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三O章 話別東去

蕭琰下午回到府中,和已經抵賀州的大伯父等伯叔和堂兄們一起上宗廟,祭拜祖宗。

每年十二月,在河西道任刺史的蕭氏伯叔都是在這個時候聚集賀州,在年前祭拜祖宗,參加家宴。出席這個踐行家宴的是五支內各房的郎主和嫡長子。蕭琰還是頭一回參加這種家宴,作為赴京子弟之一,和一眾堂兄們坐在一起。

宴散後便分了兩撥,伯叔們在東側閣說話,一眾堂兄弟便在西側閣說話。

所謂西側閣說話,是在赴京前,由已經進過京的、「經驗豐富,行事老成」的堂兄提點進京注意事項。

今年負責提點的堂兄是大伯父蕭的嫡長子蕭鞜,三支四叔父蕭諠的嫡長子蕭駟。

蕭鞜和蕭駟分著說了長安的勢力圈子,如今的流行、忌諱,誰和誰有仇怨、嫌隙,遇到各種邀請或挑釁怎麼處置,哪些博賽、娛樂可以參與,哪些不能參與,等等。這些事項大家平日都有了解,但沒有像現在條條俱細的解說詳盡,都凝神認真听著。

蕭氏的子弟每年都會輪流跟隨伯叔們進京「長閱歷」,不惹事、不怕事這是原則,但更不能丟蕭氏的臉,污糟了蘭陵蕭氏的榮譽,所有頭回進京的子弟都是既興奮,又緊張,坐在榻席上全神貫注的不敢漏了一個字。

兩位堂兄輪流著說完,都有些口干舌燥,喝了半盞茶,看著下方的堂兄弟正在交頭接耳說著感受,蕭鞜的目光掠過眾人,落在蕭琰的臉上。

蕭琰在祭祀時已除了面具,驚艷四面的伯叔和兄長,這會坐在西側閣的榻席上,也如星辰中的皓月,引人眼目。

他想起父親的囑咐,便擱了茶盞,說起京中有龍陽、斷袖之好的貴人們,讓堂弟們進京交往時注意。

眾堂兄的目光齊刷刷看向蕭琰,紛紛流露出︰「哎呀悅之堂弟危險了!」「幸好有悅之堂弟,咱們安全了。」「悅之阿弟,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阿兄們靠你解救了啊啊!」

蕭琰一個個白眼過去,說好的兄弟呢?

蕭繼和蕭琰坐一案,他今年也進京,前幾天才從曲州過來,手掌拍著她肩吭哧笑,「阿弟,你放心,危急時刻,阿兄會放火燒幔帳的!」

眾堂兄撲哧一聲,笑得東倒西歪。

蕭琰翻白眼。

蕭鞜忍著笑,道︰「有龍陽之好的還是比較少的。遇見那些以左手執杯敬酒的,記得以右手舉杯,只喝半盞,便是委婉的表達拒絕之意了。除了極個別外,多數人都會此卻步了。畢竟是要兩廂情願嘛。」

眾堂兄又哈哈笑起來,還有堂兄說︰「悅之你可別記得端錯了手。」

蕭琰哼一聲,「你們以為自己安全了?沒听說過‘情人眼里出西施’麼?沒準人家眼里看中你們呢,各位阿兄也是神采英拔呀。」

諸位堂兄面面相覷,有隨身帶碧玻璃小鏡子的兩位堂兄已經拿出來照面了,果然覺得自己美如冠玉、瀟灑俊逸,頓時一臉「我這麼英俊好憂心」的表情。

蕭琰哈哈笑倒在案上。

眾堂兄笑鬧一陣,蕭鞜看向蕭琰笑道︰「悅之進京可不要輕易摘了面具,尤其要當心那些公主縣主們,呵呵……」

蕭琰想起李毓禎臉黑了,冷哼一聲,眸射銳光,「她們還敢用強不成?」她被迷了一次,還會被迷第二次?誰敢動歪心思,可別怪她拔刀了。

蕭鞜掩袖咳笑一聲,「那倒不至于。不過,有幾位已經喪了駙馬和郡馬的,行事比較……咳……不太顧忌。」說著,給了她個「你懂得」的眼神。

蕭駟在他旁邊哈哈一笑,說︰「悅之堂弟也不必嚇住了。大多數公主縣主還是守禮的,最多調笑你兩句。再說,以你家主嫡子的身份,不會有人對你無禮;何況,你還是三伯母嫡出呢。」他口中的三伯母是安平公主。

