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张群发火

刚创刊的山阳报,连篇累牍地刊发联托运市场的文章。联托运市场整顿,全市瞩目,这些文章发出来后,大家都很喜欢看。山阳报在小商品市场上发行是两摊一份,报纸一到,大家抢着看。小商品市场经营户更加关心联托运整顿,现在联托运乌烟瘴气,搞得来进货的顾客都很怕,如果联托运整顿好了,生意也好做点。

山阳报的系列文章,从联托运市场的产生、发展说起,说到了与小商品市场唇齿相依的关系,谈到了今后的发展趋势,然后着重评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整顿规范市场的必要性、紧迫性。关于联托运的产生,做了一篇申大海的专访,大海不但谈了当年建立托运点的过程,也谈了对整顿联托运的看法。申大海的专访,电视台也做了一个,内容差不多。山阳报和电视台做了大量社会各界的调查采访,人们异口同声认为当前联托运秩序混乱,迫切需要整顿。山阳报最后刊发了三篇相当有力度的述评文章:“无序竞争何时了”;“规范市场势在必行”;“线路所有权属于谁”。这组述评文章从理性高度分析了目前联托运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法律和经济学角度阐述了政府规范市场的必然性、必要性,用理论结合实际论证了联托运线路所有权属于政府,点明了联托运市场整顿的方向。这三篇文章是程清亲自写的,同国梁作过深入的探讨。

有一天,张群给程清打电话,电话一接通,张群就劈头责问程清:“山阳报为什么发这么多联托运整顿的文章?是谁让你这么干的?是不是龚国梁那小子?市委花这么多钱办报纸,是让你们当儿戏的?”程清说:“这是宣传部布置的。”张群说:“不管是谁布置的,谁给了这么大权利?”程清说:“这事请求过郑书记。”张群更为恼火地说:“别拿郑书记来压我,我是分管领导!”张群停了停又问:“你们文章上说,党政干部在联托运有干股,有什么根据?这不是造谣生事,破坏安定团结大局吗?”程清说:“张书记,这是我们记者采访市场经营户时,经营户说的,他说可能有的党政干部有干股。他是针对有的干部反对整顿联托运时说的。”张群说:“不管是谁说的,你报纸上出来就是你们的责任!”程清说:“是我们的责任是对的,但我不知道这句话错在哪里?”张群气得几乎说不出话:“好,你居然敢驳斥我,错在哪里还用我再说一遍吗?我不跟你说,我找计翔翔。”“啪”地把电话摔了。

过了一会儿,计翔翔打电话程清问:“张书记打电话给你了吗?你把他气得够呛!我也不知道张书记为什么要发火,这件事我们没错,郑书记和蒋市长都交代过我的,联托运市场多作点宣传报道。关于那句有干股的话,也没大错,经营户说的是可能,并不肯定。”程清说:“可能两字是我们编辑加的,经营户说得很肯定,这是市场经营户的普遍反映。计部长,这类文章还发不发?”计翔翔说:“先缓一缓,我再问问郑书记。”

放下电话,程清马上给国梁打电话,一五一十告诉他张书记打电话发火的事。国梁听了后马上赶到郑书记办公室向他汇报。郑书记一听火了:“我作为党委一把手,给党报布置个宣传任务的权利都没有?简直欺人太甚!告诉程清,继续发,还要加大力度。这是心里发虚,触到痛处了!问心无愧的话,为何这么敏感?如果再有人跳出来,干脆让纪委去查!”

郑书记那里回来后,国梁向蒋友根作了汇报。蒋友根听后冷笑一声说:“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国梁,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不管有多大困难。这是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国梁,你上次闹事事件处理得很好,我开始还为你担心呢。”国梁忙说:“我当时也明白蒋市长的关心。正如您所说,我们的事业的正义的,因此他们这样搞,反而激发我的斗志。”蒋友根说:“很好,我和郑书记没看错人。不过,你得小心点,有什么事及时跟我联系。”国梁说:“我现在实际上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让这些人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让他们心理上适应后,再把整顿方案抛出来。因此,舆论宣传还得加强。蒋市长,是不是请您作个电视讲话啊?”蒋友根说:“算了,我就不讲了,你去讲吧,你情况熟悉。至于舆论宣传这一块,郑书记说了算,不要受干扰,郑书说还要再加强那就再加强。计翔翔这里,我再打个招呼。”

