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爺爺說︰「賀詞寫于紅紙上,貼在主梁下方。北方人常用︰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上梁大吉。」

「也有些地方貼四字吉語,寫在紅紙上貼在柱子頭上。」

「四字吉語內容是︰卜雲其吉;奠厥攸居。豎千年柱;架萬代梁。吉星高照;福地呈祥。旭日懸頂;紫微繞梁。梁起戶聚瑞;瓦鋪門納祥。天眼照宅地;陽光撐棟梁。花發立柱日;鳥歌上梁時。金梁光耀日;玉柱力擎天。」

「你剛才問上梁真有那麼重要嗎?是啊!上梁時如家人生辰時刻與上梁時辰相沖,必須避諱。」

「上梁前必祭神,祭品有‘全豬’,即用豬頭一只,豬尾一根,意即全豬,俗稱‘利市’。魚、鵝、豆腐、蛋、鹽與醬油五色或七色,用木制紅漆祭盤,置于供桌上端,其他菜肴廿四碗及南北果品十二盆。貼‘上梁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類的對聯。對聯用黃或綠色紙,切忌用紅紙。梁之兩端掛紅綢,紅綢下垂清順治銅鈿一枚,取‘平安和順’之意。」

爺爺說︰「古代建築房屋時,在上大梁以前,要舉行一種誦唱‘上梁文’的儀式,以祈求根基牢固,誦祝房舍平安長久。」

「現在有的地方在上梁時,上梁木工們要先淨身之後,接下來是‘拜梁’,然後祈請廟宇眾神、三界地主、五方宅神、魯班先師、梁神等作主,請神之後,主持者用朱筆點梁的兩端稱‘點梁眼’,點梁之後,由兩位生肖屬龍與虎的人,按廟宇的左青龍、右白虎的方向將梁升起,通常只是象徵性地舉一下,而後由大木師傅與助手執行。」

「梁的兩端糊上‘湯圓’,象征著梁與廟宇的結構密合為一體,而所綁的壽金,也隨著梁一起接合在廟宇建築之中,以求廟宇的長久、不朽之意。」

「當中梁升起時,全廟內外信徒齊喊‘進哦!’‘進哦!’在此熱鬧興旺的聲浪中,梁升上屋頂處接合完成,稱為‘歸岫’,此時放鞭炮、燒金,儀式完成。」

「有關中梁的安置,就東西向的屋宇而言,梁頭朝北、梁尾朝南。南北向的屋宇,則梁頭朝東、梁尾朝西。」

「忌諱喪未滿周年、有進月內房、女人月事期間等人勿觀看。日時正沖屬肖之人亦避之。」

「另外上梁完成,有人會用紅色的綿繩兩頭各綁一疊約二寸半高的福金及銀紙,掛在梁上,听老一輩說是要賺陰陽錢,意思是說大小錢都要賺,不會因錢數少而去拒絕客戶,但梁下要有天花板隔住,不要輕易被看見。」

這時,屋外傳來丫頭的喊叫聲︰「春生哥,在家嗎?」

「在。」我答應。

丫頭進了西屋,看見我和爺爺聊天,眨巴眨巴小眼問︰「神仙爺爺,你講什麼故事給春生哥听?」

「哦,小丫頭來了,我給你春生哥講民間故事」爺爺笑呵呵的說。

「什麼民間故事?」丫頭來了興致。

「關于上梁的民間故事。」爺爺說。

丫頭跳上床,和我挨著並肩坐在一起,看著爺爺,等爺爺給她講故事。

爺爺話鋒一轉,不再講那些習俗,為逗丫頭開心講起來民間故事。

傳說,梁乃工匠的祖師爺魯班所首創。

據說,有兩個工匠替人蓋房,因一時粗心,把主梁的料下短了半尺。等上梁時,怎麼也沒法放穩妥。正萬分焦急之時,來了一位老師傅,他拿起鋸子,把大梁鋸成兩截,再往山牆上一擱,不長不短,正好!為了把中間的破綻掩蓋住,老師傅把身上的紅布兜月兌下來,往梁中間一掛。紅布被風一吹,新上的梁顯得格外喜氣洋洋。

