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卷 三龙绕周 第八十三章 御驾亲征

二月初,汴京的柳枝刚刚露出女敕芽的时候,几匹快马驰过北方的荒原,分别从北门和西门进去晋阳城。马上的骑手有喜有忧,喜的是带回了好消息,龙颜大悦,赏赐少不了。忧的是没能完成任务,不知会不会惹怒龙颜,招来灾祸。

半个时辰后,几封重要人物的亲笔书信出现在北汉皇宫的御案上。刘崇一一看过之后,哈哈大笑。大殿的空旷将笑声不断放大,传遍整个晋阳城,北汉国,甚至传到千里之外的汴京城。

林旭新婚燕尔,左拥右抱的幸福日子,来随着来自晋阳的笑声而结束。二月初九日,并非大朝会的日子,皇帝柴荣急诏文臣武将进宫议事,规模与紧急程度都是显德朝头一次,所有人都意识到有大事发生。

大庆殿上,柴荣在御案前不断踱步,以至于阶下的大臣无一人敢落座,都暗自揣测这位年轻皇帝的心思。良久,柴荣才回过神来,说道:“诸位爱卿,怎么都站着?坐下说。”显然他并未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但皇帝发话了,就是圣旨,一些年老的大臣腰背早已酸楚不堪,如蒙大赦,赶忙坐下。

柴荣从御案前拿起一份公文,沉声道:“各位爱卿看看这个!”内侍将早已誊写好的副本,纷发到众人手中。目光扫过,众人心惊不已,确实有大事发生。

事情就出在北汉身上,郭威的死讯传到晋阳,北汉皇帝刘崇高兴不已。令他心惊胆颤的宿敌已死,后周在他眼中便是失去利爪的老虎,不足畏惧。于是想趁着即位的柴荣年轻,周朝朝政不稳的时候,出兵南下,作为后汉王朝宗室,他要报仇复国。

北汉的实力毕竟有限,想要一举成功就必须聚齐更大的实力。于是临近北汉的契丹、麟州、府州、夏州都收到了刘崇的合作邀请。结果是府州折家不置可否,麟州杨家派出一位公子前来,契丹最是慷慨,由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万余骑兵南下,与北汉三万大军会师晋阳。两家合兵一处,气势汹汹向南扑来。汴京并不知道,定难五州李光睿已经答应刘崇,暗送运送战马粮草支援。甚至,必要时会用非常手段出兵相助。

后周昭宁节度使李筠反应迅速,立即派出部将穆令均率两千人试探,迎击北汉军,自己亲率主力在后扎营,策应。本函前锋张元徽颇有心计,短兵相接之后,佯装失败逃走。穆令均年轻气盛,不防有诈,贸然率军追击,因而中了北汉埋伏。

李筠所部也因此受累,前线优势完全倒向北汉一边。李筠无奈,只得及时退兵潞州,凭城池固守。同时,求援的紧急公文及时向汴京送来。

“诸位爱卿都怎么看?”柴荣朗声问道。

宰相冯道率先发言:“北汉犯境,朝廷须及时派兵抵御。”沉吟片刻又道:“恕臣冒昧,妄自揣测圣意,似乎官家心中已有定计?”

柴荣朗声道:“不错,北汉残余必须迎头痛击,朕意,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此言一出,大殿之上立即一阵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低语,交换意见,一时间,场面混乱不堪。

“官家,征北汉确实势在必行,我朝人才济济,英勇善战的将军不在少数,应付北汉足矣,官家不必亲自涉险。”已经有大臣出来反对。

“官家即位不久,人心不稳,不宜御驾亲征……”第二个反对的,理由相当直白。

柴荣朗声说道:“太祖皇帝生前常领军征战,威名赫赫,父皇刚刚仙逝,北汉刘崇老人便来犯境,意思再明显不过。若朕不敢亲自出战,恐怕会辱及太祖皇帝英明,所以朕必须应战。”

“官家,北汉前番刚刚遭遇晋州之败,刘崇怕是不敢轻易南下。末将认为,北汉只是小规模的试探进攻,不虞担心。”一名武将如是说道。数月之前,背后曾有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被周军在晋州打的落花流水。

柴荣说道:“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刘崇有了契丹支持,气焰嚣张。趁我国大丧之际南下来攻,视我年轻,缺乏治国经验,意欲吞并整个大周,朕不能不亲征。”

“话虽如此,可目前我朝形势如此,官家确实不宜亲征。应该稳固坚守才是,为帝王者不可轻易冒险。”宰相冯道的反对,立刻引起一大批人的附和。

重臣率先,众臣反对,柴荣面色沉郁,说道:“昔日唐太宗也曾多次御驾亲征,方建立盛世大唐,朕为何就不能?”

