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卷 三龙绕周 第九十二章 围点打援

虽是烟雨江南,依旧无法抵御冬日的严寒,金陵城湿冷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使者快马疾驰入城,市民们纷纷避让,知道定是前线有紧急军情。听说江北正和周朝人打的火热,也不知现下情形如何了?不过一想到最近在越闽、楚国、南汉的几场胜仗,南唐人很自信和优越感。

御书房内,中主李璟高坐龙椅,下首还有三人作陪。一个是晋王李景遂,还有六皇子李从嘉与七皇子李从善。使者匆匆而来,“拜见官家!”

“前线情形如何?”李璟急切地问道。

使者禀报道:“启奏官家,北周雁翎将军林旭出兵正阳,兵临寿春城下。皇甫晖将军被赵匡胤与韩令坤压制在滁州、扬州一线,泗州,濠州一带北周张永德、石守信的攻势非常猛烈。还有吴越受了北周蛊惑,已经出兵常州了。”

“吴越也出兵了,钱俶这个老东西,前些日子还低三下四地求和。”李景遂不等皇帝说话,随口咒骂道。

李璟冷笑道:“也难怪,前些日子在仙霞岭被打怕了,如今他是想借刀杀人,趁机报仇。从嘉、从善,对此你二人有何看法?”

李从嘉眉头一皱,自从上次经历滁州之事,回到金陵后,他便深居简出。甚至平日里以文会友,吟诗作赋的事情都很少参加,对皇兄李弘冀和皇叔李景遂更是敬而远之,唯一亲厚的便是七弟李从善。这些日子皇兄征讨南汉未归,李从嘉显得更加低调,他知道身边有很多双眼睛在暗中盯着自己。

可惜今日父皇宣召,他不得不从钟山上下来,坐到皇宫的御书房里。而且还要和人面兽心的李景遂虚以为蛇,让他无比不畅,奈何父命君命难为。面对父皇的问话,李从嘉沉默了,他自小崇信佛教,对于杀人战争都是极为不喜的,因而要他发表对战事的意见那是真有些为难。看看身边的李景遂,想想远在岭南的大哥,即便是真有什么见地,他又怎敢轻易说出口呢?

李从嘉沉吟片刻,轻轻说道:“父皇请恕儿臣愚钝,对战事一窍不通。”李从善见最为亲厚的六哥发话,也说道:“父皇,儿臣年纪尚小,若是您问儿臣诗词曲艺还可对答一二,这政务战事,真有些为难儿臣了。”

李璟眉头一皱,训诫道:“你们年纪也逐渐大,除了诗词曲艺,也该熟悉些政务军事,学习一下治国之道。”

“父皇……这些让大哥多学才是,我们就无所谓了。”李从善年幼,可谓童言无忌。

李景遂佯作生气道:“你大哥是该多学,可你们难道不该为父皇分忧,将来辅佐你大哥?”

李从善模模脑袋,讪讪一笑,而李从嘉呢?笑的很是勉强,在他心里,情愿一辈子寄情山水,也好过这勾心斗角的朝堂权谋。一边的李景遂心情很是复杂,一抹奇异的神色一闪而过,旋即哈哈笑道:“皇兄,就不要为难两个孩子了,政务以后慢慢学习就是了,当务之急是淮北的战事如何处理。”

说着两人商量起来,李从嘉趁机告辞,李璟却不应允,命他二人留下好好学习,搞得兄弟俩很是郁闷。

一番商量之后,因攻打正阳、寿春的林旭素有勇武之名,恐镇戍淮西重镇寿春的清淮节度使刘仁赡兵力不足,即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2万增援;另以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率兵3万进屯定远策应;同时以抚州刺史柴克宏为右卫将军率兵往救常州,以暂时应对江淮战况。

寿春座落于淮河中游南岸,背靠流传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史传说的八公山,东隔淝水之战古战场,乃是战国末期楚国故都。

林旭到达淮水北岸的那一天,就命部将李谷架起浮桥,攻打寿春屏障正阳关,这座桥也就因此得名正阳桥。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场惊心动魄在这里上演,最终为历史所铭记。

镇守寿春的是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此人是个守成之将,面对林旭六万大军的猛烈攻击,正阳关与寿春城依然坚守。城头上的刘仁赡已经数日没有合眼了,一个部将劝慰道:“大人,您已经几天没休息,下去歇会吧,不然身子受不了。”

刘节度苦笑着摇摇头:“此番周军来势凶猛,寿春乃是淮西重镇,陛下将此处交给我,我岂敢大意。”

“大人说的是,可是这仗也非一天两天,大人的身体要是累垮了,那可如何是好?正阳关险要,寿春城坚固,不必太担心。”

“话虽如此,可对面的周军主将委实让人放心不下啊!”刘仁赡显得有些无奈。

“大人是说林旭?”

刘仁赡点点头,说道:“不错,正是林旭,正阳关和寿春城的防卫确实严密,可是此人太过不可琢磨,往往出人意表。要说城池坚固,当年的河中城何等固若金汤,还不是败在林旭出其不意的羊腿天梯之下,所以我们必须小心,万不可大意。”

“大人,北方天气严寒,林旭才让林旭有可趁之机,我南方气候温暖……”

刘仁赡毫不犹豫地打断了部将:“你没听懂我的意思,不是说他再用羊腿天梯。而是说此人足智多谋,出其不意,很可能一不小心就给他可趁之机,谁知道这次他会有什么招数。”

“真有那么神奇?大人是不是高看他了,毕竟他只有二十多岁。”

“是啊!二十多岁已经成为一路主将,足可见其能耐。”见部将嘴唇轻动,刘仁赡道:“别和我说他是北周皇帝的连襟,那不是关键,当日河中北门之战传遍天下,年初在高平一剑斩杀北汉主将张元徽,挽回败局,都是千真万确。并非本官长大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真的不可掉与轻心。”

淮河对岸,南镇西路中军大帐里,林旭若知道刘仁赡这般想法,一定会说:“刘大人,您高看在下了。”并未寿春月余,将丝毫奈何不得,若不是有河中持久战的先例在,林旭只怕早就受不来了。

面对河中城,他确实动了些脑子,但暂时确实无计可施。险要的正阳关就在眼前,北岸的周军唯一能借助浮桥南进,攻击面很狭窄,说严重点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寒冬时节,淮河谁冰冷刺骨,若是结冰也只是薄薄一层。而且对岸的南唐军小心防守,想到渡河几乎没有可能。面对这种情况,林旭不禁有些惆怅。

“报!”

“进来!”

探子来报道:“禀将军,南唐皇帝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两万增援寿春。”

怎么?难道寿春城快不行了?已经向金陵求援了?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林旭哭笑不得,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援军进城,否则要想攻陷就难上加难了。

援军……援军……脑中灵光一闪,喃喃自语的林旭突然大声问道:“来了多少援军?”

探子好奇地看了一眼将军,答道:“两万人马。”

林旭轻轻一笑,说道:“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探子狐疑地看了一眼林将军,满面愁容到面容满面只是一瞬间,难道林将军又想到破城妙计了?

大帐中春风满面的林旭提起毛笔在白纸上写下奋笔疾书,沉吟片刻,喊了一声,立即有人进来道:“将军有何吩咐?”

“将这封密信立即送往泗州,交与陛下。”

“是!”

林旭画上印鉴,将白纸装入火漆密封的信札中,交与属下。纸张对折的一瞬间,依稀看见四个苍劲有利的汉子——围点打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