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六章第一滴水

()地球上大氣層形成以後,空氣形成對流,那稀里糊涂、毫無追求、無所事事的氣流在陽光的照射下,迅速蒸騰,越升越高。()在高空,隨著溫度降低,熱空氣遇冷收縮,形成雨滴,雨滴越聚越厚,那薄薄的雲層終于支撐不住,撒手讓其自由墜落,但是,地球實在是太干渴了,這陣下落的陣雨,還沒有落到地面,又被炎熱的氣溫再次蒸發掉。因此,降雨只是在空中降落,很難達到地面。降雨,只能夠成為傳說。就像高層的財政撥款,很難到達群眾的手中。

地面仍是光禿禿的,沒有雨水的滋潤,像個干癟的ru房,擠不出一滴水來。僅有的一點濕氣仍被太陽俘虜走。地球越發干燥,一塊塊岩石在失去水汽後紛紛碎裂,變成了一個個大石塊,小石塊,碎石塊,碎石子越來越多,以至于到處沙塵飛揚,烏煙瘴氣。

細沙被風刮走,下面的岩石出來,繼續干裂、破碎、腐朽。細沙子在干裂的大地上,還在不停地碎裂,成為地球的一粒粒塵埃,塵埃在風力作用下,不停地飄向空中。天空中的空氣也慢慢地有了依靠,有的濕空氣已厭倦了上竄下蹦的生活,以塵埃為根據,緊緊地依抱住塵埃,再也不松手了。塵埃,可是雨滴要抱的粗腿。

地球繼續死一般寂靜,除了風聲,還有那石頭的碎裂聲。直到有一天,塵埃中聚集的水滴越聚越多,再也承受不住,紛紛地從空中降落。那刻起,地面上才有另一種突突的聲音,這種聲音是水滴落入沙塵中發出的。沙塵期待的時間太久了,一滴水滴落下來,就把沙塵砸下深深的窩,然後,周邊的塵土起飛,像要去擁抱並歡迎更多的水滴。當然,有時也會有渾濁的  聲,那是水滴滴落在干得發燙的石塊或石板上,在降低石塊溫度的一瞬間發出的。這聲音,像饑餓的嬰兒接觸**時發出的滿足的呼喊。不過,瞬間,又變成水蒸氣被天空收走了。像不爭氣的櫃員機一樣,一下給你存入一大筆巨款,一會又把你扣走了。

與此同時,風也沒有停住自己的腳步,無聊地把空氣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地方,轉了一圈,又把空氣帶回來,還有些陌生的伙伴。好像不如此行動,它就不是地球的主人一樣,也只有這樣,才顯得自己偉大,偉大得像一陣風。

不過,風有時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當它從高緯度向低緯度的地方轉移時,寒冷的高緯度空氣,總是躲進低緯度的空氣下邊,把低緯度的空氣高高托起,並帶著這些空氣繼續往更低的緯度前進,終于有一天走不動了,因為上邊的雲層越聚越厚,厚得連風也吹不動了。風走不動了,但上面的空氣不干了,因為富含水蒸氣的塵埃再也托不動,更經受不住擠壓了,紛紛地砸下來,向來自高緯度的空氣發起進攻,它們的武器就是雨滴。

這次,這個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地球霸主,風,第一次品嘗了失敗的滋味。雨嘩嘩地下著,把風砸的抬不起頭,這次,它賠慘了!

在高空高處的臭氧層,長期以來,受到來自地面干燥的空氣沖擊,只得像個縮頭烏龜,不停地向外大氣層撤退,只是臭氧們團結得好,在退縮中,它們手拉著手,才沒有被沖散,但是,馬上就達到了承受的極限,如果攻擊力再大一點,它們那一雙雙拉得繃緊的雙手可能會松開,就會分崩離析,土崩瓦解。在危難的陣地保衛戰中,這時,來了救兵,這救兵就是空氣的內斗。此時,空氣中,有的已經叛變了,已經不是空氣,而成為雨水了。

