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不少文官們感覺到悲涼,他們滿腔熱血、滿腔忠誠,他們將士林、文壇當做自己的信仰,他們為大明的繁華嘔心瀝血。但是現在呢,他們失望了。

劉三吾這些人此刻無比悲憤,他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他們也不認為要求按照卷子、按照文章來評定士子們有什麼不對。這是他們的追求,這是他們的良心,他們必須要保證公正,保證文壇的良心。

更加讓劉三吾悲憤的,還有皇太孫的態度,這讓他感覺到有苦說不出。

他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兄都曾在元朝為官,也是一度隱居故里、潛心著述。甚至他還是由茹舉薦,這才授左春坊左贊譽,後遷翰林學士,他也自認為自己是皇太孫的班底。

所以在皇太子病逝後,劉三吾向老朱堅定立儲的決心,理由是‘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

可是這個年近八旬的老頭,現在悲涼的跪在午門前。皇太孫是主考官,他劉三吾是副考官。實際上出題等等,都是劉三吾這些副考官做的。

但是評定的時候,皇太孫一意孤行,非要提拔那些北地的學子,這在劉三吾看來是不可理喻的。

朱雄英可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繼續批閱奏折,隨即在王承恩的提醒下要去文華殿。

老朱知道一些事情,抬頭對朱雄英說道,「咱也有些時日沒有看到允炆了,就在這見他。」

老朱都這麼說了,朱雄英自然也就沒辦法了,只能在乾清宮接見朱允炆這個‘二弟’了。不過說起來,朱雄英這個當大哥的,確實是有段時間沒有見到朱允炆了。

「允炆喜歡讀書,這孩子心思也簡單。」朱雄英笑著開口,對老朱說道,「皇爺爺,待會兒可莫要嚇他,允炆這些年膽子有些小。」

老朱沉默片刻,問道,「英兒,你給咱說實話,你真的覺得允炆這孩子膽小?」

「膽小,有一些吧。」朱雄英笑著開口,沒有對老朱隱瞞,「皇爺爺可是想說前些年允炆和呂氏?要孫兒說,這皇子、皇孫沒有那個心思,那肯定是假的。呂氏和允炆此前有心思、有想法,那也很正常。」

王承恩和雙全低著頭,他們都後悔剛剛沒有親自去傳旨。這些話,可不是他們能听的。或者說一旦外面有什麼風言風語,不是他們傳出去的,皇帝陛下和太孫殿下也會找他們的麻煩。

老朱嘿嘿笑了起來,說道,「那倒也是,呂氏和允炆有些想法倒也正常,咱以前就怕你爹廢了你。大明,說到底不能沒有皇後啊,到時候少不得要鬧起來。」

隨即老朱表情嚴肅,對朱雄英說道,「你說要是允炆坐了這個位子,你、你的那些皇叔,有幾個能活的?」

朱雄英愣了一下,看向老朱問道,「皇爺爺,允炆總體來說還算好,不至于」

「別給咱說些糊弄的話,咱要听你心里話!」老朱拍著案幾,對朱雄英說道,「還怕咱殺了允炆不成?」

朱雄英想了想,還是說實話,「允炆,這孩子怎麼說呢。面上看起來儒雅、心善,只是這孩子也不缺少狠心。耳根子軟也沒有太多主見,要是旁邊有些人攛掇的話,他要是當了皇帝,孫兒是活不成的,幾個皇叔可能也要死。」

老朱不置可否,只是繼續問道,「那你說說,該是哪些人要死?該是為什麼要死?」

「允炆登基,自然是怕位子不穩。其實不要說允炆了,皇爺爺這個時候怕是要大開殺戒了。」朱雄英笑了起來,只是對老朱說實話,「允炆登基,幾個在外領兵的皇叔,怕是很難善終。」

老朱沒好氣的瞪了一眼朱雄英,說道,「削藩,你們這兄弟幾個都要削藩,生怕你們皇叔過得好!要咱說,還是你爹教的,就屬他心眼最多!」

朱雄英立刻樂了,笑著說道,「皇爺爺眾封眾建,除了舐犢情深之外,何嘗不是要從驕兵悍將手里收權。如果那些兵權收回來了,自然也就要削藩了,總不能讓皇叔們坐大吧。」

「咱想過劉漢之事,你的皇叔們哪有機會坐大?」老朱不高興了,沒好氣說道,「總比你好,讓你皇叔在蠻荒之地開國。」

那可真不一定,雖然老朱看起來是給了藩王一些限制,但是一些藩王還真的可以坐大。歷史上的寧王那些,手里可不只是三衛而已,那可是好幾萬的精銳騎兵,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朱雄英只是勸道,「皇爺爺,一代人辦一代事,總不能是指望皇爺爺將所有事情都做好吧。皇爺爺要是擔心」

