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O四章 滅蕃之戰(三)

關于吐蕃、邏些和梵文(這是資料章)

吐蕃是公元七世紀(唐朝初年)我國藏族建立的政權,在今**地區,強盛時勢力達西域、河隴(是青海陝西一帶)。九世紀中葉該政權崩潰,宋、元、明史籍仍延稱青藏高原為吐蕃。

《現代漢語詞典》注音tuf n(土翻)。這種注音有待商榷。

北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吐蕃傳》︰「吐蕃本西羌屬。蕃、發聲近。」說明唐宋時期蕃、發二字諧音。北宋丁度等《集韻》︰「發,北末切,入末。」可見「發」讀如撥,是入聲字。《周禮•考工記•弓人》︰「居干之道,菑栗不迆,則弓不發。」清人王引之《經義述聞•周官下》︰「發當讀為撥。」由于普通話里入聲已消失,本來是入聲字的撥也成了平聲字,所以吐蕃的「蕃」應該讀bo(撥)。《辭海》、《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也是這麼注音的。西洋人至今將我國**稱作Tibet,而不是Tif n,也可作為「蕃」不讀翻的佐證。

將吐蕃注音為tuf n,也許是因為吐蕃在古籍中有時寫作「吐番」的緣故。然而在古代,「番」作傳播解時,讀撥;形容勇武的詞語「番番」讀撥撥。因此即便是吐番,也應該讀tubo(土撥)。

邏些是吐蕃的都城。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吐蕃傳上》曰︰「其國都城號為邏些城。」中央電視台已故播音員羅京先生有一次介紹吐蕃,將邏些讀作luoxi (羅歇)。邏些是唐朝時藏語的音譯,有時寫作「邏娑」。可見「些」、「娑」同音。「娑」字如何讀?有人會不假思索地讀suo(梭),因為婆娑一詞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原產印度的娑羅樹,梵文為s l ,音譯為娑羅,可見娑當時讀撒,羅當時讀拉。今西安碑林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為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碑刻,記唐太宗時景教(基督教聶斯月兌利派)傳入中國並在長安建寺傳教之事。碑下和兩側有古敘利亞文刻辭。該刻辭述及地名S r g,中文音譯為娑羅。這是「娑」讀撒,「羅」讀拉的又一例證。既然邏些有時寫作邏娑,那麼邏些應該讀luos (羅撒)或者l s (拉撒),也是今天的拉薩。

梵文為印度古文字。

在00年7月15日晚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節目中,主持人朱軍先生介紹季羨林先生的學術成時,將梵文讀作f n n(凡文)。北宋陳彭年等人編纂的韻書《廣韻》指出︰「梵,扶泛切,去梵。」可見「梵」讀f n(範),是去聲字。今天所有工具書的注音也都是f n(範)。由于佛經原用梵文寫成,所以凡與佛家有關的事物,皆冠以梵。如︰梵宇(佛寺)、梵室(佛殿)、梵坊(僧舍)、梵服(袈裟)、梵鐘(廟里大鐘)、梵樂(佛教音樂)、梵本(佛經原本)、梵剎(原指佛土,後為寺院之美稱)等。這些「梵」都讀f n(範)。

——以上出自《北京晚報》

關于吐蕃的官制,做個簡單介紹

中央官制——中央大官分兩類。

第一類為宰相,其中有大相一人,稱為大論,唐人譯為宰相平章國事。大相以下,有時設副相一人,稱為小論。又有兵馬都元帥同平章事、兵馬副元帥同平章事各一人,宰相同乎章事四人。

第二類為宰相僚屬,其中有內大相一人,掌管國內事務;整事大相一人,管刑法。又有管國外事務、外文、財政等官。上列諸官中,大相最尊,「事無大小,必出于宰相,便宜從事」。各官都是父死子代,無子則由近親承襲,不合繼承慣例,便引起爭端。

吐蕃自第十七世贊普設大相以後,當在陸續增設一些官職,到松贊干布時,更必須規定官制以適應建國的形勢。松贊以後,國勢強盛,宮制自然還會有些變更,但基本上是在松贊時規定的。

兵制和地方官制——吐蕃地方行政組織與軍事組織完全一致。

全國分為四個如,每如分為上下二分如。共有八個分如。

每個分如各有四個千戶所。每個如又各有一個下千戶所(後來人口增長成為萬戶所)。四如共有三十二個千戶所和四個下千戶所。此外另有四個禁衛軍千戶所分鎮四如。每個分如有元帥一人,副將一人,判官一人。分如在旗幟和馬匹的顏色上各不相同,以資區別。

軍隊編制以一百余人為單位,設一個百夫長。一個大五百統率五個百夫長,一個千夫長統率兩個大五百。實際上每個千戶所有兵約一萬人上下,統率二十個大五百,後來叫做萬戶府或萬夫長。這些軍官平時是地方行政官,也是當地的大小領主。