兩人忙跑下梯子向老師傅道謝,卻找不到人影。

原來,他就是魯班。從此,工匠們蓋房時,都要在梁上披紅,同時焚香祭祀,用意是感謝祖師爺臨急襄助的恩德,以及祈求祖師爺保佑上梁操作過程的順利實施。

丫頭看著爺爺等爺爺再講下去。

爺爺說︰「我講完了,干嘛?還要听?那好,我在說一個,不過先講好,講完就罷了,我還得寫賀詞呢?」

上梁披紅是為梁木掛彩上供,其來歷也有一個傳說︰

從前有個叫武良新的窮秀才上京應試未中,而所帶盤纏也全部花完。

正當他疲憊不堪、饑渴難耐,靠在一棵七八摟粗的大楊樹上打盹時,迷迷糊糊中,听見有人叫喚,睜眼一看,是個姑娘。姑娘邀窮秀才回家用飯休息。

從此,兩人相依為命,結為夫妻。第二年開春,皇帝起造宮殿,需要一根大梁,而監造官看中了窮秀才倚著打盹的大楊樹,但不管用什麼方法,也無法將大楊樹砍倒。

皇帝于是懸賞︰誰能砍倒大楊樹,就招他做駙馬。姑娘告訴丈夫說,她有一個砍倒大楊樹的秘訣︰「要把楊樹砍,等到三月三。時辰不能錯,雞叫頭一遍。」

原來,姑娘就是大楊樹的化身,因見窮秀才孤苦可憐,與之結縭,幫他過日子。豈知丈夫記住秘訣後,轉起了壞念頭。三月初二那天,他出門後,直奔城里,將寫著聖旨的黃榜一把扯掉,次日雞鳴頭遍時,指揮工匠把大楊樹砍倒了。

窮秀才隨監造官去了京師;大楊樹也被做成了大梁。可到上梁時,卻怎麼也抬不上去。皇帝夢見有仙女相告︰「要想大梁架上去,良新人皮披梁架。」

遂以此為借口,處死窮秀才,剝其皮披在大梁上。果然,大梁順順當當地架好了。

從此,人們蓋房立木時有了以紅綾披梁的習俗。據說,用紅綾之義,是為了見紅求吉,取其祥瑞。

爺爺講完,說︰「好了,丫頭,和你春生哥玩去吧!我要為明天上房梁寫賀詞。」

等我晚上回來時,爺爺還在喝著燒刀子,吃著花生米。我喊過爺爺,坐在他身旁,問爺爺︰「爺爺,上梁有時晨嗎?」

「有啊,明日十二點正式開始,你是不是想看看,明日你來就是。」爺爺讀懂了我的心思。

第二天中午,學堂放學,我和丫頭直奔老錢家,正趕上上梁的時間。

作為上梁師父的爺爺一只手抓著錢家準備好的公雞,用手指甲掐去公**冠上的一點肉,雞冠上馬上滲出幾滴鮮紅的血。雞血滴在事先準備好的酒壺里,然後用酒壺澆酒,從梁頭澆到梁尾。莊重地澆到橫梁的左中右三個部位。

澆畢,一聲吆喝︰「吉時已到,上梁嘍!」早已蹲候在山牆上的壯勞力拉緊繩子,地上的人則扶正早已貼好大紅對子的梁,當兩掛鞭炮  叭叭響起之後,被打扮的出嫁姑娘一般的榆木梁就冉冉地被人托上了牆頭,那鮮艷的對聯眩人眼目,象兩條火龍纏繞在叉手兩邊,橫梁上那副︰「上梁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也特別引人注目。

梁緩緩上升的時候,爺爺大聲叫道︰將梁平平穩穩往上抬,別一前一後,高低傾斜了。」

隨後爺爺高聲唱道︰「良時吉日宅興旺,萬貫財寶進家堂。良時上梁人丁旺,兒孫富貴大吉昌。左有青龍送財寶,右有白虎進田莊。祿到厝前人富貴,馬到厝後旺兒孫。一進人丁千萬口,二進壽命好延長,三進主家發大財,四進主家鄉福祿,五進主家萬年興。進乎!進乎!大進大富大貴。」

爺爺唱誦祈福的上梁歌時,錢家端來包裹的花花綠綠的果糖撒給前來看熱鬧的孩子,大家一擁而上嘻嘻哈哈搶撿地上的果品,我和丫頭也跟著搶起了,等我們抬起頭時,那梁早已被大人牢牢地穩固在山牆上。

隨後蓋房的人就各就各位,有的架檁,有的拉笆,有的上泥灰,有的苫蓋麥草……

忙忙碌碌一整天,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一座嶄新的草房就在鎮里矗起來了!大家拆卸下架木,收拾好工具,擦把臉,點上一支煙,就被錢老先生拉到了早已擺好酒菜的飯桌前。

面對豐盛的菜肴,一開始大家還謙謙地、有些不好意思地一點點抿著酒杯,在錢老先生的頻頻相勸中,人們就敞開了肚皮,毫無顧忌地大口喝酒、大口吃起肉來。我看的醉了,那濃濃的鄉音、淳樸的情意,不攙雜任何一點功利和市儈。

你看,不都醉了嗎?鄉鄰們那漸漸被燒刀子燒紅的了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