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昭氣郁而死的事傳得沸沸揚揚,素愛說三道四的閑漢舌婦這下可有了說笑的聊資,有的背地里笑話許昭真夠窄氣,自己能把自己氣死也是好本事,有的故作知情人,假言真說,將捕風捉影之事分析得頭頭是道,卻也不過是些胡謅瞎扯之言。事非自身事,悲亦非自悲,誰又能體會向林年少喪父的痛楚。
阿刁從衙役口中得知許昭離世的消息後幸災樂禍,喜不自禁,整整大笑了一宿,第二日衙役查獄時發現他窩在牆角愣自發笑,笑得嗓子都啞了,抓起地上散碎的席草使勁往嘴里塞。衙役打開牢門,阿刁像狗一樣爬到身前,抱著衙役的腿肆笑無忌,嘴里直嘀咕他死了。
衙役踢開他,又仔細打量一番後覺得阿刁怕是瘋了神智,隨後奏稟陳統,陳統這幾日因許昭的死似有歉悔,善念大發,嘆氣之余下令放了阿刁,又差人將他送出城,任其自生自滅。衙役走後,阿刁使勁兒嚼了嚼口中的席草,隨後沒了蹤跡。
許昭過世後,許府變得愈加冷清寞落,許母發鬢漸白,戒了大魚大肉,三餐素食,其余時間幾乎都在小堂念佛誦經,閉目靜心。向林亦是靜不下心讀書,心里空落落的,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同時又心事重重,從今往後操持家業的重擔全都壓在了他的身上。
子英在許母的勸說下又住回了許府,雖然她百般推辭,但許母執意留她,子英便遂了她的心意。許昭走後,許府再也沒有人視她為眼中釘,肉中刺,而她亦可陪著向林和許母,打理許府家里家外的雜事。
經三月的工夫,子英的腿疾正如梁庸料想的那樣,痊愈無礙,她樂開了花,和若蘭在後花園嬉笑打鬧,喜極而泣,曾經不願提及的心病此時也煙消雲散,向林的臉上也掛滿久違的笑容。一人亭台撫琴,一人笙歌載舞,桃花盈盈,蘭草幽幽,含笑似看客,搖首若仙子,香風繞裙曳,君子伴佳人,此中悅色勝春色,彼間心開勝花開。
一日,許母喚向林正堂敘話,言︰「相兒,七日後便是會考,為娘知你無心功名仕途,去不去皆由你來定奪吧。」許母劉氏僵笑相言,眼神里卻似有失落糾難。向林未做猶豫便言︰「娘盡可放心,此次大考孩兒定當竭盡全力,高中品第。」許母忽地站起身,真真的笑眼中泛起盈盈淚光,言︰「相兒,你爹他去了,我們許家沒有人敢對你大呼小叫,為娘更不會強迫于你,莫要為了逗娘開心才說出這番言辭哪。」
向林近前扶她坐定,笑道︰「娘打小知道孩兒秉性,孩兒若是不願,又怎會屈從敷衍。」許母疼愛地看著他,隨即吩咐僕從搬出一個箱子來,言︰「相兒,此去路途遙遠,為娘準備了一些衣物盤纏,到時候莫要忘了帶上。」此時無聲勝有聲,向林點點頭,命僕人搬到寢房去,其實許母幾日前便開始整理包裹行囊,漸漸理出一箱子東西來。
向林打小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典籍,常常廢寢忘食,早晚不見日頭,可他不羨書中黃金屋,不慕書中顏如玉,唯愛而已。正因他只喜讀書而無功名仕途之志,未遂許昭心願,父子二人每每聊及便針鋒相對,唇槍舌戰。許昭固執己見,向林拗不過他,索性避口不談,也不願言辯爭論,兩人漸漸陷入冷戰境地,話不投機半句多,有時候十天半月也說不上一句話。
世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向林深知這一點,但如今父親含恨黃泉,家業衰敗,照此下去難免多生難事。既然入仕多難,不入仕亦多難,兩條路都滿目荊棘,最終他選擇了仕途,即便心中萬般不願,或許更是為了身邊那個讓他深愛的女子。
