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朱允炆看起來很乖,主要是他現在沒有什麼依仗,算得上是徹底死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心思。

看著乖巧的‘二弟’,朱雄英說道,「今日科舉之事,允炆可曾听到一些消息?」

朱允炆小心的看了一眼朱雄英,醞釀後說道,「臣弟倒是听說了一些,南方士子多有怨懟。北地士子的文章,確實欠缺些火候。」

朱雄英不置可否,只是繼續問道,「哦?朝堂之上倒有不少文臣、宿儒上奏,希望朝廷能夠重新閱卷。本宮也看了,北地士子的卷子,也非陋卷。」

「臣弟以為,南方士子才華卓絕,文藻華麗。」這一下撓到了朱允炆的癢處,他侃侃而談說道,「臣弟也曾和府上臣屬聊過此事,南方文風更盛……」

朱雄英直接打斷,不客氣的說道,「哦?那你可知閱卷是本宮所為?!是本宮親批會試名單,說不得過幾天就該是皇爺爺親自主持殿試了。」

這一下朱允炆被噎住了,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也覺得搞不懂皇兄的心思。

看到朱允炆的樣子,朱雄英嘆了口氣說道,「回去後收拾收拾,準備去監軍。讀聖賢書就讀聖賢書,為兄從不反對。只是允炆,你記好了,你是大明的宗室!以前為兄就讓你不要死讀書,你偏不听。且回去,莫要听人聒噪。」

滿頭大汗的朱允炆灰溜溜的從乾清宮離開,這孩子看起來也是被嚇唬的不輕,有點底氣不足。

看到朱允炆如此做派,老朱v搖了搖頭說道,「允炆到底還是眼界不夠,這孩子長于深宮、養于婦人之手,也缺些豪氣、魄力。」

「他和孫兒不同,他自幼便是讀聖賢書。莫說皇爺爺了,就算是爹以前在的時候,也不管允炆讀書。」朱雄英開口,算是為朱允炆開月兌,「大家伙到底還是對他沒有太多要求,只求他當個賢王。」

老朱點了點頭,對于教育這回事,老朱自認為還是非常有發言權的,也稱得上是相當的自豪和有底氣。

別的不說,單說他的那些個兒子們。長子一直都是接受帝王教育,所以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儲君,這也是當初太子能夠掌控朝堂的根本原因。而其他的一些孩子,那些年紀大的,一個個的也都是非常優秀的。

起碼養在先皇後馬氏跟前的五個孩子,一個個的都是非常優秀的,一個個的都是有著可取之處。頂多,也就是接受的教育側重點不同,只是皇太子一直是按照儲君的要求來教。

到了皇孫這邊,老朱對于他的皇長孫也是充滿驕傲的,這也是一個出色的儲君,大局、謀略不缺,手腕和心機也非常老道。

王承恩這個時候也說道,「陛下、殿下,跪在午門的大人們,怕是要在這里過夜了。」

還是小看了這些文臣們的決心,暈倒了好幾個,這是爬起來了繼續在請命。看起來這些人也沒打算回去的打算,這是要繼續跪在午門請命了。

朱雄英面無表情,說道,「馬上要落宮禁了,一個個的都叉出去。若是願意跪在皇城外,由著他們去好了。本宮倒是要看看,還有多少人想要耗下去。」

在王承恩去傳旨的時候,嘿嘿笑著的老朱忽然說道,「英兒,你怕是想要等著更多的儒林士子卷入其中吧?要是孔府的那些人出頭了,你怕是更高興吧?」

「孫兒的這點心思到底是瞞不住皇爺爺。」朱雄英也樂了,不掩飾自己的想法,「本來孫兒確實是想著穩固北地士子的人心,也是想要限制一下南方文官的勢力。只是孫兒沒想到,這些人如此果決。那就鬧大一點,孫兒且等著!」

老朱立刻得意起來,對朱雄英說道,「想想空印案、胡惟庸案,想想你爹是如何發作的。且回去想想,明日來告訴咱!」

朱雄英才不上當,說道,「皇爺爺,當初那些案子,也不是我爹一力辦下,他也就是順水推舟,將事情鬧大一些。孫兒現在也是這般,且等著事情繼續鬧大,然後好一鍋端了,重新洗牌。」

「咱的刀快,咱的兵強,這些讀書人就要怕!」老朱豪氣十足,對朱雄英說道,「這些讀書人莫要小看,一個個的都有骨氣!只是英兒,咱壓著他們,讓他們抬不起頭、直不起腰,一個個的就不敢給咱齜牙了!」