其实,张群打完电话后,自己也后悔了。仔细想想,自己也奇怪了:怎么会这么沉不住气呢?这么多年干部当下来,一直以沉稳自信著称,怎么会突然控制不住自己呢?哦,主要是这段时间看报纸,越看越火,开始还尽量克制,但火气越压越大,最后像火山一样控制不住爆发了。张群觉得上了龚国梁这小子的当,他在故意挑逗,把人家惹火了,他在旁边笑。唉!这小子一开始就跟自己过不去,这个直升飞机干部!仗着有靠山,这么可恶!这么猖狂!现在已经是魔鬼放出瓶子控制不住他了。都是这小子在搞鬼,不然姓郑的和姓蒋的,完全可以把他们架空。真是天生瑜何生亮啊!程清算什么!还不是国梁这小子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居然如此来作弄自己。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来。

张群心里有讲不出的烦恼,很想找个人谈谈排一排闷气。他给李宏亮打了电话。李宏亮很快来到他办公室,张群问他:“程清怎么给他当总编了?我们当时一不注意,就给也溜了过去。”李宏亮说:“山阳报批下来后,宣传部打报告让宣传科长程清主持工作筹办报纸,郑书记同意了。当时计翔翔还没来。后来宣传部又打报告,提出报社班子建议名单,这时计翔翔来了。名单先到时郑书记那里,郑书记把我叫去,说情况比较急让按宣传部意见提交常委会讨论。我来问过你,你说报社没权的单位就让一回姓郑的算了,反正骆青岩也是我们的人。”张群追悔莫及:“唉,这事给国梁这小子算计了!他先造成既成事实,让程清主持办报,然后逼我们就范。计翔翔刚来,不了解情况,只能按原来的方案报。姓郑的那里还不是国梁这小子去讲的?”李宏亮说:“当时郑书记说山阳报马上要试刊了,情况紧急,比较特殊,连考察都没好好考察过,就过了。”张群说:“真是一不小心,铸成大错。没想到报社还有这个能量,给我们留下了后患。”李宏亮说:“怎么了?”张群说:“也没什么,就是山阳报一开办就都是联托运整顿文章,搞得心里很烦。”李宏亮说:“让他发好了,管他呢,又不是发发文章就决定事情的。”

张群批评程清后,山阳报关于联托运整顿的文章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越来越多了。电视上一些小商品市场经营户慷慨激昂,大肆渲染联托运市场的混乱,有一个人居然说:有的干部为什么反对整顿,自己在托运处有利益,怕损失自己的利益才拼命反对。这句话在山阳报也原封不动地登出来了。把张群气得一口闷气堵在胸口,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似乎有人在指他鼻子说:你不是发火啊?你发啊!我们偏要发给你看,气死你!

更让张群觉得离谱的是,一些部门负责人也纷纷在电视上“登台亮相”,大放厥词。工商局长季云海对着镜头说联托运有人无证经营,准备尽快取缔;财税局长沈滨鸿说,联托运有人偷税漏税,要补税,要处罚;物价局长虞修海说,联托运有人收费过高,违反物价局规定,要处罚;公安局长楼进说,联托运有人打架斗殴,要严肃处理。他们这些话照样在山阳报上发表,还增加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这些人怎么这样呢?这些可都是自己有恩于他们的人啊!他突然产生一种恐惧感:山阳这地方自己已经控制不了。再一想,自己没跟他们打招呼,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想法呢?话又说回来,打招呼又怎么样呢?能阻止他们不讲吗?没“利益”,要讲;有“利益”也得讲,为了撇清自己的。没自己那么傻,“送货上门”。一想起自己办了件傻事就很懊恼。这时,电话铃烦人地响起来,一听,是贾红伟。贾红伟问:“张书记,看山阳报了吗?”“我不看的!”张群没好声气地回了一声,“啪”地挂了电话。

张群挂了电话,想想不对,干吗对他发火,贾红伟是鬼精,说不定有什么主意。他又把电话打过去:“红伟啊,有什么事吗?”贾红伟说:“张书记,干吗这么大火气,吓我一跳。你是为山阳报的文章生气吗?别生气了,让他们瞎折腾好了,没用的。四人帮不是掌握舆论工具吗?说抓就抓了,一点用也没有。在山阳主事总归是您张书记!他们现在什么动作也没有,他们有动作了再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张群笑道:“你这小子居然教训起我来了。你说得也对,那就以静制动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