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六十二章 劉備動手

「又是來見公子的啊。」

那下人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撇了撇嘴︰「我家公子喜歡清靜,平日里除了與幾個好友探討學問,和自己主動出門以外,概不見客。這兩年,上門求見公子的游學士子,實在太多了,你還是請回吧。」

這下人神色,不耐煩之中,帶著幾分傲然,顯是覺得自家公子如此大名鼎鼎,他這個下人也是與有榮焉了。不過盡管如此,他的語氣倒也沒有過于苛刻,看起來也是一副盡力忍耐著心中不爽情緒的樣子。

他越是如此,劉正就越是好奇︰「都說諸葛玄,諸葛瑾,都已在劉備賬下听用,在這座府邸中,眼下應該就是這個諸葛亮暫時當家了。能夠把下人教成這樣,也屬不易了,我今日非得見識見識這個傳聞中的天才不可。」

他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再次對那下人作揖道︰「在下千里迢迢從京城趕來,當初只因常听老師點評天下名士,其中便對貴府的這位公子,十分贊許,說方今天下青年才俊,罕有出諸葛亮之右者,在下欽慕非常,故此特來拜訪,還請念在鄙人一片志誠,還有家師的面上,讓我與貴府公子一敘。」

那下人面露訝異︰「哦?你們京城里的大儒,也有知道我家公子才名的?不知公子的老師是誰啊?」

劉正溫和一笑︰「家師尊諱上盧下植,字子干。」

下人震驚無比︰「莫非就是……就是那位洛陽太學總院長,當今經學大宗師的盧公?」

看著這下人的反應,劉正也是在意料之中。盧植本就是天下聞名的儒學大家,再加上如今太學轟動八方,他這個太學總院長的名聲地位,自然愈發水漲船高了。就連原本隱隱能夠與他齊名的崔烈、崔琰、鐘繇、蔡邕等名家,現在也明顯被他甩在身後了。

劉正笑道︰「不錯,正是盧公。我這兒還有家師親手所書隸書一副,正想與貴府公子品鑒一番。」

下人一听,臉色轉眼就變得殷勤無比︰「公子請先到小人的門房里稍後,待小人錢通秉我家公子,您稍後……」

他將劉正帶到了府門之後的一間小屋里,自己便一溜煙跑沒影了。

劉正看著他的背影,「噗呲」樂出了聲,嫣然還是一副少年心性。

沒過一會兒,那下人便帶著一個青年儒生走了過來。

劉正定楮看去,那人雖是儒生,卻是身形挺拔,健步如飛,長得也是高鼻大眼,劍眉星目,極為俊朗。

劉正自然猜到了此人身份,當即主動迎了上去。

二人相距還有十余步,諸葛亮便滿臉笑容,拱手相迎︰「貴客臨門,亮有失遠迎,望乞恕罪。」

劉正回禮道︰「在下冒昧登門,還請足下莫怪才是。」

諸葛亮快速打量了劉正一番,目光尤在劉正的腰帶和靴子上,停留了片刻,隨後側過身去,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鄙府後院,青蓮初開,貴客若不嫌棄,還請往後院用茶。」

「哦?有如此美景,求之不得,請。」

二人一路來到後院之中,果不其然,此地有一片荷塘,在荷塘上方,一座廊橋橫空而過,婉轉曲折。廊橋最中間處,立著一座亭子,十分雅致。

「請。」諸葛亮指了指一個坐墊,劉正也沒有客氣,屈腿坐下。

「听說劉兄手中,有盧公親筆的隸書貼一份,可否讓在下一飽眼福?」

諸葛亮開門見山道。

劉正也沒有猶豫,伸手從懷中取出了一份折疊好了的,巴掌大的紙質文帖,雙手遞了過去。

諸葛亮接過文帖,還沒看,便出言贊嘆︰「好紙張,比亮見過的幾本紙質書籍所用紙張,還要柔韌潔白,此貼單憑此材質,價值便不下十萬錢。」

他小心翼翼地展開文帖,閱覽起了其中的文字,越看下去,雙眼中的光芒便越是閃爍不斷。

「好字,好文。盧公此文,氣象萬千,格局非凡,字也是強勁有力,透紙三分,不愧當世大家。」

他由衷地贊嘆幾句,隨後將文帖重新折疊好,雙手遞回給了劉正︰「多謝劉兄慷慨借閱,亮心滿意足矣。」

劉正笑道︰「寶劍贈英雄,這好文帖,自然也該有天下奇才方能識得其中精妙之處。」

諸葛亮道︰「劉兄入得鄙府,便有此厚禮,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里有一本《三略》,亮便回贈劉兄。」

