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六十一章 取亂侮亡

慎陽城的城樓上,程良緩步拾階而上,雙手背負身後,頭顱高昂,意氣風發。

他來到城牆之上,踱步巡視,忽然見到劉正站在不遠處,忙上前打起了招呼。

「正兒,你在此作甚?」

劉正回過頭,看見程良,忙躬身行禮︰「佷兒見過三叔。」

「誒,得了得了,你是皇子,我是臣子,你給我行禮算怎麼回事,起來吧。」

程良嘴上這麼說,卻也沒有要反過來向劉正行禮的意思,反而順著他剛才駐足觀望的方向看去。

「你在看什麼呢?」

劉正眉頭緊鎖,面露愁容︰「三叔,佷兒在想,那一萬多曹軍降卒,他們也是父母所生,既然已經歸降,卻還被生生坑殺,這是否……」

程良聞言,臉色頓時拉了下來︰「怎麼?你是要教訓三叔了?」

「啊……不是不是,佷兒不敢。」劉正見他有些微怒,連忙解釋起來︰「只是,父皇一直提倡仁義治國,對待降卒,自有成法,除卻其中罪大惡極者,往往都不加殺害,一來有鼓勵敵軍不戰而降之意,二來也可補充我軍兵力……」

「好了好了,別說了。」程良直接打斷了他。

「這些曹軍,個個罪惡彌天,不知殺害了我軍多少弟兄。而且他們多是豫州本地人士,我等身在豫州境內,若是留下了他們性命,他們暗中反叛,來一個里應外合,我軍如何應對?哼……大哥說仁義,自然不錯,可也不是你這般婦人之仁。」

「這……三叔教訓的是。」劉正雖然這麼說,但是神色之中,還是有些難掩憂愁和悲哀。

程良看著他的神色,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出言安慰道︰「放心,大哥雖有訓斥于我,可也只是言辭凶狠了些,既沒有對我施以懲戒,罷我兵權,也沒有一起訓斥你,反而讓好好照顧你,讓你多多歷練。由此可見,大哥對此事,也當是默許的,只是礙于朝中眾臣和天下臣民的悠悠眾口,所以不得不罵我兩句而已。」

听了他這一番話,劉正臉色稍稍緩和了幾分,程良見自己勸說有效,也是咧嘴一笑。

「嘿嘿,你小子,你父皇還有我們幾個叔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後還不是要交到你手上麼?作為日後大漢江山的繼承人,你可不能這樣跟個娘們似的,那可不行。」

劉正神色頓時有些緊張︰「三叔,你胡說什麼呢?父皇如日中天,春秋鼎盛,我可從未想過什麼繼位不繼位的。」

「嘿,你想不想的是一回事,事實就是如此嘛。你啊,就踏踏實實跟著三叔,此次雖然我軍敗給了曹軍,但論實力,終究還是咱們勝出一籌,等糧草重新籌措完畢,免不了還要有一場大戰,你小子,這些年武藝練得不錯,到時候跟著三叔,建功立業,也好創下一番威名嘛。想要繼承大統,在軍中沒有威信可是不行。」

他說得倒是高興了,劉正卻再次將目光看向了遠方。

「可是……佷兒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到底哪里不對勁。我時常在想,朝廷實力明明勝過曹賊多矣,可屢次征繳,卻總是收效甚微,幾年下來,耗費多少錢糧,死傷多少將士,也只是收回了半個豫州而已,這其中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佷兒百思不得其解。」

程良雙手一攤︰「這種事,你別問我,我也不知道。不過那也不是我該操心的事,這種要動腦筋的,自有大哥,還有幾位軍師去琢磨,咱們听命行事就是了,何必費這個腦子。走,三叔剛從那縣府後院,搜出了幾壇子美酒,跟三叔去痛飲一番。」

他伸手拉扯過了劉正,便要朝城樓下走去,劉正卻是搖了搖頭,拉開了他的手。

「佷兒沒有心情,還是改日再喝吧。佷兒听聞豫、兗、徐等地,乃中原富庶之所,人才輩出,佷兒想四處走走,一來見識見識大漢的風土人情,二來,也順便看看能不能求訪到什麼高人,為我解開心中疑團。」

「啥?你要出門?」程良馬上將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不行不行,絕對不行。大哥要知道我把你放跑了,非得賞我一百軍棍不可。你小子,哪兒都別想去,就在這里好好待著。」

