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四十五章進兵外蒙

第二百四十五章進兵外蒙

彼得羅夫見陳其昌的態度如此強硬,頓感這是一道壞菜。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將嘴里的話說了出來︰「俄國政府做了的事不可能收回,沒有一個國家能干涉俄國的外交。」

「我國政府不能接受你們的意見。外蒙是我國領土的一部份,一個地區沒有中央政府的同意,說獨立就是獨立,這不論在哪一個國家都不允許的。貴國政府承認一個地方的叛亂者,不知貴國政府是不懂得國際法,還是有意為之。」

陳其昌邊說,眼楮邊盯著彼得羅夫,想從他的臉上找到答案。也許就在這一剎那間,陳其昌從彼得羅夫的表情上捕捉到了什麼。見彼得羅夫沒有馬上表態,陳其昌繼續往下說︰「因此,我國必須統一外蒙古。如果我們能和平達成對外蒙古地位的談判,這不僅對外蒙古有利,而且對俄國也有利。」

彼得羅夫也不肯示弱,毫不含糊地表達了俄國的立場,他說︰「沙皇陛下不能宣布放棄廢除與外蒙古的關系,否則他不但在與俄國有良好關系的國家中,甚至在俄國國內的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將會發生動搖。」

接著,陳其昌步步緊逼地說了一大通,反對俄國干涉中國內政。彼得羅夫理屈詞窮,最後他不得不說︰「我本人無權決定這個問題,在得到沙皇陛下的指示之前,我不能同意。」

雙方的談判在開始就陷入僵局,這使的英法兩國急上眉梢。

8月23日,這一天休會,英法兩國連忙在兩國間進行斡旋。英法兩國中提出解決外蒙古問題的三條方案︰「第一,外蒙古獨立,但允許清國在外蒙古駐軍;第二,外蒙古實行高度自治,但允許俄國駐軍;第三,外蒙古軍事、內政和外交自主,清國名義上有外蒙古的宗主國但與英國的自治領地的性質不同,都不許兩國在外蒙古駐軍。」

劉飛揚很清楚,一旦答應三條的任何一條,中國都將失去外蒙古。以現在的情況俄國面對德國和奧匈兩國的巨大軍事壓力,未必真敢和中國開戰,依靠談判未必就不能完全收回外蒙古。而且就算俄國真的與中國開戰的話,自己也有信心戰而勝之。

8月26日晚8時,雙方舉行第三次會談,這次劉飛揚親自參加談判。劉飛揚一開口就直入主題︰「如果在9月份之前外蒙古問題談判不能完成,其它地區問題得不到完全解決,我國將停止一切談判,武力解決。」

面對劉飛揚咄咄逼人的氣勢,彼得羅夫只好以試探性的口氣說︰「我們代表團的意見是讓外蒙古實行高度自治」

劉飛揚立即打斷彼得羅夫的話,問道︰「什麼叫高度自治?」

「清國名義是外蒙古的宗主國,內政和外交權歸外蒙古,實行自治,俄國可以駐軍外蒙。」彼得羅夫小心翼翼地向劉飛揚解釋說。

劉飛揚要得到的並不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外蒙古,而是一個完全外蒙古。他不理彼得羅夫對外蒙古的提意,讓陳其昌宣讀中方提出了四個協定草案︰一、外蒙古廢除獨立的聲明;二、唐努烏梁海廢除獨立的聲明;三、呼倫貝爾廢除獨立的聲明;四、俄國發表聲明不得干涉中國內政,不再繞過中國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直接打交道;五、俄國在一個月內撤出在三個區域的所有武裝人員。

彼得羅夫看了這些草案後,不敢接受,當場就退還給陳其昌。不料,陳其昌的語氣也很強硬,滿臉怒容地對彼得羅夫說︰「你最好把它們收下。」

對此,彼得羅夫仍然以尚未接到沙皇陛下的指示、本人無權決定為托辭,沒有答應。

「你不能作主,那你來干什麼?」劉飛揚一臉的不高興。

鑒于彼得羅夫當晚的態度,劉飛揚意識到再僵持下去已毫無意義,但在臨近結束的時候,他還忘不了說一句威脅的話︰「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將什麼也談不成」

第二天,在俄國代表團駐地,彼得羅夫急得團團轉。談判在外蒙古問題上卡住了,劉飛揚一點也沒有松口的跡象,這如何是好情急之中,彼得羅夫想俄國的兩個盟友,他搬出了英法國駐公使,請他們向劉飛揚施壓。希望他們能使中國能讓步,使外蒙古得到完美的解決。

盡管英法兩國提出要在中俄達成協議前發表意見,但實際上,英法同時又宣稱︰英法兩國在京師的談判中「不會以強力進行施壓,而只是提一些意見,促外蒙古問題的和平解決。」這樣,彼得羅夫的最後一線希望也落空了。

正當彼得羅夫處于山窮水盡的時候,聖彼得堡的電報到了京師。

8月29日,雙方舉行第四次會談。由于劉飛揚的強硬態度,加之英法兩國不願干涉,俄國只好妥協。在同幕僚們長時間商談後,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向在京師的彼得羅夫發了電報。至此,外蒙古問題才有了突破。

尼古拉二世的電報說,外蒙古等問題系俄中兩國關系的癥結所在,為了俄中共同利益與永久和平計,俄國政府願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接受中國政府的意見,同意廢除與外蒙古等的外交關系。

為了保存俄國政府的面子,俄國人想出一招,彼得羅夫告訴劉飛揚,俄國的軍隊將立即撤出外蒙古等地,中國的軍隊可以進入這些地區。但外蒙古的獨立與否必需采取投票的方式,在投票結束後,俄國將宣布廢除與外蒙古的外交關系。

既然俄國在外蒙古問題上作了重大讓步,劉飛揚也就同意俄國人的方案。到時候外蒙古在自己的控制下,投票的結果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1907年9月1日,在中央方面的軍事壓力之下,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王公貴族失去了俄國這個靠山,被迫遣使多倫,表示願意回歸中華祖國。

折布尊丹巴,蒙古活佛,蒙古宗教民政最高的權力的掌握者。實際上大權從一開始獨立,請來俄國人後就掌握在俄國顧問和俄國建立的「蒙古**黨」手中。他沉于酒色,追求享樂,對國家,民族等概念全無原則,後劉飛揚曾派人去庫侖準備和他會晤,卻發現他身染性病,閉門不出,大權旁落,所有的事務一律交給俄國人員處理,上演塞北版的「此間樂,不思蜀」。

他表示「願意回歸中華祖國」,只不過是緩兵之計,因為此時他根本沒有權力決定蒙古的未來,實際的意圖是首鼠兩端,想以此得利。因此,劉飛揚派第八軍軍長張懷仁到庫侖與其談判,經過艱苦努力達成的《改善蒙古未來地位六十三條》,(這個艱苦談判的成果,給了外蒙相當優越的民族自治地位)卻遭到外蒙「議會」的否決。

盛怒之下的劉飛揚在9月10日下令進兵漠北。

第二百四十五章進兵外蒙

第二百四十五章進兵外蒙,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