他伸手從兩人中間的一張桌案上,取下了三本紙質書的最下面一本。

劉正看去,正是《三略》︰「《三略》?據我所知,此書紙質版總共刊印了十二冊,不想諸葛兄手中便有一冊。」

諸葛亮饒有深意地看向了他︰「哦?想不到劉兄也深諳此道啊,那便是最好不過了。此書是徐州糜氏家主糜竺,前往洛陽經商時,以三千金的高價購得,獻給刺史劉備,又得劉使君贈予家叔。只是家叔和家兄,對這兵法一道,並無大好,因此派人送回陽都,我才得以一觀。還有下面這部《六韜》也是一般。」

他說著,隨手翻起了《三略》,下面的那本書露了出來,果然是《六韜》。至于最上面的,乃是一本《墨子》。

劉正接過書籍,也沒有翻看,便直接說道︰「《三略》一書,所述者,乃設禮賞、別奸雄、著成敗三事。在下自幼熟讀,不說深明精義,也算多有心得。不過麼……」

他看了看諸葛亮,反問了一句︰「在下對書中一言,卻是不敢苟同,今日得見高賢,想請賜教一二。」

「哦?亮才疏學淺,未必能解劉兄之惑,不過也請足下說來一听。」

諸葛亮羽扇輕揮,示意劉正說下去。

劉正說道︰「書中有言︰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他話音一轉︰「然而,在下卻認為,單為錢財賞賜而投軍者,非真英雄也,亦非真死士也。軍中賞罰分明,固然重要,可真要做到戰必勝,攻必取,又非錢財所能為也。」

諸葛亮露出了有興趣的表情︰「不錯,劉兄對此書已有極深見解,還請繼續。」

劉正站起身來,看向一池荷花︰「衣食住行,雖是人生存于世之根本,人食五谷,不比神仙之流,故此人力自有窮盡之時。然欲將有窮盡之人力,發掘至極限之處,又非金銀財帛等俗物所能辦到。人非草木,更非行尸走肉,有所思,有所求,有所夢。在下以為,為此所思、所求、所夢之事,人所能窮極之力,則更為強大。」

「故此,凡善戰之人,知兵之將,功過賞罰,不過基礎而已。唯有將大軍之中,人人之所思、所求、所夢,擰成一處,善加導引,方可成就無敵鐵軍,可破一切虛妄。」

他說得有些慷慨激昂,心緒難耐,可一旁的諸葛亮,卻以羽扇掩口,作抿笑之狀。

「怎麼?諸葛兄對此,莫非不以為然?」劉正有些不悅起來。

「非也非也,劉兄誤會了。」諸葛亮忙解釋道︰「亮只是心中歡喜,一時難以自制罷了。」

劉正一愣︰「歡喜?諸葛兄何至于此?」

諸葛亮也同樣站起身來,來到劉正面前,面色恭敬︰「亮是在為大漢社稷,為天下蒼生而喜。」

這一句話,說得劉正更是莫名其妙︰「這話又從何說起?」

諸葛亮退後一步,對著他便是一揖到底,劉正臉色一變,急忙上前將他扶了起來︰「諸葛兄,你這是何為?」

「大皇子如此人杰,實乃漢室之幸,蒼生之幸也。亮謹為天下百姓,叩拜大皇子。」

「哄……」劉正只覺得自己腦海中一陣劇烈波動,十分震驚地看著諸葛亮。

「你……你如何得知?」

諸葛亮恭敬說道︰「大皇子雖然微服打扮,可那腰帶卻是不凡。此帶由大商賈甄氏經營的棲霞閣中的上等綢緞所制成,中間的玉扣,更是上好的翡翠瓖嵌純銀所制,單此腰帶便價值何止千金,豈是常人所能擁有?」

劉正低頭看了一眼,拍了拍腦門︰「哎呀,失策失策……不過,此物雖然貴重,也非是皇家御用,何以就此斷定我的身份?」

諸葛亮笑了笑,指向了劉正的雙腳︰「煩請殿下看看您的這雙靴子。」

劉正仔細看了幾眼,頓時恍然大悟︰「啊……原來是這里露出了破綻。」

「呵呵。您殿下所穿的這雙金絲步雲履,鞋面上的團雲紋飾,足有八朵。朝廷規制,九朵乃天子御用,八朵則為皇親所配,絕非市面上所能買到。再加上您隨手便可拿出盧公親筆手書,綜合以上種種,自然只能是皇族中人了。在下雖然闢處小縣,也知當今大皇子已駕臨豫州,並且听城中來往商旅提及,慎陽城一片大亂,上至程良將軍,下至守城士卒,人人似乎都在尋找什麼。」