「子英,看你悶悶不樂的,怎麼了?」子英懶懶推開房門,噘著嘴一臉郁悶無辜的樣子,向林撇下書迎了上去,她言︰「向林,你就帶我一起去好不好」向林勸道︰「子英,此去郡城山高水遠,顛簸疲累,一來怕你吃不消,二來我們都走了,家母無人照料,你就安心待在府內陪著她,過幾天我就回來了。」子英沒有理他,悻悻出門去了。
出門便撞上了許母,許母正往書房而來,見子英悶著頭,問︰「子英,你怎的這副臉色,相兒他欺負你了?」子英故作生氣道︰「伯母,向林他不讓我陪他去郡里,可是我想去。」許母拉起她的手臂,笑盈盈地步入書房。
「相兒,何故欺負子英啊?你瞧瞧她都要被你氣哭了。」向林忙忙解釋半晌,許母卻只言一句︰「就讓子英陪你去吧。」說罷也不听他辯解,轉頭就走了。向林似言又止,他何嘗不想這一行有子英陪著他,但他心里又很矛盾,擔心的太多。
「伯母都同意了,看你還怎麼攔我,哼。」子英忽地笑燦似花,卻見向林似有憂慮,又言︰「你若是不願,那我不去便罷,省得惹你不開心。」板著臉欲走,向林趕忙拉住她,言︰「哎呀子英,我巴不得你陪我去呢,只是我擔心」子英背著臉問他擔憂什麼,向林便坦言心中所慮。
子英思忖片刻便想到了妙招,向林還未來得及問她是何法子,她已興沖沖地奪門而去。向林不禁搖頭忍笑,眼神中卻滿溢沉沉愛意,他愛她的簡單純粹,愛她孩子般的純善,而她或許還未發現,沉浸在愛戀中的自己已然變成了孩子。
「足下可是許公子麼?」午後天悶氣燥,向林伏在案頭昏昏欲睡,一男子冷不丁地推門而入,側著身低著頭,粗著嗓子問道。向林心頭一怔,頓時清醒了許多,起身好奇道︰「足下是??」男子又言︰「公子真是貴人多忘事啊,我是你的遠房表兄,你難道忘了麼?」向林更是納了悶兒,皺眉思量半天,也想不起這位表兄。
向林又問︰「足下哪里人氏?姓甚名誰?」男子咳了咳嗓子,言︰「豫州潁川郡人氏,姓馮名子英哩。」向林叨念名字間驚詫反應過來,抓住他的手臂拽到跟前,但見︰
俊目挑淡眉,錦衣束縴腰。
疑思眼落疾,不識男女身。
向林瞪大了眼問︰「子子英??」子英噗嗤一笑,伸開雙臂轉了一圈,言︰「呆子,我穿這一身像不像大家公子呀?」向林似乎又看痴了眼,他哪里料到子英即便是著一身男兒衣裳,仍是如此引人注目。
「倒是有幾分男兒模樣。」子英持扇悠哉悠哉,得意笑道︰「怎麼樣,這回不用擔心了吧?」向林佩服道︰「你呀你,鬼點子還真多,不過千萬不要露餡兒嘍!」子英故意沉下嗓子與他逗笑言說,只引得向林忍不住發笑。
一年一次的大考在四月初舉行,各州郡分設考場,由大小中正官對治下士人分別品評其家世、才識,品行,再定品級,再將士人品狀上交吏部,吏部依據品級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然而當朝朝綱不公,出身寒門的學子即便行狀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所授官職微如埃土,而出身大族的學子即便行狀再低,亦可位列上品,所授官職權財盡有。
按當朝律法,女子不得入鄉學(類似于現在普通院校)聖地,向林這才萬般推辭,子英無奈之下只得男扮女裝,陪他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