時,朕就可以替你——家翻案,到時候你也能恢復身份,認祖歸宗了,徐景承同志,這不也是你的心願?」

顧憫皺眉不解,「同志?是為何意?」

沈映忍笑道︰「你可以理解為‘志同道合’之人。」

顧憫認真——道︰「那也應該叫‘志同’啊。」

沈映甩甩——,「這不是喊‘同志’比較順口嘛,我說叫同志就是同志。」

「——吧,皇上同志,」顧憫——舉杯,笑望著沈映,朗聲道,「祝我——兩個都早日心想事成!」——

下了一晚上的大雪,顧憫晚上——然歇在了永樂宮里。

第二天一大清早,天剛蒙蒙亮,顧憫和沈映——在睡著,忽然朔玉在外面敲門,說有要緊事要和皇上稟報。

昨晚酒興上——,兩人都喝多了,沈映宿醉沒睡夠,腦子里昏昏沉沉的醒不過來,可外面敲門聲又急,他便——腳——用——推著旁邊顧憫下床,把——子蒙在——上,嘴里嘟囔道︰「你去,問問什麼事,不是十萬火急的事——來煩朕。」

顧憫只得披衣起身去開門,開了門,只見朔玉一臉惶急站在外面,看見顧憫出來,甩著——里的拂塵道︰「顧少君,不——了!」

顧憫穿上外袍,皺眉問︰「怎麼回事?」

朔玉壓低聲音道︰「剛才羽林軍來報,說在西市一條胡同里發現了吏部左侍郎劉大人的尸體!」

顧憫心猛——一沉,神——凝肅——問︰「你說吏部左侍郎劉大人?他什麼時候死的?怎麼死的?」

朔玉搖搖——,「具體什麼——況咱家就不知道了,昨晚不是下了一晚上的大雪嗎?街上沒什麼人,所以一直到今天早上天亮了才——人發現報官的。」

「——,本侯知道了,這就出宮去查看是什麼——況。」顧憫沉思良久,回——往內室看了眼,對朔玉說,「皇上——在睡,你先——吵醒他,等他醒了之後你再告訴他這事。」

朔玉點點——︰「咱家明白,顧少君您放心出宮吧。」

顧憫回去穿——了衣服,輕——輕腳——離開了內室,直到顧憫離開了永樂宮,沈映都一直沒醒,躺在龍床上睡得不省人事。

顧憫出了宮,直奔北鎮撫司調派人——前去查看吏部左侍郎之死到底是什麼——況,錦衣衛到的時候,凶案現場已經——京城府尹給控制了起來,不許老百姓靠近。

昨晚一場大雪,下到今天早上,——上的積雪已經有一尺厚,遮掩住了案發現場的血跡和血腥味,吏部左侍郎的轎子停在胡同正中,轎子頂上一片雪白,兩個抬轎的轎夫一前一後倒在轎子旁邊,尸體——積雪覆蓋,早已凍得像石——一樣。

顧憫走到轎子旁邊,拔-出腰間的繡春刀,用刀身掀開轎簾,看見坐在轎子里面吏部左侍郎的尸體,他身上——穿著昨天進宮時穿的官服,胸.前官服上有血跡,——往後仰,脖子上有血,而一側轎廂壁上有大面積呈噴射狀的干涸血跡,很明顯,他是在出宮回府的路上遭遇了刺殺,——人用利器割斷了喉管而死。

顧憫放下轎簾,把繡春刀插回鞘,問︰「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尸體?」

一個官差道︰「回大人,是一個早起賣豆腐的豆腐郎。」

顧憫摩挲著繡春刀的刀柄,思忖道︰「劉大人一.夜未歸,怎麼他的家人也不著急要找他,一直到早上才發現尸體?」

官差道︰「回大人,小的去劉府問過了,劉府昨晚就派人出來找過,沒找著人是因為平時劉大人從宮里回府——不會經過這條小路,可昨兒個也不知道是怎麼的,竟走了這條道。」

顧憫沉聲道︰「先把尸體帶衙門,讓仵作驗了尸再說,此事不宜聲張,跟你——大人說,本侯會向皇上請旨,這件案子就交給錦衣衛來查。」

官差道︰「小的遵命!」

官差——整理案發現場,顧憫走到一旁,望著前面的一片空白雪——若有所思,現場已經勘驗過,——沒有打斗的痕跡,即使有,一場大雪,也——一切線索都給掩埋了。

行凶者是練家子,出——干脆利落,三具尸體都是一刀斃命,敢殺朝廷命官的肯定也不是為了求財,至于是不是尋仇,——得具體調查了才能知道。

但怕就怕,凶——殺吏部左侍郎——不是為了尋仇,而是另有所圖,顧憫總覺得心里不踏實,——像聞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驗尸結果當天就出來了,三具尸體因為都在冰天雪——里——凍過,所以無法推測具體的死亡時間,但從周圍的環境判斷,應該是死在酉時之後,大街上沒什麼人的時候,這和出宮的時間——吻合。

而三具尸體的致命傷,兩個轎夫在胸口,吏部左侍郎在脖子,傷口都是同一人所為,所使用的凶器應該是帶有一定弧度的刀具。

顧憫看完仵作的驗尸報告,當看到上面寫著凶器帶有一定弧度,下意識——低——看了眼佩戴在腰間的繡春刀,心——莫名跳了一下,腦中——像有張由線索串聯成的蛛網慢慢變得清晰了起來。

顧憫立即吩咐下屬,「速去命南北鎮撫使清查官職在小旗以上的官員,務必查出所有人昨晚都干了什麼,查清楚後立刻來報!」

顧憫方才看到驗尸報告上對凶器的形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繡春刀,而繡春刀是御賜之物,錦衣衛中——非人人都可佩戴,但願,是他想多了。

可天不遂人願,——沒等調查結果出來,便有下屬來報,說有人在城外發現了一具錦衣衛的尸體,是錦衣衛上中所的一名小旗官,不過——非他殺,而是服毒——殺。

顧憫听完下屬的稟報便瞬間明白了一切,殺害吏部左侍郎的凶——,如他所料不錯,應該是找到了,就是這個服毒——殺的錦衣衛小旗官。

凶——不是要殺吏部左侍郎,而是這一切都是沖他來的。

吏部左侍郎剛剛得罪了他,當天便死在出宮回府的路上,殺他的人恰——又是錦衣衛,——恰——殺死了,焉知凶——不是畏罪——殺或者——殺人滅口?

而最有可能指使錦衣衛殺人的,除了他這個錦衣衛指揮使,——能有誰?恐怕一般人都會以為是他顧憫為了排除異己,或者報復吏部左侍郎,所以才指使下屬痛下殺。

顧憫走出北鎮撫司衙門,天上又飄起了雪花,他忽——明白,今冬的嚴寒,或許才剛剛開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