「還有,殿下之前自稱劉止,止與正,只差一橫,綜合這種種跡象,亮才敢冒昧斷定大皇子身份,還請殿下勿怪。」

劉正先是驚訝,轉眼又是滿臉欽佩之色,一把扶住了諸葛亮︰「哎呀呀,諸葛兄果然大才,心思如此縝密,且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實在是名不虛傳。」

「殿下過譽了。殿下年紀輕輕,如此文武雙全,只身闖蕩天下,又在慎陽立下大功,這才是世間罕見。」

兩人客套了一番,便再次落座。

諸葛亮眉眼一挑,目光一閃,似乎便看出了劉正的心事︰「殿下此番忽然離開慎陽城,四處游歷,可是心中有何疑惑?」

劉正點頭道︰「不錯。我有一件心事,一直不得開解,不知諸葛兄能否為我解惑?」

諸葛亮忙道︰「殿下有如此大才與抱負,但有所問,在下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唉……」劉正長長嘆息了一聲。

「先生以為,方今天下局勢,我洛陽朝廷,比之于各方諸侯,實力強弱如何?」

「自然是朝廷遙遙領先。論及財力、兵力,只怕其余各處諸侯合力,怕也不及朝廷。否則,曹操何須耗費心力,獻上厚禮,先後說動羌人、烏桓、高句麗出兵襲擾中原?」

「這就是了。」劉正拍了自己大腿一把,臉上頗有些憤恨之色︰「既然如此,何至于朝廷與那曹賊屢次交手,都不能將其剿滅?那曹賊雖然有些本事,卻也不見得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這其中關鍵,究竟在何處?」

諸葛亮原本輕搖的羽扇,忽然停了下來,他看了劉正一眼,問了一句︰「殿下可曾看過《尚書》?」

劉正有些不明所以,不過還是回答道︰「自然看過。」

諸葛亮將羽扇放下,說道︰「《尚書•仲虺之誥》中有一言︰‘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這尚書雖非兵書,可其中‘兼弱攻昧,取亂侮亡’,實乃兵家之至理名言。」

劉正似有所悟︰「你的意思是……」

「如今天下局勢,雖是朝廷一家獨大,然其余諸侯也好,兩處偽朝廷也罷,或佔據天險,易守難攻。或實力雄厚,且能夠專心對付朝廷,而無他憂。縱然實力不如朝廷,然其政局並不混亂,首領並不昏庸,其勢力內部,極為穩固,並無敗亡之勢,甚至有欣欣向榮之像。曹操、劉備、孫堅、劉焉等輩,更是一世梟雄,又有諸多人才盡心輔佐,朝廷要想加以剿滅,進而一統天下,已非戰事所能盡收其效。」

劉正听得連連點頭︰「正是如此啊,我自慎陽一戰後,便一直有這般想法,只是郁結心中,難以表述,更思而不得,不想諸葛兄一語道破。」

劉正如遇知己,說話的速度都加快了許多。

「那不知如此局勢,要如何破解?」他身子向前傾去,上半身幾乎已經在壓在了二人中間的桌案上。

諸葛亮倒也沒有在意,繼續說道︰「所謂‘取亂侮亡’,自然是要讓他們自己亂,自己亡,待時機成熟,朝廷再出兵征討,莫說數十萬大軍,只怕幾萬兵馬,便足以平定天下了。亮常與鄉野百姓交流,鄉間樵夫,有一名言︰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也是此理。凡事能夠順應大勢而為,則事倍功半。」

劉正努了努嘴,沉思片刻,又問道︰「父皇常教導我,所謂大勢所趨,其實便是民心向背。諸葛兄此意,莫非是這些諸侯所佔之地,民心尚未歸于朝廷,故此大勢不在我手?」

諸葛亮先是點頭,緊跟著又搖頭︰「是,可又不是。準確說,應當是民心尚未完全歸于朝廷。朝廷在治下各郡縣,嚴明法紀,打擊豪強,興修水利,減免賦稅,鼓勵農桑,興旺商旅,發展官學,這些地方,無論士、農、工、商,都大獲其利,豈有不歸心之理?」

「然而,益、荊、豫、揚、交、徐等地,卻是不同。這幾州百姓,對朝廷政令,多只是風聞其事而已,單單為了些許傳言,又有幾人願意舍棄家業,來到朝廷所治之地,重新打拼?」

劉正再次露出不解之色︰「可是,朝廷對待百姓,確實比曹賊等人,要善待許多,莫說洛陽了,縱然是邊關的雲海、朔方等地,其百姓安居,商旅繁榮,也不下于豫、徐等中原富庶之地,哪怕只是听了些許傳聞,百姓難道就不會因此而對朝廷心生向往,對曹賊等叛逆諸侯,心懷厭惡麼?」

