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18章天助大禹治洪水始才鯉魚跳龍門

()第418章天助大禹治洪水

始才鯉魚跳龍門

在自然元素中,水好像最沒有個性的,或靜止不動,或隨波逐流,或隨遇而安,或只往下流動,沒有追求,沒有格調,只有在發生質的變化的時候,只有升華為氣體的時候,才能向上走,才能夠有追求,即使在空中,一旦凝聚成氣體,就會直落而下。爬得越高,摔得越狠,應該是對水的最好描述。

這水呀,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只要有高與低的差距,上與下的分別,內與外的不同,就會在縫隙處進入,只到流完為止,毫無保留。只要有力量的作用,就會前赴後繼,上下交流,左右顛簸,不厭其煩,無始無終。只要有包容的空間,他就會與空間內的一切物質,借助溫度,進行充分的溶合,直到所有的生命物質,充分溶解為止,不怕犧牲,憂時間。只要有一點點條件,它都能夠掙月兌出來,通過沉澱,蒸發排泄,還原自己的本色。

它平靜的時候,宛如處子,紋絲不動,但內心卻充滿著流動的渴望,一顆顆露珠,就是渴望的結晶。它動蕩的時候,就如惡魔,可以幻化成各種形式,各種力量。變幻著各種方式,後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它沒有生命,但比任何生命體都喜歡運動,它有自己的形態,可以變換各種不同的形式,讓人幾乎忘記它的本質。它從不挑剔自己的環境,無論身體內,地面上,空氣中。也不抱怨百川歸海的來源,來者不拒,匯成濤濤江河,湖泊,海洋。就這樣,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它,生命可以離開父母、親人、伙伴,唯獨離不開它。它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生命已經成為它的一種形式,一種貯存的狀態,一種本領的象征。它珍惜一切,卻又超越一切,它敬重一切,卻可以毀滅一切,它充滿激情又毫不感情,無論怎麼敬重,它都會視而不見。

就這樣一種物質,已經在英雄紀的地面,統治了兩百年,後經堯、舜兩個朝代不惜投入的人力,物力,生命不計其數,朝廷高度重視,眾生熱切期盼,但效果仍然不顯著。經過多年的模著石頭過河,經過多年的繳學費,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于找到洪水治理的出路,那就是疏導,讓區域內淤積的湖泊沼澤各歸其位。

尤其是鯀畏罪自殺以後,全國上下都在都在思考如何根治洪水,鯀不畏死亡,盜得息壤,築高河堤,僅僅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足以讓鯀獲得無數掌聲。鯀不畏高山,僅靠蠻干是不行地,禹經常手捧鯀死亡時留下的家書,希望從中能夠汲取治水的教訓。他漸漸地認識到,治水可不是一件投機取巧的事,必須腳踏實地,讓水道順其自然,別逼它,別違背它的習性,它即使是惡魔,也要像神一樣敬重它。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鯀的失敗,就是過于相信洪水治理者的本領,或者治理過于自信,或者,治理者本身就一塌糊涂,受命于危難之際,靠著盲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查出痛病因,無法對癥下藥,最後,面對這西高東低的地勢,面對這片大好河山,讓生命的朋友——水,變成了生命的敵人。

大禹自小就生活在陰影之中,這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自誕生的那一天起,父親就忙碌在治水的前線,沒有多少時間能夠與父親相聚,能夠與他說上一句話,常常能讓自己高興幾天。其他小朋友的家庭,司空見慣的天倫之樂,父親牽著兒子,兒子向父母撒嬌,對大禹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此時,整個華北大地,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依然籠罩洪災的陰影之下!那延伸的一個個大壩,高出地面成為隔出了水與陸地的界線,如同懸浮在人們頭上的利劍,沒有人能夠靜下心來進行勞作置業,眾生只能夠看著洪水的臉色,全國上下,已經失去了自信,充滿著恐懼。百姓已完全把生命,身體交給了朝廷,听任其處置,听任其用以治水的安排。大家都祭拜河伯,認為河伯是水的主人,希望以自己的虔誠感到河神,不再讓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小朋友們之間的游戲,也是在表達著與河神的抗爭,個子大的常常是河神,小孩子看到河神,既恨又敬,從來就沒有取得過勝利。

