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爺爺似濟公(上)

爺爺西屋里寫字,我坐在床邊端詳他。

爺爺的種種傳奇經歷,不是常人所能擁有,但具有的能力神乎其神,但卻是有根有據、實實在在,他是會一些旁門左道,這個詞是貶義詞嗎?

但在爺爺這里算不得是貶義,爺爺沒拿它蠱惑人心,沒拿它攫取錢財,反而是用他的傳世奇術,造福他人,分辨真假,明辨是非,逢凶化吉。

生在不開化的年代,有些問題不是通常的手段可以解決的,你能統統歸咎到百姓的蒙昧無知?不能。

爺爺讓邪惡的歹人放下了屠刀,讓卑鄙無恥的家伙顯露原型,讓無助的人看到希望,讓心存善念的人光大慈悲,讓孤魂野鬼各的其所,讓心懷鬼胎的小人無藏身之處。

爺爺身上體現的都是真、都是善和美。

爺爺用他豐富的社會閱歷,人文知識,都一股腦的傾注在這個小鎮,爺爺的所作所讓小鎮的靈魂更立體,更飽滿。

就在我出神的望著爺爺,心里不知想些什麼的時候?丫頭已悄悄來到我身旁。

到了該上學堂的時間了。

路上丫頭遞給我一本連環畫,名字是《濟公搶親》,連環畫是我們小朋友的最愛,有圖有字,圖文並茂,簡單的線條,精煉的文字,卻讓人愛不釋手,丫頭讓我一堂課都在偷偷地看連環畫,不記得老師講些什麼?卻把《濟公搶親》的故事烙在了腦海里。

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村子,將要發生山崩了,在這毀滅性的災禍發生前夕,濟公把即將來臨的危險告訴村民,希望他們離開,保住性命。但人們卻沒有感激他,反而嘲笑他,在人們眼中,濟公是個瘋子,他說的話,就是瘋言瘋語,只有他們自己才是清醒的、理智的、正常的!怎麼才能救了這些人呢?正好村子里有人娶親,為救人,濟公只好采用非常手段︰搶親!攔住花橋,背起新娘子就跑,全村的人拿著棍棒在後面追趕,這群憤怒的人,被濟公引到了安全的地方,就听得一聲巨響,他們的村子,已被滾滾而下的巨石夷為平地!

這個故事讓我唏噓良久,因為這故事中的情節,正在我每日里的幻想,我時時渴望成為戲中人!

暢想著自己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談古論今,一身傳世奇術,可力挽狂瀾,可扭轉時局,來無蹤去無影,即可隱于繁華世界,又可閑庭信步于寂靜山林。是神?是仙?都可以。

這種幻想不曾遠去,至今。

我拿濟公和爺爺在心中作比較。

爺爺他似神,如仙,又是實實在在的人。

濟公他是神,是仙,他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流傳千古。

看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不受拘束。他懂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癥。他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人間活佛濟公——古往今來,名人如恆河沙數。然而能為所有人雅俗共賞的,首先要推濟公了。

我問丫頭︰「想不想知道更多濟公的傳說?」

「當然想知道了,還用問嗎?」丫頭回答。

「那丫頭你說,我們找誰問去?」我問丫頭。

「濟公就像爺爺一樣,當然是問爺爺了,哼,這個還考我。」丫頭趾高氣揚的說。

我搖搖頭,說︰「要想了解濟公,必須去找妙祥長老,因為濟公號稱活佛。他若不知,還有誰能有誰知道?」

「哦,」丫頭聲音低了,「你說的也對啊!要不咱找長老去。」

果然找對了人,一提濟公,妙祥長老便說︰「濟公是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原名李修元,生于南宋,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法名道濟。」

長老一說,原來濟公果有其人,

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濟公著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

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

在濟公故鄉天台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緣出家」等廣為流傳。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為廣泛,這是因為那里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

我問長老︰「濟公為何成為活佛的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