諸葛亮聞言,只是苦笑了一聲︰「殿下這些年久居深宮,會有如此想法,倒也並不稀奇。只是尋常百姓所思,與你我卻是不同。」

「哦?如何不同?」劉正追問著。

「曹、孫、劉等人,治理地方,頗有章法,秩序安定,風調雨順,雖比不得朝廷治下那般繁榮,賦稅也比朝廷治下較高,可無論如何,也遠勝于當年桓靈二先帝在時。昔日百姓以樹皮度日,甚至充做流民,朝不保夕。如今總算得以安居,縱然並不富足,可對百姓而言,已是難得的清平盛世了。故此,曹操等人,在你眼中,或許是國之逆賊,在百姓眼中,卻未必如此,其中對他們感恩戴德者,也不乏其人。」

「而昔年國事衰微,宇內動蕩,百姓蒙難,蒼生受苦,先有黃巾之亂,後有諸侯紛爭,雖有陛下出面,力挽狂瀾,可百姓對這漢室江山,總歸有些離心。凡此兩點,便形成了如今這等大勢。」

「這……足下所言,實在是前所未聞,倒也新奇得很,只是……」

劉正有些糾結,諸葛亮見狀,只是報之一笑。

「如此言論,在任何典籍之中,也無有記載。在下幾年前,也和殿下一般想法,只是幾年來,出入鄉野,深入百姓,才知道我等平日所說的那些‘為民請命’之煌煌高論,卻未必真是百姓所想。」

「陛下乃萬古明君,但能遵循此理,治理天下,則不出數年,定可使天下民心盡歸朝廷,那時,曹操等輩,自然就會落得一個‘亂’與‘亡’了,何愁不能滅之?」

劉正站起身來,肅然道︰「諸葛兄高論,劉正受教了。」

「不敢不敢。在下一介草民,狂悖之言,還請殿下莫怪。這個「兄」字,亮實不敢當。」

諸葛亮忙起身回敬。

劉正忽然眼珠一轉,隨後嘴角咧開一笑,讓諸葛亮不由一愣。

只見劉正忽然伸出手來,一把握住了諸葛亮的手︰「諸葛兄雖然年紀輕輕,卻身懷經天緯地之才,有包藏宇宙之志。若蒙不棄,劉正願與足下義結金蘭,以兄弟相稱。」

「啊?」諸葛亮嚇得一個激靈,差點跳了起來。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怎麼?諸葛兄是看不起在下,覺得在下學識,不配與足下相交麼?」

劉正的臉色,馬上變得滿是委屈,這變臉之快,讓諸葛亮暗暗咋舌。

「不是不是,亮絕無此意……」

剛才還高談闊論,儼然將天下盡握掌中的奇才,這時被劉正嚇得手足無措起來。

「沒有此意就好,嘿嘿,來來來,咱們就在這里跪下,祭告天地,從今日起,你我便是手足兄弟。」

劉正也不管他同不同意,直接抓著他的手,生拉硬拽地跪了下來,然後自己就首先拿著腦袋,往地上磕了下去。

諸葛亮苦笑著,無奈之下,也只能一同磕去。

「哈哈,太好了。」劉正歡喜異常︰「父皇有二叔他們四個結義兄弟,如今我也有了你這個兄長,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誒,不可不可。殿為皇子,亮豈敢居先?亮雖虛長兩歲,也當尊殿下為兄。」

「這怎麼行……」

劉正剛要反駁,諸葛亮馬上說道︰「據我所知,陛下與其他四位將軍,義結金蘭,陛下年歲也是最小,然其他四位將軍,欽佩陛下為人,依然尊他為兄,如今你我既要遵循此例,對此事,自然也當一並效仿,否則這個金蘭,亮萬死不敢領受。」

劉正看他態度堅決,也只能答允︰「也好,既然兄長……哦不,既然賢弟這麼說,那愚兄就恭敬不如從命啦。」

諸葛亮松了一口氣,心中暗道,這大皇子之前看起來文質彬彬,不想耍起賴皮來,卻也是一把好手。不過捫心自問,自己對這位大皇子,也算是投緣了,拋開他身份不說,能夠與這樣的人結為兄弟,也確實算是一樁美事。

「咕咕咕……」一個古怪的聲音忽然傳來,諸葛亮忙四下張望,奇怪道︰「誒?這時節,莫非還有蟾蜍出沒?」

劉正有些不好意思地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嘿嘿……是……是愚兄的肚子在叫……」

「額……」諸葛亮一時語塞,隨後仰頭大笑。

「哈哈哈……倒是小弟的不是了。來人,快準備宴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