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5章 遺忘︰悲傷回憶苦,學會遺忘甜(1)

§§§第一節遺忘是天賜的禮物

在我們的一生中,有許多值得記憶的事。比如,第一次得到老師表揚時的喜悅心情,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時緊張的感覺……第一次約會時的那份期盼,那份等待,那份焦急,這初次見面時的尷尬和羞澀,你一定不曾忘記吧!你一定也還記得工作後第一次領到薪水時的喜悅吧!也許我們曾經經手過許多錢,但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賺來的錢,你一定有許多特別的感受吧!你感受到了人生的不易,對未來社會充滿憧憬!

如果你是一位學生,你一定希望可以擁有超強的記憶力,可以記住那些枯燥的英文單詞和乏味的數學公式,記下那一條條的政治概念。在大街上隨意走走,你可以看到許多有關如何提高記憶的廣告,如各種記憶方法的培訓班,以及有助提高記憶力的藥物的廣告大戰,你一時眼花繚亂,不知道何去何從了。

可是誰又曾注意到記憶的另一面呢?

大家對魯迅先生並不陌生吧,一定還記得他筆下的祥林嫂,我們都曾因她的經歷而同情她,但是她年復一年地生活在過去的陰影中,不能將過去遺忘,直到她老去的時候,她還對人說︰「我們阿毛……」如果設想她可以遺忘那些傷心的往事,那麼小說的結尾一定不會那麼悲慘。

也許你會說這只不過是小說吧,現實生活中哪會有這樣的事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看新聞的人,你應該對所羅門謝列謝夫斯基不陌生吧,他是全球有名的記憶能手,曾在無數人面前表演過他非凡的記憶力,他甚至只看黑板一眼,就可以將上面寫滿的數字準確無誤地說出。這種記憶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他是俄羅斯科學家追蹤研究的對象。可是他卻為他超凡的記憶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將事物以圖像的方式貯存的記憶天賦阻礙了他智力的發展,因此直到成年,他的智力水平一直停滯在少年時的水平。

當然你也許會說,我們想遺忘的都是那些傷心的往事,可是我們也要遺忘那些無用的曾經輝煌的過去。如果我們背著榮譽的包袱,又怎麼可以輕裝上陣呢,在體育比賽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實例,世界冠軍常常被無名小卒打敗,就是因為冠軍們一直記得他們是冠軍,心里放不下,于是比賽就會受影響,發揮不出正常水平。

在氣功修行中,講究的是忘掉自己,達到無我,從而全面放松你的身體。在青山綠水之間,在藍天白雲之下,靜靜在聆听源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忘掉自己,溶入大自然,你就會感受到那種「萬物與我齊一」的境界。

上帝賜給每個人的寶貴禮物,那便是學會遺忘。人有選擇記住什麼、忘掉什麼的權利,這點自由是沒有人能剝奪的。可是樂觀的人選擇記住自己的理想,別人的贊美,以及一切美好的人與事物︰悲觀的人卻老是記起自己的不幸,委屈以及所有受過的苦難。

有一個叫約翰的人,雖然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大商人,卻常常情緒不穩,因為他心里老是提防著周圍的人,包括自己的助手和家人,于是心里就產生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憂愁。有一天,他的一個好朋友真誠地對他說︰「約翰,相信一個人,比懷疑一個人更能讓人心緒寧靜這句話打動了約翰,他照朋友的話做了,從相信這位朋友開始,他發現自己的憂愁每天都在減少,心情也愉快了許多。

在生活中,我們快樂著、痛苦著、煩惱著、幻想著。雖然有許多事值得我們記憶並珍藏,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更應該學會遺忘,不再沉溺于憂傷的往事,不再被昨日流逝的榮譽所束縛。讓我們以一顆平常心快樂並從容地活著。

§§§第二節遺忘是一種藝術

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留戀自己的過去,會對自己的個人歷史很迷戀,事實上,多數人都會以自己的過去為榮——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贊美它,哀惋它,因它煩惱暴怒,對它夸張其辭,無論如何都要牢牢抓住它,怕它一旦消失,我們也會隨之而去。然而,我們有時也會感覺到,它像一個超重的大包袱,我們時時刻刻背負著它,當我們說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也在偷偷懷疑,它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嗎?

