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三龍繞周 第九十二章 圍點打援

雖是煙雨江南,依舊無法抵御冬日的嚴寒,金陵城濕冷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緊張。使者快馬疾馳入城,市民們紛紛避讓,知道定是前線有緊急軍情。听說江北正和周朝人打的火熱,也不知現下情形如何了?不過一想到最近在越閩、楚國、南漢的幾場勝仗,南唐人很自信和優越感。

御書房內,中主李璟高坐龍椅,下首還有三人作陪。一個是晉王李景遂,還有六皇子李從嘉與七皇子李從善。使者匆匆而來,「拜見官家!」

「前線情形如何?」李璟急切地問道。

使者稟報道︰「啟奏官家,北周雁翎將軍林旭出兵正陽,兵臨壽春城下。皇甫暉將軍被趙匡胤與韓令坤壓制在滁州、揚州一線,泗州,濠州一帶北周張永德、石守信的攻勢非常猛烈。還有吳越受了北周蠱惑,已經出兵常州了。」

「吳越也出兵了,錢俶這個老東西,前些日子還低三下四地求和。」李景遂不等皇帝說話,隨口咒罵道。

李璟冷笑道︰「也難怪,前些日子在仙霞嶺被打怕了,如今他是想借刀殺人,趁機報仇。從嘉、從善,對此你二人有何看法?」

李從嘉眉頭一皺,自從上次經歷滁州之事,回到金陵後,他便深居簡出。甚至平日里以文會友,吟詩作賦的事情都很少參加,對皇兄李弘冀和皇叔李景遂更是敬而遠之,唯一親厚的便是七弟李從善。這些日子皇兄征討南漢未歸,李從嘉顯得更加低調,他知道身邊有很多雙眼楮在暗中盯著自己。

可惜今日父皇宣召,他不得不從鐘山上下來,坐到皇宮的御書房里。而且還要和人面獸心的李景遂虛以為蛇,讓他無比不暢,奈何父命君命難為。面對父皇的問話,李從嘉沉默了,他自小崇信佛教,對于殺人戰爭都是極為不喜的,因而要他發表對戰事的意見那是真有些為難。看看身邊的李景遂,想想遠在嶺南的大哥,即便是真有什麼見地,他又怎敢輕易說出口呢?

李從嘉沉吟片刻,輕輕說道︰「父皇請恕兒臣愚鈍,對戰事一竅不通。」李從善見最為親厚的六哥發話,也說道︰「父皇,兒臣年紀尚小,若是您問兒臣詩詞曲藝還可對答一二,這政務戰事,真有些為難兒臣了。」

李璟眉頭一皺,訓誡道︰「你們年紀也逐漸大,除了詩詞曲藝,也該熟悉些政務軍事,學習一下治國之道。」

「父皇……這些讓大哥多學才是,我們就無所謂了。」李從善年幼,可謂童言無忌。

李景遂佯作生氣道︰「你大哥是該多學,可你們難道不該為父皇分憂,將來輔佐你大哥?」

李從善模模腦袋,訕訕一笑,而李從嘉呢?笑的很是勉強,在他心里,情願一輩子寄情山水,也好過這勾心斗角的朝堂權謀。一邊的李景遂心情很是復雜,一抹奇異的神色一閃而過,旋即哈哈笑道︰「皇兄,就不要為難兩個孩子了,政務以後慢慢學習就是了,當務之急是淮北的戰事如何處理。」

說著兩人商量起來,李從嘉趁機告辭,李璟卻不應允,命他二人留下好好學習,搞得兄弟倆很是郁悶。

一番商量之後,因攻打正陽、壽春的林旭素有勇武之名,恐鎮戍淮西重鎮壽春的清淮節度使劉仁贍兵力不足,即命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兵2萬增援;另以同平章事皇甫暉為應援使、常州團練使姚鳳為應援都監,率兵3萬進屯定遠策應;同時以撫州刺史柴克宏為右衛將軍率兵往救常州,以暫時應對江淮戰況。

