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七章:推恩

劉徹交代完一切,重新回到座位。

一甩寬大的龍袍,一坐了下去。

布置了這麼多任務,覺得口干舌燥。

右手端起黑色浮龍雕紋的酒樽。

左手在前,用衣袖阻擋在正前方,再次抿了一口水。

嘴唇浸濕,喉嚨在清涼開水的浸泡下,變的柔軟。

睫毛顫抖,呼了一口氣。

劉徹俯視下方的臣子,聲音清朗,道:「諸卿,倘若無事,就先入席吧。」

得到首肯,出列的眾人紛紛回到自己的座位。

而衛青則捧著笏板走到角落,跪坐在春陀剛剛準備好的絲席上。

「陛下,臣有問題!」汲黯站在原地,拱手一拜,高呼。

「愛卿請講。」劉徹笑著點點頭。

父親留下來的老舊臣子中,他欣賞的人並不多,汲黯算得上一個。

整個朝堂,在田蚡的壓力下,只有汲黯這一個人敢于直諫。

「陛下,臣想詢問,這次工程,是否全部由長安出錢?若是,那功成之後,所得土地之稅收,又該歸誰所有?」

汲黯仰著頭,那長滿皺紋的蒼老面龐,與劉徹面對面。

眸子中的精毅光芒,閃爍不停,雄厚的聲音,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拱手,言語陣陣:

「山陰之地,隸屬江都,而江都,乃昔日吳王劉濞統治之地,其鹽、漁之業,冠絕諸侯,因而江都之王富甲大漢。」

「七國之亂結束二十余載,江都之地,也經營了十數載。其積累的財富,恐怕,不亞于長安。」

「陛下,若此項工程由長安出錢,那,山陰、會稽之地的稅收,是否應該收歸……」

「住口!」

劉徹尚未表態。

坐在武將之首的韓安國先臉色驚變,恐慌填滿了皺紋溝壑,直接打斷了最後幾個字。

他雙手按著案幾,猛地站起來。

用蒼老枯槁的大手,指著汲黯,面紅耳赤,憤怒呵斥,「汲黯,說話之前,要先過過腦子!汝可知,剛才的言論,傳出去的後果?」

汲黯不卑不亢,面無懼色,淡淡地說道:「御史大夫切莫激動,吾就事論事而已。」

「就事論事?」韓安國輕蔑笑了,噘著嘴,「你可知,剛才那句話,完全可以讓你死在這大殿之上!」

汲黯哈哈一笑,「韓長孺,你怕了?」【字長孺。】

「對,我怕了。」

韓安國皺著眉,雙手死死地捏著自己的衣角。

寬松的衣邊,被他捏得皺巴巴的。

「吾知道汝想說什麼!汝可知那樣的後果?周亞夫已死,若是諸侯王再次暴動,何人可為將?」

韓安國咬著嘴唇,在眾目睽睽之下,竟身體瘋狂顫抖。

在場雖然有親身經歷過那場戰爭之人,但,真正上了戰場的,只有他一個!

剩下的,都在邊境呢!

若是北部邊境其他將領都在,他們也絕對會支持自己的做法。

七國之亂的慘烈程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懂。

當年他和梁王幾乎拼盡了梁國底蘊,才堪堪爭取了幾個月的時間。

韓安國那雙渾濁的眼眸,掃視全場文武重臣,冷聲警告。

「吾知曉在座諸公,有與諸侯王交好之人,長安的風吹草動,經常與諸侯王匯報。」

「吾不管之前如何,鄙人只懇求,剛才汲黯之言,在座全當沒有听到。長安,曾未打算借修建水利,收回諸侯王的經濟大權!今日不會,日後,也不會!」

韓安國閉上眼楮,把充滿血絲的雙眸藏了起來。

只是屏住呼吸,一字一頓,「國內,不能再爆發戰爭了。」

他作為參與了七國之亂的將領,很明白當時的情況。

七國之亂,看似是長安贏了。

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妥協的結果罷了。

長安放棄經濟,諸侯王放棄軍事、官吏任免權等。

二者握手言和。

若是長安真的贏了,何必還設置諸侯?

全部設成郡縣多好?

天下財富稅收,盡歸中央,它不香嗎?

剛才汲黯那一句收水利之地賦稅于長安,完全是二次削藩之語。

這要是說出來……

恐怕,今日下場,將會與晁錯似的。

朝堂之上的黃老官員已經不多了,他韓長孺作為竇太後的親信,不希望看到太皇太後死後不久,朝堂之上,再無黃老的場景。

劉徹跪坐著。

寬大衣袖下的雙拳緊握,雖心有不甘,但臉上依舊是嚴肅的表情。

見朝堂上的氣氛有些尷尬。

他開口,打破了這個局面。

「韓愛卿言之有理,諸侯王經濟之權,不可收回。」

汲黯剛毅沉著臉色未曾變化。

向前邁出一步,

「陛下,難道就任由諸侯王坐享其成?」

「當然不是。」劉徹搖搖頭,目光情不自禁地瞟向一個角落——衛青所坐之處。

暗自慶幸。

幸虧,司匡讓衛青帶回來一個一舉兩得的理由!