說完,生拉硬拽,帶著劉正便下了城樓。

傍晚時分,劉正一副偷偷模模的樣子,從縣府中大堂中走了出來,他四下張望,看沒有什麼人,這才重新站直了身子,大搖大擺往外走去。

「見過大皇子。」府外站崗的守衛連忙行禮,劉正一臉笑容向他們回敬,隨後跨上了自己的烏雲踏雪,朝縣府中回望了一眼。

「嘿,三叔啊三叔,小佷連皇宮都能溜出來,何況你這區區一座慎陽城,誰讓三叔你貪杯呢?看見美酒就走不動道,都不用小佷我勸酒,你自己就喝醉了。」

緊跟著,他神色變得有些嚴肅起來,抬頭仰望天空︰「這份疑惑,不追根究底,探尋個明白,我可是絕對不會甘心的。」

他喃喃自語了一句,隨後一拍戰馬,跑向了城門。他是大皇子,再加上幾天前那場戰斗,他勇猛非凡,讓軍中將士也十分敬佩,因此多他都十分尊崇。劉正只說自己有緊急軍務,要去找四叔張勇商議,守城士兵沒有絲毫懷疑,便打開城門,放他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縣府之中,傳來了程良的怒吼聲。

「廢物……統統是廢物!快,出去找,無論如何,也要把大皇子找回來,不然你們就等著軍法處置吧!快滾出去……」

洛陽皇宮,看著剛剛送到的飛鴿傳書,劉赫苦笑一聲。

「這個臭小子,真不是個安份的主。」

錢理試探性問道︰「是不是大皇子他……」

「還能有誰?可把三弟折騰夠嗆。」

「大皇子只身一人,在外游歷,如今天下尚未統一,曹賊虎視眈眈,孫、劉兩家,也有反叛之心,陛下何不命人將他帶回,以免遭遇不測之危。」

錢理的建議,雖是中肯,劉赫卻沒有听進去。

「堂堂大好男兒,龜縮在皇宮之中,還能有什麼出息?他自小就是這個性子,隨他去吧。漲了見識是他的收獲,吃了大虧也未必是什麼壞事。」

見他這個親爹都這麼說,錢理努了努嘴,也便不再開口了。

這時,荀彧從門外走了進來︰「陛下,青州又出事了……」

劉正騎乘的烏雲踏雪,乃是趙魁和莫達二人,親自在朔方牧場,教出的良駒,這匹寶馬的母親,是一匹涼州的高頭大馬,而它的父親,便是劉赫的坐騎——白玉千里追。

此馬腳力極好,四蹄有勁,奔跑之時,比起白玉千里追,赤煙絕影,赤兔等良駒,都還要略勝半籌,只是耐力稍有不如。不過這烏雲踏雪最特殊之處,便是它的四蹄之上,各有一小撮白毛,看起來好似踩在雲端之上飛馳,故而得名。

