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卷 三龙绕周 第八十四章 谋事在人

御驾亲征的诏书一下,后周强大的国家机器开始运作,从兵员调配到粮草运输,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垂拱殿里,皇帝柴荣却是眉头紧蹙,很是忧虑。

“官家有什么为难之处吗?”林旭奉诏前来,知道柴荣必是有什么为难,想要垂询自己的意思。

柴荣淡淡一笑:“呵,还是你知朕心啊!还真有两件事让朕放心不下。”

“官家指的是……”林旭觉得有些话还是让皇帝自己说出来比较好。

柴荣伸手指指林旭,笑道:“怎么?此处又无旁人,还要和朕打哑谜吗?说说你的看法,帮朕出出主意。”

林旭讪讪一笑说道:“官家惦记皇后身怀有孕,日常起居照顾都有宫女御医,这个无需太过担心。再放心不下,可以让岳母和秀宁进宫陪伴左右,官家该能放心了吧?”

“避重就轻,说第二件吧!”柴荣嘴上不说,实际对符慧宁母子确实挂念的紧,听林旭这么说,确实放心不少。

“至于何人留守汴京……官家圣裁吧!”林旭沉吟说道,他知道柴荣所指的是圣驾在外,何人留守汴京的问题。这样情况古来有之,一般情况下皇帝离京,都是由太子或是亲近的皇族留守监国。可是后周的情况呢?太子还在他妈肚子里,尚未出世。以养子身份即位,去哪里找亲近的皇族吗?从实际情况看,最为亲近是驸马张永德无疑,可是他能让柴荣放心吗?

柴荣叹道:“唉!朕本想让你留守汴京,可是契丹北汉来势汹汹,前线需要你,只能另做打算,所以才找你来商量的,谁知你又滑头地交给朕。”

林旭受宠若惊,轻轻一笑:“承蒙官家高看……既然如此,臣就提议一人以供参考。”

“你说!”

“魏王符彦卿!”话音落地,柴荣先是微微点点头,旋又低头沉思起来。林旭恍然,符彦卿贵为国丈,亲密不假,但他是魏王,在朝野势力与影响着实不小。他忽然意识到,皇位与政权面前,亲情变得那么单薄。柴荣绝对不是寡情之人,只因身在其位,才不得已不多考虑。

林旭试探着说道:“魏王年事已高,不已操劳,宰相冯道大人熟悉政务,让他二人一起留守如何?”

果然,柴荣眉头渐展,微微点头。冯道虽然竭力发对亲征,甚至说话桀骜不逊,但都是以后周王朝为重的,忠心没有问题。与符彦卿二人相互辅助,相互牵制,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就这么办。”柴荣一笑道:“秀宁已经去福宁殿了,你虽朕一起过去用膳吧!”林旭轻轻一笑,跟了上去。

自此符秀宁便入住皇宫,陪着姐姐符慧宁,忠勇伯府中白茸一人,显得有些孤单。林旭正在歉疚之时,牡丹仙子已经找到乐趣,醉不归的幕后经营多出一位女老板,倒真算得上人尽其才,让林将军放心不少。

数日之后,几万禁军在皇帝亲自率领下,渡过黄河向北方挺进,准备迎击来世汹汹的北汉。林旭不得不佩服古代官员的执着,或者说死心眼。途中仍有官员不死心,劝阻御驾,一个个言辞恳切,深情并茂,严重着如丧考妣,连续哭谏,让林旭着实开了一回眼见。看来史书确实不假,古人诚不欺我也!

林旭偶尔不禁反问,这些官员到底是怎么想的?至于吗?皇帝却没拿好耐性。柴荣勃然大怒,将进谏的禁军控鹤指挥使赵晁严惩,囚禁怀州。一招杀鸡禁猴,效果立竿见影,所有都明白了皇帝的决心,再无人敢多言,御驾行辕这才算是清静下来。

同一时刻,依旧春寒料峭的西北山间,一队骑兵悄然南下,在一所山谷中停下。军士身着永安军战甲,旗帜上大大的“折”字迎风飘扬。

一个三十多岁的短须男子,孔武有力,纵马驰上一处小丘,向东摇摇看去。身后紧随一个冷面汉子,五十余骑精锐在小丘周围警戒,防卫十分严密。

“东边局势如何?”

“刘崇正在攻打潞州。”

“潞州,这种小地方也要浪费时间?”

