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妙祥長老在大殿之上對禪宗思想進行了講解。

禪宗五派的思想,相差無幾,僅是門庭施設不同,皆因學人方法有所區別,以致形成不同宗風。

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頤、朱熹、程顥、陸九淵、王守仁都從禪宗中汲取營養。

禪宗思想也是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如譚嗣同、章太炎建立他們思想體系的淵源之一。

從禪即平等、禪在人間、禪須自悟、禪重實踐和禪無欲求五個方面闡述了《六祖壇經》中100句禪宗精義。在闡述的過程中解釋了佛教和禪宗的一些基本思想、教派、故事和傳說,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語言平實,不張揚也不枯澀,讀起來讓人津津有味。

壇經中不斷重復的一點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以成佛,保持人的自性,本性是佛,離性別無佛,這樣就可以立地成佛,這基本上是壇經反復在宣傳的基本思想。

禪宗強調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活周遭即是道,不必向外苦苦探求,一切都在自身自性中,有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雖然禪宗在五祖之後出現了南頓北漸的派別區分,但是「」自性內見「、」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等還是貫穿始終的基本思路。

也正因此,才有了」佛說「這樣啟迪人心靈與智慧的名句︰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度過美好時光,留下快樂回憶,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听到這,我感嘆說的多好!

我問長老︰「修禪有什麼條件嗎?」

妙祥長老沖我點點頭接著說。

「我們一講到禪修,就會想到在禪堂里面兩腿一盤,監香師父扛著香板走來走去。各自閉目用功,或者數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話頭、或者參話頭、或者持咒、或者觀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見都是有人卯足勁頭、有人攥緊拳頭、有人擰緊眉頭、有人凡事不理等等用功的樣子。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在禪修中得到好處,甚至明心見性、開悟成佛。」

「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禪修之前要明因識果。因為一切的好處、明心見性或者開悟成佛都離不開智慧,而智慧就是明白因果的發展規律。所以離開了明因識果的禪修是毫無用處的,甚至是危險的。因為不先學好因果,不去守好戒律,那麼我們的禪修只能說是呆坐,毫無意義。」

「我們往往只看到禪師們開悟後︰「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淨戒。趁出婬房,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等等瀟灑不拘的情景,覺得戒律、因果完全是束縛我們明心見性,開悟成佛的枷鎖。認為因果是夢幻,戒律是絆腳石,這真是大錯特錯。」

「我們隨便看看祖師大德的開示就會知道,一切的開示是應病與藥的。他們說因果是夢幻是對的,但是並不是沒有。因為他們所教的對象是已經知道了我們現在活著就是夢幻的人,我們是這樣的人嗎?我們的功夫到了這個程度了嗎?如果到了那麼可以心里不用裝戒律這個東西,如果沒有到,那麼還是要先老老實實守好戒律,明因識果。」

長老舉例說明︰

「比如虛雲老和尚的《參禪要旨》,一開始就是講要如何地明因識果。如果連因果的規律都不明白,想要明白生從何來,死向何去豈不是笑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開始參禪如果不明因果會有很多的干擾,尤其是戒律上的缺陷使很多人根本就坐不住。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自己就見到很多。」

「再比如來果老和尚,他是如何明白現在活著就是夢幻的?這里講一個他的經歷。有一年他父親生病,病得很嚴重。當時的醫療條件差,要救命就要用一種藥,而這種藥需要親人的肝髒做藥引。來果老和尚在沒有任何醫療措施的情況下自己用刀,開月復割下一塊肝髒做藥引。」

「我們做得到嗎?做不到還是先不要說因果是夢幻的好。」長老反問。

「因果規律在他們開悟的人身上,並不是不按因果的發展規律發展了。而是因為開了悟的人,明白了因果的發展規律,掌握了因果的發展規律。他們會利用和隨順因果的發展規律去做事情,這樣就事半功倍。我們不了解的人還以為因果在他們身上不起作用了,這是很危險的錯覺。」

「他們違反戒律一樣是要受到懲罰,但是這些懲罰對于他們來說或者可以承受,或者有其他目的。有的懲罰他們即使承受不了他們也去做,是因為要幫助別人,希望通過這種極則的手段去開悟別人。比如船子和尚,他為了讓他的徒弟夾山禪師死心塌地,翻船而亡。我們會認為是他淹不死嗎?」

「所以注重因果,守好戒律是我們參禪的先決條件。不要光看到開悟後的人自在,而把自己迷惑了,那就太可惜了。應該知道,不明因果就是沒有智慧,不守戒律就無法參禪,更無法悟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