或許是真的受這一小撮白毛的神助,烏雲踏雪,不但在平地上疾馳如飛,哪怕在山地、沼澤等地形之下,也如履平地,絲毫不受影響。

有了這樣的神駒相助,劉正專挑一些偏僻的山道、水澤而行,避開了朝廷和曹操雙方兵馬的視線。

幾天之後,他便來到了一處鄉野之地,舉目眺望,只見遠處炊煙裊裊,田地之間,依稀可見農夫們正在勞作。

「嗚……肚子有些餓了,正好去前方村落之中,討些飯吃。」

劉正出生在狼調縣,孩童時期,正是劉赫防守雁門之時,也算過了不少苦日子,因此他絲毫沒覺得自己堂堂皇子,去鄉野村夫家中討飯吃,有什麼丟人的。

他正走在阡陌之間,耳邊飄來了一陣歌聲。

「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天下眾紛爭,英雄只一處。待得海晏清,方還百姓足……」

這歌聲遠稱不上美妙,可是這幾句詞,卻是吸引了劉正的注意力。

「這詞曲頗有意境,寫詞之人,心懷天下,又念及尋常百姓,實在不凡,莫非這鄉野之中,竟然有高士隱居?我可得好好打探一番,或可解我疑難。」

劉正心中隱隱有些激動起來。他循聲找去,很快便找到了一個正挑著兩旦柴火,行走在田埂上的農夫。

「這位大叔……」劉正追了上去,攔住那農夫,拱手作揖。

這農夫有些詫異地看著他︰「這位公子,何故攔住小人?」

劉正見他有些緊張,急忙解釋道︰「大叔莫怕,在下自洛陽而來,想要雲游天下,拜訪名師求學。適才听您所吟歌曲,詞意高雅,他來求問,不知是何人所作?」

大叔一听,這才放下了戒備︰「哦,原來是為了此事。說起此事,那可是咱們陽都人的福氣啊。」

這農夫臉上浮現出了奕奕神采。不過他的話,還是讓劉正有些吃驚。

「陽都?此地已到了徐州境內了麼?」他自言自語道。

那農夫沒有听到他這句話,而是自顧自說了起來︰「咱們陽都出了一個千古奇才啊,此人年少聰穎,博古通今,我這歌啊,就是他教給咱們大伙的。說起這個奇才啊,乖乖滴,那可是不得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咱們鄉親,都說他是姜太公轉世哩……」

劉正一听是個少年,心中的興致,瞬間消減了大半︰「一個弱冠之人,再有學問,又能有多少見識,看來我又白高興一場了。」

他雖然這麼想,卻並沒有說出口,那農夫還在唾沫星子橫飛,夸贊起了那個少年奇才。

「最重要的是啊,這人出生名門望族,可從來不將咱們尋常百姓,低看一等。他時常親自來到各處鄉間,一邊教導我們鄉里的那些娃兒,讀書識字,一邊和咱們這些大老粗,探討耕種、天氣、水文,嘖嘖嘖,這幾年下來,咱們這些種一輩子地的人,對這黃土地,都還沒有他懂得多了。」

「哦?真有這等奇才?」劉正的興趣再次被提了起來。

「那我還能誆你不成?」農夫以為劉正在質疑他,當即有些不悅。

「我可不是跟你吹噓,幾年前,他帶著自己畫的一份什麼節氣圖,幾次到鄉間,請教那些老農,把這天上的,地下的,水里的,山間的事,那是問得清清楚楚,學得明明白白。如今,咱們這片天的老天爺,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刮風,什麼時候起霧,哪里的魚兒跳水了,哪里是鳥兒低飛了,哪里的蟲子出門了,哪顆星星不亮了,哪朵雲彩不飄了,他看上一眼,便能知道往後幾天的天氣,嘿,這可不是神了麼?」

農夫說得是興高采烈,手舞足蹈,言語之間,幾乎將那人夸成了神仙臨凡了,劉正也不由得好奇萬分。

「敢問那人姓甚名誰,家住何處?在下想去登門拜訪。」

農夫一臉得意︰「嘿嘿,看你這般穿著,也是京城里的富家子弟啊,也要到咱們這小地方來拜訪求學,你可真是來對地方了。」

他這眉飛色舞的樣子,好像那個少年奇才,是他自己的兒子一般,滿臉驕傲之色。

農夫指了指東方︰「喏,往東走十多里路程,便是咱們陽都縣城了。城東有一座宅院,叫諸葛府。那少年是諸葛家的公子,名喚諸葛亮,他的名頭,咱們陽都縣,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你到了城中,隨便找人打听,便能問的到。」

「諸葛氏?好像听父皇提起過……」

劉正隱隱約約記得這個家族,隨後,他對著農夫恭敬再拜︰「多謝指點。」

說完之後,跨上馬背,絕塵而去。

區區十幾里路程,對于烏雲踏雪而言,轉眼便到。

瑯琊郡,本為瑯琊國,乃是光武帝第十一子,劉京的封地,一直傳襲到了光和五年,也就是十六年前,才被廢除,改為瑯琊郡。

而陽都縣,只是郡中一座尋常小縣罷了,城池不大,街道上的繁華,也遠不能與沛縣相比。

劉正直接來到了城池東門,到了城門口,下了馬背,牽馬入城。

經過幾番問路之後,很快便讓他找到了「諸葛府」的所在。

「 ,倒是一座不小的府邸,看來這個諸葛氏,在本地也算是大族了,絕非泛泛。」

他走上前去,府外的守衛,連忙喊住了他︰「來者何人?」

劉正抱拳道︰「在下劉……劉止,乃是游學士子,路過貴地,听聞貴府公子諸葛亮的才名,特此前來拜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