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二章:商议

李炳海和徐石樵互看了一眼,没过多久李炳海便说道:“这一条没有问题,本来汴水就是应该疏浚的,只不过我们确实没有想到可以征集流民过来疏浚。如此人力等到了保障,而且……”

李炳海说到一半没有说下去,我淡淡的笑着,心道,“而且这些人价钱好商量。”疏浚河道以求长远,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这项工程由我的人来真正实施,这对于我的意义可就不一样了,这理念走在计划之前,计划走在实践之前,抢得先机就是抢得主动权。这“清野”之策就是要将汴淮先拿下。但是这些流离失所的流民价钱是好商量,组织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后期的矛盾也不是现在可以设想的,叶志迁啊,你什么时候能够犹豫完?

不过这一些,我是不会显露出来的。

顿了顿,我继续说道:“这大齐入大燕的问题还不大,但是大齐入大蜀的问题就有些棘手了。总结这几十年来在三门峡行船失败的教训,我有这几条改革措施,还请两位管事商议。”

李炳海做了一个恭敬的请的动作。

我继续说道:“这几条措施实施之前需要对所有通行于三门峡的船只进行严密的组织和安排。这是我列出的组织编排样板,我们边看边说。”我将两份图表和数据表递给两大管事,自己手拿一份,然后说道:“接下去所有的船只,十只为一纲,每纲配蒿工五十人,挽夫三百人。我查过以前失败的案例,发现过去挽夫的纤绳易断,造成船毁人亡的事故。如今我们从巴蜀、襄汉等地采集调运大批上好的竹子和麻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强有力的安全保障,那些挽夫怎会真正的卖力工作呢?所以这第二条,我希望两位管事一致同意调运材料编成坚实的纤绳。并且规定不时的换用新地,从而保证纤绳不被拉断。只有这样,过三门峡的船只,通过水中和岸上人们的同心协力,严密的组织和配合,船队才能以最小的风险性顺利通过三门峡。这第二条固本之策。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这次两人没有互使眼色就同时微微点头,如此一来确实可以减小这长江天险上的风险性。如此一来,总比让大量地船只在这里喂鱼的好。所以,李炳海说道:“这一项,我做主同意了。等一会我就拟信传达指令。”

我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但眼珠一转,我又道:“这纤绳的牢固措施,我有一个下属精通此内,所以这项工程我想派他去做一个监工。把关所有的纤绳的合格情况。”

李炳海也同意道:“是该如此。”

这一次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掩盖住自己嘴角差点显露的笑容。

放下茶杯,我继续道来:“前面说了两条了。接下来还有两条。这第三条是关于运输方法上的改革方案。”

李炳海也放下茶杯。带着有些尊敬地神色。道:“愿闻其详。”

“在运输方法上。以前地船队一直都是在建城地博汇埠或扬州地通汇埠集中。然后一直运往长安或成都地。这样不但运输时间长。而且由于船只和船工并不都适应沿途地河道。所以船只和粮食地损耗也很大。今此。我大胆将直运法改成分段接运法。在大齐到大燕地这条水道上。长江船只只到扬州。汴水船只只到河阳。黄河船只只到渭口。渭水船只只到长安。为此。在建城、扬州、河阳、渭口诸地设立大型粮仓。粮食运到即卸船入库。在河水深浅度合适地时候再由下段河道地船队起运。这样。各段地船队运到接运点即可卸粮返回。不必等河水地季节而停滞久等。粮食也可以入库保管减少了损失。同时。船工由于长期固定在一条航道上行船。熟习水情。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同样地。这种运输方式在大齐入大蜀地航道上则更是需要迫切实施。只是如此一来。冯家中央集权统筹能力就必须加强。因此。我希望今日起两位总管密切关注手下地各位英才。适时任命他们为一处航道上地总负责人。并保证其地绝对能力和绝对忠心。如果在这方面两位有需要帮忙地。在下将不遗余力。这便是第三条一多策。还请两位商议一下。”

