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89章度印創南亞文明贖罪成眾生信仰

()第389章度印創南亞文明

贖罪成眾生信仰

次大陸的文化之所以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不能夠被任何征服者改變,盡管幾千年一直處于挨打和被侵略的狀態,但是,任何侵略者都改變不了被侵略者。南亞文化之所以有這麼強大的包容性,如同西邊的印度河東邊的恆河一樣,沿途容納百川,關鍵在于度印這個傳承上一紀文明又發展本紀文明的仙人,所進行的高于一切的制度設計,在于崇尚知識、智慧並承認物質世界並不被物質世界迷惑的精神追求,以及堅持抑制**、控制貪婪的東方文明核心。

在這種種姓制度下,婆羅門生活無憂無慮,他們作為社會地位最高的階層,能夠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眾生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的社會現狀,能夠深入思考形成眾生爾虞我詐,好惡狠斗的原因。智者的獨立思考精神,幫助眾生認識到人類的罪惡之源,要避免人類災難的發生,要避免人類悲劇的重演,就必須從每個人自我信仰起。由于眾生的貪欲,成就了世界的罪惡。他堅持從贖罪開始,他的跟隨者也是如此。

如何贖罪,向誰贖罪?智者們想到了母親河恆河,只有在母親面前,每個人才能夠敞開心扉。在次大陸,每個人的母親就是恆河了。恆河有兩個較大的源頭,恆河上游急流洶涌,奔騰于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後,兩河回合,始稱恆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進入平原,與著名朱木舀河並排西行並匯合,地勢再降至120米。恆河氣勢磅礡地流向宗教聖地瓦拉納西,又集納哥格拉河,宋河,干達克河、古格里河等許多支流,河面寬闊,水流浩蕩地奔向下游。這是自于喜馬拉雅山的清泉,這是哺育眾生的母親,這是每一個人心中的聖水。在恆河及其眾多支流的誕生地,那里,是造物主專屬的特區,那里,最早的人類阿華和阿夏曾經走過的地方,那里,是持續時間最長久的樂園,那里,是眾生靈魂家園,那里,是每次災難之後,都是保存生命種子的地方沒有比上邊的高原更偉大的地方。來自于上游的聖水,如同聯系造物主與眾生之間的紐帶。

在造物主的歷程中,世界是由物質、意識和靈魂三部分組成,靈魂是生命體,既有物質屬性,也有意識屬性,靈魂的使命就是記錄生命的行為過程。盡管其功能在生命成長過程中不斷被造物主賦予一些新的使命,尤其在樂園保衛戰之後,靈魂的意識屬性進一步加強,控制力量進一步加大,但靈魂作為生命體,其物質屬性無論如何無法磨滅。在長達6億多年的人類歷程中,靈魂一直堅守著自己獨特的屬性、本質,以維護生命與自然界的關系,延續著人們狹窄的道路。在靈魂的啟迪下,意識蘇醒了,人們的記憶恢復了,歷史重新被激活了,每一個榆木腦袋,頓時靈光閃現了。

這期間,度印回到了昆侖山,在那里,他見到了少典等幾個老朋友,他對于每一個人在嘗試創造的社會狀態,都有所了解,也在豐富與補充自己的制度設計,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夠包含更多的文明因素。盡管他對各地的文明,也有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但是,他沒有指責,沒有挑三揀四,他的內心世界,有著極大的包容性,他的涵養,可以包容一切。

他對于少典的奴隸社會很感興趣,但是,他不喜歡對奴隸的殘暴,但他接受奴隸社會懲處貪婪的制度設計。他把少典的奴隸社會與自己的等級制度進行比較,比較來比較去,最後,才意識到,這兩種治理形式,其本質都是一樣的,自己只是換湯不換藥。如果說有太大的區別的話,自己的社會只是更文縐縐一些,而少典的奴隸制度,更加露骨罷了。但是,自己的臣民,更喜歡這種文縐縐的欺騙,而北方的人們,更喜歡直截了當的方式。