吐蕃史書記載四如所轄軍民數如下︰(一)藏如如拉,上下兩藏如如拉各有軍士三萬零三百人,共有人口七十二萬人;(二)右如,上下兩右如各有軍士五萬零三百人,共有人口七十萬人︰(三)中如,上下兩中如各有軍士七萬零三百人,人口缺記,(四)左如,上下兩左如各有軍士五萬零三百人,共有人口約七十萬人。

四如軍合計,軍士共有四十六萬二千四百人,中如軍士數特多,人口至少有**十萬,合其他三如,吐蕃人口當在三百萬人左右。

有關藏地佛教的一些有意思的問題

一、藏傳佛教的稱呼

有些書與有些人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這不是一個準確的名稱。極少數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的人也許覺得,藏傳佛教只是**喇嘛發明的宗教,而並不是佛教,因此才故意這樣稱呼,但這種看法肯定不具普遍性。無論如何,象漢傳佛教不叫「和尚教」一樣,藏傳佛教也不叫「喇嘛教」,正確的稱呼應為藏傳佛教。

二、密宗大手印

武俠小說中寫到喇嘛的武功,常說密宗大手印,這是個什麼東東呢?其實這是藏傳佛教的噶舉派的修行方法。

噶舉派一直以擁有眾多苦修者而著稱,正行的修法即「大手印」。

為什麼叫「大手印」呢?「手印」也即古代國王的印章,如同現今政府的公章。只要蓋上了國王的印章,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無法推翻,只能接受。同樣的,「大手印」是空性和光明,如同國王的印章一般,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空性和光明,因為其本體既是空性又是光明。(大家听著很迷糊了吧?咳咳,想象成是金剛掌那樣的武功好了)

說到這里,要講講密宗和顯宗了。

什麼是密宗呢?

密宗即秘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是大乘佛教的一個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征,因而又被稱為密教。

相對于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為顯教。

密宗的別名很多,又稱為秘密教、金剛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等。

再說說真言,這是密宗特有的心咒。

密宗有六字真言,是大家熟悉的「唵嘛呢叭眯吽」。咳咳,顯宗僧人可千萬不要念這個呀,那一定是穿越了,噗~~

密宗還有九字真言,是「靈鏢統洽解心裂齊禪」,是不是看得暈里暈乎?  ,其實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呀!是不是很熟悉?日本神道教常用。

這個密宗真言其實源自道家,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內篇卷篇登涉篇,雲︰‘祝曰︰‘臨兵斗者,皆數組前行,常當視之,無所不闢’。意思是說,常念這九個字,可以闢除一切邪惡。

往日本傳過去的東密受到我國道教的影響(使用護咒法),可是在抄錄這九個字時,把‘數組前行’ 誤抄成‘數組在前’或‘陣裂在前’,而沿用至今。而日本所傳的九字究其根本是出自于密宗的「九會壇城」,即「靈鏢統洽解心裂齊禪」啦。

哦哦,還有真言手印。密宗僧人在念誦經文時常配以不同的手勢,被稱為「結印」或「結手印」,他們認為這樣做有助于自己的修行且能夠和神明溝通。這種結印的方式叫真言手印,所以大家一看到神馬真言咒、真言手印這種功夫,那肯定是密宗的啦。

最後說說密宗九真言的意思︰

臨(靈)

表示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的意志,表現堅強的體魄。

手印︰不動明王印

咒語︰金剛薩埵心咒

兵(鏢)

表示延壽和返童的生命力。行動快速如鏢。

手印︰大金剛輪印

咒語︰降三世明王心咒

斗(統)

勇猛果敢,遭遇困難反涌出斗志的表現。

手印︰外獅子印

咒語︰金剛薩埵法身咒

者(洽)

表現自由支配自己軀體和別人軀體的力量。萬物之靈力,任我接洽。

手印︰內獅子印

咒語︰金剛薩埵降魔咒

皆(解)

表現知人心、操縱人心的能力。

手印︰外縛印

咒語︰金剛薩埵普賢法身咒

陣(心)

心電感應/隱身。透視、洞察敵人心理。

手印︰內縛印

咒語︰蓮花生大士六道金剛咒

列(裂)

分裂一切阻礙自己的障礙。

手印︰智拳印

咒語︰大日如來心咒

在(齊)

五元素控制,是金木水火土啦。

手印︰日輪印

咒語︰大日如來心咒

前(禪)

光明/佛心。我心即禪,萬化冥合。

手印︰寶瓶印(或隱形印)

咒語︰摩利支天心咒

作者有話要說︰這是資料章,請在正文更新替換後再回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