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政綜合癥(一)

1906年9月15日,美國商務代表團到達上海,謀求兩國通商的擴大。商團中最有實力的是當時美國的輪船業巨頭、實業界領袖羅伯特,他是上海奔馳汽車在美國的銷售伙伴,在合同中議定︰上海奔馳汽車在美國的銷售由埃宴地汽車公司全權代理。

新政開啟之後,經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1885年為比較基點——當年全國財政收入上升到歷史最高值7700萬兩以上,而財政增加主要是由于洋務企業開展以及關稅收入激增所致,商稅收入增加了十八倍。到了1906年前後,全國的財政收入已接近于9億兩,其中農業稅從1885年的3000萬兩增至8000萬兩,各種雜稅約為1億5000萬兩,商稅則超過6億兩,是朝庭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

由于美國連續兩屆政府與劉飛揚關系不佳,1904年新上台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改變了對華政策,不再把中國視為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把中國當作一個新興的大國,廢除了《排華法案》,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加強商貿聯系。美國商界試圖不落于歐洲各國之後,希望進一步擴大對華利益。

清庭也做出積極反應,7月底,商部頭等顧問官張謇就領命來到上海籌備接待工作。

美國代表團到達上海時得到了官商各界的熱烈歡迎,並參觀考察了中國自己開辦的汽車、鋼鐵、機器、造紙、紡織、兵工等企業。

8月23日,美國商團來到南京,得到兩江總督陳其昌的熱誠款待。25日,江蘇咨議局舉行了更為隆重的歡迎儀式。當時正值帝國憲政改革的重要關頭,所以這次聚會也在無形中感染了濃烈的政治氣氛。

身兼江蘇咨議局局長的張謇主持歡迎會,還有其他16省的咨議局代表也到會出席。

張謇在歡迎詞中說︰「目前,我國正處在月兌胎換骨的新舊交替之中,你們可能已經感受到這種變化。我們所進行的實業改良,與財政、法律、政治制度息息相關,如果政治制度不同時改良,實業制度也不會有大的成效。現在,能夠稱得上已見成效的改良業績,就是我們今天歡聚一堂的咨議局。」

美國商會會長朋漢代表美國商團方面于三天後致辭說︰「清國在政治方面取得重大進步,是以民選咨議局為代表,江蘇咨議局更是首屈一指的標志。深深期望咨議局以後與弗蘭費亞的自由廳媲美。」

在一系列商業合作活動的推動下,1906年秋,美國商團同兩江的公司簽訂了貿易款達4000萬兩,摩根財團為東北三省實業貸款2000萬兩的草約。

1906年10月1日,政啟召見張謇做政策咨詢時,張謇請求朝庭支持中國商人代表團訪美,並建議中美合作投資銀行、航運,並請朝廷撥給東三省2000萬兩經費,與美國合作開發東北三省。

在經濟目的之外,中美雙方共同產生合作意願還有更深層次的政治考量,中國希望美國放棄支持日本的政策,美國也希望能夠在遠東尋找一個替代日本的國家,以繼續鞏固「門戶開放」的商業政策。

1903年夏天,中國、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在張家口外的蒙古地方舉行汽車比賽。汽車的速度之快令國人瞠目結舌,有人驚呼︰三千路程,四日之間,克期而至!而且在這次活動中奔馳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不論速度、性能還是價格都遠優于外國的汽車。這次活動的舉行明顯激發了國人修築公路的熱情。

「保升直隸州知州」趙宗詔聯合一些豪紳向地方大員呈交了聯建公路的建議︰自從鐵路建設風行以來,車輛在運輸中的重大作用充分顯示了出來。目前京張鐵路在一兩年之內就能完工。但是張庫(張家口至內蒙庫倫)路工程巨大,籌款興築,要等到十年之後了。在這十年之中,必須設法建起交通系統,最為簡便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口外(張家口外的蒙古地方)創行汽車,先修築張庫公路,隨時擴充,以為地方造福。

為了「以昭激勸而示保護」,地方政府給予了該公路公司以獨家經營專利權。

張庫公路的建成與通車,是頗具典型意義的︰「自從這種‘僅靠四個輪子飛轉驅動的房子’在口外的荒原上開始急速奔馳的那一剎那起,它帶給當地居民的就不僅僅是一種新的交通運輸工具,它帶入的是一個新時代的文明。」

同時以白銀計價的貨幣形式也越來越不合適。在1902年,官方報紙《北洋商報》就刊載了《論銅元定價參差之流弊》,強調貨幣制度的好壞直接關乎國家「生命命脈」、民族興衰。統一貨幣制度,對于恢復政治統一、社會經濟秩序具有積極意義。並稱自從開埠通商以來,輪船火車,瞬息千里,電報通訊,頃刻萬里,但是中國的貨幣制度卻遠遠落後于經濟形勢的發展。

當時的中國市場已經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世界貨幣市場的波動,給中國造成很大的壓力。1903年之後,世界銀價市場急劇下降,進口貿易對于采用銀本位的中國來說極為不利,國際市場通行黃金償付手段,這樣一來,中國又受到巨大的損失。要改變被動局面,貨幣改革不得不行。

英國的意見是組織一個由西方列強參與的專門委員會來指導和監督清政府的貨幣改革。清庭也感覺到,如果沒有西方國家的參與,貨幣改革難以進行。所以有條件的接受了英國建議。同年,朝庭設立了專門的財政處,著手財政、貨幣制度改革,並成立國際匯兌處。為謹慎起見,清庭邀請實行銀本位的墨西哥與其一道,請求美國的合作。

在1904年,美國金融專家精琦來到中國調查貨幣狀況,並向中國提出具體方案,大體為以下主張︰在國際結算中實行金本位制,在國內用銀幣作為流通貨幣,金幣只作為國家儲備使用;金銀比價定為1:32。他認為自己的意見對于清庭來說是切實可行的,希望能夠被立即采納。

但是就建立金本位還是維持銀本位制,朝野之間形成了兩種意見,西方國家之間也不能達成一致。

此時任度支部大臣的陳其昌不同意精琦的方案,他認為中國的經濟政策改革不應該讓西方人插手。他也不主張讓銀錢大幅貶值,因為普通人持有財富和商業結算一般都以銀錢為主,會直接傷害到商民和眾多百姓的利益,這樣就不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由于朝庭黃金儲備薄弱,如果實行金本位,發行的貨幣將是一種不足值的,勢必引起新的紛爭。他指出,世界金融市場的銀價下跌,雖然不利于中國進口,卻有利于中國工礦企業的出口。眼下國內的企業正在發展階段,國家的目標是富國強兵,所以維持銀本位不但可以穩定市場,而且可以鼓勵和支持民族企業的發展。

而張之洞和一些地方官員反對陳其昌的意見,更傾向于精琦方案。

朝庭雖然在名義上暫時采用了張之洞的意見,但是新的爭議又起,這次爭執主要是由標準貨幣問題引起。

第二百二十六章新政綜合癥(一)

第二百二十六章新政綜合癥,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