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四十三章安內攘外

第二百四十三章安內攘外

保皇黨和國民黨對變更國體的分岐,眼看馬上就要發生肢體沖突。資政院院長康有為馬上宣布對國體變更案進行投票。

投票很快完成,不管是議員還是記者,哪怕是列席的列強公使都摒息凝視,等待著投票結果。

在紫禁城里的政啟也是坐立不安的等待著資政院對大清王朝的審判。

十分鐘後,資政院院長康有為拿著投票結果單,輕輕的松了一口氣,對列席的載澤微微的點了一下頭,然後宣布︰「對《變更國體案》的投票結果,贊成本議案的二百六十六票,反對本議案的一百三十三票,棄權的三十二票。未能達到三分之二數,《變更國體案》未通過。」

保皇黨等一些人馬上高興的大喊︰「大清萬歲,皇帝萬歲。」而一邊的國民黨議員則有點灰心,一臉的沮喪。

但保皇黨高興還沒完,一些人民力量黨的議員就大喊道︰「我們再次聯署,提請立即審議《廢除帝制案》。」

就在保皇黨還不太明白又提了什麼案時,人民力量黨的議員楊尚鑫拿著《廢除帝制案》的議案交給資政院院長康有為。康有為對人民力量黨僅換個名字,再次發起相同的議案感到不解。但是在資政院章程中只要有百分之十的議員提議,資政院就必須對議案進行投票。

康有為只得再次宣布資政院議員對《廢除帝制案》進行審議。

半小時分鐘後,康有為對《廢除帝制案》開始投票。十分鐘後投票的結果公布,贊成廢除帝制的二百七十三票,反對廢除帝制的一百三十票,棄權的二十八票。未能達到三分之二數,廢除帝制案未通過。

雖然人民力量黨議員發起的《廢除帝制案》未通過,但是這比《變更國體案》多了七張贊成票,離通過所需289票也只差十六票。

《廢除帝制案》未通過後,人民力量黨議員鄭必成又提請資政院審議《建立共和案》。

此時日漸中午,一上午審議了幾個議案,議員們現在又累又餓,雖然議題重大,但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議員沒有精力再審議下去。而按資政院章程議員只要達到四分之三以上,通過的議案既為有效。因此如果有議員想離場,那當然是可以,但離場的議員將作為缺席,不計入總票數。

所以,當人民力量黨再次提請審議《建立共和案》時,議員們的心里就明了,他們賣的是什麼心思。但是,保皇黨等也馬上想出對策,他們聯合一部份民主黨人,準備集體離場,使在資政院的議達不到四分之三數,這樣就無法審議議案。

當保皇黨和一部份民主黨準備離場時,國民黨和一些人民力量黨則搶先一步沖到大門,並堵住了大門不讓保皇黨等出去。雙方在大門處展開一場搶門的大戰。

按資政院章程,在議員提請審議後,資政院院長必須在五分之內宣讀議案,並在宣讀後的十分鐘進行投票。這樣,國民黨等只堵住大門,在資政院內的議員就能達到投票的人數。不管他們投不投票,都能進行。

在大清的資政院內上演了一場令全國乃至世界都吃驚的一幕,一邊議員們在為進出議堂的唯一大門上演全武行。一邊高高在上的資政院院長席,康有為無奈的念著《建立共和案》。

也許,人們心里會認為堂堂的資政院,國家最重要的會議場所,在此發生大打出手的事情,有損國家的形象。但是,劉飛揚明白恰恰是這樣看似不合常理的舉動,正是民主的體現。民主不在乎表象,在乎的是實質。表象的混亂並不影響民主的運行,表象的混亂卻包含了內在的合理。

民主最重要看的是程序上的合法,它不在乎你用什麼手段,在乎的是你用的手段合法即可。

因此,當國民黨和人民力量黨把保皇黨和一些民主黨人堵在議堂中,秩序上的合法也就達到了。

當康有為慢慢的講完議案後,資政院對《建立共和案》再次投票。原本大家認為這次就算不能通過議案,起碼又得多幾票投向贊成的。但是這次投票的結果卻令人大感意外,贊成的只有一百二十六票連一半都不到,可反對也只有一百四十二票比前次多十二票。從表面上看來,人民力量黨行為引起了一些中間議員的不滿,他把票投給反對的一方。但是,棄權的票大大增加,達到一百七十三票。

大家都很奇怪為什麼棄權票多了這麼多,這時劉飛揚上台講到︰「諸位議員們,你們一定很奇怪棄權票怎麼多了這麼多。我也來告訴大家,因為我讓人民力量黨的議員都投了棄權票。為什麼呢,大家都看到了,今天在資政院里熱鬧異常,剛才的這一幕大家都看在眼里,甚至參與了。我是請求審議變更國體、廢除帝制、建立共和,但是我不並想以這種方式來完成。今天的這一幕,我只想讓大家清楚,變更國體建立共和只是形式,而真正的民主道路還很長。好了,院長丈夫,我看今天的會議到這里吧。

康有為馬上宣布散會。資政院里的議員陸陸續續的離開資政院,但眾人的心里開始對民主有更深的思考。

就國內為帝制存廢,君憲還是共和紛紛擾擾時,劉飛揚利用他掌握的強大的實力,要求不管是各方勢力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是必須保持國家的統一。原先宣布獨立的省份,紛紛表示服從中央,取消獨立。對于變更國體、廢除帝制、建立共和的問題將在1908年5月進行議員大選後再次進行投票。

劉飛揚在暫時安定了國內政局,使**和保皇立憲共存,一度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及發的局面,在劉飛揚控制下幾消于無形。

國內對于國體的問題暫時被劉飛揚壓了下來,但邊疆卻事變連連。

內地各獨立的省份紛紛取消獨立,而邊疆宣布獨立的外蒙、唐努烏梁海等地在沙俄的支持,不肯取消獨立,反而要求中央承認他們的獨立。

此時,劉飛揚一方面努力的控制著國內的局勢,一方面著手準備對一心想著獨立的外蒙和唐努烏梁海展開軍事行動。

這時,沙俄借著中國大**的時機,在策動了外蒙和唐努烏梁海獨立後,又開始對呼倫貝爾下手。

1907年8月4日,由駐海拉爾沙俄領事策動,當地召開了各蒙古首領大會,會上向劉飛揚內閣提出了多項有損于中國主權的條件。遭到反對後,8月9日,在沙俄的支持下,海拉爾爆發分裂叛亂,沙俄出兵助外蒙軍隊攻佔海拉爾,呼倫貝爾宣布「獨立」。8月17日,俄軍參與和配合叛亂分子攻佔滿洲里。

8月18日,劉飛揚在資政院宣布出兵收復外蒙、唐努烏梁海和呼倫貝爾,並警告任何一國干預中國的內政支持都視為與中國開戰。

第二百四十三章安內攘外

第二百四十三章安內攘外,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