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4章 方向︰找不見方向苦,換個方向甜(2)

生活在今天這樣的一個時代里,確實使人感到緊張不安、壓力重重。唯一能使企業家解月兌和減輕這種不安和壓力的,並且能夠從中得到啟迪和幫助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新知識、掌握新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將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企業家的一生,除了學歷教育外,為了生存和發展,跟上時代步伐,還必須隨時隨地接受最新知識的繼續教育。尤其是在網絡信息技術日益升溫的今天,只有不斷「充電」,方能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千變萬化的世界。

柯達在全球戰略做了一系列的調整︰由傳統影像轉向數碼影像業務,但中國市場非常特殊,一方面是中國消費者膠卷年消費量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在這方面柯達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是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數碼產品產生興趣,但他們更願意選擇一些日韓廠商的產品,因為柯達是膠卷的代名詞,柯達的優勢似乎成了一個弱勢。對此,柯達的中國戰略與全球戰略相比會有什麼不同?

全球戰略都需要保持著一致性,當然你也要考慮因地制宜,柯達不擔心成功的包袱,成為膠卷的代名詞,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定位,柯達膠卷做得好,這表示在影像領域比其他廠商有發言權。其實柯達公司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究以非膠卷的方式拍攝照片,許多數碼技術標準是由柯達公司制定,1976年柯達推出世界第一部數碼相機。當然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生產制造行業精簡革命,使其在制造業上創立了絕對權威的地位。而柯達的數碼在應用上承襲了創始人伊士曼柯達先生的理念,就好比攝影沒有貴族化,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可以分享,柯達在專業領域有3600萬像素的相機,火星探險太空項目需要的影像服務是柯達提供的。然而在大眾化產品方面,由于文化理念的不同,柯達的產品設計落後于日本廠商。亞洲市場的消費者更喜歡追求時尚和功能繁雜的電子設備。不過在美國,你炫耀自己的手機小,美國人卻覺得不方便使用。雖然柯達的相機不如日本相機看起來精巧,然而我們講究「一指功」,即你只要按一下快門,其他的交給我們來辦。簡單,這並不代表功能簡單,而是實用操作簡單。當數碼相機走向普及時,我們會有更新的建樹。在美國的數碼市場上,柯達已經位居第二位了。

變,對于企業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求變,上等的變講究的是領導變化,即主動根據外在環境的變化來領導變化;中等的變是適應變化,以變應變;下等的變是變化來了,不得不做出變化。上等的變化是征服變化,不是順服變化,更不是屈服于變化。發現了變才變,就晚了,當你沒變我已經變了,這就讓變顯得沒有意義了。

§§§第五節識勢用勢,臨機善變

也許有人會說,識勢用勢是不是玩滑頭呢?其實不然,識勢用勢就是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機、采用不同的方法,為廣大群眾服務。

識勢用勢就是要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識勢用勢就是要根據對象的不同方式,要突出服務;識勢用勢見縫插針,匯流成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識勢用勢必須在法律法規的範圍內進行。

總而言之,識勢用勢不是投機取巧,而是以人為本,適應新形勢的具體體現。做事靈活,懂得識勢用勢,懂得以不變應萬變,這種作風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在解決某些突發事件的過程中,當事人如果能夠靈活應變地去處理,肯定會使損害減少到最小。

西爾斯公司不僅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零售企業之一。該公司擁有30多萬名職工,僅僅印刷在商品目錄上的連鎖商店就有1600多家,另外還有800多家供應契約商,其子公司也遍布于歐美的各大城市。

西爾斯公司是由理查德西爾斯在1886年創辦起來的,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它經歷了美國社會生活的幾次大變革,跟上了潮流,在穩定中增長和發展,成為美國經營最成功和最賺錢的企業之一,西爾斯公司雖然在采用尖端技術領域並無令人矚目的貢獻,但它對美國消費者的購物及生活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西方商業界享有「零售業科學院」之美譽。

西爾斯這個歷經百年不衰的「百貨王」,它的主要成功經驗是︰絕不墨守成規,而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

西爾斯公司的初創時期,主要就是以美國農民為供應的對象。當時美國農村比較落後,交通不便,農民的需要與城鎮消費者大不相同,農民購買力雖然不高,但總體上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要開拓這個市場,不采取一套有針對性的經營方式是不行的,首先是組織生產和提供符合農村需要的商品。另外就要做到價格、供應穩定、產品耐用,還要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難,準時付貨,建立良好的商業信譽。

西爾斯公司的創始人理查德西爾斯,原來只是一個鐵路貨運的鐘表代理商。因為幾次被顧客拒絕收貨,影響了他送鐘表的生意,他在無可奈何中想到利用郵局寄送,結果非常順利。由于他對美國農村市場的特點了如指掌,于是,經過大膽創新,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銷售和經營策略。西爾斯經常收購一些因積壓欠債而遭扣壓的商品向農民兜售(這些商品絕對沒有質量問題),登一次廣告,做完一筆生意就告收盤。這種類似于交易會的零打碎敲的買賣,使他狠賺了一筆錢。西爾斯還在郵購商業方面動腦筋,對于印刷郵購用的產品手冊,溝通郵購渠道,建設郵購專用工廠等,均有建樹,不過,由于受當時條件的限制,加之他本人缺乏高超的組織能力,因此,雖然他以自己的名字創建了西爾斯這個公司,然而使公司真正走上大企業軌道的,卻是他的繼任者。

