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燕清見講得差不多了, 便將小木條放下, 重新落座後,笑吟吟地看向他們︰「二位先生的意見呢?」

賈詡眉頭微蹙, 仍在思考。

郭嘉抿了抿唇, 十指扣著, 半晌忽聞︰「嘉有一惑,須先向主公問個明白。」

燕清毫不猶豫道︰「奉孝請講。」

郭嘉問︰「您待要如何知會那孫家文台?」

燕清答︰「據實相告。」

賈詡抬眼,忍不住道︰「這……似是不妥。」

郭嘉也搖了搖頭︰「文台剛猛驍勇,只略遜奉先一籌,主公有重用他的意思, 亦是情有可原。然他雖受了任命,于主公帳中當職, 卻頗受皇恩, 得以出任太守、封烏程侯, 一心向漢, 是陛下的臣子,再多恩惠,也難收買。」

「主公趁洛陽之亂,借討逆之名, 得兗望冀, 是行擴土之實。要瞞他一時不難, 而絕非長久之計。倘若遭他察覺, 一怒之下棄我等而去, 不過小損, 怕就是他暫且蟄伏,暗中為朝廷通風報信,那便早晚招致大禍了。若主公仍執意用他,也得早做防備才是。」

燕清莞爾道︰「二位先生的顧慮,清已明了了。但清卻不那麼認為。」

郭嘉挑了挑眉︰「哦?」

燕清輕咳一聲,悠悠道︰「現風雲擾攘,天下動蕩,災厄頻發,戰事不絕。內憂外患下,陛下卻是漠不關心,百官亦然視而不見,只顧結黨營私,爭權奪勢。」

說到這,燕清淡淡地看了賈詡一眼︰「于這一點,于朝中為官多年的文和先生,想必還更清楚些。」

賈詡默認。

燕清也不在意,在慣例的開場白後,就略放松地一笑,問郭嘉︰「不知奉孝對孫文台的履歷,了解到什麼程度了?」

郭嘉謙道︰「只略知一二。」

燕清了然地點了點頭,道︰「贅話暫且免了,橫豎他也不在跟前,夸多了也听不著,倒顯得我虧了。」

郭嘉深以為然︰「可不正是如此?」

開了個玩笑後,燕清才接著道︰「獨有一點,還得告予二位知曉——要換了任何一位大漢忠臣,或都會懷疑我有不軌之心,唯獨孫文台不可能。」

郭嘉單手支著下巴,懶洋洋地歪著腦袋道︰「這是為何?」

「你會這麼問,便是不知他這侯位具體是如何來的了。」燕清笑道︰「早在他被任命為長沙太守時,就面臨過極為相似的處境。那是鄰縣宜春遭叛軍攻打,急忙派馬去長沙求援,他二話不說,便整頓軍馬,出兵去救。」

賈詡扶髯不語,郭嘉凝眉︰「竟有此事?」

燕清頷首︰「彼時他也無朝廷詔令,私自出兵,越界征討,便是授人以柄。但他又何嘗有過猶豫,又何嘗有過畏懼?」

「他當初面臨的處境,與我如今的何其相似。既然如此,他便是軍中最不可能質疑我的人。」

燕清傲然一笑,難得大言不慚了一回︰「我現要舉兵北伐,是蹈死不顧,為安邦護民,匡扶大義,鞏固國本,維護大局。既是問心無愧,何故不能大義凜然,對他坦言相告?」

「這可是代朝廷清除叛逆,代天子護佑百姓,只因孫將軍胸懷大志,與我志向湊巧相投,才不辭辛勞,甘願赴湯蹈火,為的卻是天下蒼生,而不是區區一個燕某人。」

郭嘉嘴角抽抽,並不揭穿這冠冕堂皇的話,只換了一茬道︰「主公一旦功高,陛下只怕心生忌憚,不將使您如願。」

燕清憾道︰「若陛下當真忠奸不辨,那到時候是陽奉陰違,還是越俎代庖,或是回都城清君側……」

燕清輕輕一頓,黠然一笑。

烏眸燦若星辰,面容皎潔如玉,就連覽遍群花的郭嘉,都不由晃了一晃神。

可惜這不可多得的美人,在露出本性後所說的話,可就半點稱不上美妙了︰「自然就看二位先生如何打算了。」

主公負責提出設想,謀士就得想破腦筋去完善後,再有主公最後做決策,下定奪。

換句話說,就是主公負責浪,謀士負責穩。

「……」

對這明晃晃的甩鍋行徑,饒是郭嘉足智多謀,也被這份來得理直氣壯的厚顏無恥,給噎了一下狠的。

「主公方才的布置,還有待完善。」郭嘉緩過那口氣來,無可奈何道︰「不妨留五日出來,由嘉同文和做具體商榷,再同主公說道罷。」

燕清縴長睫羽微微一顫,含笑應允︰「如此甚好,有勞二位了。」

「好說。」

郭嘉沒好氣地應著,利索起身,將那輿圖取了,要出帳去。

一向溜得最快、話也最少的賈詡卻一反常態,仍然坐著,閉眸品茶,紋絲不動。

燕清半句不問,宛若不知;郭嘉連瞟都不帶瞟的,就聲也不吭地出去了。

郭嘉的腳步聲漸漸遠去,燕清繼續批閱文書,賈詡沉默品茶。

不知過了多久,賈詡忽然開口,打破了這片沉默︰「茶涼了。」

燕清莞爾,極自然地接過話頭︰「尚可作漱口之用。」

賈詡長吁口氣,將空空如也的杯盞放下,問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左右搖擺,缺少定見,是為成事大忌。主公位高,舉足輕重,雖遠離京師,然行至此步,不知多少人看著……不宜兒戲。」