壽春座落于淮河中游南岸,背靠流傳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歷史傳說的八公山,東隔淝水之戰古戰場,乃是戰國末期楚國故都。

林旭到達淮水北岸的那一天,就命部將李谷架起浮橋,攻打壽春屏障正陽關,這座橋也就因此得名正陽橋。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場驚心動魄在這里上演,最終為歷史所銘記。

鎮守壽春的是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此人是個守成之將,面對林旭六萬大軍的猛烈攻擊,正陽關與壽春城依然堅守。城頭上的劉仁贍已經數日沒有合眼了,一個部將勸慰道︰「大人,您已經幾天沒休息,下去歇會吧,不然身子受不了。」

劉節度苦笑著搖搖頭︰「此番周軍來勢凶猛,壽春乃是淮西重鎮,陛下將此處交給我,我豈敢大意。」

「大人說的是,可是這仗也非一天兩天,大人的身體要是累垮了,那可如何是好?正陽關險要,壽春城堅固,不必太擔心。」

「話雖如此,可對面的周軍主將委實讓人放心不下啊!」劉仁贍顯得有些無奈。

「大人是說林旭?」

劉仁贍點點頭,說道︰「不錯,正是林旭,正陽關和壽春城的防衛確實嚴密,可是此人太過不可琢磨,往往出人意表。要說城池堅固,當年的河中城何等固若金湯,還不是敗在林旭出其不意的羊腿天梯之下,所以我們必須小心,萬不可大意。」

「大人,北方天氣嚴寒,林旭才讓林旭有可趁之機,我南方氣候溫暖……」

劉仁贍毫不猶豫地打斷了部將︰「你沒听懂我的意思,不是說他再用羊腿天梯。而是說此人足智多謀,出其不意,很可能一不小心就給他可趁之機,誰知道這次他會有什麼招數。」

「真有那麼神奇?大人是不是高看他了,畢竟他只有二十多歲。」

「是啊!二十多歲已經成為一路主將,足可見其能耐。」見部將嘴唇輕動,劉仁贍道︰「別和我說他是北周皇帝的連襟,那不是關鍵,當日河中北門之戰傳遍天下,年初在高平一劍斬殺北漢主將張元徽,挽回敗局,都是千真萬確。並非本官長大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真的不可掉與輕心。」

淮河對岸,南鎮西路中軍大帳里,林旭若知道劉仁贍這般想法,一定會說︰「劉大人,您高看在下了。」並未壽春月余,將絲毫奈何不得,若不是有河中持久戰的先例在,林旭只怕早就受不來了。

面對河中城,他確實動了些腦子,但暫時確實無計可施。險要的正陽關就在眼前,北岸的周軍唯一能借助浮橋南進,攻擊面很狹窄,說嚴重點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

寒冬時節,淮河誰冰冷刺骨,若是結冰也只是薄薄一層。而且對岸的南唐軍小心防守,想到渡河幾乎沒有可能。面對這種情況,林旭不禁有些惆悵。

「報!」

「進來!」

探子來報道︰「稟將軍,南唐皇帝任命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兵兩萬增援壽春。」

怎麼?難道壽春城快不行了?已經向金陵求援了?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林旭哭笑不得,第一個念頭就是不能讓援軍進城,否則要想攻陷就難上加難了。

援軍……援軍……腦中靈光一閃,喃喃自語的林旭突然大聲問道︰「來了多少援軍?」

探子好奇地看了一眼將軍,答道︰「兩萬人馬。」

林旭輕輕一笑,說道︰「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探子狐疑地看了一眼林將軍,滿面愁容到面容滿面只是一瞬間,難道林將軍又想到破城妙計了?

大帳中春風滿面的林旭提起毛筆在白紙上寫下奮筆疾書,沉吟片刻,喊了一聲,立即有人進來道︰「將軍有何吩咐?」

「將這封密信立即送往泗州,交與陛下。」

「是!」

林旭畫上印鑒,將白紙裝入火漆密封的信札中,交與屬下。紙張對折的一瞬間,依稀看見四個蒼勁有利的漢子——圍點打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