這期間,度印主要工作就是依靠自己的魅力,在統治四周的人們的同時,他教出了大量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他思想的傳播者。他把自己的一個個學生,都不分貴賤,都封為婆羅門,都是當時的高高在上的思想控制者,都是度印思想的傳播者。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干高原,度印的思想迅速傳播,他的思想傳播到哪里,他的控制範圍就延伸到哪里。他的思想光輝,因為有了這一大群學生而發揚光大,他的偉大理念,因為有了這些對他言听計從的學生而熠熠生輝。

在度印所創造的南亞文明中,創造者及思想繼任者們看到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認識到了人類由于破壞和諧所遭受的暴行,意識到靈魂在貪婪面前痛苦的掙扎,由于無法控制人的**與貪婪而給世界所帶來的種種不幸。如何把人類的罪惡最大限度的降低下倆,所有的智者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們經歷過災難,知道人們能夠延續下來實屬不易。智者的覺醒,覺悟,只是希望人類能夠延續的時間更長久一點,人類的道路更正確一點。他意識到,人類必須贖罪,必須靠自覺消除人類自身的罪惡,修行,修更嚴厲的苦行,是消除自身罪惡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他們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向眾生說明,人類可以洗卻罪惡。

智者的贖罪方式多種多樣,有的靜坐冥思,長時間的忍饑挨餓,讓他們骨瘦如柴。有的大清早,跳進恆河,凍得渾身直起雞皮疙瘩。有的在神廟里舉行儀式,乞求蒼天的護佑。智者的行為,人們剛開始都不理解,但智者們並不畏懼,他們依然以犧牲自我的方式,代表著人類的罪惡來贖罪,漫漫地,更多的覺悟者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于是,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太陽自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晨光熹微,成群成群的男女老少已經在瓦拉納西的大街小巷涌動,他們中當地的居民,也有千里迢迢趕來的追隨者,更有抱著驚奇眼光的異鄉游人,大家只有一個目的——恆河之岸。

瓦拉納西是恆河之岸最美的聖城,河岸之景蔚為壯觀,清清的恆河水在無聲地流過,河岸邊則是錯落不齊、風格各異的神廟,一座緊挨著一座,形成陡立的峭壁。東方欲白,淡淡的霧漫漫散去,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洗浴的男女進入忘我之境︰有的站在齊腰深的水中忙碌,盡情搓洗,有的雙手合十,面向太陽祈禱,安詳的臉上金色溢彩,靈魂的滿足表露無遺。有的則不停地屏息潛入水中,唯恐這聖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滌干淨,身披黃布的祭祀以及光著上身的虔誠的信徒,在岸邊的石頭上閉目打坐,打著哆嗦的孩子們在父母的水罐之下接受著冷水的沖洗,身著紗哩的婦女們洗浴完畢,竟然能夠在這人海如潮中換上干衣,而不讓自己的身體露暴絲毫。

善者樂山,智者樂水,思想者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犧牲而喪失自我,相反,他們的追隨者越來越多,他們的學說越來越被人們接受,他們征服了人們的心靈,也征服了世界。雖然他們沒有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可以叱 風雲的強大軍隊,一個氣勢磅礡的大型工程,但他們感悟的思想,已經征服了世界,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把抑制**與控制貪婪形成了自己的準則。他們沒有停步,還要發展自己的思想。他們借助萬能的神的力量,依據自己的理解與覺悟,整理著眾生的行為規則,制定更嚴格的教條與教義,形成了最古老的宗教,也是人類最完美的法典。

由于有了神的影響力,度印在推廣自己的思想與要求,就顯得更加輕松自如了,他的要求與主張,不需要像軒轅那樣,走上武力推廣自己理念的程度。與少典相比,他沒有強制推廣奴隸社會,就很輕松地把整個社會管理起來了。與軒轅相比,度印是成功的,他不需要眾生付出血的代價,就讓人們自覺接受自己的主張接受。由于他的高瞻遠矚,南亞成了以後人類的思想寶庫的發源地,佛教,印度教,喇嘛教,錫克教閃亮登場,有著共同的信仰的覺悟者聚集在一起,為了共同的價值準則與信仰,苦思冥想,讓人們的生活,一直生活在靜謐之中。

