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二十七章 新政綜合癥(二)

到了1906年5月份,朝庭決定采用銀元為標準貨幣,同時采用十進位制。

但是由于朝庭儲備金的薄弱,貨幣改革引起了銀價的貶值,使民眾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引起了民眾對朝庭巨大不滿。

而教育的大發展使民眾的思想發生巨大的變化。

科舉制度廢除之後,朝庭為了吸引學生進入新學堂,給予學堂畢業生以文官候選人的待遇。

1900年12月正式建立了學部,作為中央的教育行政機構。到1905年,除兩江、台灣已普及義務教育的地區外,全國學堂總數為13222所,學生總數為592169人。全國新建的高等學府就是二十四所。

學部在教育改革期間還頒布了《議定強迫教育辦法十款》,把施行強制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處。該《辦法》從勸導入手,要求各省會至少設蒙學堂100處,每堂至少50人;各州府縣至少設40處,學童至少2000人;幼童最遲到10歲必須入學,如一年後尚有未入學者,按荒學律懲其父兄。

這個時期,在全國都出現了出國留學熱潮。除了官費留學生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自費出國的留學生。從1899年到1905年的留學學生多達45000多人。同時,並擬訂留學歐洲的長期計劃,將學科選擇從陸海軍及軍工技術擴大到農商工各個領域,並有針對性地擴大留學國範圍。

除了建設新式學堂和制定切實可行的留學生政策之外,各省督撫還嘗試著建立現代意義的圖書館機構。

通過書報獲取知識和信息並參政議政也成為現代社會政治文明發展的一大標志。

在戊戌變法前,全國有報紙60多份,各地普遍創辦了宣傳新思想的報刊。但到1905年間全國各地創刊的報刊總數達到844種。出版地區幾乎遍及全國各地。

在1903年,官方報紙的舉辦迅速鋪開,《北洋官報》和《南洋官報》相繼創刊。同年底,商部主持創辦《商務報》,宣傳朝庭商務政策,啟發商民覺悟,此報在商部工藝局設立發行所,在北京、上海、漢口設立總代售處,由各省督撫協助發行、銷售,同時廣泛征集民間人士代售,實際上走的是「民銷」與「官銷」相結合的經營方式。

各類民辦報紙在這一階段也大量涌現。

在這個時候,革命黨人也出版了許多刊物,鼓吹革命思想。雖然因為攻擊清廷過于激烈,這些報刊被禁,但是在各地租界,同情革命的人以及追逐厚利者再從租界把革命書刊走私運輸到其他城市。

隨著新思想的傳播,新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普及。

體育事業則在1903年左右隨著新式教育和輿論輿情的發展得到廣泛的推廣。

與此同時,衛生防疫工作也得到了不少的發展。19世紀末以來,由于各地興建了不少的醫院、醫學堂,醫療衛生知識日漸傳播。加之新政期間推行地方自治,提倡改良社會習俗,衛生公益事業日漸受到重視。

美國人莫理循在1904年8月8日致友人的信中也談到南京的變化︰這個城市正在變樣。到處鋪水泥路,街道用電燈照明,電話通暢,郵局每天投遞八次信件。巡警們簡直叫人贊揚不盡,這是一支待遇優厚、裝備精良、紀律嚴明的隊伍。我昨天就看到一個警長幫助一個推獨輪車的人把車子從地上扶起來;這個最微賤的苦力推著一車大糞,把車子弄翻了。並且自來水供應良好,我感斷定,不需要多久我們就能乘上電車。這兒的中國人大都漸漸地習慣了使用新的東西。城里各處都在大興土木。

正在京師興建的國會大廈也一定讓這位英國記者頗感興趣,那是一座德國專家設計的歐式建築,如果最終建成,甚至比有名的德國議會大廈還要壯觀。

變化不僅僅在大城市。

莫理循在談到西北城市蘭州和太原時同樣充滿著興奮︰在那里,包括學校、醫院在內的市政建設正在進行中,山西大學也建成開課,清帝國的各處都欣欣向榮。

但是問題的嚴重性還是讓人不得不陷入焦慮之中。

1905年,劉飛揚辭職後朝庭內部主管財政的度支部和主管陸軍的陸軍部與新軍之間矛盾激化,政啟和保皇黨想削弱劉飛揚的軍事實力,因此在軍費上提出節儉主義,減少給新軍特別劉飛揚控制的新軍的拔款;而新軍各將領則稱軍事籌備不可怠慢。

1905年7月19日。政啟讓度支大臣裁澤與軍諮處協商解決。但是軍諮大臣德興阿不但不同意消減軍費,在參與政務處討論時,反而提出還有18個師的新軍沒有編練,缺額達六七千萬兩,要求度支部承兌。

度支部斷然拒絕。

軍諮處不得已越過度支部,直接向各省督撫發出通電,宣稱軍費絕對不可壓縮削減,軍事機關與度支大臣的矛盾暴露無遺。

當時俄國軍費比例為44%,英國為38%,德國為34%,法國為31%,日本為26%,清庭的軍費用的支出總量為28%處于中下等水平。

但是,教育興學,民族工商業尚處襁褓之中,整個國家的財政面臨重壓,此外還有其他新政事項亟待籌辦,所以敗政還是很困難的。

而軍事部門要求大力整頓軍備有深刻的國際國內因素。在19、20世紀之交,中國作為後發展中國家,國土安全不能得到任何大國的有效保證,就只能盡量走自強之路,軍事力量的增長是一個硬性的指標。清庭駐各國公使有感于國家地位與列強各國的差距,紛紛向朝廷發出奏請,希望朝庭以提升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為急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整頓軍備。

涉外人員的意見反饋到國內之後,在朝庭中間,軍諮處的德興阿和新軍將領反應最為敏感,極力主張擴充軍備。在財力匱乏的前提下,度支與軍政之矛盾、度支部與軍諮處的矛盾一步步升級。

其實軍事機構和行政部門的矛盾在任何國家的發展歷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所以在朝庭的新政過程中,出現度支部和軍諮處這樣的矛盾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對于財政極為拮據的朝庭來說,就顯得極為棘手。因為,新軍並不控制朝庭手里,一旦軍費縮減,恐怕軍心有變。所以政啟甚至已經開始考慮接受皇室變賣家產的建議,充作軍餉。

第二百二十七章新政綜合癥(二)

第二百二十七章新政綜合癥(二,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