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6章楔形文字是豐碑兩河流域美名傳

()第396章楔形文字

文明的傳播,如同商品的傳播一樣,必須要有需求,對文明的常求來自于三個方明︰一是人類自身的發展需要。從人類向猿進化過程中,人類的步伐已經達到數百萬年,人類只知道吃、睡、性這些基本需求,並在基本需求上產生的野心,但是,僅僅擁有野心還是不夠的,由于沒有能力,只能夠在基本需求上徘徊,無力突破。人類如同其它生命一樣,裹足不前,但人類卻比其他生命的生存本領,適應性低下許多,只能夠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夠生存下去,而不像其它生命,單個的力量,就能達到游刃有余的目的。

要實現集體的力量,就要求人類必須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這是人與外部關系的核心問題,待集體力量足夠強大,無生存之憂時,就要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可是最復雜的關系,包括男人與女人的關系,男人之間同女人之間的關系,內部人與外部人之間的關系,集體力量與外部集體力量的關系,要處理好這種關系,既需要力量、智慧、方法,也包含文化、思想、藝術、技巧。由于集體生活,人類終于形成了對于文明的需求。

因為,集體關系錯綜復雜,人類不斷模索著,依靠累積下來的經驗,有的人只能處理一種關系,而不能恰如其分地處理好更多,更廣泛,更深入的關系,內斗、內耗在耗費著時間、生命,人類迫切需要能夠更深入,更有體系的,更能夠全面滿足人們需求的知識、智慧、方法以及由此升華為文明的思想體系來指導。

二是從文明需求的對象來看,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文明,女人要完成繁衍後代,教育後代,,要承受兩**配過程的快樂,痛苦的後果,女人比人類的三大需求之一——性的方面,具有更小的主動權,盡管他們在過程中比男人有更大的快樂,但她們必須承擔後果的責任,因此,女人們為了減少痛苦,必須控制交配的主動權。在森林生活的時候,對性的支配權,是女人最大的權力,因此,人類社會度過了漫長的母系社會。在這種社會中,每個女人都可以接受很多男人的交配需求,當然,男人可不是白干的,要提供必要的生活資料,因此,在男女之間,女人的權力比男人更大。

女人之所以比男人更需要文明,除了權力大之外,女人比男人要處理好更多錯綜復雜的關系,除了圍著自己轉悠的幾個甚至幾十個男人們關系之外,還有長輩、子女的關系,還要考慮生產與發展的問題,尤其是未來的問題,男人很少考慮這些,一人吃飽,一家不餓,但女人必須考慮。否則,不考慮這些,受苦受累的還是自己,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都是女人總結的格言。

女人的虛榮心,也是文明傳播的重要動力,女人為了讓自己更具吸引力,就必須讓自己外表看起來靚麗起來,女人在復雜的兩性關系,家庭關系中,無論真話假話,是非混淆的話,能夠自圓其說,女人有自圓其說的本領,但缺乏智慧,因此,她們迫切需要用文明來裝飾自己,用智慧來提升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以鞏固自己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

三是部落的統治者,在與女人的勾心斗角的比試中,許多男人是失敗者,他們有很大的力量,可以戰勝洪水、猛獸,但大弱小者面前,都是失敗者。女人不知道心疼好人,相反,她們常常恥笑周圍成功的人,她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想以此事提升自己的地位,相對來講的好人,常常是不計小節,能力出眾的人,能力出眾的人自恃自身的能力,又常常不計小節,包括女人的恥笑。恥笑多了,這些男人就勇敢地走出去,以自己的成就來證明,自己是強大的,他們通過征服附近的部落,建立更強大的部落,他們想建成一個超越女人管理,不同的社會治理形式,這就是創新。在創新面前,男人有比男人更強烈的需求,但創新需要智慧的支撐,此時此地,他們依然缺少這方面的智慧,只好天天禱告,希望得到上蒼的幫助,能夠建立更強大的一種社會、國家,他們的自尊心覺得,必須要有智慧,要有比女人更文明的力量。

