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17章千里尋夫好女子狂風成就湘夫人

()第417章千里尋夫好女子

狂風成就湘夫人

舜帝在位七十余年,時常訓誡大禹。他這樣做,出于他是一個正派的帝王,而且,希望朝廷能夠正派下去。他看到了大禹的智慧,希望能夠對于他的智慧進行引導,引導到為民服務上面來。他講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精誠專一,中庸興盛。」

此話怎講,就是講,人心險惡,不可揣測,道心幽暗,難以明察,這是國家混亂,百姓遭殃的原因所在。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國之主,只有精誠專一,張揚和睦,實行中正道義,兼砭各方面的利益,才能使國家興盛,百姓富庶。

能夠經常與舜帝接觸的大禹,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一個重大的責任,正在向自己的肩上壓來。因此,在治水的間隙,他也在思考著民族的未來,與為君之道。大禹問道︰「天下興亡,黎民命運,都掌握在君主一人之手,君主的好壞,左右了國家的命運,黎民的福禍,一人不德,天下遭殃。為什麼不恢復到原始部落的狀態,在這種狀態,沒有大的危害,氏族歸族長管轄,一人不道德,只能危害一族一地,不會影響到別的氏族,不是更有利于民眾生存嗎?」

舜帝︰「人生來沒有爪牙可以自守,肌膚沒有毛皮可以御寒,筋骨不足以抵抗暴虐傷害,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就是人自身的弱點所決定的。但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與外部抗爭,這是人自身弱點所決定的。但即使這樣,也有諸多弱點,在群族內,有老幼男女壯弱之分,在群族之外,有強弱大小貧富之別,族群內部的問題就是少者懼長,弱者畏壯,有力者豪,暴傲者尊,日夜相殘,最終將自盡其美,群族之外,則大者攻小,強者凌弱,富者欺貪,歲月攻伐,最終也會自盡其類。」

大禹不理解,難道這都是由于人類自身弱小卑微所導致的嗎?

舜帝︰「黃帝、炎帝、蚩尤,不能說沒有大德,尚且不能制止族群兼並,相互殺戮。內部貧富不均,外部強弱有別,這確實是人性的弱點所決定的。弱者,始終處于不安全的生活狀態,只有拼命,只有強大的物質財富,只有控制更多的人力,繁衍更多的子孫後代,以增加存活下來的機會,以求得安全。弱者在追求安全的過程中,常常不能恰到好處,而是過分地追逐,追逐的結果,常傷害著其它更弱者的利益,矛盾與沖突就在所難免。」

對此,大禹依然不理解,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舜帝︰「堯帝聚賢良,中時勢,順天地自然之道,建大國,重朝廷,天下一統之後,數十年間,不動兵戈,方圓穩定,人口繁盛,財富山積,北方有難,南方救之。西方有求,東方助之,泱泱大國,何其尊也!」

大禹感慨道︰「看來,黎民百姓,只能期盼一個大德大道的君主了,如果有這樣的君主,就是萬民之富了,沒有這樣的君主,就是全民的悲哀了,百姓把希望寄托在君主身上,也是一個悲哀啊!」

舜帝︰「君主即使有大德,天下也並非能夠大治,以一人之力,扛大國之鼎,誰也不能,歷代君主無不求賢助己,黃帝以師為父,炎帝以神農為知己,堯帝見到布衣善綣,因其善良,即拜為師,即使是我,一沐而三推發,以接待賢者。大德者,只有親賢士,遠小人,才能使大德長久,賢人是維持大德的土壤,如同河堤之于河水,海灘之于海浪。」

大禹也意識到社會治理的艱難,「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化解這個問題?」

舜帝︰「我作為平民出身的官員,廣泛了解了百姓的疾苦,你作有神力的黃帝之後,應廣納言路,廣泛听取不同意見,廣設納言官,使君主的決策更有廣泛性,代表性,才能使社會治理更具包容性,才能容納各種異己力量,成為社會發展的力量,如若一意孤行,無法容納不同意見,只能夠社會在狹隘的道路上前進,敵對勢力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最後,只能夠讓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社會分崩離析。」

大禹道︰「每一個眾生,都是社會發展的力量,在各地治理洪水中,我有此切膚之感,做好社會治理,理亦如此。我們不能把社會的一個個有生力量,推向社會的對立面,成為反抗自己的力量,若如此,就需修正自己管理方式了,天下乃眾生之天下,非統治者之天下,天下無法容納百姓,乃統治者之過也。」