恐懼產生懦弱,也產生依賴,眾生已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朝廷,希望依靠朝廷的力量,這個曾經征服過華夏大地,消滅過大小敵人的政權,能夠戰勝自己無法戰勝的敵人——洪水。朝廷已經傾盡全國之力,與洪水抗爭,蒼天也給足了面子,讓降雨消停了幾十年,人們一個個從高山上走下來,希望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生。,面對一道道河堤,有的認為那是安全的屏障,已經在開始慶祝治水的勝利,並居功自傲,鯀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卻憂心忡忡,大禹就是這樣,他曾向父親提出過質疑「︰這洪水,可以沖破高山的阻攔,一堆泥土怎能束縛住它那多動的本性?

鯀解釋︰土壤有自己的特性,在壓力下,會粘合在一起,其密度不亞于石頭。

大禹問道︰「土壤長期被浸泡就會變成泥土,泥土沒有能力抵御洪水。」

鯀回答︰「那就往上堆石頭。」

大禹又問︰「災難都是瞬間發生的,蒼天不會給你時間。」

鯀長時間無語,反問兒子︰「那該咋辦?」

終于難住了父親,大禹很高興︰「只有疏導,讓水在地面以下行走。」

鯀狡辯道︰「水是可以在地面以上行走的,遇到干旱,河水還可以灌溉農田。」

孩子的思路很清晰,「治水就是治水,從根本上治理洪水以後,再說利用,現在洪水治不住,卻說是利用,這是狡辯。」

這是一場不歡而散的爭論,為此,雙方都很後悔,父親逃亡之前,才知道兒子的話有道理,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後,才感到自己的話太重了,傷了長輩的心。但他堅信,自己的思路是正確的,以後,他沉醉于疏通的思考中,即使吃飯,他也會把饅頭用手撕成一個中間有凹槽的形狀,喝粥,也會從中間開始,把中間的小米吃掉,讓粥水向中間匯聚。大禹已經沉醉于治水的想象中,但他沒有工具,沒有可以役使的勞動力,沒有山川地理的地形圖,但他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天,大禹來到黃河岸邊,正在觀察水勢,忽見河中跳出一個怪人來。怪人長著白白的面孔,魚的身子,豹子的尾巴,自稱長乘。他送給大禹一塊水淋淋的青石板,然後,躍入水中,很快就消失不見了。大禹仔細看那青石板,上面布滿線條似的花紋,聰明的大禹明白了,這是一幅治水的地圖,從此,他可以確定大河大江的走勢,實際執行起來,完全符合地形地貌的高低錯落走勢,大禹感到十分神奇。

還有一次大禹,走到牧德山上,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他主動與大禹打招呼︰「你今後將承擔治水的重責,肩負著民族的希望,你必須借助外力的幫助,尤其是人類之外的其它生物的支持,因為,他們在技能方面,都有超越人類技能的本領,我有一部叫《靈寶五符》的書,記載了造物主在創造每一個怪異動物時所用的方法及各種動物的特點與弱點,書中的內容可以教授你如何役使蛟龍,水豹等動物的方法,這樣,你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外界的幫助,加快治水的進程。」這個地方,以後就被稱為靈寶。

大禹得到怪書,悉心研讀,明白了強大的動物的特點與功能,知道了許多本領超強動物的役使方法,他從此可以役使應龍,騰雲駕霧,從高空觀察各地地形。也可以役使蛟龍,疏通河渠,許多為害百姓的生命,比如,無支祁最好都成了自己治水的幫手。還有,共魔、大烏、烏木田、庚辰,今後役使的四員大將,都是根據這本書的啟發,征服的遠遠超越人類力量的四個異獸。

大禹是幸運了,朝廷給了他熱愛祖國的機會,朝廷並沒有因為他是地富反壞右的後代而剝奪他為國出力的權利,也沒有因為他的出身問題,而不讓他熱愛這個祖國。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當時的朝廷,實在是不知道咋著征服洪水。調令很快傳達出來,他將接蘀自己的父親,成為治水的共工。