來自東方的智慧傳播者,帶著當地產的香水,還有男人與女人都需要的智慧,悄悄地降臨到兩河流域,人們剛開始抱著好奇與觀望的態度,希望從中能夠看到外來者與自己的差別,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看到外來者儀表整齊,看到外來者脖子上,手上的裝飾品,聞到香氣逼人的香水的味道,女人們迫不及待了,她們恨不得把外來者宰殺掉,把這些裝飾品放在自己身上,她們之所以沒有動手,而是她們的好奇心,看到了外來者還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來者叫安啟,隨行者有巴比倫,蘇美爾,馬爾杜克,底格里,由于語言不順,他們沒有與當地人進行更多的交流,而是沿河而上,在兩河的中上游地區,以香水,工藝品向女人們換取勞動力,在哪里先建了最早最老的城市,名字叫埃里度都,城市不大,卻樣樣齊全,然後,在這里傳播智慧。

女人們看到了他們的與眾不同,看到了城市生活的舒適,看到了外來者身上的氣質,無不興高采烈地帶上族人,部落里的人們,來這里居住,自覺服從外來者的管理。她們又像傳銷組織的成員一樣,把這里的情形繪聲繪色地向更遠的人們進行描述,越來越多的好奇心重的人,都放心手中的活,向更遠的人們進行描述,都放下手中的活遠覓而來,進行參觀訪問。

外來者知道,城市外部形象,已經征服了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已經實現。但是,他們也清楚,得人心,只是一個結果,要讓人們服從,他們就把這些滿懷好奇心的人們,組織起來,讓他們乖乖地听從自己的安排,把自己的社會治理的理念,轉變成具體的行動。

于是,外來者開始講述偉大的神靈,神對萬物的關照,上天庭與下地獄••••••這些玄乎、不可捉模的、難以驗證的話題。外來者是有分工的,安啟、巴比倫的身份是祭祀,祭祀們為了讓人們對神有更多的敬畏之心,還結合眾生的需要,講述一些生產技能,包括木匠的手藝、織網、農業生產,更講述一些人類關注的終極問題,包括真理、真誠、正直、善良,除此之外,就是認識論的一些方法問題,比如格言與智慧,好話與壞話,判斷與決定,英雄與力量、敵對與騷亂,毀滅與懲罰,愉悅與憂慮,勝利的歡呼,旗幟與指令等,人們如痴如醉地听著,如同在干渴的沙漠中降下的甘露。

就這樣,南亞人沒有使用刀槍棍棒,依靠智慧,在西亞站穩了腳跟,度印的弟子與後人,征服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這是南亞人的一個重要的立足點。為了鞏固這些輕松獲得的成就,度印的兒子馬爾杜克,決定在這里實現有效的管理。

現在,無論是波斯高原、安卡拉高原、喀布爾高原,都已經被南亞人收入囊中,這一個個的地區,由于有了南亞人的足跡,現在,都有了名字。這些名字,都是南亞人命名的。這一個個名字,都是南亞人的紀念碑。

現在,來到兩河流域的智者,利用所掌握的知識,不斷與當地的實際需要結合,不斷派生新的知識,新的智慧。在這里,所有的知識,都是口口相傳的,外來者全依靠記憶,馬爾杜克認為,這樣下去,很不穩妥,一旦哪一天知識的保存者突然被天上掉下來的石子、河里涌出的洪水、空氣中散布的病毒奪去小命,這些知識就會瞬間消失。同時,這麼多知識需要記錄,但當地人就听起來很不方便,由于說話習慣,當地方言土語,自己幾個人表達出來的都不一致,接受者更是听得雲里霧里。語言迫切需要統一的格式,讓講述者提高傳播的效率,讓接受者能夠完全準確地接受。

于是,馬爾杜克與其他人商量,能否創造一種記錄語言的玩意,暫且叫文字吧,讓接受者能夠更形象地接受信息。對此,安啟講道︰「完全可行把每種勞動用圖畫的形狀畫出來,打漁的畫魚,放牧的畫牛,反正,社會職業也不復雜,這事好辦,公的多一道,母的少一道,既形象又生動,叫起來,也有樂趣。」