舜帝道︰「無德者心胸狹小,只想一己之利,無法容納眾生的追求,異己力量的多寡,是判斷德政的標準,無德者周圍都是敵人,草木皆兵,此時,只有改惡政,修德行,而不能在讓眾生削足適履。」

大禹道︰「此乃大智慧,我等謹記慎行。」

舜帝叮囑道︰「政權,乃朝廷從民眾中掠奪的權利,眾生對此已經反感,即使強加給民眾一個有道德的國家,眾生尚且不願意接受,如

若一個貪婪貪腐的政權,百姓要是能夠接受就是怪事了!朕念你治水有功,功德蓋世,現四方鼎足,我年事已高,經多次考察,符合承攬接班之重任。」

大禹推辭道︰「此乃朝廷之德,不才只是依朝廷旨意行事而已,皋陶掌管刑法,乃社會支柱,其把好尺度,在位以來,沒有一個屈死的冤魂,沒有一個冤假錯案,沒有一個百姓上訪,眾生感到,法治乃空氣,此等有德之人,帝位非他莫屬。」

舜帝道︰「皋陶乃兩朝忠臣,現已老邁,體弱多病,若非如此,帝位當以許之,帝乃國之棟梁,非強健之人,無力承擔,望推辭,朕來自于宛地歷山,乃耕人之子,事事處處,無不以自勵自省為立足之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先帝許之兩女,以察己德。朕無負帝望,終成帝業。繼任以來,己所不欲,施于人,受到萬民敬仰,此生亦無怨無悔。帝位由你承繼以後,將以堯帝為榜樣。以後,我追尋著生命的軌跡,回到我該去的地方。」

大禹再次深刻體會到了舜帝的坦蕩無私,光明磊落,頓感身上的壓力沉重,舜帝安慰道︰「國家治理盡管是一個復雜的學問,但只要心胸寬闊,消除私欲,並不是什麼難事,統治者克制私欲比較難,常常把一國治理得一塌糊涂,望你能克服這個弱點。」

帝位托付之後,舜進行了人生最後一次南方巡查,這是自己一直摯愛的山水,無數次的親密接觸,這是讓自己敬畏的自然,生養著一代代眾生。這是讓自己流連忘返的神奇之地,春暖花開,落葉歸根。他自北向南走著,兩三個隨從及夫人照顧自己的生活,他路過家鄉宛地,那曾經讓自己的善與德成就的地方,那里埋葬著死去的父親與後娘,自己的親娘已葬身洪水,不知所終,他在親人的墳頭,良久,知道自己將要追尋他們的軌跡。他想在這里停下行動的腳步,死後葬于父親的身旁,但是,他感到,以自己的英名,必將襯托出後娘的嫉妒與狹隘,不但不能夠給家人帶來美名,相反,卻起到適得其反的後果,因此,他決定繼續前行,走到哪里是哪里。

兩個摯愛的妻子,依照青春煥發,他不願帶著他們繼續前行,他知道自己行走的將是不歸路,妻子們今後的歲月仍將繼續,他不希望在生命的盡頭,讓她們看到自己死去的慘狀,自己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麻煩,讓她們在自己的家鄉或者她們喜歡的地方,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安頓好家人,舜就帶著兩三個隨從,漫無目的地向前走著,他進入漢水,以舟楫在上面蕩漾,原來的緊張與壓力,已全部釋懷,他們順水而下,進入長江,江水湍急,水面寬闊,小船無法長久承受水的沖擊,從人從安全考慮,把船駛入湘江,逆流而上,進入洞庭湖。

兩岸山地高低錯落有致,茂密的林竹生長其間,郁郁蔥蔥,橘樹、柚樹、梨樹上果實累累,樹下簇擁著一叢叢的蘭草、芍藥、青竹,散發著芳香,高山與湖水映襯,天地一片鸀色,湖水如同被鸀色染透一樣,也散發著鸀色的氣息。

舜躺在鸀色的懷抱中,就想這樣靜靜地離去,一生勤勞忙碌,什麼也無法帶走,即使一世英名。他看到星光在閃爍,那是召喚自己的暗示?他突然感到,善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己作為一個善者,要到岸上的山澗,尋找落腳點。他坐了起來,舟在碧波中蕩漾,身上的體膚依然充滿著活力,他活動了一下腰身,想說點什麼。隨從都一個個進入夢鄉,他不想驚醒他們,他麼也太勞累了。

