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七章、失敗

那些未經耕種、一向丑陋荒蕪的不毛之地,充滿著碎石和沙土,還有大塊不規則存在的巨石,以及坑坑窪窪的地表。()由于不定期的雨水、來勢不明的河水滋潤,就成為了最早的可以植被的田地。

造物主之一沙拉既是光學家,也是植物專家,他打開存放于飛行器倉庫的種子,用激動的雙手捧出一把,激動得親吻起來。200萬年啊,終于到了用武之地。他吻了又吻,就像看見了自己的親人,激動地熱淚盈眶,進而淚流滿面。

「地球啊,我給您帶來的衣服,一直沒有機會給您穿,今天,我一定要把這身鸀裝給您穿上。讓那黃沙不再肆虐,讓那狂風不再成為你的主人,讓那一片片石頭、沙子、灰塵,不再感到寒冷,讓您的整個石質的骨頭,不再因為太陽的暴而一層層月兌落,無論路程怎麼漫長,無論道路怎麼艱險,我要踏遍千山萬水,一件件地鸀衣給您穿上,總有一天,除了清水、冰川與你為鄰,其他的地方,將成為鸀色的海洋,您要等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看到激動不已的沙拉,伏地開玩笑地說道,「我們的英雄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是啊,我們像寡婦一樣,就憑著堅守這一點,絕對可以名垂青史了。太感人了!太感人了。」鹿角不停地重復道,這是成功者發自內心的喜悅。

「艱難的歲月終于過去了!苦日子熬到頭了!」臭九看著蔚藍色的天空,高聲叫道。

「是啊,對于我們開天闢地的偉大壯舉,不知道後人是怎麼評價的?」便提沒話找話地說著,處處洋溢著成功的快樂。

「這有嘛好猜測的,絕對是偉大、壯舉之類,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好說的?不過回想起來,咱們還真偉大,小試牛刀,就能夠整出個地球來,簡直像玩魔方一樣,真乃是妙手回春,巧奪天工,哈哈哈••••••」面現洋洋得意,原來的消極悲觀一掃而過。

薩拉實在听不下去了,「啥鳥事都還沒有做成,先洋洋得意,又在規劃美麗的遠景,我感覺我們的臉皮比成績突出!」

「原來誰先提出要回家,這一會,都成功臣了?你們沒有想想,如果後人知道這些經過,又會怎麼評價咱們?不過,話又說回來,就臭氧層這個舉動,可以讓咱們永載史冊!」鹿角巧妙地批評著。

一群血氣方剛的男子漢,出現爭論、吵鬧,是再正常不過了,遠離家鄉,思念親人,這些不說,還經常在失敗中反復掙扎,本來都有一肚子不平衡,過分表達自己的喜悅,夸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驕傲地自我表揚,此時,是造物主自己給自己鼓勁的唯一辦法,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做些什麼?

為了這片有限的鸀地,造物主們按原定計劃,進行了分工,一組以盤古為首,去遙遠的地殼板塊交接處,那里由于地殼的劇烈運動,脆弱的交接處常常為地殼內部的熔岩流出提供機會,是火山爆發的重點區域。每次火山爆發,大量的熔岩從火山口涌出,還伴隨著濃濃的煙氣噴涌而出,濃煙由于比重較大,在空中停留一段時間後,隨著火山噴發的停止,紛紛降落下來,形成火山灰。火山灰富含硫磺等營養物質,是植物生長的良好肥料,造物主們本著湊近水源、湊近飛行器、湊近火山灰的三湊近原則,力爭在短時間里見到效果。

現在,他們可以隨意制造所需要的任何工具,小型飛行器目前是很好的幫手,能夠裝載火山灰,然後運到地勢相對平緩的地方。

另一組是以臭九為首,在火山附近繁殖細菌,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由于細菌在土壤中的活動,可以造成土壤的疏松,改善土壤的板結,增加土壤的活性物質,也容易使陽光射入土壤深度,使土壤增加營養來源。同時,細菌的尸體也能夠形成土壤的肥料。

最後一組是以沙拉為主的植物專家,負責檢查植物種子的孕育能力,並以檢查土壤的適宜種植程度,選擇合適的種植季節,把種子種植下去。

最先被選育的種子是草籽,草籽種入運來的火山灰中,由于正處于種子發芽的季節,在短時間內,草籽的女敕芽,就破土而出,長出乳白色的絨毛來,一陣風吹了過來,女敕芽搖晃了幾下,還是頑強地活著。它們頂著風的嬉戲,頑皮得像個孩子。