底格里問道︰「有很多活動是無法用圖畫表示,比如交配,上邊一個公的,下邊一個母的,你這圖畫要多大,放在一起,有的字特別大,有的又很小,大小不一怎麼看呀!」

安啟講︰「這也有辦法解決,造字的的解釋權就在咱們手中,你說是啥,它就是啥,既可相形,也可表意,咱們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行了。」

蘇美爾講︰「既然是文字,其基本要求,就是排在一起的時候,要整齊劃一,大小相等,看起來,不致于錯行,自己起來也不會太累了,你說相形也好,表意也好,必須達到這個目標。」

巴比倫問︰「既然是文字,我們用什麼記錄呢?由于需要保存,必須追求能夠長久保存的載體。用樹葉來記錄,一年下來,樹葉都腐爛變質,即使不腐爛,也會扭曲變形,上面的文字無法辨認,石頭可以彌補樹葉的不足,但是一方面代價高,另一方面,往上邊刻字有是一項艱苦的體力勞動,即使是這兩項都完成了,舀起來讀,又是一件費力的活,因此如何能夠解決文字載體的工作,就已經擺著我們的面前。」

安啟講︰「我已想過,在這兩條河中都是肥沃的土壤,在恆河的時候,我們小的時候,經常用泥巴捏成各種形狀的東東,要把泥巴搞成表面平坦,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我們用泥巴制成一個個泥板,在上面記錄文字,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說完,他又補充一句︰「當然,是濕的泥巴。」

底格里十分擔心地講道︰「這倒是個好主意,只是泥巴也只有在濕的狀態下才能夠記錄文字,記錄文字以後依然是濕的,如何保存,太厚了,重量大,太薄了,倒是方便,可是堆在一起,遇到陰雨天氣,還不是一堆爛泥巴?如果舀出去曬,夏天陽光好,可是雨水多,正曬著,一場暴雨,都會淋成稀巴泥,冬天可是到處都是冰天雪地,要多長時間才能曬干,即使能夠曬干,土壤中那麼多微生物,幾年,幾十年之後,也會讓蟲腐蝕掉。」

安啟講︰「這不難,圖畫在濕的泥巴上邊刻好之後,舀到到火上狠狠烤一遍,你所擔心的問題都解決了。」

巴比倫講︰「泥巴太脆,容易折斷,也不是很好的載體。」

安啟講︰「用泥巴摻入雜草,就不會那麼容易斷了。」

大家經過熱烈的討論,就根據剛才的討論,進行一樣樣嘗試,字寫在上邊,頭尖尾寬,呈楔子狀,大家都笑到︰「干脆叫楔形文字吧!」

泥板經過烘焙,即使掉在土地上,也不會輕易爛掉,即使沉入水中,也不會還原成為泥巴的原來形體。這樣,英雄紀人類最早的文字,就在兩河流域誕生了。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人們用削尖的蘆葦,做完,在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後,把泥胚烘干,成為泥板,一個不起眼的成為,薩爾貢人征服這一地區之後,也沿襲是用這種文字,以後的赫梯人,亞述人,腓尼基人,波斯人,猶太人,都用這種方法,記錄自己的歷史。自從有了文字,人們心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知識都能夠記錄下來了,頭腦中雜亂無章的知識,都被整理出來,思想不再沉重,人們也不用再絞盡腦汁,去苦思冥想曾經的靈感,人們可以大膽忘記,然後把思想的空間騰出來,進行更大膽的的思考與暢想,思維的空間更加廣闊,思維的深度更加深入。從此,人類文明的進程加快了,人類的記憶在泥板上滾過,人類的思想在你泥板上掙扎,人類的價值觀在泥板上閃現,人類就很快完成了原始社會的歷程了。以後,《一千零一夜》,兩個流域的諺語、神話、史詩《吉爾伽美什》就這樣被記錄下來了,如同文明的火種,照耀在這片肥沃的大地上。

文字創造出來的同時,馬爾杜克一行在這里創作了最早的科技,最早的水利工程,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藥物典籍,最早的農業方法,最早的倫理規則,最早的格言,寓言與神話,史詩,情歌,無不與楔形文字的發明創造有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