燕清反問︰「文和認為,我意何為?」

賈詡沉吟了會,道︰「詡愚魯,起初以為主公是意在割據一方,成諸侯之利,圖謀發展後,再伺機行事。如此,您寧舍高官厚祿、亦要盡快遠離洛陽,又對王大人不假辭色的用意,就說得通了。」

賈詡看了燕清一眼,試道︰「現再觀之,您態度似有變化,倒更像一心為國家社稷,扶漢興劉的大忠臣了。」

主公可以有深不可測的城府,也該有隨機應變的態度,卻不應有變化萬千的志向。

燕清輕輕一笑︰「文和說笑了。你是何等的謹小慎微,若當真認為我是大漢忠臣,豈會這般大膽,敢于直言相問?」

賈詡被說破心思,也沒半點不自在,而是施施然道︰「主公睿智。詡班門弄斧,使您見笑了。」

燕清失笑︰「若連文和都自比愚者,世間怕就再沒智士了。」

不等賈詡再謙,他便擺了擺手︰「文和既然問了,我便無不答之理。」

賈詡屏息靜听。

燕清默然片刻,終究還是對難得向他流露出交心交底之意的賈詡,敞開了心扉,將深埋的野心娓娓道來︰「改朝換代、篡權奪位……若天命在我,自可順之;倘若不在,也不可強求。」

「在我看來,最為棘手關鍵,卻非是掌握在陛下手中,而在相連緊密、林立的世家大族手中。哪怕我有朝一日問鼎天下,對他們而言,不過是龍椅上換了個人,這些龐然大物捏著的利益,卻是半點撼動不得的。」

「現十常侍已被清剿干淨,宦官就如驚弓之鳥,難再起風浪;外戚一勢走向衰頹,單靠舞陽君一脈(何太後的母親),亦是獨木難支,哪怕假以時日,也難成氣候;而唯袁家馬首是瞻的那些高門世家聯合起來,卻是勢如中天,權柄深固。再無勢可與他們對抗,容陛下行制衡之道了。」

「他們世代為官,朝廷官員有大半出自豪族,門生故吏遍天下,勢力可謂是根深蒂固;又始終將典籍書冊牢牢把握在手中,不肯露出半點去;庶族子弟要想出人頭地,就多得依附他們;還常抱成團,姻親關系錯綜復雜,正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哪怕我擁有再高的官職,再多的兵將,要動他們,怕也落得師出無名,螳臂當車的結局。面對的不但是士族共同的報復,也是士人階層的口誅筆伐。」

說到此處,燕清冷冷一笑︰「但,憑什麼?」

「只要托生在世家門閥,就能理所應當地養尊處優,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哪怕是酒囊飯袋,繡花枕頭、生得滿月復草包,再不學無術,只要靠長輩薄面,再小小運作一番,就能輕而易舉地舉孝廉,踏上寒家子夢寐以求的仕途,就此一路平坦通順……」

「但在亂世到來時,壟斷高官重位的這些人中,挺身而出的卻寥寥無幾。多的是明哲保身,置身事外,靜觀其變,置萬民生死于不顧,只一昧妄想立家族于不敗之地!」

「就拿孫文台一說。他年僅十七就敢單槍匹馬,對上盜匪而無所畏懼;後貿然出兵,援救臨縣而不懼仕途被斷;櫛風沐雨,用命掙下累累戰功,才得以封侯。」

「但這些夸夸其談的清談客眼里,卻只看得到文台有個做瓜農的父親,是小門小戶的卑微出身,不配與他們為伍!最終落得被頂頭上司王叡鄙棄輕慢,認為這不過是個文德微薄的魯莽武夫;同僚張咨雖是當地名士,更歷來瞧他不起,對他嗤之以鼻,命令也屢屢視而不見。倒是文台好肚量,一直忍著他們。」

「真有風骨氣節,就如荀文若,荀公達,崔季珪……自是讓人欽佩。可他們不過是鳳毛麟角。更多的,還是一昧承祖上庇蔭,只投得好胎,卻光學會了夸夸其談,玩‘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套把戲。」

「平時畏縮不前,走無可走,就連戰場都不敢上,就窩窩囊囊地放棄性命,偏偏這也能被大頌特頌,名垂千古;反倒是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籍籍無名,白骨枯于道旁!」