夜間涼風習習,充滿著寒意,魚群在水面上滑行,鱗光閃閃,它們結伴而行,又竊竊私語,好像要去從事什麼偉大的事業。遠山傳來了虎的咆哮,鳥的啼鳴,如同遠山的呼喚。舜打了一個噴嚏,知道自己感冒了,他更願意想到,這是妻子的呼喚,他默默地回答︰「人老了,再也回不到你們的身邊了,願你們一切都好。」

當晨曦自東方吹來,越過樹林,露出絲絲光線的時候,從人發現了舜已奄奄一息,大家手忙腳亂起來,舜揮揮手,示意大家不要再白忙乎了,他質問道「現在這是什麼地方?」

當听說這上邊是九嶷山的時候,他說︰「這個名字好听。以後就把我葬在這里吧!」

舜斷氣以後,靈魂飛回娥皇與女英的身邊,做了最後的告別。得知死訊,二人悲痛得肝腸就要斷了,她們一邊痛哭,一邊準備著前往奔喪,這兩最早的女公務員,履行了對舜的考察,她們在相互掣肘中,對舜進行了公平的而評價,使堯舜二帝完成了更蘀。她們深深地知道舜的善良與美德,深知其敬業與無私,這種無私奉獻的人,卻客死異鄉!她們哭的越來越悲傷,在他生命的最後,自己都不能夠廝守在一起,悔恨異常,她們決心要在舜的葬身之地,守著他那高傲的軀體,讓他不再孤獨。

她們現在還在舜帝的家鄉歷山,得到舜帝魂魄的暗示,她們不顧鄰人的阻攔,不顧女兒宵明,兒子商,濁光的勸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尋夫的道路。她?p>

欠綺吐端蓿?贗景儺仗?街?螅?技械老嗨停??且丫?焦?順ガ???胂娼?饔潁??侵?潰?Ω煤芸旒?攪俗約旱姆蚓???巳繽?煒站奐?吶ㄔ疲??閑耐罰?崴?繽?現椋?齬齠?隆@崴?鱸諫揭暗鬧褡由希?褡右哺猩似鵠矗?康衛嶂樽谷氳牡胤劍?夾緯擅覽齙陌呶疲?褡影馴?思?Υ????イ鬧褡櫻?緩筧順晌?鞍咧瘛被蛘摺跋駑?瘛薄?p>

前行山路重重,在當地人的勸說下,她們棄路乘舟。此時,已是暴風雨的前奏,舟人勸說其歇息兩天,以避風浪。這讓兩個離心似箭、充滿著悲傷地女子,不由得痛哭起來,舟人無奈,只得駕舟前行。

風雨刮越大,濃雲越聚越厚,水中的浪花越來越大,舟人小心翼翼地駕駛著。浪花向船頭襲來,船頭被浪花頂起,女英與娥皇沖向船頭,把船頭壓下,一道閃電過後,板栗一樣大的雨點砸落下來,水面上被砸的凹凸不平,船如同在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駛。船體內積存了大量的雨水,每行一步都很吃力,舟人趕忙舀起葫蘆瓢,把水從船中舀出。

一陣南風襲來,帶著狂浪,向高起的船頭撞去,小船被掀翻了,娥皇與女英沉入水中,舟人趕快游過救助,一個大浪把他卷入水中,舟人嗆了一鼻子水,也沉入水中,待舟人再次從水中升出,已無法覓到二人的身影。

娥皇與女英,這兩個倔強的女子,終于沒有戰勝風浪,溺于水中。她們沒有恐懼,沒有哭號,感到了卻一樁心願,這是夫君的召喚,她們滿足了夫君的意願。

兩人死後,靈魂飛回了輪回的地方,她們的執著已經感動了西王母,西王母沒有進行靈魂的最後審判,讓她們依舊回到了湘江。

靈魂回到了洞庭湖以後,她們時而到九嶷山,守護著孤獨的舜,時而乘著雲,和沅水吹來的清風,在幽清的蒲水和湘水上暢游。她倆出入時必有旋風急雨相伴,她們成了湘水的神靈及洞庭湖的水神。當她們心情和悅時,就在秋風深深,落葉紛紛的美景中,在漫灘上漫步瞎聊,遠遠就能看見他們閃閃發亮的美麗眼楮。如果他們心情不好,勾起從前的傷心事,她們就會怨恨老天爺沒有給她們再見夫君一面的機會,因此,會隨著暴風驟雨,渀佛要把這股怒氣發泄到世間。

她們是曾經的人,也是現在的湘江水神,被後人稱為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