從很多方面說,每個人的過去都像一個裝著記憶和昨日殘留物的舊包袱,我們總以為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用到它。由于這種錯誤的看法,我們總是不願遺忘過去,每次當我們打開記憶的大門回顧過去的輝煌和不快時,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新的關系和新的生活就會變得糾纏不清,障礙重重。這樣對過去的依附、認同就像陰雲一樣遮蔽了我們的現在,讓歡樂與探索的陽光無法照耀我們的生活。可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回味過去上,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此時此刻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情,正如一句名言所說︰我們應該害怕的不是未知的將來,而是已知的過去。

要知道遺忘其實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生活的必要。該遺忘的我們就讓它沉入腦海的底層,不該遺忘的我們就應該把它牢牢記住。這些話說起來很容易,可做起來卻又是那樣艱難。有位作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面對那永不再來的過去,無論是美好的還是不再美好的,我們都應該學會遺忘,這是人生的必需也是生活給我們的啟迪不要讓心在歲月的輪回中變老,不要把自己推向塵世的矛盾與無奈中。無論世事如何轉變,如果學會放棄,學會遺忘,就不會被名利迷失自己,就會天天擁有美麗的心情。

遺忘,對痛苦是解月兌,對疲憊是寬慰,對自我是一種升華。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什麼成敗得失、功名利祿、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等都牢記心中,讓那些傷心事、煩惱事、無聊事永遠縈繞于腦際,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記,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包袱,無形枷鎖,就會活得很苦很累,甚至精神委靡,心力憔悴,生命之舟就會無所依存,就會在茫茫大海中迷航,甚至有傾覆的危險。如果我們善于遺忘,把不該記憶的東西統統忘掉,那就會給我們帶來心境的愉快和精神的輕松。

§§§第三節學會遺忘,才能學會記憶

其實記憶和遺忘是一個對立的統一體,沒有遺忘,便沒有記憶。記憶和遺忘也是相對的。

遺忘之所以重要,前人已論述了許多。偵探家福爾摩斯說過︰「人的腦子本來像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一些家具裝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踫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一古腦兒裝進去俄國作家、政治家赫爾岑也說過,有的人總想保存一切,要薔薇,也要雪;他們希望在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旁邊開放著五月的鮮花。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也正是這樣,根據培根的科學分類思想,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狄法羅達爾貝等百科全書派,制定過一張「人類知識圖表」。這張圖表把大大小小的知識類型分為80種。

在科學發達的今天,知識的類型就更多了。隨著人類對科學文化需求量的增加,知識集聚的速度也愈來愈快。如果我們以有生之年去學習無限的知識,試圖記住所有知識,事事通曉,不僅累壞了身體,而且也必將一事無成。由此可見,記憶固然重要,而遺忘也斷不可少。

凡是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無不在專心致志,加強記憶的同時,也學會遺忘,舍棄其他。數學家吳文俊教授為了編寫計算機「命令」程序,對工作進展情況了如指掌,卻忘記了自己的60壽辰;李四光在辦公室里專心致志地寫論文,他的小女兒李林站在辦公桌對面,李四光視之如外人,弄得「六親不認」;巴爾扎克為了和時代脈搏一起跳動,每天用十六七小時如痴如醉的拼勁,奮筆疾書,累得手臂疼痛,雙目流淚,也不肯放棄,把個人娛樂忘得一干二淨;牛頓騎馬上山,因為耽于思考,馬跑了也不知道。

發明大王愛迪生記憶超人,但忘性也令人吃驚。新婚之夜,他和瑪麗小姐婚禮剛結束,突然想起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實驗自動電報機的問題,告別了新娘和佳賓,一頭鑽進實驗室,直到夜晚十二點,才想起陪瑪麗小姐吃飯的事情。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一天,他去繳稅,利用排隊等候的時間,在深思一個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及至稅務員問起他,他竟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幸好當時有位鄰居在場,見他回答不出的窘相,指著他對稅務員說︰「他叫愛迪生方才解了圍。

試問︰吳文俊、李四光、牛頓、愛迪生等科學家如果只有所收,而無所舍;只有記憶,而無遺忘,在科學上能做出巨大的建樹嗎?

宋代大詩人蘇軾說過︰「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做學問,學技術,即使學生在求學深造期間,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要加強記憶,也要學會遺忘。不管是在校學生還是已工作的為了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學習者,都應該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選擇的遺忘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第四節學會遺忘,擁抱健康

一個人如果把什麼都記得很清楚,大腦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記憶,那實在是很累人的事,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人腦子特別好使,把什麼雞毛蒜皮、恩恩怨怨的事都記得一清二楚,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耿耿于懷,結果不但事業無成,而且病病殃殃;一些人則該記的記,該忘的忘,精力充沛,胸懷坦蕩,事業有成,身心健康。由此可見,遺忘不僅是一種處事態度,而且是一種重要的養生方法。學會了遺忘,才會擁有健康。

《列子周穆王》里有這麼一則記載︰宋國有個叫華子的人患了遺忘癥,「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途則忘行,在室則忘坐,今不識先,後不識今」,「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後經一高明醫生治好了病,使其把平生數十年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都記憶起來,回到了現實的人生。但他又記得太牢,「憂憂萬緒,須臾不忘」,以致怒而黜妻罰子,操戈逐人,弄得雞犬不寧。這簡直成了怪物!

《世界科技譯報》載文說,據精神病學家亞歷山大盧里亞對一位十分不幸的男子的科學檢查,此人永遠不會忘記在他大腦中所有留下印象的東西,各種信息使他窒息,大腦中充滿了各種事情,以至運轉混亂,根本無法看書,也不能合乎邏輯地思考。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