蕭琰一笑,舉杯向兩位堂兄一敬,「多謝兩位阿兄提點。」

次日一早,蕭琰分別去父母院中請安,便去祖母院里拜見,又分別留了信給蕭琤、蕭玳,晚上和四哥說話。

蕭琮說起二曾伯祖,「……年輕時很是恣性。二十五歲入了洞真境,是蕭氏少見的天才,高祖父很寵著她,由著她性子來。一生都沒有正經娶個夫郎,後院里各色英俊美貌的侍子有十幾個,生了二子一女,都跟二曾伯祖一性子,瀟灑風流得緊,惹了不少桃花債。……誰知,二曾伯祖入了先天後又轉了性子,養起了美姬。如今山上還有兩位,據說是十幾年前游歷江南時帶回來的。」

蕭琰听得目瞪口呆,敢情她這位二曾伯祖還是男女通吃?

蕭琮咳咳一聲,「阿琰你可別跟著夫子學。」

蕭琰扶額,「這個我可學不來,好大難度的。」

蕭琮瞪她一眼,然後又忍不住笑出。

兄妹倆又說了陣話,蕭琰躊躇再三,終于忍不住問出盤桓在心中已久的那句話︰「阿兄,你喜歡魏娘子麼?」

蕭琮︰「……」

兄妹倆你眼瞪我眼。

良久,蕭琮敗下陣來,嘆氣撫額道︰「或許吧,有一點。」

魏子靜溫柔文靜,又很有才華,與她談詩論賦、作畫對弈、說史論經都能對得上話,兩人很多方面興趣相投,更難得的是魏子靜知分寸,並沒有因為懷了他第一個孩子而失進退,也沒有因為沈清猗不在府中流露出沾權的意思。這讓蕭琮對她很有好感,說不喜歡那是假的,但要說到情這份上,又還差了些。

蕭琰看著兄長清俊的臉龐,「魏娘子應該喜歡你吧,阿兄?」

像阿兄這樣的,容貌俊美,氣質清貴優雅,有才學,有品性,還有蘭陵蕭氏世子的出身,很難有娘子不上他吧?

蕭琮轉了下頭,眼神有些漂移,「或許吧,也許。」

便想起魏子靜凝視他時的柔和安謐眼神,不是那種纏綿入骨的戀,卻像曾經暖他手的和闐暖玉般,一點一點溫潤入心。

他眼眸不由柔和起來。

蕭琰心里一梗,默默的嘆了口氣,一時為姊姊惆悵難過,一時又為四哥歡喜——人生能得個喜歡自己、自己又喜歡的人相伴不容易,很多時候要靠緣分,而且還要恰恰在那個時候相逢。

蕭琰心里又嘆口氣,向四哥舉了下杯,默默祝福。

「不論如何……我希望阿兄過得好。」

蕭琮抬杯喝了一口,心情有些復雜,說起魏子靜,便又想起沈清猗,心里便覺澀然,他今晚與妹妹話別多喝了幾盞酒,這忽兒酒意有些上頭,又有著離情別緒,便忍不住和妹妹說了心里話︰「你阿嫂她……可能……心里有了人。」

這句話說出,蕭琮怔了下,然後又吐了口氣。秘密壓在心里,也是好難受。這種話他對任何人包括母親都不會吐露半個字,如今對妹妹說出來,卻忽然覺得輕松了。

蕭琰目光呆滯,良久扭了下頭,只覺脖子僵硬,聲音也有些艱澀,「阿兄,你說……什……」

姊姊有喜歡的人了?啊??

這怎麼可能??

「……咳,只是我的猜測。」蕭琮看著蕭琰難以置信的眼神,閉了下眼,回想起沈清猗去道門前的那天晚上,他看見她單薄身影佇立在月下桂樹旁,向他看過來的眼神寂寞蕭索,他腦中倏然浮出一句︰「為誰立,風露中宵?」

那一瞬,他腦中似有白光閃過,瞬間想起沈清猗與他疏遠的種種,心中便有了懷疑。有些事,經不得腦中推敲,一旦有懷疑,便越想越覺得是。

蕭琮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懷疑妻子,卻又忍不住要去想。

這種心情折磨了他好一陣子,任哪個丈夫知道妻子喜歡上別人都不會舒服。可他只是猜測,不能因為自己的猜測斷定了是。然而在前幾天,也是十二月初十,沈清猗從道門給他寄了封信,信中是夫妻間尋常的問候,但隨信附了一顆蓮子。

蓮子……?

