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妙祥长老在大殿之上对禅宗思想进行了讲解。

禅宗五派的思想,相差无几,仅是门庭施设不同,皆因学人方法有所区别,以致形成不同宗风。

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它在中国哲学思想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朱熹、程颢、陆九渊、王守仁都从禅宗中汲取营养。

禅宗思想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谭嗣同、章太炎建立他们思想体系的渊源之一。

从禅即平等、禅在人间、禅须自悟、禅重实践和禅无欲求五个方面阐述了《六祖坛经》中100句禅宗精义。在阐述的过程中解释了佛教和禅宗的一些基本思想、教派、故事和传说,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语言平实,不张扬也不枯涩,读起来让人津津有味。

坛经中不断重复的一点就是要明心见性,见性以成佛,保持人的自性,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这样就可以立地成佛,这基本上是坛经反复在宣传的基本思想。

禅宗强调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周遭即是道,不必向外苦苦探求,一切都在自身自性中,有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虽然禅宗在五祖之后出现了南顿北渐的派别区分,但是“”自性内见“、”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等还是贯穿始终的基本思路。

也正因此,才有了”佛说“这样启迪人心灵与智慧的名句: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度过美好时光,留下快乐回忆,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听到这,我感叹说的多好!

我问长老:“修禅有什么条件吗?”

妙祥长老冲我点点头接着说。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或者持咒、或者观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见都是有人卯足劲头、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拧紧眉头、有人凡事不理等等用功的样子。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禅修中得到好处,甚至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禅修之前要明因识果。因为一切的好处、明心见性或者开悟成佛都离不开智慧,而智慧就是明白因果的发展规律。所以离开了明因识果的禅修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不先学好因果,不去守好戒律,那么我们的禅修只能说是呆坐,毫无意义。”

“我们往往只看到禅师们开悟后:“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婬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等等潇洒不拘的情景,觉得戒律、因果完全是束缚我们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枷锁。认为因果是梦幻,戒律是绊脚石,这真是大错特错。”

“我们随便看看祖师大德的开示就会知道,一切的开示是应病与药的。他们说因果是梦幻是对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因为他们所教的对象是已经知道了我们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人,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我们的功夫到了这个程度了吗?如果到了那么可以心里不用装戒律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到,那么还是要先老老实实守好戒律,明因识果。”

长老举例说明:

“比如虚云老和尚的《参禅要旨》,一开始就是讲要如何地明因识果。如果连因果的规律都不明白,想要明白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岂不是笑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开始参禅如果不明因果会有很多的干扰,尤其是戒律上的缺陷使很多人根本就坐不住。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自己就见到很多。”

“再比如来果老和尚,他是如何明白现在活着就是梦幻的?这里讲一个他的经历。有一年他父亲生病,病得很严重。当时的医疗条件差,要救命就要用一种药,而这种药需要亲人的肝脏做药引。来果老和尚在没有任何医疗措施的情况下自己用刀,开月复割下一块肝脏做药引。”

“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还是先不要说因果是梦幻的好。”长老反问。

“因果规律在他们开悟的人身上,并不是不按因果的发展规律发展了。而是因为开了悟的人,明白了因果的发展规律,掌握了因果的发展规律。他们会利用和随顺因果的发展规律去做事情,这样就事半功倍。我们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因果在他们身上不起作用了,这是很危险的错觉。”

“他们违反戒律一样是要受到惩罚,但是这些惩罚对于他们来说或者可以承受,或者有其他目的。有的惩罚他们即使承受不了他们也去做,是因为要帮助别人,希望通过这种极则的手段去开悟别人。比如船子和尚,他为了让他的徒弟夹山禅师死心塌地,翻船而亡。我们会认为是他淹不死吗?”

“所以注重因果,守好戒律是我们参禅的先决条件。不要光看到开悟后的人自在,而把自己迷惑了,那就太可惜了。应该知道,不明因果就是没有智慧,不守戒律就无法参禅,更无法悟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