“不知道,这是刘崇的问题……”

“密切注意局势,每隔半日来报。”

“是,少主,其实这会周军主力在东,关中空虚,不如我们……”

“不可,东边一仗能打多久?谁胜谁负无法预料,岂可轻易冒险。萧关险要,短期难以攻克,攻下了自然是好,八百里秦川沃土唾手可得,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但若是柴荣先一步获胜,回师西进,我们该怎么办?真的撕破了脸庞,我们能招架吗?”

“少主,那这身衣裳……”

“先等等,纵然没有机会,也不能就这么走了,总得给柴官家制造点麻烦才好,哼哼!”短须男子远远看了一眼南方那座险要的关口,旋即有凝视东方,喃喃道:“潞州……汴京……”

河东大地,北汉军猛攻数日,依然未能撼动坚固的潞州城。北汉皇帝刘崇已经急不可耐,一应谋士武将纷纷被诏入中军大帐,契丹统帅杨衮也在被邀之列。

“已经在潞州城下耗了几天了,损兵折将,寸步未进,诸位可有对策?”刘崇急切问道。

沉默片刻之后,有人说道:“我军加大攻击力度,潞州小城坚持不了多久。”这样没营养的话,被刘崇直接略过。

“我军也包围潞州,佯作攻击,引周军来救,我军可在途中设伏,围点打援。”这个主意有些进步。

……

“官家,臣以为,首先都弄清周军的情况,援军来了多少?何人统帅?有传闻说周朝小皇帝柴荣御驾亲征,不知可否属实?”

刘崇哈哈一笑,道:“瞅的就是这个机会,郭威刚死,柴荣小娃儿还没坐稳,他敢出汴京?敢身临前线?”和柴荣预料的一样,刘崇打心眼里看不起他。当然通常低估对手,都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皇祖,孙儿请求,可否让重贵说几句?孙儿觉得他的想法挺不错的。”说话的是刘崇的爱孙刘继元。

“哦?准了爱孙所请!”

“谢谢皇祖!重贵……快……”刘继元和身边亲随小将打个眼色。

“小将杨重贵参见皇上!”一个稳重大方的年轻人在御案前跪下。

“杨重贵?麟州……?”太过忙碌,刘崇也许不太确定。

“家父麟州刺史杨信。”

原来是麟州的大公子,在众人恍然的目光中,刘崇想起杨重贵到来之时,安排了年纪相仿的爱孙刘继元前去接待,看来他和爱孙相处很融洽,很好!杨信虽未派兵,只派儿子前来,至少说明他没有拒绝北汉的合作邀请,这已经很好。

“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来人,赐座!”刘崇高声说道。

“小将认为我大军可直接绕开潞州,直扑汴京。”杨重贵说道。

“杨公子,汴京远在中原月复地,必然有大军拱卫,途中也会遇到拦截,恐怕……”立即有人发对。

“周军以步兵为主,机动作战不便,而我军有契丹杨大人的过完铁骑,可以长驱直入,是周军所无法比拟的。当然直接南下并非要真的去汴京,只是做出一副姿态,逼柴荣加快行军,不管阻截或是回援,长途奔袭,士兵必然疲惫。”

不用再说,众人已经明白,北汉以逸待劳只待决战,周军疲惫之师又有何惧呢?杨衮赞赏地看了一眼这位麟州公子,刘崇则是越看越喜欢,心中又想起一事,笑道:“好孩子,年纪轻轻,不简单啦!我看你与继元很处的来,你们便兄弟相称如何?”

包括杨重贵在内,众人都明白刘崇是想收个养孙。这如意算盘确实打的好,不仅得个可造之材,还是拖麟州下水,一举两得。

杨重贵迟疑片刻,身边的刘继元喜滋滋地不断催促,他没想到刘崇会这么直接,这时候能不答应吗?只得点头拜下。

刘崇哈哈大笑:“朕为你赐名继业,从今天起就是朕的爱孙了,哈哈!”不管刘崇其他决断是否正确,这个养孙绝对收对了,可能是他此生最英明的决定。这个年轻人将是北汉国日后的顶梁柱,最后的救命稻草——杨业。或许,杨家将的传奇应该从这一天正式开始的吧!

说来也巧,汴京、西北、河东都是几个年轻人,都在为天下大势而谋划。至于谁能成功?或许只能用那句老话来回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