他手中握著那顆蓮子怔了良久,然後苦笑了。

蓮子代表清白,清猗迄今為止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但是,只有蓮子無荷葉,這是表達了「荷離」的意思啊!

可是,清猗,我與你,如何能夠和離?

蕭琮只覺得頭痛,這件事讓他難受了很久,但是,心里的難受遠遠不及此事的棘手讓他發愁。

他還沒有告訴父親。

父親知道後肯定會采取手段。但蕭琮並不願意拿清猗的母親來要挾她。何況,以他對沈清猗的了解,能對他提出這事,必是已經對她母親有了後路安排。再者,拿清猗的母親威脅她,夫妻倆必定反目成仇。不到萬不得已,蕭琮不願走到這一步,阿琰首先會傷心吧。

他心里嘆了口氣,伸手模了下蕭琰的頭,說著遮掩的話︰「這只是阿兄的猜測。你可別對清猗說。」

蕭琰神情恍恍惚應了一聲,怔忡了好一會,愁著眉說︰「這是阿兄和阿嫂的事,我不摻和。」

蕭琮又模了下她的頭,又伸指撥開她攏著的眉,笑道︰「行了,別愁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天高海闊終有路。來,明天要走了,趕緊愁你自個吧。」說著笑她,「可別被人甜言蜜語哄了去。還有,皇族和京中世家有幾個出名的分桃……可別讓她們識破了你的身份纏上來。」

大唐士族中有些隱語,譬如「分桃」是指女人間的斷袖,據說起于昭宗皇帝,當年勾搭皇後時,是給她分了一半桃子。

蕭琰想起李毓禎,眉毛便抽了下,哈哈笑著道︰「阿兄你放心,不管哪個分桃,我都不吃。」

蕭琮被她這句話逗笑。

兄妹倆敘話到二更三點才散了。

蕭琰走出承和院,眼神沉了下來。

她抬頭望了望天上,十四的月很亮,也挺圓了,可是月圓人不圓。

阿兄說是猜測,可以阿兄的性子,若是作不得準的事,如何會胡口道出?

姊姊她,是真的心里有人了?

蕭琰只覺心里煩亂,大袖在風中一擺一擺的。

四哥眼看著要喜歡上魏子靜,姊姊心中又有了人,這夫妻倆的日子怎麼過?

她一路愁悶的回到清寧院,月兌了外袍,在院中打了一趟拳,心中才清靜下來。

不管了,這事她真摻和不得。

母親說過,感情的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越摻和越亂。

一夜睡去。

次日十五,蕭琰一早起來,拜別一眾家人,隨著幾位伯叔進京的隊伍,前往長安。

隊伍中領頭的是大伯父蕭。

他是蕭氏二支的支主,和父親同一個祖父,與七姑母是一母同胞的嫡出兄妹,對蕭琰很是親切,一路都讓她隨行在身邊,給她講河西各州地的治理,每年進京朝貢的講究,長安的風物、地理、人情,等等。蕭琰深覺這位伯父文雅寬厚,學富五車,見聞廣博,人還很風趣,無論說話處事都讓蕭琰獲益良多。

車馬東出霍蘭山時,蕭帶了她和一眾堂兄騎馬上山。

從霍蘭山上往下眺望,東面是咆哮奔騰的大河,從北下南,沿著霍蘭山的支脈蕭山往西浩蕩而去,直至靜州小昆侖山下。蕭琰在四哥書房里的大唐輿圖上見過這條河,以「幾」字分開了河西、河內、河東。

「大河以西,是咱們河西!」蕭馬鞭西指,面容寬和,聲音卻渾厚有力。

東望大河滔滔,西望草原遼闊,耕地萬頃,一眾蕭氏子弟胸中都涌出驕傲豪情︰

這是咱們河西!

咱們蕭氏河西!