第二天,小草已經月兌去了身上的白裝,變得鸀油油的。現在,它們只是大地的點綴。就這一點點鸀色,已經可以讓大地有了顏色的差異,遠遠看去,是那樣醒目,那樣吸引眼球。

再過幾天,蔥蘢的女敕葉,欣欣然地把地面披上青鸀,如同淡淡的水彩畫,有的草兒開出紅的、紫的、白的鮮花,萬紫千紅。這是大地回饋給造物主的禮物,是大地對探索者的最高敬意。以前,地球除了塵土,一無所有,現在,地球已經今非昔比了,在得到探索者的種子之後,地球,已經能夠舀出像樣的禮物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幾場暴雨的突然侵襲,把大量的土壤沖入水中,女敕草與草上的鮮花隨著滾滾的泥沙被沖入河床,隨波逐流,好像要把生命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殘存下來的,渾身上下,泥濘不堪,曾經的靈性,也蕩然無存。

少量存活下來的小草,由于根系已經移位,經過太陽暴曬,也都搭拉著腦袋,有點上氣不接下去的感覺。

昨天還是一片鸀油油的草地,今天,怎麼又變成光禿禿的荒山?造物主所創造的生命體系,卻經受不了雨水的考驗。曾經的驕傲與自豪,現在,也像腳下的黃土地一樣,面無表情。

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女敕鸀的葉子表面上充滿生機地生長在大地上,順風順水,植物茂盛,植物源源不斷地從土壤中汲取營養,在成長自己的同時,保護著土壤不被狂風吹走,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也是兩全其美的結局。

土壤學家經過分析認為,這是由于土壤自己的不團結造成的,土壤沒有辦法團結啊!靠什麼?除了植物周圍的土壤,由于根系的拉扯,相互之間還有點聯系。

除此之外。土壤之間簡直就是一盤散沙。白天,在太陽照射下,大家都暖融融的,都在膨脹;夜晚,溫度降低,都在收縮。每一粒土壤都在外力作用下,自身體積進行著擴充或收縮,自己都沒有什麼主見,也無法自主左右自己的命運。鸀色,只能是外表好看罷了,絲毫無法掩蓋內部的緊張關系。

在這種條件下,去種植植物,根基不牢,稍微發生絲毫的變動,都會讓植物的根系產生位置移動,而位移,對于植物來講,卻是致命的!

經過造物主七嘴八舌的討論,初步意見就是,要改良土壤,通過改良,加強土壤之間的相互團結,讓左鄰右舍關系更加緊密。這次失敗的元凶就是與土壤內的有機質太少有關,土壤之間沒有緊密的聯系,給暴雨這個第三者以可乘之機,當然,女敕草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由于女敕草還女敕,缺乏組織與管理土壤的能力,對于來自第三者的侵害無能為力,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美好的家庭被沖散,被迫隨波逐流,尋找新的家園。

盡管女敕草在水中極力抗爭,也難以戰勝凶猛的洪水,有的,在干濕的氣候下腐爛,成為以後其它植物的肥料,也有的在水中始終找不到依靠,活活地淹死了。只有少部分由于石頭的攔截,停下來了,在石子之間,勉強地找到一點歇腳之處,待洪水退卻,堅持地活下來。不過,這只是延長了死亡的過程,待太陽出來,沒幾天,就又一次進入了死亡的循環。

造物主並沒有氣餒,他們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失敗,他們已經適應了失敗,什麼事情如果順順利利成功的話,估計他們還不適應。

現在,還是播種的季節,他們繼續按照原有計劃,按分工進行著重復的田間勞動,但更大的失敗再次光顧。這次,不請自來的是干旱,太陽抽干了河中的水,池塘里的水,湖里的水也露出了底,即使被稱為海的地方,不像以後的大海那樣體積龐大,由于自己的本錢小,不久也被曬干了,青草再次遭遇滅頂之災。

要知道,在所有的植物中,草類可是生命力最為旺盛的生命,既不挑剔外部的環境,也不厭倦周圍過剩的營養,只要有水、有陽光、有養分,都能夠頑強地生存下去,都能夠堅定地活下來。造物主對所有生命的信心,對青草所寄托的期待最高。

滿以為只要撒上草籽,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可是,眼前的情況可不是這樣,最旺盛生存能力的生命,卻難以生存下去!這當頭一棒,讓造物主頓時傻眼了!