「啪啪!」

劉徹拍拍手,給了春陀一個眼神。

這位掌事太監,捧著昨夜寫好了的聖旨,走上前。

用尖銳奇特的嗓音,向眾人傳達上面的旨意。

「詔命!」

「秦蜀郡太守李冰,做都江堰,令蜀郡沃土千里,變天府之國。」

「韓工匠鄭國,助秦修鄭國渠,此後,關中之地,成為沃土,秦國東出,糧多米足。」

「今齊魯之地有人獻上治河之策一份,所含工程,囊括東西,貫穿南北,若是成功,必為漢之鄭國渠。」

「今大漢一統天下,諸侯皆恪守祖制,統治其地,雖北部有匈奴侵擾,然有良將鎮守,面臨危機,弱于秦。」

「朕深知水利可造福百姓,若修建,大漢可鑄萬世之功!」

「然,國庫空虛,少府資金不足,恐難全部實施。經深思熟慮,朕決定,所耗資金,長安與諸侯各出其半,所得沃土之稅收,盡歸諸侯國所有!」

春陀微微一頓,趁著呼吸的功夫,瞥了一眼下方的大臣。

「為補償諸侯王之付出,朕願賞賜天下諸王,以作推恩!」

「自明歲起,大漢諸侯王之子,除繼承王位者,其余之人,加冠之後,皆封列侯;諸侯王之女,出閣之後,皆封為君。侯國封地、君之食邑,皆由諸侯王自由分配!」

「欽此!」

春陀讀完。

低著頭,邁著小步,回到自己該站的位置。

劉徹雙眸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緊握雙手的指甲,已經嵌進了手心肉里。

他靜靜地觀察下方的反應。

此詔一出,估計會激起千重巨浪。

不過,司匡已經在所奏文書上寫得很清楚了。

即便有諸侯王反應過來了,但他們也只能遵從,對改變無能為力。

沒辦法,人心都是貪婪的。

這些年的安逸,令諸侯王生了不少子嗣。

若是不遵從推恩,那麼,國內恐怕會陷入王位爭斗。

暗殺……

下毒……

篡改詔命……

無所而不用極。

嬴政死後,公子胡亥為了皇位,殺害公子扶蘇,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唯有分封,才可解開這個陽謀。

不出所料。

詔令宣讀完畢,下方群臣,嘰嘰喳喳的暗自交流起來。

韓安國壓低眉頭,用詫異的目光,注視著表情平淡的劉徹。

而汲黯,目光也差不多。

這兩個人,都是老臣了。

總感覺,這個所謂的推恩,好像在哪里听說過,而且還不止一次。

田蚡閉著眼楮,右手食指化成鉤狀,敲打著自己的大腿。

咧著嘴,眼中閃過一絲犀利的光芒,嘀咕著。

「推恩嘛……提出之人,應該是衛青在齊魯之地遇見的那個啦。」

「有意思……」

「你是下一個賈誼,還是下一個晁錯?」

衛青眉頭緊蹙。

用一塊絲綢手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從角落,觀察眾多兩千石的反應。

初日漸升。

陽光穿過絲綢編制的窗紗,射進大殿之中,撒在了衛青的身上。

劉徹瞅著光芒,用鼻子猛喘一口氣。

沉聲:「宗正何在?」

劉棄疾恭恭敬敬的站了起來,「陛下!」

「推恩之事,一月之內,務必傳遍天下諸侯!諸侯知曉之後,立刻向長安呈遞名單奏折!」

「諾!」

劉徹輕輕呼喚,「廷尉正何在?」

「陛下。」

張湯面無表情,起身,拱手。

劉徹眯著眼楮,注視著下方這個朝堂新秀。

朝堂都說,此人在地方上的時候,是一個酷吏。

他沒親眼見過,也不知道多狠。

正好,眼下有一個事情需要處理。

膠西那個不要命的調兵縣令,還沒人懲處呢。

膠西王可以不動,但,死了那麼多士卒,總得有人背這個黑鍋。

否則,無法安撫民心。

輕輕咳嗽,清了清嗓子。

他沉聲喊道:「廷尉正听令!」

張湯的頭,壓得更低了。

「膠西國廷尉署傳來消息,當地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騷亂事件。卿親自去一趟吧。」

劉徹微微一頓。

叮囑,「切記,按大漢律令懲治即可,不可引發諸侯國騷亂。若拿不準,上書長安,朕會予以定奪。」

「諾。」

擔心張湯懲錯人,劉徹不由得又交代一句。

「一會兒退朝,卿也來石渠閣一趟吧,朕有些事情需要交代。」

「諾!」

「嗯。」

「哪位愛卿還有事情需要奏告?」

大殿之內,接無聲音。

「既無,退朝吧!」

劉徹站起來。

一揮衣袖,在春陀的侍奉下,離開了。

「恭送陛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