看來,空氣在與臭氧的戰斗中,是空氣自己打敗了自己。不可否認的是,臭氧的內部團結,也是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如果再深入總結的話,堅持就是勝利。這是臭氧的第一次勝利,它們堅持住了。

從探索者到地球算起,臭氧層已經堅持了兩百萬年,終于取得了大獲全勝的成果,臭氧層向地表空氣繼續發起全面進攻,手拉手,肩並肩,收復被侵佔的領空,現在,下雨了,干燥的空氣對自己擠壓減弱了,臭氧可以向下移動了,一點點空間,就是臭氧層精誠團結的戰利品。它們也松開了雙手,喘了口氣,然後,最上邊的臭氧推著下邊的臭氧,向下邊的大氣層發起了更猛烈的攻擊,一排排的臭氧,肩並肩,邁著整齊的步伐,用自己硬朗的身體,前進、擠壓、前進、擠壓、再前進。並趁勢搶佔更多的地盤。直到自己身體擠得緊緊地,無法再向前行走一步。

對流層的大氣,這次可是毫無還手之力,越是往下擠,降雨就越多,整個大地,都撒下空氣傷心的眼淚。

這些濕熱的空氣,位于對流層的大氣,月復背受敵,終于也敗下陣來,戰敗的濕熱空氣,流下了傷心的熱淚,以致于地面上淚流成河,把周邊的塵土緊緊地包住,向低窪的地方沖去。

此時,在所有的參戰方,只有臭氧是勝利者,但這個勝利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一旦雨過天晴,那些濕熱的空氣在太陽的簇擁下,支持下,像長了羽毛的鳥,從地面迅速拔地而起,紛紛地沖上天空,繼續與臭氧爭奪自己的空間。

無論如何,造物主也是勝利者,他們的勝利,得益于自己的產品——臭氧。臭氧勝利了,造物主也勝利。他們像持有大量的中小板股權,中小板企業上市了,自己不但解套了,還獲取了數不清的收益。這次,造物主們的收益是雨水,是河流,還有那雨水沖刷出來的淺淺的河床。這是第一次收益,盡管不大,但終于看到了希望。同時,這股淺淺的河床,可以讓他們埋下更大的希望,能夠期待更豐厚的回饋。

河床在慢慢地沉浸下去,水在那高興地跳躍奔流,露珠滾在塵土上滾動。在干燥的地上,有的急速涌成渾濁的水牆,有的直接成為渾濁的波濤。水流猶如听到沖鋒的號角聲,便一起向他們的軍營集合,後浪推著前浪,爭前恐後地奪路向前滾去低矮的地方,就是它們的匯合點。

水流很有個性,它們是天生的不用測算,就知道那里高,哪里低,只要有落差,就能夠飛流直下。遇到峻峭山岩,便急湍奔流,自行繞開。若遇到平原,便平靜退縮,像個躺在母親懷抱里的乖孩子。誰都不能阻攔它們,或迂回曲近,或在地底下穿行,蜿蜒如蛇。一旦落差消失,水流便靜靜地躺下,或形成湖泊,或形成河灣。面積小的叫池塘,面積大的叫海,不大不小的叫湖。

在低緯度地區,雨水便利的地方,首先有了河,有了池塘,有了湖泊,有了海洋。

又是幾十萬年,大河在整個地面上奔流,不曾偷懶地用自己的汁液使大地松軟,使偉大的母親品嘗濕潤的滋味,醞釀受孕。

兩百多萬年的時間,對造物主來講,也不是短時間,即使她們擁有永恆的靈魂。

在這期間,他們在干什麼?他們可沒有時間韜光養晦!更沒時間夸夸其談。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只有在最艱難的時候,才會選擇最合適的辦法。兵臨城下,是戰,是和,是投降,有三種選擇,都可以達到結束戰斗的目的。但是那一種最合適呢?同樣是北京保衛戰,于謙選擇了戰斗,慈禧太後選擇了投降,傅作義選擇了和談。其實,無論哪種選擇,都是在最艱難的時候作出的決定,都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智慧,都達到了保衛北京城的目的。