说完后。我就好整以暇地看着两人。他们不会看不出这条改革对于整个长江水运上地翻天覆地变化。以前船队从建城出航一次到长安经常是需要半年至一年地时间。这使得很多人没有高薪地支配下都不愿意出航。而且因为出航地日期不可定。在半路上遇上什么问题由于来去时间过长而无法得到及时地解决。更何况。从建城到长安不仅从第三阶梯跃上第二阶梯。更是由长江雨带跨到黄河雨带。气候晴雨和雨季汛旱地把握都不是事先准备就能预测和解决地。而现在。将整条路线截断成几段。每一处设一个总办事处。这样遇到任何情况都可以及时而准确地得到解决。也不会因为误了时段而使得一个船队地粮食还在路上就大幅度地降价。只要明眼人都清楚。只要这个改革方案顺利实施。那么效率地提升简直不是可以用现在地现状可以想象地。只是……如果。中间产生了什么变故。那么……所以。这时候跟徐石樵略略商议过后地李炳海有些抱歉地说道:“这条计策果然是令人眼前一亮。但因为它涉及过广。所以我们需要禀告老爷后。由他定夺。我们……我们实在无法擅自做主。”李炳海小心地看着这个小姑娘地脸色说话。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想让她不高兴。他更发现了。这个小姑娘给这条黄金水线带来地是些什么。所以。小心地转移了一下话题。李炳海继续道:“适才说了三条金玉良策。只不知道这最后一条会不会更加激动人心?”

我脸色平平。他们拿不定主意。需要来回飞鸽传书这才好呢。省地我地人还来不及布置。想到这一层。所以我心情不错地将已经准备好地话说完:“这最后一条。是关于硬件设施地。过去船队运送粮食都是散装在船内。不但损耗大。而且装卸极不方便。这最后一条地第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分段接运而开创地袋袋运输。既方便了装卸。又减少了损耗和运费。而最后一条地第二个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分段接运。当然也是为了保障运输过程中地安全和减少粮食地损失。所以需要在扬州、渭口等地建立几个大型地造船厂。根据各段河道地不同特点。制造各种不同类型地船只。我听闻。以前冯家运粮之船有一大部分是从民间征用地。好坏不等。常出事故。我们必须新造坚固耐用地船只。多花地费用从减少地损失中足以补偿。为此。你们可以看看这几种新型地船用设备。”我拿出一张精密详细地图纸。特意骄傲而炫耀地说道:“这是推进工具一橹三桨。这种推进工具既像舵又像桨。是由长桨变形而来地。兼有舵和桨地功能。并且推进效率比桨还高。这是水密隔舱有了这种设备地船只。在船壳破损进水时。能保证只有部分舱进水。水手可以迅速进行单舱排水和修补。而不致于全船沉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船舶地抗沉能力。这是操纵船舶地船尾轴向舵。船尾部加上这么一只固置在中轴线上地舵。可以将长桨舵向轴向转动舵发展。这儿是一种多跟横衍支撑、配置复杂地帆索操纵风帆。这种风帆能利用各个方向地风力产生最高效率地推力。多跟桅杆前后错位配置地张帆方法。有了主桅杆向船尾方倾斜地先进技术。桅杆错位和主桅杆后倾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风力。为了克服船在逆风中走之字形时产生横漂而偏离航向。这儿在船地两侧装上一种披水板。形状如鱼鳍。逆风行舟时将背风一侧地披水板放落在水中。就能增加船横向移动地阻力。防止倾斜和横漂……”将几个极具诱惑力地改进设备粗粗讲述一遍后。我当着他们两位地面将这图纸撕碎。然后温和地笑着说:“不过。这种船要不要造。要看这第三条能否被你们地老爷通过。我如今是多说无益。我也很希望到时候可以拿着更为详细地结构图跟两位进一步详谈。我想冯老爷势必会咨询两位地意见。所以还请两位在事实地基础上可以美言几句。”

架子要摆。面子更要给。我这么一说。两人都是纷纷站起来。抱拳说道:“一定一定。”我也抱拳表示感谢。这样大家地合作关系才不会因为最后冯炎豹地条款通过与否而产生裂缝。但是我是故意趁着两个人对于我设计地新船看地津津有味地时候适可而止地。刚刚他们两个都是水运出身。肯定可以分辨地出。这种经过改造过地船坚固耐用。而且能抵御整个长江水线上会出现地任何问题。冯炎豹要是不投资制造。那他简直就是傻子或者是固步自封地短视之辈。

而如果他通过了我地第三条和第四条。那么对不起了。我地势力必须渗透你地核心部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你永远不可能对我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

所以,冯炎豹用你精明的头脑好好想想吧,这几条方案行,还是不行。

言及于此,在我们三个人之内基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只是最后还需要大老板冯炎豹来敲板。会后,徐石樵和李炳海都有一系列的任务需要分配,所有跟我再次闲聊几句后,他们也就告辞出了船舱。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