從南亞留存下來的地名、人名就可以看出,每一個名字,都像詩歌一樣押韻、流暢,這無不體現著思想者的深入思考與良苦用心。你再看看中國的地名,什麼冀州、豫州、揚州,什麼王營、李莊、趙寨、王宅,無不體現著社會秩序維護者的霸道與蠻橫——既沒有韻味,也沒有美感,只是體現著強者的征服與弱者的服從,只能夠反應出黃帝的霸道與蔑視一切的做派。

後來,聰明的西亞人,模渀這里的宗教,在那個戰事不斷的地方,創建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瑣羅亞斯德教。無論宗教怎樣命名,但是,所有的宗教的思想內核與這里的宗教基本一致——如何讓人閃亮起來,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己的靈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這個平衡點就是和諧,就是人們**與貪婪的極限不能夠超越這個平衡點,這是信徒們都別去觸踫生命的底限。越過這個底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就是去了平衡,社會的秩序就被打破,社會就陷入混亂之中。這是身陷混亂中的人們渴望社會秩序的一種選擇,是智者們為了平衡內心與外部環境的自覺行為,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所進行的犧牲,是達社會治理中選擇了與統治階級社會之外的另一種治理模式,是內心孤獨的靈魂,尋求真理的一種突破。

後來佛教被原封不動地傳到了東方,那里是思想的沙漠,那里是推崇統治思想的沃土,是統治階級假裝是天子,自以為萬能的結果,是他們為了永遠統治下去的目標造成的。那里,只有維權主義,只相信物質至上,這是黃帝所創立的,權力可以決定一切,可以統治人們的心靈,為了不受打擾地擁有權力,那里不允許發展思想。統治者認為,思想影響了權力效果的實施,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無智方為良民,對于一切不符合統治階級愛好的一切,都是異端邪說,都是被鎮壓的對象。

統治階級害怕小百姓看穿了自己的本質,必須把反抗的精神熄滅下去,于是他們找到孔子,找到釋迦牟尼,當時,貴霜帝國的建立,打開了南亞與中亞之間的屏障,為佛教的東傳創造了條件。佛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方就是位于昆侖山北邊的西域各地,直到漢朝,才傳入中原。

其實,佛教是一個可惡的宗教,這個宗教的可惡之處在于,它只會欺負窮人,欺負向它尋求保護的人。信徒向它的弟子施舍,為它捐款,為它出苦力,它卻對信徒啥忙也幫不上。相反,它卻幫助強大者來欺負窮人!這還不是它最可惡的地方,它欺騙這些信徒,鼓吹人死後可以上天堂,這樣,很多從來就難以受到尊重的窮苦之人,為了上天堂,為它窮其一生,為它效勞,讓窮人一直就貧窮下去!讓窮人的後代,一直生活在貧窮之中,知道這個家庭斷子絕孫,永遠都沒有翻身的機會。之所以這樣,就在于,它不鼓勵奮斗,不鼓勵作為,它自己本身也不知道怎樣作為,這樣的結果,讓窮人放棄了努力,它剝奪了窮人成為富人的機會!

這個宗教,只要求自己的信眾做善事,自己從來就不做善事。它把從窮人那里掠奪而來的錢財,用于塑造佛像,用真金白銀來裝飾佛身,把源源不斷的財富,用于自己的投資,企圖永遠控制眾生的心靈。它既不像道教那樣去潛心創造(包括民俗、禮俗、禮儀),鑽研真理,也不像基督教那樣,能夠創造出來一個聖誕老人,真心實意為自己的信徒,辦一些實事——給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們,帶來些許的溫暖。它只會讓信徒捐贈,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正是這個德性,以後統一起來的印度就把這個宗教從國教中趕出去,把國教的重擔讓印度教承擔。

南亞的智者就是這樣,僅僅立在恆河岸邊,就建立了與造物主的聯系,盡管他們沒有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卻統治了世界眾生的心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