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我认为,“无邪”不能完全概括诗三百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就在于《诗》三百并不完全符合仁和礼的要求。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文学理论批评是以对《诗经》的评论为主而展开的,“思无邪”说是其一系列论述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思无邪”可以看作是孔子提出的明确的文学批评标准,同时也反映出了孔子文学理论批评政治标准较宽泛的一面。

孔子在对《诗经》的评论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文学理论批评标准,即“思无邪”。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思无邪”本来是《诗经·鲁颂·駉》中的一句话。郑玄解释为描写鲁僖公“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毛诗》笺)意思是说,鲁僖公在远郊放牧的时候,就是遵循伯禽治国的方法,专心致志,不胡思乱想。

孔子借它来总括三百篇诗的意义。

“思”字有两种解释:一是语助辞,没有实际意义;一是指思想内容。

但对于解释全句意义来说,“这两种说法并无多大差别”。

简单地理解,孔子的意思是:《诗》三百,用一句话在概括它,就可以说,不胡思乱想。

孔子巧妙地运用这个现成的句子高屋建瓴概括《诗经》的思想倾向,认为它们“无邪”,就是没有不正当的地方,即健康纯正,符合社会道德和礼仪规范。

孔子站在他自己的立场,给予了《诗经》很高的评价。

“思无邪”的观点还反映了孔子的文学批评实际有它宽泛的一面。

《诗》三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它不仅包括大量的民歌,还包括一些统治阶级下层人士的作品,此外还有不少统治者的赞歌和颂歌。

它的思想也是相当复杂的,有些诗尖锐地揭示了阶级的对立,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有些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朽。

因此,就其表达的思想而言,不好一言以蔽之,而且以孔子“礼”的标准来衡量,《诗》三百中就有不少作品,非但不是“思无邪”,反而是“思有邪”。

比如那些反映男女爱情方面的诗,例如:《将仲子》、《有女同车》、《风雨》等被朱熹称为“婬奔者之诗”的诗,又如《诗经》中大量讽刺统治阶级荒婬丑恶的作品等等,按照孔子他自己的标准应该不会赞许他们表达的思想,但是,他却把它们统统都纳入“思无邪”的思想体系之内,这并非他没有看到其中存在一些似乎极端甚至犯上的作品,大概只要是从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良苦用心着想,所谓“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诗谱序》)充分理解诗人的正直感和正义性。

“思无邪”说表明了孔子对于《诗经》思想内容和诗人创作目的的认可,也反映出它衡量文艺作品的政治尺度比较宽泛,表明孔子的文学理论批评观点有它实际比较宽泛的一面。

孔子“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中和”之美。“无邪”就是“归于正”,就是符合“正”,即“中正”,也就是“中和”。

孔子曾说:“《关雎》乐而不婬,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乐而不婬,哀而不伤”,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观都是那么得恰到好处。

孔子认为男女关系、青年恋爱都应在“和谐”的分寸之内,在“合礼”的规范之内进行和完成,必须是合礼和合规范程序的。

《关雎》的“乐而不婬,哀而不伤”便是这种儒家男女之间伦理规则的典范。

可见,孔子的“中和”思想是跟政治道德联系起来的,在他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即“思无邪”,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可以说,《关雎》所讲的“中和”是“思无邪”的具体化。

以上种种观点读过,当然还有别的,甚至有人考究出“思无邪”在上下通读之后,是说和马有关,得出“思无邪”指的是马不能偏离方向,否则会驶离正确的方向,让人增长见识。

我李尔能看出什么呢?

中国史上,凡是一个大政治家,都是大诗人、家,我们常说,过去人家说我们中国没有哲学,现在知道中国不但有哲学,几乎没有人有资格去研究。因为我们是文哲不分,中国的文学家就是哲学家,哲学家就是文学家,要了解中国哲学思想,必须把中国五千年所有的书都读遍了。西方的学问是专门的,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生理学就是生理学,过去中国人作学问要样样懂一点,中国书包括的内容这样多,哪一本没有哲学?哪一样不是哲学?尤其文学更要懂了,甚至样样要懂,才能谈哲学,中国哲学是如此难学。

譬如唐初有首诗,题名《春江花月夜》中有几句说:“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与西方人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意思一样,但到了中国人的手里就高明了,在文字上有多美!所以你不在文学里找,就好像中国没有哲学。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一看,哲学多得很,譬如苏东坡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是哲学问题吗?宇宙哪里来的?上帝今天晚上吃西餐还是吃中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问的这个问题,不是哲学问题吗?

所以中国是文哲不分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