1895年,米利斯洛森沃爾德加入了西爾斯公司,他對公司的發展,特別是郵購業務的擴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當時,郵購商業的特點就是利用信件訂貨,然後再通過郵件付貨,從而把本應有買賣雙方面對面成交的市場延伸到消費者的家庭之中,也就是顧客足不出戶,坐在家里根據店方發出的商品樣本或廣告訂貨單,即可訂貨。買主賣主不謀一面,便可以完成一筆交易。其實,郵購商業並不是西爾斯公司首創的,但使郵購逐步發展成為重要和大規模的零售商業形態的卻是西爾斯公司和洛森沃爾德。

那時,美國農村的交通不便、農民進城購物困難,洛森沃爾德認為郵購非常適合他們,于是他對郵購業務傾注了大量心血,並采取了一系列大膽措施。例如,他從市場調查分析入手,精心編印了非常實用的郵購商品樣本,堅持了「保證滿意,否則原款退還」的經營方針,建立了一個高效的組織管理系統,讓管理人員既有應有的權利,又有明確的責任,他的經營原則是既要物美又要價廉,真正做到成本盡量的降低,售價最大化的便宜,以薄利多銷來贏得顧客,此外他還堅持品質必須保持最好。

從20世紀初起,洛森沃爾德便在西爾斯公司總部所在地芝加哥成立了郵購工廠,他采用標準的流水作業方式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商品。西爾斯公司和各主要的制造商們還建立起了一種與其說是購買,還不如說是代理的特殊關系,從而保證了質高價廉的商品源源不斷地提供給眾多的消費者。洛森沃爾德的經營戰略在不斷擴大起來,1900年西爾斯的營業額僅110萬美元,而10年後卻增長到了6100萬美元,又過了10年,即1920年,已增長到了245億美元,他當年經過深入調查編印的郵購商品手冊上,農民需要的所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從農業機械零部件到帽鞋襪鍋碗瓢盆,無所不有,至今還仍被一些商業學校用作教學的參考,「如不滿意,原款退還」的方針,把買方提心吊膽改變成為了賣方兢兢業業。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西爾斯公司郵購營業額每年都有數十億美元之多,遙遙領先于美國和世界其他同行。現如今,西爾斯公司在大力推行郵購商業,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里,都已具有相當大的規模,而美國的郵購總額更是不下1000億美元,德國也有100億馬克,日本也超過了1萬億日元,英國也有30多億英鎊,意大利也達到了13萬億里拉。

在20世紀20年代的後期,伍德便接了洛森沃爾德的班,領導著西爾斯公司走向更高的層次。伍德早年在西點軍校學習,畢業以後到菲律賓服役,又到巴拿馬參加當地的開發計劃。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晉升為將軍,主持軍需物資的供給、采購及運輸,得到過聯邦政府勛章。戰後被西爾斯公司聘為副董事長,他針對當時美國市場的變化,尤其是農村市場的變化,采取了新的經營策略,緊隨市場變化而變化,他一方面繼續抓好郵購商業,另一方面,則以更大力量著重發展門市零售——零售商店,擴大服務對象,同時為城市居民和農村消費者服務。從1925到1929年,西爾斯公司陸續開設了324家的零售店鋪。後來一直到1931年底,零售營業額已經超出了過去郵購銷售的營業額。

西爾斯公司零售商店的激增,使其提出了加強商店管理的新課題,可是過去成功的郵購業務,並沒有也不可能為公司培養商店管理人才,伍德在他任公司經理的頭十幾年時間里,對提拔、挑選、培養人員的工作,抓得緊而又緊,這種重視培養人才的作風,西爾斯公司一直延續至今天,這也成為西爾斯公司不斷發展,不斷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郵購業務是高度集中的,不多的郵購業務即可供應全國,而遍布縱橫幾千里美國大陸上的零售商店,卻不能事事均由總公司去做,必須有更有效、更合理的管理層次,各地區商店的**經營和公司的統一領導,又是缺一不可。既要實現中央集中采購,又要多店鋪分散銷售,所以伍德采用了采購部門的集權管理與銷售部門分權管理相結合的新的經營組織。在1948年的西爾斯公司,里面的最高的管理機關就是董事長、負責商品的副董事長、負責人事的副董事長、以及負責計劃與控制的五人小組與各地域事業副董事長組成的聯合管理機構。

伍德在西爾斯公司里任職期間,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連鎖經營體系,連鎖商店是在同一資本下經營性質相同的店鋪的綜合體,它們掛同樣的招牌,用同一個店名,陳列和裝潢形式也基本一樣,經營的商品類別也大體一致。由于連鎖商店其規模巨大,是可以統一進貨,統一宣傳的,這樣不但使進價的費用大大降低,而且還使本來巨額的廣告費分攤到每一店鋪的時候減少了很多,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必然處于有利地位。西爾斯連鎖商店不僅在美國本土上獲得很大發展,其觸角還延伸到了加拿大和歐洲。

在20世紀50年代的初期,西爾斯公司又首創了郊區型的一個購物中心。融商業、服務業、娛樂業為一體的購物中心,甚受人們歡迎,很快遍及整個美國。郊區型購物中心的出現,不僅是商業設施上的一大改革,而且對美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生活方式甚至城市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到了1954年,領導了近30年的伍德退休並離開了西爾斯公司,此後,西爾斯公司的總裁等高級領導人員每幾年就更換一次,公司的經營方式也隨之而發生一些變化。

可以看出,西爾斯公司的成功,無疑是與各屆領導者的臨機善變和緊跟市場的節奏分不開的,也正是其領導者的不墨守成規,敢于創新,才有了西爾斯公司今天的輝煌。

品茶話人生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奮力拼搏,但卻不是每個人的願望和理想都能實現。那些搏擊一世卻未獲成功的人,會不會是因為他生命中真正精華的部分被自以為「不是最好的」,而從未得到展示呢?要知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徑不止一個,不要循規蹈矩,更不要放棄成功的信心,此路不通,就該換條路試試。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