「奉先一本《左傳》尚未讀完,在他們眼里,怕只稱得上個不通文墨的兵子。」

「可偏偏是這莽夫,在沙場上卻以一當百的英姿,誓死大破黃巾賊寇,西涼叛逆,不知救下多少無辜百姓,讓他們免于更多劫掠和戰亂。」

「難道那天天忙于開宴邀賓,座無虛席,暢飲作詩的孔子二十世孫;或是終日忙于求田問舍,不顧國家危難的許祀;甚至折騰出個月旦評來、忙著對人物字畫點評的汝南許邵……」

燕清譏嘲一笑︰「一些所謂名士,實 士耳。還道瞧不起奉先文台,以此自比鴻鵠清高。我倒想知道,就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亦無報效國家之志,通些文墨知些典故,就不可一世的書呆子,憑什麼配同這兩位千載難逢的倜儻英雄相提並論?!未免太抬舉他們了!」

而有心胸氣魄的真名士,反倒不會自命不凡,而行謙遜克己之道。

燕清在此時此刻,不免想起了三國時期的那幾位君主。

他們同樣是逆流而上,努力建起以寒門學子為核心的統治制度,可惜未捷身死,功虧一簣。

曹操一死,被他之前狠狠壓制的世族即刻反撲,以陳群為首,提出那保障大族利益的《九品中正制》,以達成尊曹丕為帝的交易。

而在蜀漢鎮場的諸葛亮一去,益州當地的士人集團,以譙周為首的那伙人,就迫不及待地將劉禪給勸降了去。

最後大好江山,最初經董卓的一番摧殘,沒被原世家中的砥柱袁家所得,可百年之後,還是落在了士族的代表之一,司馬家的手里。

這是一條已經被史書中的前人走過,殊途同歸、具都失敗的路。

燕清是有意要走,也是不得不走︰論同世家親近,誰能越得過如今的袁氏?以己之短博對方之長,那是愚不可及。

燕清現最器重的嫡系人馬,無論是郭嘉賈詡,還是呂布張遼高順,無一不是寒門子弟,在別人眼里,也打下這深深烙印,不得不走了。

等時機成熟後,燕清就準備將這劣勢轉為優勢,將‘有教無類’和‘唯才是舉’在治下,一點一點地推行開來。

無論是哪一條,都將注定觸踫到一向唯我獨尊、自詡高人一等的世家的逆鱗。

——這所謂時機,自然是天下徹底亂起來,那些人最自顧不暇,阻撓不動的時刻了。

燕清已看透了︰他勢單力薄,哪怕費盡心機,百般周折,也是阻擋不住大亂的趨勢的。

而要獨善其身,亂壤中建立一片世外桃源,也不切實際。

既然躲無可躲,避無可避,就只剩下迎難直上一途了。

——若是大局注定不能為他所控,

——那大勢就必須為他所用!

燕清說完,便靜靜地看著賈詡,眸似點漆,靜謐幽深。

帳內一片死寂。

良久,賈詡方長釋口氣,那一聲輕嘆,也變得額外清晰。

不知不覺地,他的額上,竟已覆了一層細密冷汗。

又有一陣陣的涼意,沿著脊骨往上竄來。

要憑一勢之力,動搖全天下的世家的超然地位,破壞他們引以為傲的高貴根基,打破中.央被壟.斷多年的權力分布和格局……

簡直是異想天開,痴心妄想,瘋狂得讓人毛骨悚然。

那可比他原所猜測的‘篡奪皇位,推翻漢室’、甚至略懷疑心的‘沒有規劃、毫無主見’,都要嚴重得多,也難上太多,太多了!

燕清見從來是安如泰山、鎮定自若的賈詡,難得顯出糾結心境,卻將緊蹙的眉頭驟然一松,唇角微微漾開一抹淺笑來。

他有著任誰都難出挑剔之余的、堪稱俊美無儔的出眾皮相,周身氣質溫和雅淡,也更像不食人間煙火的謫仙,而不是野心勃勃的謀劃者。

要不是親耳听說,賈詡都不敢相信,剛慷慨激昂、拋下驚世之語的,就是眼前這人。

燕清笑眯眯地看向賈詡︰「文和先生。」

被近在咫尺的俊美面龐惹得失神片刻,賈詡這才發覺,主公不知何時起,就已將席子挪到了他的身側。

不等他稍稍避開一些,燕清就已伸出手來,一邊輕柔模著他稍顯僵硬的背,一邊模著他發涼的手背,滿是不懷好意道︰「清方才那些話,就連奉孝都未曾听過,除卻天知地知,就唯有你知我知了。」

言下之意,可謂是昭然若揭︰之前未曾強迫過他,可這賊船,現已由他自找著真正上了,往後就輕易別想下去。

燕清還刻意說得足夠清楚透徹,半點裝傻充愣的空間,都沒給留下。

賈詡苦笑。

他先開始……不過真是想要小小試探一下罷了。

怎麼眨眼功夫,就將自己給搭進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