“敢问官家及的上唐太宗吗?”宰相冯道不以为然,让柴荣很是窝火。毕竟他刚上台,元老级重臣倚老卖老,让他很是无奈……“你……”

“官家恕罪,臣也是为官家和大周着想,太祖皇帝创下这份基业不容易……”三言两语间搬出了先皇郭威,柴荣还能说什么呢?郁闷之计,举目四望,正好看见默然不语的林旭,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林旭何在?”

听到皇帝呼唤,林旭赶忙起身出列答道:“臣在!”

“林爱卿勇冠三军,太祖皇帝敕封为雁翎将军,常听父皇说起林爱卿足智多谋,军远见卓识,不知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拿死人说事,动不动扣上大帽子,这是谁都会。

众大臣心中不禁好笑,官家这不是自说自话吗?林旭是谁?柴官家的连襟兄弟,心月复之臣,林旭的话不就是他自己的嘛。很多大臣心道:看来官家是铁了心要御驾亲征,一会可不能表错了态度。一些比较理智的大臣则是想听听林旭之言,这位年轻的将军在军事的见识他们还是很佩服的,毕竟河中与汴京的战绩摆在那里,谁也抹杀不掉。

林旭一直默不作声地听着群臣与皇帝的争论,看的出来,柴荣御驾亲征的情绪高涨。这事做主的还是皇帝自己,既然如此就随他心意喽!当然他并非曲意迎奉之徒,这样想是有理由的。

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位年轻皇帝的远大抱负,从他自比汉武唐宗就看的出来。当然这些都是其次,目前最重要的是稳定统治,

就像大臣所说,新君即位,人心确实不稳,因此就不能御驾亲征吗?柴荣并不这样认为,相反他正是想通过亲征抓紧权力,提高自身威望,巩固帝位。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时候,取得一场属于自己的胜利,对柴荣具有非凡的意义。成功早就英雄,即便是冒险他也会尝试。有理由相信,很多臣子都注意到此节,但因为自身利益、或是太多的束缚、或是不同角度的不同思维方式,以至于无人支持皇帝的想法。

这些理由只能摆在心里,柴荣不能说出来,林旭也不能说,更不敢说。皇帝垂询,就必须得有个说法,林旭沉吟片刻说道:“臣支持官家御驾亲征!”意料之中的答案,柴荣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有固执的大臣问道:“林将军的理由何在?”

林旭朗声道:“如今北汉与契丹联合来犯,淮河两岸,南唐蠢蠢欲动,西北诸藩的臣属关系也名存实亡,大周形式危急。这时候正需要一个英雄站出来,振奋军民信心,抵御外辱,提升国力威望,这个人非官家莫属。如此一来,我大周必然兴旺繁荣,将来定能一统天下,否则蚕食日久,必有灭国覆亡之祸。”

其实也就是一番有用的废话,大帽子扣的老高。合了柴荣的心意不说,也让臣子们不好反驳,灭国覆亡之祸这等罪责,谁能担当的起?

“林将军之言确实振聋发聩,可是此战有几分胜算?官家的安危又如何保证?”冯宰相问道,这位宰相也是处处为周朝着想,只是老成持重有些过头了,忠心倒是不在话下。

林旭答道:“适才说道,我大周将领人才济济,御驾亲征更会激励三军士气,胜算只会增不会减。至于官家的安危,林旭不才,愿亲自护卫驾前。”

林将军之勇如雷贯耳,数次护驾有功,众人也都清楚。话说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好反驳的呢?

林旭自己事自己知,柴荣前期的征战与统治十分顺利,个人安危更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才敢“夸下海口”。当然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只要没什么大意外,保护柴荣周全还是没有问题的。

赵匡胤、石守信,潘美,曹彬等武将纷纷出列赞成,当然最出乎意料的还是驸马张永德,如今的禁军高官。不知他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动机?这个时候林旭不会深究,柴荣也不远深究。因为就此拍板决定——御驾亲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