只有在最艱難的時刻,人的聰明才智高度集中,在各種利益取舍中,哪些是可以放棄的,哪些是必須保留的,哪些現在解決,哪些以後解決,各種智慧反復踫撞,反復掂量,反復權衡,智慧、思想、思路翻來覆去,不停地運轉,各種聰明才智都被全部激發,各種思維高度集中,各種創意不斷出現,最終,最好的辦法出現了。

盤古就是在異常艱難的情形下,選擇了人造太陽。何謂人造太陽?就是利用人造反光設備,移到太空的某個高度,用來反射太陽光。不是有太陽了嗎?為什麼還要去借助人來去反射嗎?反射的能量能夠達到地球嗎?

當時,盤古在諸位探索者紛紛要離開地球的時候,在放棄這個半拉子工程的時候,提出人造太陽,或稱人造衛星這種設想的,盡管受到非議和抵制,但盤古還是堅持下來了。人造太陽其實是一個加長加厚的太陽能反射裝置,懸在高高的空中,把太陽光反射下來。人造太陽,比太陽能裝置設置的位置更高,把黑暗的地球,照得宛如白晝。

當時,當飛行器再次降落到地球,到處都是漆黑一團,利用飛行器的照明設備,大家又開始了新的工作,工作的全部內容就是制造一個個裝置。沒有電源,就借用飛行器內部的電源,沒有原材料,就從需石中提煉。

這是一種只爭朝夕的精神。大自然沒有生命,一直在慢騰騰地過日子,一直以來,不急不躁,但是,人呀,無論笀命長短,都是有笀限的,即使是造物主,無論身體怎麼翻來覆去地復制,也無法擺月兌生命的輪回。只是,他們比一般的人生命更長久,輪回循環的節奏更加緩慢罷了。眾多探索者的急躁,正是出于對生命的珍惜,而不是膽怯。

大家的擔憂就是反射後陽光的能量不夠。根據盤古的解釋,陽光之所以不能夠穿透層層大氣,造成地球的黑暗,在于反光設備不夠野蠻!由于生命都有野蠻的一面,人工產品才能夠普遍超過自然產品,比如,用人工的鐵犁耕地,就是比用石頭耕地效果好。火車之所以比汽車拉得多,跑得快,就在于火車比汽車更野蠻。只有野蠻,才能超越自然。野蠻的心態,野蠻的工具,野蠻的行動,創造了比大自然更野蠻的陽光。

盤古就是意識到這一點,才想到利用人造太陽,現在的太陽能板厚的連他們自己都無法搬起,上邊,還有高低起伏的溝回,有起伏不定的高地與窪地。一個,兩個,三個••••••他們總共制造了九個大型裝置。

這九個太陽,被飛行器一個個帶到天空,被安置在遙遠的太空,安裝到太空中的合適位置,很快,強烈的光束照射到地面上,照在一個個太陽能裝置上。地球上,終于又傳來更強勁的機器轟鳴聲。

自從有了人造太陽,自然的循環就加快了。空氣的體積迅速膨脹,源源不斷地升到空中。在空中,空氣又遇冷收縮,凝聚成水,向下降落。這樣,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加速了空氣的流動,也加速了降雨的形成。

自從有了雨水,就有了大地的清洗機。冷空氣不斷附著在塵埃上邊,形成降雨,塵埃隨著雨水,降落到大地之上,天空經過雨水的不斷沖洗,慢慢潔淨了。

終于有一天,天空中出現了蔚藍色的雲彩,還有橫跨東西的彩虹,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開天闢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以後,這九個人造太陽,在天空運行了近六億年,即使開天闢地的工程完工以後,還在為今後的樂園,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能量,使樂園成為神仙最樂于居住的樂土。在兩億年後的黃金紀結束的時候,女媧還利用這幾套裝置,讓冰雪覆蓋的大地率先復蘇,使殘存的生命,最快地獲得了人造太陽改良土壤的庇蔭,又重新活躍在大地之上。直到以後有一個叫後羿的小伙子,在天神的幫助下,利用弓箭把它們射下,成就了後羿射日的美名。這些都是後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