蕭的目光掠過眾子弟,心里滿意的一點頭,馬鞭又往東指,「渡過大河,是河內道。從河內道往南,過了長城關口,是關內道。出關內道進入岐州,是京畿道了。」

十二月二十六,蕭氏的車馬隊伍過了岐州,渡過渭水,進入了京兆府的地界。

京兆府的治所,是大唐的帝都,長安。

這個時節各道的刺史都要進京,從四面八方進入京兆府的馬車非常多,一到進入長安地界的官道,馬車走得慢了。雖然長安四城外的官道已經擴建過七八次,但架不住車馬多人流多呀。好在官道上有漆道線,來回分九道,士農工商各有道︰士為車馬道,佔了三道;其次是非士車馬道,主要是大商隊走,也佔了三道;再次是驢騾車騎道,這個佔兩道;最外側的是給挑擔走路的布衣行走的道,手推車也歸入這道內,九條大道等級分明,各行各道,否則這麼多車馬人流早堵得走不動了。

蕭琰覺得有趣,上長安官道時便遠遠看見一個騎馬的郎君帶著兩名騎馬的僕從護在一輛騾車左右,車里坐的是家眷,但上了長安官道要分道,因為「士人車馬道」是馬車和騎馬道,騾車要走驢騾車道。那郎君是初次進長安的,不曉得有這個規矩,急得直抱怨,「荒之大謬,難道要讓某與家眷分開走?」那守道兵卒翻了個白眼,說︰「郎君您可以走驢騾車道。慢騎不能進入快騎道,但快騎進入慢騎道是可以的。當然您要放慢速度,驚著了驢騾車,是要罰銅的。」

蕭琰便想,這路道不是以人分等級,是以騎乘分等級?

她因跟隨在大伯父的四輪馬車邊,想到這便跟大伯父說了。

蕭隔著玻璃窗微笑,意味深長的一句︰「還是以人分啊。」

人的地位,決定了騎乘的等級。

蕭的第五子蕭縑此次隨父進京,正好騎馬行在蕭琰前頭,便回頭接了父親這話︰「孩兒覺得,是以財分。」

沒見商人有錢,也佔了三道車馬麼?農夫或匠人要有錢購馬,也能走車馬道。

蕭在車內捋須一笑,「還是要重士。」

所以有「士人車馬道」與「非士車馬道」之分,不過,後者漸漸成了商人的專道了,畢竟商人有錢的多,農戶和匠戶致富的少。

蕭琰想了下,道︰「如果士人走路,該走哪個道?——布衣行走道還是士人車馬道?」

蕭縑哈的一聲笑,扭頭回答︰「士人沒有走路的吧?——騎驢騾的倒是有,貧寒士子。」他覺得這事有意思,招手叫來一名侍衛,吩咐他回馬去問守道口的兵卒。

不一會,那侍衛回來稟道︰「按京兆府的道律規定,士人若走路,可行‘士車馬道’,但阻礙了本道車馬行進要罰銅;也可走布衣行走道。同理,士人騎驢騾,也是如此處理。」

蕭縑撲聲笑,「阻了道要罰銅,這還真是……」士人只怕寧願去走非士道也不願這麼丟臉吧?他一揚眉毛,「所以,還是以財分道呀。要真重士,再分一個士人驢騾道和士人行走道。」

蕭微笑看兒子一眼,坐在車內聲音不疾不緩,說道︰「京兆府下轄二十一縣,每日早晚陸路、水路進入長安城送貨、買賣、謀食的農工商戶超過三十萬人次。長安城內居有二十六萬戶,計一百三十萬人口,其中奴婢不入戶,還有十幾萬口數。阿縑可知,每日出入長安城的人、馬、車、牲畜有多少?城內大道上來往的又有多少?若如阿縑所言,城外設三種士道,那至少要建五條道,城內大小街道也得如此——阿縑,工部尚書換你來做?」

蕭縑傻眼了。

半晌,他嘀咕一句︰「……還是財的問題。」

蕭琰撲哧悶笑,這個,算朝廷有大筆錢財,也不會費力氣的花在士民分道這上面吧?

「縑阿兄,其實不用分這麼細。」蕭琰笑著對堂兄道,「算士人騎著驢騾行在驢騾道上,那些工農商民還是要恭敬相讓的。」

蕭縑已經晃過神來,笑著點頭,「是我想岔了。」

士農工商,只要士的地位高高在上,算騎著頭小毛驢,坐著雙駿大馬車的商人也得讓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