大禹很快進入了自己的角色,現在,洪水正在隱退,他必須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進入一個個河道之內,把里邊的泥沙挖出來,按照疏導的原理,按照水的習性,從根本消除今後洪水的危害。他帶著來自各地的難民,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與時間賽跑,決心跑在災難的前邊。經過多年的治理,他們依靠人的的力量,基本上確立了今後大江大河的走勢,為整個中華文明,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為華夏兒女,提供了立身之地。

開焀龍門山的時候,大禹偶然進入一個大岩洞,洞很深,一望無際,洞內的水晶發出耀眼的光芒,再往前走,則是漆黑一團,為了看個究竟,大禹命人舉著火把探路,繼續向縱深進發。走著走著,只見前面有只形狀像野豬的怪獸,嘴里餃著一個夜明珠。發出的光亮比火光還亮,像是給他帶路似的。他好奇地看著,那野豬沒有絲毫要傷害人的樣子,突然,從野豬的身後蹦出一條青狗,汪汪地叫著,一邊叫,一邊向山洞內跑去,似乎他們暗示著什麼。

大家都很驚奇,順著狗的叫聲向洞內繼續進發。大約又走了一段路,就覺得眼前漸漸明亮起來。光線從四周的玉璧上發出,終于可以看清了。在石屋的中間,有一個玉石大椅,上面端坐一個奇怪的人,那人長著人的面孔蛇的身軀,懷里抱著一疊玉簡。

大禹趕快向前請安。

奇人聲如洪鐘,在石壁四周回蕩。「來者可是大禹?」

大禹點頭稱是,並抱拳作揖,以示問安。

奇人將那個玉簡抽出,送給大禹,朗聲說道︰「這叫玉簡,舀了它可以丈量大地,平定水土。」

大禹謝過,從此以後,他經常把玉簡帶在身上,詳細計算河道的深度與周圍的高度,使治水的準確度大大提高。

從此,大禹以更加科學的方法,從事著洪水的治理,它遵循疏導為主的洪水理念,指揮著萬千百姓,並借用其他生物的能力,讓應龍走在前邊,讓它以尾巴畫地,應龍的尾巴畫到哪里,大禹就在哪里開焀河川,疏導洪水,使其順流進入大海。

他曾經到達過三門峽,這里有一塊奇大無比的石頭,擋住了黃河的去路,他用玉簡,量出尺寸,結合石板河圖,計算出巨石焀開的大小,借助蛟龍的力氣,把巨石焀成三斷,焀出了三道門戶,讓河水流過去,三門各有自己的名稱,中間的叫神門,南面的叫鬼門,北面的叫人門,水從三門流過,狂濤拍案,聲如雷鳴,令人驚心動魄,三門峽從此而得名。

在望山,他到過呂梁山,這里,高聳的地勢,擋住了水道,一旦遇到暴雨,河水就會向東,奪路進入汾水。大禹根據石板河圖,把大山從中間焀開,成為扇形的樣子,只是比以前寬大多了,應該達300米寬的樣子。這樣,河水從門戶中間奔騰而下。成千上萬的黃河鯉魚如同听到了進軍的號角,不約而同地從河川中奔舉過來了,爭先恐後地向上跳躍,形成了鯉魚跳龍門的奇觀。

再往上,焀開的河道很窄,但河床很深,老虎就可以從這岸跳到對岸,下邊是懸崖陡峭,河水飛流直下,狹窄的河床隨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成就了壺口瀑布的美名。

大禹治水,成就了黃河,這個龍形的工程,既有大自然的豐功偉績,也有早期治水人的巧奪天工,像一道閃電,在民族發祥地上中蜿蜒向前,時刻發出黃河大合唱的旋曲,催促著東方的民族,奮勇向前。

大禹治水,奠定了華夏大地的河流走向,幾千年來,東方民族一直在黃河、海河、黃河的庇蔭下,生生不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