「咱以前是擔心,擔心你削藩、擔心你皇叔們沒個著落。」老朱打斷朱雄英的話,笑著說道,「你打小就有削藩的心思,咱是怕你到時候下狠手。現如今再看看,你削藩就削藩,咱這些年也沒多封了,沒有讓你皇叔們就藩了。」

這一點還是真的,朱雄英小的時候,他的一個個皇叔們都去了封地,成為了名正言順的藩王,一個個的都是手握大權。

可是在這些年,尤其是在確定了要遷都北平後,老朱雖然還是給了他的子嗣們親王的待遇。只是一個個的都是有名無實,一個個的都是窩在應天府,這就是老朱的改變。

本來是想著讓這些親王們戍邊成為塞王,但是慢慢的也覺得北邊的軍務可不能讓親王們拿到。江南、荊襄之地,財賦重地,老朱也舍不得封出去。

「你有一點讓咱放心,雖然要削藩,但是給了你皇叔們謀了個去處,沒有不管他們。」老朱看著朱雄英,笑眯眯的說道,「就算你皇叔多有怨言,你也沒針對他們。」

其實老朱何嘗不知道,在他的長子病逝後,他的一些其他兒子多少是有些心思的。

尤其是在明確了朱雄英的儲君地位後,一些皇子們更是有些怨言。諸如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他們也更是覺得自己有些機會,畢竟按照常規來說,他們這些皇子‘補位’也是順理成章。

朱雄英笑了起來,也沒有多說什麼。為了至尊之位,多多的努力是很正常的事情。親王雖然位尊,但是哪里有九五之尊來的讓人激動,九五之尊才是真正的人間至尊!

朱允炆這個時候無比乖巧,自從太子朱標過世,他就徹底歇了一些心思。或者說前兩年太子大病一場,幾乎是被趕回鳳陽老家之後,朱允炆就乖巧了不少。

有著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兄,再加上皇兄的手腕和能力、威望,朱允炆實際上還真的不敢有太多的想法。

說到底,如果不是對皇位有著一些不死心,他早就學朱允熥那樣吃喝玩樂躺平了,當然大概也是因為他的母妃一直在灌輸一些概念,讓朱允炆總覺得自己多少還是有著那麼一些機會。

至于現在的話,朱允炆自然是無比乖巧,只有皇兄開心了,他大概才有條活路,才能夠有機會成為一個生活優渥的親王。當然現在的他,還只是郡王。

「孫臣叩見皇爺爺陛下,臣弟拜見皇太孫殿下。」朱允炆確實沒少讀書,看起來也很守規矩,這都是按照《皇明祖訓》來。

老朱抬了抬手,說道,「你皇兄記掛你,召你入宮。听一听你皇兄的交代,不用管咱。」

對于皇爺爺的偏心,朱允炆早就習慣了。雖然他是皇孫,但是打稍微記事一點開始,朱允炆就知道他和他的皇兄是截然不同的待遇,他更是清楚皇爺爺對他的一些‘冷淡’,以及對皇兄的偏寵。

朱雄英看著朱允炆,笑著說道,「府里都還好吧?」

「回皇兄,一切安好。」朱允炆連忙回答,看起來是真的很乖巧,「勞皇兄掛心。」

朱雄英擺了擺手,沒好氣說道。「你打小就和我不親近,就是這一板一眼的實在無趣。學學老三,這樣我也好有點兄長的感覺。」

旁邊的老朱忍不住笑出聲,隨即插話說道,「要咱說,還是不能學允熥,有一個允熥就行了。一個個的都像他,咱就要頭疼了。要咱說,允熥現在這德行,都是你們慣出來的。」

朱允炆開始冒汗,他開始緊張起來。至于說朱允熥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朱允炆以前心里沒數,但是現在慢慢的也很心里有數了。

小時候也曾經羨慕過朱允熥,只是慢慢的朱允炆就有些看不上朱允熥這個弟弟了,因為他們的追求不同,他們的目標不同。

如果皇兄現在要秋後算賬,朱允炆真的很擔心他的皇兄要找他、找他母妃的麻煩。畢竟朱允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將朱允熥養大的呂氏‘功不可沒’。

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老三那混小子確實不靠譜,本來是想要讓他去監軍,那小子和五叔一樣偷跑了。這就沒辦法了,允炆去吧。」

老朱表情一漲,也就是他這個寶貝孫子沒事就氣他,其他人可沒這個膽子。

也就是老五朱橚不在跟前,要不然老朱肯定要抓著老五出出氣,這不省心的小子,讓人頭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