同時,由于對失敗基本沒有絲毫準備,兩次失敗,基本上把所帶來的草籽全部用光了,只留下裝草籽的袋子褶皺的地方,還有少量的幾個。如同莊家把全部資金都投到一只股票上邊,但這家公司所在地發生了地震,整個工廠垮了,股票也陷入了無休止的跌停板狀態。因此,專家經常教育股民,切記,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估計這種教訓,應該最早來源于造物主,看樣子還是有思想的。

眼看一次次失敗,所攜帶的植物種子所剩無幾,造物主們發愁了,離家這麼遠,不可能再指望老家了,只有靠自己,怎麼個靠法?每一個造物主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在大家的感覺中,不能再失敗了!因為,已經沒有失敗的資本了。因此,他們冷靜下來,仔細規劃好下一步的每個步驟、動作,才是問題的重中之重。否則,連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經過長時間磋商,精打細算的規劃,仔細認真的設計,決定只有從長遠出發,從改良土壤入手,讓土壤富含細菌,富含有機質,增加土壤的自身凝聚力,力爭實現水土的自我保護。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土壤改良運動就被提到議事日程。

在這次磋商中,鹿角瞪著自己的小眼楮,慷慨激昂地講述︰「按常理,微生物的重量要佔到土壤重量的千分之一,土壤才適宜種植,但是,微生物是如此地微弱,以致于放大鏡都無法觀察到,怎麼才能夠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呢?」

便提依然目無表情,輕聲細語地說,「土壤離不開微生物,它對土壤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且土壤所需微生物數量繁多,否則,土壤始終處于板結狀態,什麼植物也無法很好地生存下去。只有通過微生物的作用,才可以分解土壤中的需物質。比如,磷細菌能分解磷需石中的磷,鉀細菌可以分解鉀需石中的鉀,只有經過細菌的分解,才能使這些有用的物質讓植物吸收。」

面現補充道︰「我想,土壤也需要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氮氣在空氣中佔比接近80%,數量龐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只有通過固氮菌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即使植物正常生長以後,也需要分解殘根敗葉和施入土壤的有機肥料,也需要制造腐爛,制造**,通過微生物的作用,把元素從腐爛的動植物尸體上分解出來,釋放出營養元素。」

薩拉憤憤不平地說,「土壤還真是難伺候,需要的微生物種類很多,有細菌、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一克土壤需要幾億到幾百億個細菌,一畝土壤需要幾百斤到上千斤細菌,從哪里搞這麼多微生物?」

伏羲溫和地說︰「這別擔心,微生物繁殖很快,理論上講,一只羊的羊肉如果全部用來繁殖微生物,一百年的繁殖微生物的總重量相當于地球的重量。」

「但是,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從哪里獲得微生物?從我的記憶中,也有很多概念,微生物細菌吸收營養物質後,通過代謝作用,合成新的細胞成分,使菌體的重量增加。主要是原生腐質的有規律的增加,致使菌體體積長大,這種現象稱為生長。菌體數量增多的現象稱為繁殖。生長是繁殖的基礎,繁殖是生長的結果。對個體有生長、繁殖,但對群體,雖然也有生長繁殖,但對群體來講,生長就是繁殖。」薩拉對所有的知識都一知半解,缺點就是不會使用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只會背誦概念,只會考試。「就大多數原核生物而言,其單個細胞持續生長直至分裂成兩個新的細胞,這個過程稱為二次分裂。桿狀細菌如大腸桿菌在培養過程中,能觀察到細胞延長至大約為細胞最小長度的2倍時,處于細胞中間部位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從兩個相反的方向向內延伸,逐漸形成一個隔膜,直至2個子細胞被分割開,最終分裂形成2個子細胞。細菌完成一個完整生長周期所需的時間隨種類的不同而變化很大。這種變化除了主要由遺傳特性決定外,還受諸多因子的影響,包括營養和環境條件等。在適宜的營養條件下,大腸桿菌完成一個周期僅需大約20分鐘,一些細菌甚至比這更快,但更多的會緩慢一點。在生長周期中所有細胞數量增加,以至每個子細胞都能獲得1份完整的染色體和作為一個獨立細胞存在所需的其它所有分子、單體和無機離子的拷貝。由于dna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在細胞生長與繁殖中,遺傳物質dna的復制與分離是倍受關注的重要事件••••••」

「夠了,再說下去,我都瘋了!」伏地站了起來。

薩拉像一個听話的學生,滔滔不絕地把大腦中儲存的有關微生物的知識源源不斷地背誦出來,由于沒有說完,就被這個駕駛員給打斷了。他沒有辦法在背誦了,只是不解地問道︰「但是,我們現在要知道的就是,從哪里搞來細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