還真的是這樣,還真的不能給這些人太好的待遇,要不然一個個的也就蹬鼻子上臉了,要不然一個個的就將一些事情當做理所當然了。

在兩宋時期,讀書人的地位夠高了,這簡直就是讀書人的天堂。但是到了蒙元,一個個的都成了‘臭老九’,不也是乖乖听話嘛,甚至很多讀書人還一門心思的忠誠于將他們看做下九流的蒙元。

朱雄英點了點頭,隨即有些輕蔑的說道,「孫兒就是要打斷那些讀書人的傲氣、打斷他們的脊梁,要不然一個個的還敢跟咱們對著干,一個個的還想著棄官而去、歸隱鄉里,這倒是想的美了!」

「咱對讀書人狠,你對這些讀書人更狠!」老朱笑了起來,不過還是要提醒,「英兒,也莫要做過了。咱雖然是天命所歸,只是這治理天下,還是需要這些讀書人,可莫要都得罪了。咱起兵之初,想要得個正經讀書人太難!」

這一點朱雄英也算得上是心里有數,所以連忙說道,「皇爺爺,孫兒從未想過直接廢了儒家學識,只是不想他們壯大。開國之初是最好時機,孫兒想著立些規矩,斷了他們的一些念想。」

老朱想了想,他覺得朱雄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這些年讀書人的一些心思,老朱自然也是再清楚不過了。

在蒙元的時候,一些讀書人不敢鬧事,可是在大明立國後,這些讀書人時不時的就是要開始試探了。這些人想的,自然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一套,想著的是‘刑不上大夫’這些。

這麼些年,老朱也確確實實沒少和一些讀書人起沖突。哪怕他對一些讀書人無比嚴苛,可是依然沒辦法讓一些讀書人死心,沒辦法讓那些讀書人乖乖辦事、老實認命。

「其實孫兒也想過這些,這些儒家實在是太善學了,總是不斷吸納其他學派的東西。」朱雄英開口,對老朱說道,「要不是他們的那套思想對皇權確實有利,孫兒少不得是要多給他們使些絆子。」

老朱仔細思考,忽然說道,「若是孔家的那些人入彀,英兒可是打算給他們削一削?」

「這事就要賴皇爺爺了,孔家那些人在女真、蒙元時期,那可是很听話。那些異族,也是需要收攬讀書人的心思。」朱雄英開始抱怨,對老朱說道,「皇爺爺得國之正,哪需那些腐儒正名,偏偏皇爺爺將他們拔的太高!!」

一想到衍聖公是理論上的文官之首,朱雄英就覺得渾身不自在,也覺得老朱當時確確實實下了一招臭棋,現在想要悔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老朱有些尷尬,也有些惱火,拿起一本奏折朝著朱雄英扔了過去,「滾!」

听話的朱雄英立刻起身,說道,「那孫兒先回東宮了,過兩日就要給孫兒選秀了,孫兒得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這是老朱覺得無比重要的大事,他也確實覺得這是正事。雖然現在有了重孫,但是老朱依然覺得他的皇太孫子嗣單薄,後宮里還是不夠充實,得好好的選秀。

看到朱雄英要出門,老朱說道,「咱知道你喜歡天足、不喜纏足,咱也不說你。只是這一次選秀,多選一些文官、世家之女,你是國本,凡事也莫要只是由著自己的喜好來。」

對于老朱這麼說,朱雄英沒有反對,「孫兒知道,這一次也確實沒有想著在勛貴人家多選妃嬪。」

說到底朱雄英的身份不同,他的後宮、他的子嗣,這顯然不只是家事而已,這更是國事。在一些事情上,自然也就需要考慮的更加周全。

太孫妃已經是勛貴出身,這是未來的皇後了。這也就足夠了,不能繼續在後宮里有太多的勛貴家庭的女子。需要給文官一些希望,需要給士紳一些希望,哪怕可能只是側妃、貴妃等等,那也是未來天子的妃嬪。

朱雄英對于這些事情也算得上是習慣了,大概就是他這樣的家庭、他這樣的身份,很多的事情還真的是沒辦法隨心所欲。大概,這也是得到了一些東西,自然也就會失去一些東西。

尤其是現在在開國之初,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加需要立好規矩了。老朱他們只是初創,在朱雄英這里自然也就需要不斷的去完善了。

也好,帝王一般的享受,這後宮佳麗三千是不指望,但是各色美人什麼的,還真的需要考驗一下朱雄英的定力了。

哼著小調的朱雄英走向東宮,要去考慮給自己‘納妾’的一系列事情了。而老朱看著孫兒的背影消失,笑著搖了搖頭,隨即趕走雙全,從床榻下的暗格取出一個小包裹,開始深思熟慮、寫寫畫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